海雲繼夢:普賢行願品 第一集 2011年一月  


普賢行願品2011年元月

昆明開示第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

今天開始五天、十個小時要跟大家講《普賢行願品》。這是徐師兄請法。剛好他跑出來給各位看一下。他是這次請法的總功德主,有這個因緣大家才能相聚在一起。我們這就叫做以法會友,以普賢行願的法來相聚。

那麼講經之前,華嚴的系統有一個叫做玄談,談一談《華嚴經》的思想脈絡。但是我們只有十個小時,這個思想脈絡不可能講到《華嚴經》那麼廣,但是針對這一卷經文,我們要跟各位談一下。

《普賢行願品》其實是四十卷經文,我們一般講的普賢行願品其實是《十大願王》,不是《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在《華嚴經》裡,他的名字是叫做《入法界品》,那這個第四十卷是主本經六十華嚴跟八十華嚴所沒有的,是《入法界品》到最後產生的思想形態。

各位沒有研究《華嚴經》,你不知道,我們現在把淨土五經當中,就把這個《普賢行願品》列進去了,這是不對的。(以)「淨土五經」來講,普賢行願品是因為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導歸極樂」,所以極樂宗的人就喜歡把他通通納進去,說「華嚴到最後也是要導歸極樂」。那就是沒了解狀況。

那麼另外還有一個發生錯誤的地方,就是「華嚴三品」。「華嚴三品」的三品是《淨行品》《梵行品》跟《普賢行品》,不是《普賢行願品》,這是很大的不同。

那我們叫《普賢行品》,是跟華嚴三品並在一起的,他有一定的思想脈絡跟修法的依據,那我們現在不知道,那你就弄相反了。

普賢行願品的行法跟次第道行法無關,跟圓融道行法也無關,那這個地方假如要展開來講的話相當廣泛,不過這個是比較特殊。各位假如是老參的話,你會覺得我怎麼這樣講。你所知道的淨土五經怎麼講?華嚴三品怎麼講?這個你知道我也知道。我現在要跟你講的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部分。

我想這樣子大家那麼辛苦跑來才會值回票價,你不要擔心我講錯。我跟你講的絕對不會錯。我不會像某一位大德,他老是講「我以前講的都不對,現在講的才對」。

我跟你講我以前講的都對,現在講的也對,將來講的也對,我不會講錯的。但是有一個地方你要弄清楚,我們在講的時候,有許多地方是叫「立場不同」,因果的立場不一樣。我所追求的角度、向度不一樣,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在昆明,昆明在北方還是在南方?(答:「南方」)誰講的?你到西雙版納那去看,昆明在哪一方?你到越南去看,昆明在哪一方?你從北京看當然在南方了!你是北方人,看昆明當然是南方!可是你是南方人呢?

我有一次從檳城,馬拉西亞的檳城搭飛機往白雲機場走,那麼白雲在南方,雲南也在南方。可是從檳城看他通通在北方!那你不能夠像小孩子一樣,老師就教他太陽從哪邊出來?東方!有沒有錯?沒錯啊,東方在哪裡?你也不知道。真正的小孩會說「太陽從窗戶那邊升起來」,對不對?太陽從哪裡下山?他一定要講「外婆家的大樹那邊下山」,或者「牛棚那邊下山」。他(哪有)什麼東方西方?東方西方就已經變成一種意識形態的概念。你根本沒概念嘛,對不對?

同樣的,我們在講經的時候也發生這種情況,我從凡夫地講還是從佛果地講,那你會講說「啊,不是這樣說嗎?」本來就不是這樣說。

現在從果地講有果地的講法,從因地講有因地的講法,你知道嗎?那麼,這裡頭就產生一個基本,我們講的一個交待。你跟哪個師父學,那你就跟哪個師父學,因為沒有哪一個師父會像我講的那麼清楚。

你是從東方來的,還是從西方來的?大家講昆明都說在南方,太陽都從東方出來,這個你知道我也知道啊。問題是我家的太陽,他出來的地方跟你家太陽出來的地方不一樣,有沒有感覺?當然都是東方嘛!可東方來講是無意義的,你腦筋是沒概念的。

