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淺釋(2)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世尊,我以反聞入流內熏,熏起本覺智光,再迴光返照,來照能聞之自性,照徹心源,得到如如不動、了了常明、而入究竟堅固正定。入正定,就有這種無作妙力,能和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的悲哀仰慕心,打成一片。如果眾生在苦惱災難中,怖畏恐懼中,能一心稱我名,就能從我身心中,得到十四種無所恐懼的功能德用。這經和普門品所說一樣: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一者,由我之智光不外照,不自觀世間之聲音,只是觀能觀者是誰,從正定中,用無作妙力來加被眾生,故能令一切苦惱眾生,但能一心稱我名號,我就只觀其稱念聲音,尋聲救苦,令其即得解脫苦惱。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二者,我已旋轉妄知妄見,回歸自性之真知真見。見屬火,故見業生,就見猛火。現在妄見既已旋復,但無見業,火亦不能燒。所以我能加被眾生,假使他們遇著大火之難,但能一心稱我名號,火就不能傷害他們。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三者,我已旋復妄聞,回歸真聞。聽聞屬水,故有聞業,就見大水為害。現在已旋妄歸真,水亦不能溺害。則能加被眾生,假若他們為大水所漂,但能一心稱念我的名號,就不會被大水所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四者,我已斷滅妄想,妄想不生,心無殺害,因此能加被眾生。假若他們誤入羅剎鬼國,但能一心稱我名號,鬼就不能傷害。

妄想即第六意識,佛喻之如賊,能殺害我們法身慧命,故修道切切不可有妄想。

好像你現在生了妄想心,既然念觀世音菩薩,便不為大火所燒,大水所溺;那麼我亦跳入大火大水中來試試。既沒有信心,而生妄想心要來試驗菩薩,那怎能感應道交!非但不能得救,還要被火燒死,被水溺死,再墮落惡道呢!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五者,因我反聞自性,本覺內熏,熏妄聞成為真聞。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時銷妄復真。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六根可以互用,故能加被眾生,假使他們將被殺害的時候,但能一心稱我名號,我就會令殺害他們的利刀,自然一段一段的斷折,兵器戈戟亦失去效用。就好像用刀斬水一樣,水無傷痕。用口來吹日光,吹不掉光。這是因為我的自性,如如不動,刀槍不入,故能加被眾生,同樣不受害。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六者,反聞熏修,伏歸本源真精之性,發出本有智慧之光,光明遍照法界,則所有暗昧幽隱為性的鬼神,就無法自全,故能加被念我名號的眾生。假若遇著藥叉(勇健鬼)、羅剎(是惡鬼)這二種鬼都喜歡食人肉。人死後屍身若腐,他們可以念咒,令其新鮮而食之。鳩槃茶即魘魅鬼,狀如瓮形,能魘魅人。人被魘太久,便會陰盛陽衰而死。毗舍遮,此鬼專啖人和五穀之精氣。富單那,即主熱病鬼,能令人發熱。

鬼屬陰,只是一股陰氣,故不能見光。有些動物,好像貓頭鷹、蝙蝠、地鼠等亦是不能見光,在夜間才出來尋食。

以上種種鬼,雖然走近你的身旁,只要念我名號,連看都不敢看,何況能加害?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

七者,音聲和動靜二性,皆已消滅,連動相和靜相,亦瞭然不生。這時候能聞之性,便逆流而入,直至純一無妄,就遠離一切虛妄浮塵。故能令一切受難眾生,但能一心稱我名號,禁閉、系縛、頸枷、鎖鏈都不能拘束他們。

