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藥師經的濟世觀》(三)


時間:2017/5/23 作者:妙音居士

《藥師經的濟世觀》根據南懷瑾先生於一九八一年為了十方書院的出家同學作的演講錄音編輯而成。南懷瑾先生在講解這本經典時,深入極微細處,並以自他人生經歷,舉例融會經義,諄諄告誡,處處提示,親切幽默,使人必能有所領悟。南師更特彆強調,《藥師經》的重點,在於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顯示了真正偉大的救人濟世精神,也才是我們應該深入體會了解並且效法的。讀完南師講座《藥師經的濟世觀》,你會發現,已經吃下一顆藥師佛的消災延壽丸了。此講座分131講,本刊分15期連載,編自勸學網,歡迎學習與收藏。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16講 被十種業障纏縛

佛說我知道你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你是怕一切被業障纏縛的眾生無法成佛。眾生本來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為眾生被業障所纏。究竟是那一些業障纏繞我們解脫不了呢?歸納起來,有下列十種:

一、無慚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慚愧,也就是儒家講的無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了不起,難得有一下自己覺得臉紅,那個臉紅是慚,還不是愧。

二、無愧

愧是內心對自己所作所為感到難過,若無這種反省就是無愧。

三、嫉

喜歡吃醋,對他人的好處、學問、道德、成就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專利,也不單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樣會有嫉妒心。這種業力的纏縛相當牢固,不易轉化。

四、慳

就是吝嗇,不只是錢財的慳吝,還有對法的慳吝,不肯惠施於他人。

五、悔

悔有什麼不好?悔不是懺悔的悔。我們隨時都在後悔,悔什麼呢?哎呀!當時那個機會我買下來就好了,或者那個時候我整了他就好了,類似這樣的悔特別多,凡是對自己有利而沒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

就是睡覺,一睡覺,什麼都不知道,這也是業障。

七、昏沉

昏沉就是腦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頭昏腦,一天到晚顛倒。

八、掉舉

掉舉就是散亂,胡思亂想,東想西想,停不下來。

九、嗔忿

心裡悶悶的,想發脾氣,看到誰都不對,看誰都討厭,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對。

十、覆

做錯了事,想辦法掩飾,這種掩飾非常痛苦,經過了多少年,還要去掩蓋它。心裡不光明,不坦蕩,自己在陰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蓋住,所以叫覆。

這就是十纏,以上只是簡單的說,詳細講的話,‘百法明門論’所列的五十一種心所有法、心理現象,都是業障。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17講 極善思惟

佛說你不是為自己而問,你是為後世眾生著想,為了救拔這些被業障所纏縛的眾生,為了利益安樂像法時代轉法輪時的一切眾生,所以提出來問佛的本願,你現在仔細的聽。

‘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你聽了一後,還要仔細的參究。你們光是聽過去,念過去就算了,也不去研究,不去參,不去想,有什麼用?敲個木魚嗑!嗑!嗑!沒有用的。聽了之後,要‘極善思惟’,仔細認真的去想,去參究,去思考。當為汝說,我會為你講。

為什麼要去想呢?像你們都曉得要修淨土念佛法門,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你們去想過沒有?從來沒有想吧!對不對!不要覆蓋,不要掩飾自己。你們是不是有想?沒有想,嗯!你總算承認了。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18講 學佛修行的目的何在

你們曉得本願是什麼?本願是一個人的發心立志。學佛的第一個念頭髮得不對,也就是本願的力量發得不對,後果就永遠不對,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譬如說我們要修個廟子,那是小乘。你說我蓋廟,發心初衷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修持,為後世的眾生作為修持的道場,那是真發願,這個動機就對了。

你為什麼念經拜佛?有許多人到這裡來學打坐,我說你為了什麼,你先講,不準考慮。我為了身體。好了,為了自己身體好,我也教,但是把他擺在一邊,因為他的目的自私自利,不是為了菩提道業。你說我學這個是為了佛道,自利而後利他,那還可以。在座各位,那個不是為了自己?有些人則認為我現在還不能度人,先求自度,等將來有能力了再來度人。檢查這種思想看看,全都是自私自利的觀念作祟,如此怎么成道?如果能的話,我早就成了。

所以,學佛要特別注意一切佛的本願,這才叫學佛。‘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現在佛就要開始說藥師佛的本願了。文殊菩薩聽了佛的話,就回答說:‘唯然,願說,我等樂聞’。是的,請佛現在就說,這是我們最樂意聽的事。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19講 好遠好遠的東方

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從此(當時說法的地點毗耶離城)向東方去(印度的東方即是中國)十殑伽沙那么遙遠的地方,有一佛土世界叫淨琉璃。