所以每一個小朋友講說太陽從哪裡出來,那一定不一樣。有的會說從花瓶出來,有的說從廚房出來,對不對?有的會說從窗戶出來,是不是這樣?這每個人的家不一樣!所以當他起床的時候,看太陽就在窗戶外面,就在廚房那邊!所以答案是不可能一樣的。所以你要看,你在講的是從哪邊講起。

因此你要修法的時候,就要知道,你的師父是從哪邊教起,不是他不對,不是誰不對,都不是。因為他的環境是這樣,他從這邊教。所以我們才跟你說,你要跟誰學,你就跟著誰學!因為他有時候語言表達不清楚。講東方絕對對,但是跟你家,你就可能不講東方了,對不對?

好,這是一個你要留意到的。所以我在跟你講的時候,所透過的表達方式各種狀況,可能會跟其他很多大德會有衝突,會有很明顯的衝突。不是他錯,也不是我錯,是你自己搞錯。因為你從東邊看,從西邊看,你搞不清楚。

我常問,你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問你是早上七點的西方還是晚上七點的西方?你弄清楚,西方喔!那你早上發願的話,你就要阿彌陀佛,保證你早上七點死亡。要麼你要到晚上七點死亡,你一定迷路,因為晚上七點的西方跟早上七點的西方不同一方,而且剛剛相反。有沒有概念?我沒有說誰錯、誰對,我只是把事實告訴你。你不要以為地球不動,你站的地方是一直在轉的,你站的地方,你不要以為你坐在這裡,你如如不動,其實你在太空中,你是一直在動的,對不對?相對於這塊土地你當然不動,可是相對於整個宇宙來講,你何止動,你根本就亂動。

是嗎,想想看,你是今天的人,你不是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說我這樣講「胡扯」!地球根本就沒動,除非地牛翻身,對不對?否則地不會動的,那我告訴你,地球分分秒秒都在動。你要發願往生西方,要先跟阿彌陀佛簽契約,要有閻羅王秘書保證到時候準時送達正確地方,否則你用西方指導,肯定錯誤,弄清楚喔。

我現在要跟各位談的是,《普賢行願品》的形成。《普賢行願品》公元420年翻譯的時候,只有十九卷,到武則天正盛二年翻譯出來的時候,有二十一卷,到德宗時代翻譯出來的時候,有四十卷。前面兩個翻譯里都沒有十大願王這個部分,這個你要先弄清楚,我要講經之前都跟你講的很清楚。

而另外一個疑情是,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裡,講十個大願的地方講了好幾次,那麼為什麼要結束的時候,再講一個十大願?那這「十個大願」跟前面的「十大願」在本質上有何不同?這就是問題喔。他講那麼多的十個大願那不都是屁話嘛?他什麼意思?那邊也講十個大願,這邊也講十個大願,到底哪個十個大願才是究竟的,哪個才對?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學佛沒有對不對,你學了就對。那你搞不清楚這是必然的。我不能要求你說跟我一樣搞清楚,但是你既然來了,我要把他講清楚。你智慧從這裡開始。

前面所講的十個大願,都是「那個」階段中修行的必備條件,他在「哪裡」講的就「那個」階段,所必備的條件,十個發願的條件。那麼「這」一個呢,跟它不一樣,是有絕對的不同。不是說我要講這裡就說這裡有多好,我不是說它好不好。

這十個大願,是講修行的步驟以及修行的境界,十個大願裡頭都講了。那我肯定你聽人家講十個大願絕對不是這樣講。你會發現,這十個大願經文你要去讀過,你就會發現:真正的大願他只有前面三個願,第四個願是補充願,六、七、八開始就講心境擴大,擴大的條件,八、九、十是講擴大的境界,這你就不知道了。其他的地方講十個大願,什麼十個信心那些,都是修行的條件,那個階段里你必須具備的修行態度。