這些都不是神話或戲論,因歷史上都有記載。好像晉朝竇傅,河內人,永和七年(西元351年)為高昌步卒,被呂護所俘,和同伴七人,共禁獄中,不久將殺。有道山和尚,和竇傅相識,故來獄探視,傅求和尚救他出獄。和尚說:你只一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必有感應,傅遂專誠默念三天三夜,忽然枷鎖自落,但不忍一人離去,故求菩薩加被,並勸同伴都誠心念聖號,果然不久同伴刑具亦自解除,遂同逃回鄉里。鄉人見狀,亦皆感動,故一鄉之人,都篤信和供奉觀音菩薩。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八者,反聞入流功夫更深,既已解脫聲塵,塵滅則外無敵對,根圓就能鹹歸一心,故能遍生慈心,乃至惡人凶賊,亦能受感化而起慈心。所以能加被稱我名號的眾生,設使經過危險之道路,盜賊亦不敢攔路打劫。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

這裡講貪嗔痴三毒,因毒能傷害法身慧命,墮落三途:多貪眾生墮地獄;多嗔眾生墮餓鬼;多痴眾生墮畜生,甚可怖畏。

第九種無畏是離貪慾。諸貪之中,貪慾為首故先講貪慾。因反聞薰習功夫更純熟,遠離塵縛,諸塵之結既解,色塵亦不能為害,故能令一切多淫眾生,但能一心稱念我名,即能遠離貪慾,遠離貪毒就不會隨地獄。

人人以為美色可愛,可是美色能劫盡你的家珍。見色動心,還要墮落愛欲深坑,豈不可怕。所以這個男女淫慾問題,最難解決,如果能看破放下,那就得解脫。法華經普門品上說:「若多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剛才午飯時,我曾對你們說:用功用到恰當的時候,就食不知食,穿不知穿,何況身外之物,還不能放下。要來學佛法,就要重新做人,把以前的事,都忘記一乾二淨,那才能得到法水滋潤,才能得到真正智慧,才能希望成佛。如果又要學佛法,又放不下世間的財、色、名、食、睡,那就無法得到成就。因魚與熊掌,兩者不可兼得的。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

第十種無畏是離嗔毒:純一聞音妙性,沒有可對聲塵,這就是動靜二境,瞭然不生。根塵雙亡,唯一圓融。無能對之根,與所對之塵。凡是有嗔恨,都是生於有對待,有違逆,現在既證圓融無礙,無對無待,故能加被有嗔恨忿怒之眾生,但能一心念我名號,便能令他們遠離一切嗔毒。法華經上說:「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能離嗔。」關鍵在於常念,不是一天念,一天不念。還要恭敬,還要有信心,就一定會感應,一定得菩薩加被。

世間上的東西,會用便能幫助你獲得成功。不會用,就能破壞你,令你墮落。好像有錢一樣,有錢時能用錢做功德,做善事,施棺濟貧,是積善造福。如果有錢而去嫖賭、吸毒、恃勢淩人,那就是造業了。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

第十一種無畏是離痴毒,六根六塵既雙亡,恢復自性光明。身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身心。身心和法界打成一片,合而為一,無內無外,無大無小。好像琉璃一樣,內外明徹,無所障礙。故能加被生性昏迷暗鈍,障蔽正知正見的眾生,及一切阿顛迦(譯作無善心,撥無因果、邪知邪見之眾生),但能不心念我名號,但能令他們得到真正智慧,永遠離開愚痴迷暗。

法華經上說:「人若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我在蘇州靈岩山,見到一位和尚,名叫大休,他真是大休,因他給自己做了一個石棺,外邊寫了一副對聯「無大無小無內外,自修自了自安排。」

他把石棺做好後,就坐在裡面,把門關上,便圓寂了。這真是不可思議。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第十二者,銷融四大之幻形,恢復本有之聞性,真心在不動道場即本有寂滅場地,而能涉入三世間,即有情無情及正覺世間。隨類現身,而不壞世界之相。還可以到十方,供養承事微塵數那樣多的如來。在每位如來身邊,做他們的法王子,故能加被法界無子眾生,但能一心稱念我之名號,但能誕生有德有慧之男孩子。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第十三者,六根既圓通無礙,互相為用,故能靈明朗照,包含十方世界。成立大圓鏡智,空如來藏,能夠接受十方無量數如來的秘密法門,不會忘失。所以能加被法界無女眾生,但能一心念我名號,便能誕生具有福德、柔順端正、人見人愛之女孩子。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第十四者,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計有百億個太陽和月亮,而現在住在世間的法王子,亦有六十二個恆河沙數這樣多。他們都在修學佛法,自利利他,來教化眾生,作眾生的模範。他們開示眾生,隨順眾生,所用的善巧方便,智慧方法,則有種種的不同。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

