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行為本身並不是不負責任,而逃避的行為才是不負責任。世人多把出家當成一種不負責的行為:1是,因為誤解;2是,因為確實很多人的出家行為是不值得讚賞和學習的。出家修行勇於放棄世間的貪愛,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這樣的出家是有莫大的功德的,可是很多人還是把出家理解為消極避世。對於不理解的人的言論,姑且聽著不要動心就好。
另外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在四眾中成就最多,最容易成就的並非是出家二眾,而是在家二眾。現在最容易成就的是在家的女居士,想一想,想一想為什麼?
不管是以什麼身份學佛,最後必然要有個結果。理論上女居士是牽掛最多的,可是卻是成就最多的,為什麼?
1、過去女人的地位很低,只有熬到婆婆級別了,才有可能有些空閒去尋求內心的安慰;過去的女人育齡也比較長,幾個孩子拉扯長大人已經遲暮昏沉。
2、因為地位低,其中絕大多數的婦女是沒有上過私塾的,沒有基礎的文化知識,對於學佛來說是莫大的障礙,所以家家觀世音,個個念彌陀,這是因為沒能力用別的辦法修行和學佛。
3、因為地位低,所以一般家的女人是很少拋頭露面的,接觸到三寶的機會就更少。我們看影視劇里大批美女去參加廟會啊,那是因為一年裡就幾次機會出門,想頻繁走動於寺院,對過去的女性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影視劇里的小姐太太沒事就去上香,這其實是在炫耀,也很可能是胡編亂造。4、因為地位低,尤其經濟不獨立,行動受限制,想去做點什麼善事也不容易,想去布施捐獻也不容易。想一想,一個善事都很難做的環境,如何修行?舊社會體制下,女人接觸佛法的機會少。
中國封建社會持續的時間很長,到了民國時期勉強算是打破了封建社會的體制,可是新的模式沒建立起來,所以動盪了很久,鬧出種種奇聞怪談。在那麼長的封建統治下生活困頓的人數量很多,絕大多數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勞苦大眾,而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格局,老子是王,兒子也自然是王,這是世襲的,你平頭百姓是沒有出頭之日的。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度,你學習好,考試可以了,可以入仕途,這對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來說是一次很大度的敞開懷抱。
可是學習不花錢啊?尤其是在古代學習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紙筆都是很貴的。當時的生產力也不那麼高,所以一本書現在幾塊錢,成本可能更低,而那時對一般的家庭來說有本書都是很奢侈的,想一想那個環境。佛經很長一段時間是被膜拜的,就是供奉佛經然後燒香磕頭,為什麼不去讀啊? 古時候出家人在學佛的條件上有了巨大的優勢,有大量的經文,又可以接觸到老師,還有修學的環境,修行這優勢很明顯。所以古時比丘巨大的學佛優勢,要遠超在家居士的,所以那個時候成就最多最容易的是出家二眾。 可是時代到這了,出家學佛的巨大優勢被種種條件彌合了,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了。反而出家人因為要有各種事務,包括現在大建道場,少的幾百萬,多的上億,幾十億的建設資金哪裡來啊?很多寺院要忙著建設和為建設籌備資金,這也是僧人的事務,學佛的環境反而不如在家居士自在。新時代,女人學佛的多。 現在的女居士,因為只生養一、二個孩子,孩子20多,30了,自己的年歲還很好,沒到老眼昏花的時候,也快退休了有生活保障。現代化的生產能力,大大的解放了女人,不會為了縫製一件衣服耗費幾日,不會因為要洗衣服而耗費半天的時間蹲在河邊了,也不會因為要吃一碗飯反覆舂米幾個小時,更不會因為要吃蘑菇木耳必須上山跋涉。現在的社會生產力對婦女的解放是可見的。 還有現在婦女幾乎都認字,包括現在很多經文上網就可以結緣到,乃至下載,或者線上閱讀;又有了很多社交平台,可以在這些平台上獲得來自佛法的信息,這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親近佛法,這也打破了原先模式中的空間和地域的隔絕。生活的便利解放了婦女的大量時間,可以抽出更多精力在修行中,所以現在的時代對女居士來說確實是黃金時期。 女人的心相比男人更柔軟,更容易升起同情心,但是承受的痛苦也很重,種種因素促成了現在女居士最容易成就的客觀現象。如果我們不能認識時代的特徵,非要按古法炮製,很可能丟失優勢,反而得不償失。 現在的男人比之前更頑固,文化沒有深達骨髓,所以溫文爾雅者少,彬彬有禮者少。古時候因為男人需要學習,好方便成年後在世間行走,獲取資糧養家,而學的內容多是如何完美個人品質的,所以古時候學習的男人是有氣質的;現在中國男人的氣質和中國女人的氣質完全不對等。社會提供的資源越多,越方便,社會的誘惑也越多,這對男人女人是相同的,可是男人更不容易滿足,更容易貪婪。所以現在女人學佛的多,而男人學的就少,這也印證了佛經里佛陀預言的情況。 至於個人條件好壞這並不是很影響學佛的,遇到的事情都是必然的,總會有一天要跨越這些去尋求成長的。所以困苦有困苦要修行的部分,煩惱有煩惱要修行的部分,我們面對的任何磨難,都很可能是我們學佛的一個重要契機,逃避絕對不是正確選擇。 雖然有的時候也需要迂迴策略些,可是迂迴策略和逃避有根本不同。如戰略上有一種以退為進,不是所有的前進都是真正的在前進。世人對出家的行為本身的不理解,固化認為出家等於逃避的誤會還依然有;而我們也要自查,是否我們學佛也是出於逃避,逃避苦難尋求解脫這是對的,而逃避責任肯定是不正確的,雖然這樣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