殑伽沙就是恆河沙,恆河與中國黃河一樣,河裡的沙是數不清的,就是活十萬輩子也算不清。佛說,一個世界等於一粒沙,要過十萬億個恆河沙國土那么遠,好遠好遠,不曉得達到什麼程度。

我們小時候聽老先生講三國演義的故事: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打孫權,諸葛亮和周瑜要抵擋……老先生講到八十萬大軍渡長江,把煙一抽就站起來走了。我們一群孩子跟他屁股後面,要他繼續講,他說八十萬大軍一個一個過,要過多久啊!慢慢過吧!等八十萬大軍過完了再給你們講。

所以,‘藥師佛’這句話也要慢慢講,一粒沙子等於一個世界,恆河裡有許許多多的沙,十萬億條恆河,那么多少沙多少世界啊!要經過那么遠的地方,有一個世界叫淨琉璃。這個世界一片光明,晶瑩剔透,那個佛的名號就叫‘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0講 佛的十個名號

如來是佛的總稱,下面十個名號是依‘藥師經’來講的,其他經綸開合有所不同,但大同小異。如果我們把佛的十個名號詳細解釋,要花幾個鐘頭,現在我們只能簡單扼要的解說。

一、如來

什麼是如來?‘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本來就在這裡,佛本來就在你前面,是你自己看不到。

二、應正等覺

在這個世界,這個時代,一切有福報的眾生,有因緣得遇佛,經佛現身開示而大徹大悟成正等正覺。

三、明行圓滿

又稱明行足,什麼叫明行圓滿?不是智慧通達、神通具足所能形容,要透明像琉璃一樣,十方三世無所不知,天上人間無所不曉,一切修行,一切法門、邪門歪道、外道、魔道、正道。無所不知,叫明行圓滿。

四、善逝

世間的事過去了,過去的不留痕跡;來了你也不知道它從那裡來,去了你也不知道它去到那裡。‘如來’對‘善逝’,是一副很好的對子,來不知其從來,謂之如來;去不知其所去,謂之善逝。

五、世間解

解脫了一切世間,不受世間、出世間任何束縛。

六、無上士

他是至高無上的大王。

七、調御丈夫

他是能夠調伏一切眾生的大丈夫,他更是能調伏自己的大丈夫。

八、天人師

他不只是人中之師,也是天中之師,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天人之師。

九、佛

他是覺者,大徹大悟而又幫助別人開悟的人。

十、薄伽梵

薄伽梵是意譯,英文叫Bhagaran,中譯為世尊。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1講 發願是成佛之因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釋迦牟尼佛又繼續告訴文殊菩薩,當藥師如來開始學佛時,發了十二大願。任何一位凡夫眾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薩,也是因地上的佛,因為每個人都有資格成菩薩,有資格成佛。藥師佛從凡夫眾生髮心修行時,那是他的因;最後他成了佛,成就東方琉璃光世界,那是他的果。這個果從那裡來?成佛之果由最初發願的動機而來。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願,總歸一句話,是‘令諸有情,所求皆得’,要使所有的眾生所求都能如願。這是當初藥師佛學佛修行的動機。我們也在學佛,發了什麼願?

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應文殊菩薩的請求,為後世眾生介紹藥師佛的十二大願。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平常我們念經,這些文字都很容易看懂,事實上你真懂了嗎?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2講 發願談何容易

這裡有兩個問題要留意。第一、表面上看起來,藥師佛發願,好像是為了自己,其實不是。第二、藥師佛所發之願是‘願我來世’啊!發願歸發願,要真正做到了這個願力,談何容易啊!必須真去‘行’啊!

講到發願,順便講個笑話給你們聽。我有幾個學生對我非常好,多年來在我身旁老師長老師短的,常說要搞個地方請老師講學,弘揚佛法,利益大眾。我說我沒錢沒地方。學生說:‘老師啊!等我作生意發了財,買幢房子給老師,’我算一算,一共有十八床房子,可是我現在一幢也沒有。他們有沒有發財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到現在是一幢房子也沒有,我也不想要別人給我買房子。

多數學佛人大願沒有,小願一籮筐,一會兒說這兩天把事情弄完,找個清淨的好地方,放下一切好好修;一會兒又是要吃素……都在那裡自欺欺人,就算給他安頓好了地方,他又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發願是很難的。真正的學佛,沒有誠心發願,絕對不會成功,你怎么學也不成功的。