由我得到耳根圓通的本根,所以得到發揮聞性的自在妙用,然後我的身心,竟能微妙合容周遍整個法界的眾生,故能令持念我名號的眾生,和持念六十個恆河沙數諸法王子名號的眾生,二者所得的福德,正是相等,沒有差別。

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世尊,單持我一名號,與其持眾多名號,所得福德,並無分別。這都是由我修習耳根三昧,而證得真正圓通,故能得此偉大妙用。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以上就是十四種施無畏力,福德周備來普施十方眾生。故十方世界眾生,皆稱觀世音菩薩為施無畏菩薩。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世尊,我既得到真實圓通,再歷位進修,終於證到無上佛道,故又能得到任運自在,不假作意,不可思議之神妙德相。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

第一種無作妙德:我修反聞功夫,初從入流照性,以反聞自性之始覺妙理,來照自性之本覺妙智,理智雙妙,合而為一,故得妙妙聞心。這時,這顆微妙心精,脫離能聞之根與所聞之境,即聞所聞盡,就能六根互用。見、聞甚至鼻嗅、舌嘗、身覺、意知,都不再分隔。六種知性,混成一個圓融清淨的寶覺。故此我能一身而現多種的容貌,又能說無邊的秘密神咒。

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有時現出一頭三頭、五頭七頭、九頭十一頭,像這樣至到一百零八頭,千頭萬頭,甚至八萬四千堅固不壞的爍迦羅頭。(爍迦羅譯作堅固。)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有時現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廿四,乃至一百零八,千臂萬臂,甚至出現八萬四千各結手印的臂。(母陀羅譯作印。)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或現二眼或三眼、四眼九眼,如是乃至一百零八眼、千眼萬眼,甚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眼。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或者示現慈悲眼,或者怒目威猛眼,或者結印安靜定眼,或者晶瑩光明慧眼,示現這種種妙眼,無非為拯救眾生,使其離苦得樂,保護眾生,使其得到大自在。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為施無畏者。

第二種無作妙德:由我從聞思修,得到正定,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時得到解脫,脫離六根六塵。猶如聲音一樣,能透過牆壁,不為牆壁所阻,所以我有無作妙德,能變現種種形貌,能誦持種種神咒,能把所有無畏的威力,施給一切眾生。因此十方微塵數國土,所有眾生都叫我為施無畏的大菩薩。

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所游世界。皆令眾生捨身珍寶。求我哀愍。

第三種無作妙德:由我專心修習本來微妙圓通,清淨無染的聞性,故此所去游化的世界,都能使得所有眾生,破除他們的慳貪心,樂意施捨珍寶,有的甚至捨棄身命來求我的哀憫。

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

第四種無作妙德:我深得諸佛的因地心,如來藏真心,亦已證到究竟堅固的正定,故能將種種的珍寶,來作供養,上供十方諸佛,下及法界六道一切眾生。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所有六道一切眾生,有所要求的事情,我都能令他們遂心滿意。求妻的,得好妻;求子的,得好子。眾生的欲望,都想得到好妻子、好兒女。等到有了妻子兒女,又覺得人生無意思,還是修道好。故想得到三昧定力,或求延年益壽,甚至想求成佛得大涅槃,只要他們一心稱念我的名號,我都會隨其心愿,滿其所求。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現在佛問圓通法門,哪個第一,照我所證,我是由於耳根法門,反聞照性,照到一念不生,一心本源,便得楞嚴大定。故能隨緣應化,運用自在的妙用。這都是由我的反聞功夫,逆生死流,入涅槃流,回光內注,直到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遂證這個堅固大定,得成無上覺道。故我認為耳根法門,最為第一。