修行是每一個階段的修行態度都不一樣。你現在在談的,很多人在爭的,先證果呢還是先渡眾生?先自利呢還是先利他?這個都在條件上說。條件說了「應該先自利而後利他」。你只要學佛,你就純自利也一樣,純利他也一樣,只是成就的果位大小不同,或者時間的長短快慢(不同)而已。要想最完整最圓滿的,自利利他同時來。假如你有可能,把利他作為自利的基礎,純粹利他,那就會真正的圓滿。可是這個要從理論上來講。而現在我告訴你,所有佛學界的人,不是我狂,幾乎缺少這種本事、缺乏這種本事。

我跟你談的這個問題是「立於本體論而談」,你不懂得本體論是什麼,你就不知道。你掌握到本體的話,所有的現象界都是本體的套用。

所以你講法身,絕對只有法身,你不會定義法身,因為你不知道法身是什麼。勉強講一下「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清淨法身是什麼?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是什麼?清淨法身。你就只有這樣了。什麼叫釋迦牟尼佛?千百億化身,化身佛;千百億化身佛是什麼?釋迦牟尼佛。那你只有在那邊兜來兜去,沒有答案。

這個完全是本體論、現象論的問題。清淨法身佛是本體論的佛,釋迦牟尼佛是百千億化身,那就現象論的佛,清楚了嗎?下面答案我就不用講了,以你的IQ一定知道的。

但是你不用現在的這些哲學理論工具帶進去,你就搞不清楚,為什麼那麼多佛,其實哪有那麼多佛,都是百千億化身佛。我問你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什麼佛?那就阿彌陀佛。請問你是法身佛還是化身佛,你一定不敢講,假如是化身佛,那阿彌陀佛不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嗎?說他是法身佛,法身佛又只有一個。所以我們要留意到,你今天要學佛,要弄清楚,什麼叫學佛?學著覺醒,學著要有覺性,學著要弄清楚啊!好,這是第二個重點,我簡單的跟各位提一下。

現在第三個要跟各位講,也是你一般佛教徒常犯的毛病。我們每堂課到最後,我都會把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裡講的最後一句話,念給大家聽。最後那一句「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普賢菩薩講,怎麼講說「我此普賢殊勝行」?只有普賢菩薩說「我此普賢殊勝行」。普賢菩薩自己講他的行叫普賢殊勝行。觀世音菩薩有沒有說「我此觀音殊勝行」?文殊菩薩有沒有說「我此文殊殊勝行」?這一類的,不要說同一句了,我跟你講肯定沒有。地藏菩薩發那麼多的大願,他也不會說「我此地藏殊勝行」,沒有。那普賢為什麼講這種話?

四大菩薩(中)普賢為什麼叫第一?文殊,觀音,地藏還有彌勒,還有很多,那普賢為什麼(這樣講)?其實普賢殊勝行,普賢行願,普賢大願,沒有說觀音大願,也沒有說地藏大願,只有大願地藏,而地藏只有一個願。這裡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他也很明白,但是所有的佛教徒,包括佛教界學者、專家,這一點都沒有注意到。

在大乘佛教的經典里分三大類,一個叫文殊類經典,各位假如有研究佛學的話大概就知道,文殊類經典就是講般若、空性的經典,叫唯智,不是唯識,唯識的經典是彌勒的經典。觀音類的經典就是大悲救苦救難的經典。第三類就是普賢類經典,你知道普賢類經典跟他們有什麼不同嗎?你要弄清楚,普賢類經典跟他們是完全不一樣。普賢類經典裡頭有很多普賢符號,就是普賢智、普賢身、普賢行、普賢慧、普賢意、普賢口、普賢行等等、普賢無盡大海、普賢殊勝行等等,他普賢符號相當多。只有普賢菩薩有普賢符號。我簡單的統計了一下,大概三十幾個。

那很多研究學者都說,《華嚴經》的普賢類經典是到後面才出現,我跟你講完全錯誤。從第一品經就有普賢符號,第一品經第一卷經文的第一開始的第一大段裡頭就有普賢符號,普賢就出現了。那你知道為什麼嗎?為什麼所有的經典都不會標榜什麼觀音、地藏、彌勒那些,那只有普賢類的經典會標榜普賢?普賢身、普賢意、普賢智、普賢慧、普賢行、普賢願、還有普賢境界,為什麼?這裡頭就牽涉到為什麼普賢菩薩是四大菩薩的第一位。普賢菩薩是佛陀的長子,這是為什麼?