藥師如來的第一大願,他說將來修成功的時候,他不敢說現在,但是現在就開始向這條路上走。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大徹大悟以後,注意!悟後正好起修,沒有悟,修個什麼?沒有悟,你也沒有真正的大願。你那個願是什麼願?願吃素,素菜弄得好吃一點,香菇多一點,豆腐多一點,麻油多一點,那不是願,一天到晚都在怨,坦怨的怨。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3講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

藥師如來願來世大徹大悟,悟後起修,成佛的時候,身體放一切光明,身體像大火一樣,光芒萬丈,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

通常我們講‘沾光’,同這個‘光’意思差不多;可惜我們想沾你一點光都沾不到。走路的時候,說對不起,偈個光,給我一點點方便,你都不願意。

這裡講到自身光芒照耀一切世界,豈止是藥師佛,所有一切佛都能以自身光明照耀一切世界。這是悟後起修的功用境界,你如果沒有大徹大悟,悟後不起修,就不曉得身光照耀的道理。

藥師如來的第一大願,願自己來世成道的時候,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邊世界。此時自身發光,那么這是那一種身呢?佛有三身,是法身之光?報身之光?化身之光?

光明照耀,成就一切色身,這是佛的應化身。法身無相,則在常寂光中。色身成就之後,一定是相好莊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例如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如來應化世間,都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應世。

藥師如來說‘令一切眾生如我無異’,每個眾生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型好,但是,我們怎么那么醜啊!我們是具足三十二醜,八十隨形不好,口臭,汗臭,腳臭,隨形樣樣不好,為什麼?因為沒有悟道,沒有修行,自身的光明沒有引發出來。

藥師佛的第一大願,指出一切眾生的自性之光,本來光明清淨。所有禪宗的一位在家居士張拙悟道之後,寫了一首偈子,描述法身光明的情況:

光明寂照遍沙河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破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這裡所說的光是法身常寂光,還須悟後起修,到了成就一切色身以後,應化身的光明又有所不同。

每一位佛都在放光,何以眾生看不見呢?因為被自己的業力蓋住了,所有看不見佛光。等你定慧到了,只要一定,自身光明隨時都可以跟佛的光明相接。你們打起坐來,不管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黑漆一團,對不對?一團烏煙瘴氣,這就證明地獄在你面前。因為你內心污染得厲害,自己的光明被遮蓋住了,佛光想灌都灌不進來。念佛念了半天,有沒有願力,只有一肚子的怨,怎么能見到光呢?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4講 內外明徹

好吧!再看第二大願。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你想請藥師佛給你醫病,很容易!你走他的願力,就有感應,病就會好,身體就會健康。你看他所發的第二大願,願將來得道成佛,身體像琉璃光體,裡面乾淨,外面光明,內外都是光明,肉身就成就了。

‘法華經’說,父母所生之肉體也能觀三千世界。成就了真正的天眼通,不需要閉眼,即使張開父母所生之肉眼,看三千世界亦無障礙。佛法必須真修實證,絕不是空洞理論。打坐時混混沉沉看到的東西,那不是天眼通。

藥師佛說,願我來世證得菩提時,此身猶如琉璃,內外透明,透明到乾乾淨淨,沒有一點渣滓,像琉璃體一樣,那自然成就一切色身。此時應化身之色身光明廣大,如果受到佛的身光功德的影響,自然清淨,自然業障消除。所以說‘光明廣大,功德巍巍’。

那么應化身成就了,身體在那兒呢?安住在‘焰網莊嚴’中,色身外之光,像放火焰一樣,身光重重於外,照遍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量無數世界,超過了太陽與月亮的光明。你說這幻想有多大!其實絕非幻想,願力本來就是幻想所構成的。

現生修持有所成就的人,定慧達到了,在定境中,自性光明顯現了,太陽月亮之光均無法與之倫比。一位悟道的人在太陽底下入定,或站或坐或臥、太陽的光照射在他肉體上,對他絲毫起不了作用,因為自性光比太陽光強烈,功德威力還要大。

過去,我看過一位真修持的老前輩,大家想開他玩笑,測驗測驗他,大熱天請他穿上棉襖皮袍,中午站在太陽底下曬四個鐘頭,圍著身體擺四盆火爐。他老人家笑嘻嘻地說:‘好嘛!玩就玩嘛!烤了半天,卻是一滴汗也沒有,而且手掌心還是涼的呢!由此可證明太陽光在他身上起不了作用。