世尊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世尊,古佛觀世音如來,看見我很快得到圓通,故讚嘆我為善得圓通法門,並在大會中為我授記,號為觀世音。

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由我觀照耳根,聽聞之性,圓融無礙,遍滿十方法界,故能令十方眾生,一心念我名者,都能遂心滿願,自在成就。因此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能夠遍滿十方世界。

爾時世尊於師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遠灌十方微塵如來。及法王子諸菩薩頂。

當爾之時,世尊在師子寶座上,從他的五體,即佛的全身(頭和二手二足),同時放出寶光,遠灌十方世界微塵數的如來、法王子,以及諸大菩薩的頂上。

彼諸如來。亦於五體同放寶光。從微塵方來灌佛頂。並灌會中諸大菩薩及阿羅漢。

而十方世界,無量數的如來,亦從他們的五體,同時放出寶光,從微塵數的方向,來灌釋迦佛頭頂,並且灌到大會中,諸大菩薩及阿羅漢頂上。這表示圓通總相,圓通妙理,佛佛道同,互相灌注,互相交融。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羅。如寶絲網。是諸大眾。得未曾有。一切普獲金剛三昧。

這時候,只陀林內,所有大木小樹,大池小沼,水流溪間,風吹行樹,無不奏出梵唄法音,所有佛光,光光交織如寶絲網相似。寶光和妙音,融成一片,不雜不亂,無不表現出一真法界的不可思議境界。這時會中的民眾,都嘆為得未曾有,大家都得到究竟堅固金剛正定。

即時天雨百寶蓮華。青黃赤白。間錯紛糅。十方虛空。成七寶色。

即時,又有無量數的百寶蓮花,青色、黃色、赤色、白色,五色間雜,七彩紛陳,從天空中,如雨降下。一瞬間,十方的虛空,變成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琥珀七寶的顏色,珠光寶氣,互相輝映。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時不現。唯見十方微塵國土。合成一界。梵唄詠歌。自然敷奏。

此娑婆世界,娑婆譯作堪忍,形容這個痛苦骯髒,堪以忍受的世界,眾生不但能堪忍受,還認為快樂,真是顛倒!

這個娑婆世界,所有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忽然都不見。只見十方微塵數的諸佛國土,合成一界。梵唄清淨聲音,自然演奏種種讚頌歌詠等微妙法音。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

這時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說:你現在觀察這二十五位已證無學位的大菩薩、大阿羅漢,每人各發表他們最初成道的方便法門,認為是最圓通真實。其實他們所修的方法,並沒有一個好、一個壞,或先進,或落後的分別。

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我現在要使阿難,早日得到開悟。在這二十五個法門中,你認為哪個法門,對阿難最對機適合?同時,在我滅度後,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想要修菩薩乘,求證到無上佛道,你認為哪個法門,對他們最為方便,最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文殊師利法王子,稟承佛的慈命,即從座起來,頂禮佛足,仰仗佛的威神加被力,按照經上意思,用偈句對佛說: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形容覺海廣大如海,橫無邊際,豎無底蘊,不是一般水海,尚有邊底,故能包涵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山河大地森羅萬象。覺海本性是澄湛不動,圓含萬有的。圓含萬有,即寂而常照,不變隨緣。澄湛不動,即照而常寂,隨緣不變。元妙是本來自妙,不由造作。元明即本來自明,不假功用。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在本來妙明上是毫無一物,忽然生起了妄照,因妄照就生出妄所。「所」即塵相妄境。妄境既成立,真照之性就滅亡。遂將本有如來藏,轉為無明藏識。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在覺海本性上是一法不立,沒有能所。但依真起妄,晦昧為空,迷性空為頑空,就有了虛空,依虛空又妄立種種世界。