要學著覺醒、學著明白、學著覺悟、這些基本的你要具備。簡單的跟各位定義一下,「普」叫周遍法界,到處都存在,叫「普」;「賢」呢,叫位領極虛,極虛就最高了,最高就是佛,佛下來就是普賢,所以叫普賢,他位領極虛。

用中國傳統的話來講,無極是極虛,無極,無形無相。普賢呢剛好是無極而太極的太極,所以他又叫原始佛,或者叫做本初佛。其他菩薩不叫原始佛,不叫本初佛。佛從無形到有形的一個最初的形象,叫做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跟其他菩薩不一樣。

那這裡頭也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華嚴經》思想跟其他經典的思想不一樣。我們把其他經典的思想統歸為「法華會」,法華是佛陀講經最後階段講的,層次跟境界最高的。他的這一會思想是我們裟婆世界的典型代表,所以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法應該叫做「法華法」,法華的法。

他從鹿野苑初轉*輪一直到涅槃,在這個階段里,都是講法華會,所以這顆摩尼珠叫法華珠。那麼每一個佛就像這樣一會、一會。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會;將來彌勒菩薩來成佛,龍華三會,那就是過去未來佛;東方藥師佛有藥師會;那你在學密宗的有五方佛,五方佛會;阿閦佛會;寶生佛會;無量壽佛會;還是不空成就如來會;那各有一會。這每一會就像一個摩尼寶珠,那你要把這個摩尼寶珠、這個佛法的精華掌握到,就得到那個摩尼寶珠了。

這是每一個佛所在的地方都不一樣的,這個叫做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所以每一個佛住世,所轉的*輪,所成就的眾生,那種菩薩事業功德無量無邊,都是「圓滿報身佛」。所以你所看到的一切佛都是圓滿報身佛的示現。每示現一次就出現一顆摩尼珠。每一個珠跟另外一個珠不見得有直接關係,就好像每個國家都有他的身份證,那你要拿到身份證。

華嚴剛好相反,華嚴是把所有的這些國家,這些摩尼珠全部濃縮在一起,這個境界叫做「因陀羅網境界」,也就是每一個摩尼珠都在華嚴會裡頭。換句話說,你只要拿了華嚴會的passport(護照),那宇宙各個佛國度你都可以去,沒有障礙,因為都在他的範圍里。

這個就是華嚴不可思議的地方。你說他哪裡叫做「一乘不共別圓」?「不共別圓」就在這裡不共別圓。法華經是「一乘共同圓」,因為在這個世界裡,大乘、小乘、中乘都回到他這裡來,所以他叫「一乘教」。但他這顆摩尼珠涵攝一切,是這個世間的一切,這個佛國土的一切,其他佛國土的,他可以,要發passport你可以去,你要去極樂世界,簽證以後可以去。

但是,華嚴就不一樣。所有的都在因陀羅網裡,因陀羅網就把這個法界中所有的佛國土通通包攝進來,這就是他不同的地方。為什麼他會有這個不同,因為他是以普賢菩薩為本尊。毗盧遮那佛是無形的,我們現在哲學上講叫形而上的,他不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本尊是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無形無相無所不在。那這一個無形無相無所不在,要變成有形有相,第一個就是普賢菩薩,所以他又叫普賢王如來,又叫本初佛,又叫原始佛,就是指這個意思。

那你對普賢菩薩不了解,對普賢符號不了解,對普賢在法界中的地位不了解,那這個十大願王,你就當然不知道。

那麼就文字上,就你所知道的,從文字上來解釋它,那這叫世間法,也不能說錯,馬馬虎虎(算對),反正你不會教人家做壞事就對了。但是,與真理相去甚遠,這種情況我們叫做佛教文化。那你要學佛教文化,大概學到這裡就可以畢業了。但是要學佛教真理,那還沒有開始,連報名資格都沒。你要留意到,講佛教真理跟講佛教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各位,你是要佛教文化還是要佛教真理?所以學佛教文化的人你會發現,越學越煩惱,是非叢生。追求佛陀真理的人,不會有煩惱。因為佛陀要給我們的法叫無憂之法,沒有憂愁,他在無憂樹下生的,就表達他的法是無憂之法,沒煩惱的。

所以,證四果的人叫無漏果,六神通當中五通仙人是外道,要證得無漏通才叫佛門的阿羅漢。那以印度來講,只要你證得某一通的話,那就可以叫阿羅漢,或者叫穆尼吉(??)或者叫布魯唄(??)巴布劑(??),這個很多,印度聖人名稱很多。什麼阿闍梨(??),斯瓦瑞(??)這個都是。他只要有一個通就可以了。可是我們佛法不同。佛法要通,你千通萬通,只要無漏不通,就叫一竅不通,就不能證阿羅漢果。

所以,我們從行法上,上一次跟各位講,行法的那個過程,中間為什麼要轉彎?橫出三界,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是這個原因。

一定要把佛法的真理講清楚。那你要到這裡來,來學佛陀的真理,你要以世間的標準、佛教文化的標準來講是非的話,只有你自己增加挫折跟增加痛苦。怎麼學佛會越學越痛苦,越學越難過?

我們一直跟你講說,學佛,學了佛,你的生命是非常燦爛的,你的生命是非常芬芳的,非常光明的,那你說,我講的好像很好聽。你怎麼樣讓他燦爛?怎麼樣讓他光明、讓他芬芳?那是你的生命,你自己可以感受得到。

所以我跟各位講,你要到這裡來,你一定要參加華藏工程,三到五個人一組,每個禮拜一次,這一次當中大概講三到五次,每次每個人三到五分鐘,這樣就好了,這是原則,技術性原則。他的真正精神的層面就是培養你「聆聽、欣賞、接納」的六字真言。那這樣的話,你在家裡推動,肯定不會有家庭是非糾紛,因為大家都能聆聽。

為什麼要三到五分鐘呢?任何人輪流講三到五分鐘,不批評,你要學習聆聽欣賞,然後接納對方的意見。三到五分鐘是讓一個人訓練表達他的意見,能夠重點表達出來,但不要只講答案,「我要、我不要」,那就不要三分鐘了,只要兩秒鐘就夠了。要講出「我為什麼要」的理由、原因先講,講完才講「所以我要」。要去訓練表達。

現在你看家庭發生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樣,父母跟子女之間的吵架都吵這個,一個要,一個不要,要講不出為什麼要,不要講不出為什麼不要。所以父母和子女就斷了橋,連不起來。你一定要去訓練這個,「聆聽、欣賞、接納」。那麼三到五分鐘當中,就把你要講的重點講出來。

那剛開始,假如家裡已經吵得要死了,現在剛開始,大概要三個月的時間,每個禮拜坐在那裡,大家都哼哼,因為我不想跟你講了,因為跟你講就要吵架。那你一定要耐著性子,兩個鐘頭到兩個半鐘頭。而在這個期間,一定要在場。所以電話要關掉、所有電話關掉、座機也要拿掉、不能看電視、人家在講話你不能夠說我去廁所,去廁所就沒聽到了,哪有聆聽?

要專心的聽才叫聆聽,聽完對方的還不能馬上反駁,因為他有很多理由講不清楚,這理由裡面還有理由,你要給他一直講。你假如每個禮拜這樣進行,三個月以後,肯定家裡會一團和氣,不會吵架;半年後,家人會很想自己家人在一起,不要跟別人在一起,因為跟別人在一起都是皮笑肉不笑,都逃避家裡才跑出去的嘛,人生真正幸福的窩是在家裡。你一定要在家裡訓練。

這個是學佛,你要讓你的生命芬芳燦爛從這裡開始——家庭華藏工程。那你家庭化藏工程要推動之前,先跟同修們參加華藏工程,你先試著,(把)運作的模式弄好,絕對禁止一人獨霸,一人獨霸絕對出是非。那家庭華藏工程大家坐在一起,爸爸最高興:「好,現在開始我跟你們講…」,講了三個鐘頭,「太晚了,大家都很累,去睡覺!」,這叫什麼華藏工程,這叫暴君工程。媽媽很強悍的話也是一樣,爸爸是怕老婆俱樂部裡頭的會員,那媽媽河東獅吼,吼完了以後「早點睡!明天早點起來!」那誰都不能講話,不行。