【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妄想澄結成為國土,妄想知覺就成為有情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虛空是從大覺里生出來,好像大海中起了一個小漚泡。有漏即有情世界。有漏有三種:欲漏、有漏和無明漏。微塵國即器世界,都是從虛空中所生,不出虛空之外,漚泡一滅,虛空亦就沒有,何況一切三有眾生?三有即: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亦叫三界二十五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初心入三味。遲速不同倫。

歸元即修道成佛,回歸自己本有家鄉,只要滅除妄識境界,自可恢復如來藏性。這個道理只是一,沒有二的。但返本還元的方法,則有多種方便法門。諸聖證入藏性,是沒有不通的,好像順修,對機為順;逆修,不對機為逆。和廿五法門,都可通到,都是方便法門。可是初發心欲修證正定,就需要選擇,因圓根和不圓根,對修證的遲速難易,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色是妄想所結成,晦昧成色塵,若用心精來觀察,還不能明了透徹,因色塵沒有本體,只是結暗所成。初發心者怎可依此不明徹之色塵,而能速獲圓通呢?

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獲圓通。

音聲雖可代表語言文字,但要加雜多句多字,才能明白;因一字一句是不能包涵一切意義的。初發心者怎可用此不通之音聲,而能速獲圓通呢?

香以合中知。離則元無有。不恆其所覺。云何獲圓通。

香塵是要和鼻根相合,才有知覺,如果離開就無所知,所以鼻根不是恆常有味,要和香塵合才知道,一離開就不知道。故初發心者,不能用此不恆之物,作為圓通法門。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其覺不恆一。云何獲圓通。

味塵體性亦不能自知有味,要和舌根相合才知道有味。而舌根,能覺之性,又不能永恆和所覺之物合而為一。故初發心者,亦不能選此不恆之味塵,作為圓通法門。

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講到觸塵,雖然亦可證道,但要有所觸才知道,沒有能所兩觸,根本一無所知,故離合之性是沒有一定。對初發心者,怎能速得圓通。

法稱為內塵。憑塵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

摩訶迦葉尊者修法而入滅盡定,法屬意,意緣法,屬於內塵,是外五塵落謝影子在意地中,故叫做內塵。既然憑外塵,必然有個所。外塵為能謝,內塵為所謝。有能所,有落謝先後,就不能互遍互涉。故初發心者,不能選為速獲圓通之法門。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

見根之性雖然洞然明徹,但明前不明後,見左不見右,四周只能見一半。故初發心者,怎可選此不圓之根,而能速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

鼻中氣息出入雖相通,但在出入息盡時,並沒有交接之氣息相連,必須稍停片刻,故屬支分離異,不能互相涉入。對初發心者,亦不能選此作為速獲圓通法門。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

舌根一定要有味入,沒有味入,就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要有味,合到舌根上才生覺了之知。如果沒有味塵,根本就全無所知,初發心者,不能選此不常之根,作為速獲圓通法門。

身與所觸同。各非圓覺觀。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

身根和觸塵相同,要有觸才知,無觸就無知,且身根和觸塵,一屬有知,一屬無知,各有邊涯,各有分量,不能於離開時而得冥知契合。故初發心者,不能選此不圓之根,作為速獲圓通法門。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想念不可脫。云何獲圓通。

知根是知道,屬於意根法塵,夾雜胡思亂想,最難調伏。要恢復湛然了知性,脫離妄想雜念心,是不能一時除盡的,故不能選作圓通。

識見雜三和。詰本稱非相。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識根為生死根本,故佛處處要阿難尊者舍識根;而諸聖仍用識入道者,因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不同初發心,故要選擇,才能速證圓通。

舍利弗因眼識,即見識,而悟道,根塵相對而生滅,故曰雜三各合。但推究根本,不是從根、塵生,不從根塵和合而生,是沒有體相,虛妄不實。自體既無定,怎可選作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

普賢菩薩因耳識而悟道。心聞即耳識,雖能洞徹十方,但要有菩薩大威神力,才能成就。如果是初發心的人,是不能依此識速獲圓通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