要講三到五分鐘。假如怕暴君會不聽話的話,你就弄一個鬧鐘,把他壓下去,直到他停止。換任何人都一樣,公平。充分的訓練你語言的表達能力,尤其是小孩子在家裡都是弱者,你要讓他充分表達,他能夠表達,他的壓抑扭曲的部分就釋放出來,那你要能夠聆聽欣賞又接納的話,孩子就找到家了。不然你把孩子生下來是生下來,好像養在房子裡、屋子裡,其實他是棄兒,他是孤兒,你要聆聽他的心聲。

一個佛教徒對自己的子女都不能聆聽心聲,不叫佛教徒,那是假的。很多人回家就叫家裡要吃素,叫家裡要念佛,念佛機開24小時,客廳好像殯儀館。那怎麼辦?孩子怎麼會呆得住這種家呢?不行。所以你一定要通過華藏工程,去改善你家庭的磁場。

能夠得話,每天早上吃飯的時候,半個鐘頭就可以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半個鐘頭就可以了,把今天在外面生活所遭遇到的人世間的事情提出來談一談,回想昨天、今天的事,展望今天、明天要做的事,(這)是早上、;晚上是回想今天、昨天的事。你家裡很快就會進入和樂的極樂世界。

你不要擔心,學佛沒有什麼困難,有困難的是我們自己的不正常。這時候我提供給各位,你要追求佛陀的真理,要從這裡下手。我並沒有叫你吃素、持戒或者念佛,但是這個總持法——華藏工程將完全端正你的心性。假如你的心性不端正,你想要怎麼精進學佛,靠著什麼唵嘛呢叭咪吽,什麼阿彌陀佛了,大悲咒了,就搞這些名堂就會改變你?我告訴你,這世界早就變極樂世界了,不會還會用這些飛彈在那邊壓來壓去,等一下黃海軍演,等一下南海軍演,不會有這些。

那些不是無效,他只跟鑰匙一樣,在關鍵的時候開門用的,你不能拿著一隻鑰匙到外面去廝殺,那不神經病嗎?所以要弄清楚,佛法的殊勝在哪裡?

從這個地方開始。你家庭的緊張就會消除,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將會解除,他引信就拔掉了。社會上報紙上常常報哪裡又出狀況,哪個家庭又出狀況,為什麼會有這些?就是這些不定時炸彈隨時在引爆,因為你家裡的那些壓力太大。拆除這些壓力,華藏工程、家庭華藏工程是最好的,拆除大隊。各位你要發菩提心,從這裡發心,很具體很可行。我不是教你迷信,我是教你在現實生活中,怎麼樣掃除生活中的障礙,解除你生活中的痛苦。我不敢跟你講百分之百,但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煩惱,就在這裡解決了。你不用擔心,就算我騙你,三個月、半年而已,回家試試看。

第一階段,先三五個同修一起,一開始你就先發誓,我願意給海雲和上騙三個月。你們就好好認真去討論。每一期華藏工程,都這樣檢討:我們這樣做不知道對不對?你這樣想,下一次再改進,只有改進、一再地改進,弄到說「這樣我知道了,我家也可以這樣做」,那你就回家試著做。光是叫家人在一起不要接電話,你就很困難。現代人都忙成這個樣子,哪有不接電話的!你家就一個禮拜就一個晚上時間屬於家庭聚會時間,叫做家庭華藏工程,不要外人來干擾,因為我們家要步入幸福快樂的年代。那你就要走這條路,絕對可行,你就試著給我騙三個月。我沒有跟你收錢,說無效退費,你搞不好,不見得我不對,可能你方法弄錯。但我們不講是你弄錯,說被我騙了好了。

真正進行華藏工程,我們只看到奇蹟。人變了,家庭也變了,生活觀念、人性都變了,心性都變了,這是非常好的。有關這個部分,前言的部分,就華嚴玄談的部分,我就簡單的這樣跟各位談一下。下節課開始,我們就講經文的部分。我先把經文跟各位講一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經名,大方廣是講境界,佛華嚴是講到達這個境界的能力。所以《華嚴經》其實是有兩個三昧,一個叫做「大方廣三昧」,他在經文裡頭出現的時候,不叫大方廣,叫做「海印三昧」;第二個三昧叫做「佛華嚴三昧」,所以把他合併在一起成為一個三昧的時候就叫「華嚴海印三昧」。那麼,我們華嚴宗的行法就是「華嚴海印三昧行法」,修行就修在這個法。

這個法,你要真正認真修行,我有時間靜下來陪你修的話,大概要三年。我沒時間陪你,你大概要修二十年。你能不能掌握這個要領?這個是很重要,因為我們要建立共識。

所以,各位從現在開始,你假如要修我們這個法,你大概要先有三年的基礎功夫,我們先建立共識。護教史、修法史,這些基本條件你要具足,才有辦法講修行,因為修行就要直接負責你的因果關係。

講經倒無所謂,因為我這樣講你那樣聽,我不跟你負因果的。但你照我的方法去試,適當的時機來討論,那當然要負你的因果。你完全信託給我,成敗要我負責,如果你腳踏兩條船,那我不負責任。你要留意到啊,修行就這麼簡單!

就好像我們回到家裡,你就不要問為什麼,因為你在家裡,爸爸媽媽通通會給你做全方位的依靠,全部負你的因果。你要跑出去,你的因果要自己處理。要來到這裡修行,就要有回到家裡的那種認知,是我們自己人,這個認知很重要。假如你沒有這種認知,「我只是來看一看,師父講的好不好?師父教的好不好?我還要看看師父的師父是誰?」,這個叫做訪客,不叫子弟。

弟子的話,你是當機眾還是莊嚴眾?莊嚴眾你知道嗎?莊嚴眾就是最旁邊的那一個,不要回頭看,我是形容最旁邊的那一個了。當機眾在當下接受指導的,這麼講就這麼做的。那麼這個當機眾會影響他旁邊的人,這叫影響眾。那這種成績他看的很好,他們學華嚴怎麼這麼燦爛,他會隨喜,這個叫隨緣眾。站在旁邊說「很好很好,信歸信,不要迷信,吃素很好,要顧及營養」,當你是這樣的話,這個叫做莊嚴眾,就是站在最外圍的地方。但他沒有離開我們,那有的偶爾擦一下的,這個叫信眾。偶爾擦一下,看到師父包個紅包,供養一下,不是沒供養,有活動供養一下,隨喜功德的,這個都屬於信眾。

再來就是對我們的法會詢問一下,叫莊嚴眾。偶爾來參加一下,一曝十寒,這一類的就叫隨緣眾。影響眾就是跟著我們的幹部或者是真正有傳法、授法、修法的弟子們的,這個叫影響眾。直接從師父這邊接受指導的,這個叫當機眾。所以修行啊,他有這樣的區別。

那麼這個法門下面前行工作相當多。你不要問說我是怎麼開悟的,怎麼來的?當你有那些懷疑都不用來。因為你來到這裡,像家裡自己的子女一樣,自己一家人,我們這樣相處。各位要留意到,想要修行,跟我們現在的這一種聽經的情況不一樣,聽經是開放的,甚至於你要來踢館也可以,因為各種不同的知見在一起,這是開放的。可是行法不開放。因為行法你搞錯的話,因為修行當中有很多禪病,就是修行在整個的調整過程里,你的身心靈被壓抑、扭曲、潛伏的疾病等等通通會發出來。我們一定要嚴格監督。這些是好是壞,師父要負責。所以你想修行,這個界限是劃得很清楚的。

現在不是修行,現在是大家來聽聽看。就像你到廟裡,師父叫你念經,你說「好,我回家念念看」,師父說念阿彌陀佛很好,「好,我回家念念看」,師父說打坐很好,「好,我回家坐坐看」,師父說拜佛可以消業障,「好,我回家拜拜看」。所以現在來了,大家來聽聽看。

是一個因緣,也給各位做一個很好的機緣,進階,讓你過濾,這十個鐘頭也是給大家做這樣子一個洗鍊跟自我反思的機會,假如有機會,那我們再做進一步的探討。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