所以學佛修道要真正的修持,不是空話。藥師如來講他本身發光超過了日月,你們看過本身發光沒有?修持的功德圓滿,自然會發光。你們曉不曉得有些眾生本身就會發光啊!夜裡的螢火蟲,本身發光,對吧!那是業力的發光,深海中的生物本身也會發光。我們的自性有自性光明,自身也有自身光明。我們常說某人氣色好,氣色也是肉身上的一點光明,不過凡夫眾生之肉身光明被覆蓋了,所現出的光像棺材上的油漆--烏漆抹黑的。所以,真正修到了,光明自然顯現出來。

在藥師佛的第二大願里,他說:‘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幽冥中的眾生,那些看不見的,在黑暗中的眾生比我們人多得多喔!夜裡天一黑,這個世界上昆蟲那些生物都出來活動。地獄眾生,永遠在黑暗中,也是幽冥眾生。那些眾生不曉得比我們人類多出多少萬倍,他說這些眾生被我的光明照到的時候,悉蒙開曉,都解脫了痛苦,都爭脫了煩惱,智慧開了,罪業輕了,隨便他們想要做那一樣事,都可以成功,因為藥師佛的光明加庇他,照到他。

如果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相比,阿彌陀佛也有他的本願構成西方國土。西方國土是你本身不敢成就或尚未成就的時候,你到他那國土裡,阿彌陀佛加庇你成就。而東方藥師佛則一開始就暗示你,要你這一生就在東方‘即身成就’

我們仔細研究藥師經的文化,其實就是東方文化,尤其與中國儒家、道家的思想文化,基本上是同一個東西。因此之故,藥師佛一傳到中國,便與儒、道思想一拍即合。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5講 受用無窮

接下來看第三大願。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他第三大願怎么講?希望我將來成佛時,能用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智慧,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方法、學識、能力等,使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在物質上沒有缺乏,永遠有衣服穿、有飯吃,生病了有藥醫,沒有貧窮、沒有苦惱……。

這條大願也是人類所追求、所希望達成的,但人類很自私,只希望‘人類’能如此,並不希望‘一切眾生’得到滿足和享受。佛則願世界人類及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安樂。這又與中國文化易經的道理相同。‘易經。繫辭傳’說:‘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之下疑。’

‘開物’是用無盡的智慧和方便,開發一切物質;‘成務’即構成眾生需要的事物;‘冒’是蓋住之意,用我們的聰明、能力,使物質被精神所運用、支配,而令眾生得利益。‘通天下之志’就是發願,發大願,願一切眾生得安樂。‘以定天下之業’這是願力與行的成就,‘以斷天下之疑’,就是證到了那個境界。

所以說:‘東方有聖人出焉,西方有聖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聖人所發的大願,普天之下都相同。把藥師佛的大願與中國文化相比較,更能證明十方三世也都有佛。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6講 改邪歸正

現在看第四條大願。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這一條願講什麼?如果世界上有思想偏差,行邪道,我都使其改邪歸正,安住菩提道中。

邪道多得很,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九十六種,而且這些外道們大部分是吃素的,外道們都很注意吃素啊!但是我沒有提倡吃葷啊!不要聽錯了。九十六種外道有拜火的,畫符的,有念咒的,有扶鸞的,各式各樣,一下子介紹不完。如果你要聽,那要另外開一門課了,而且要講好幾年。每一種外道都有他的哲學理論,不是沒有學理的啊!也有他的修持方法,例如瑜伽術和婆羅門教都是外道。

講起外道,那可嚴重了,連聲聞、緣覺還都是外道,聲聞緣覺是羅漢喔!得了羅漢果的辟支佛還是外道。這不只是‘藥師經’這么講,‘楞嚴經’上,很多經典上都有。真正的佛法如何辯別?你以為打坐好,功夫好,又會看光,又會教你念咒子,嗡隆嗡隆,又會手上玩花樣,那個叫作手印,那我可以玩三百個手印給你看,這樣是一個,這樣翻過來又是一個,這樣又是一個,你們認得不認得?不是騙你口育!這都是密宗的手印,這樣是一個,這樣又是一個,那叫道啊?那是拿指頭在玩花樣,但是,有沒有道理?有道理啊!不是沒有道理。這些是佛法的皮毛,雖然有道理,但不是菩提道。

所以,佛告訴你,眾生走錯了路,沒有證得菩提,即使到了聲聞緣覺境界,走小乘的境界,也非究竟。楞嚴經上講,聲聞緣覺現前縱得九次第定,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四禪八定,九次第定都完成了,一念清淨,空空洞洞定在那裡,心念不敢亂想,這樣還是外道,屬於法塵分別影事,還沒有證得菩提。

你看藥師佛的大願,這不是真正的東方文化嗎?毫釐不差,不但是地道的中國文化思想,而且,還是由釋迦牟尼佛介紹出來的呢?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27講 沒有發願不能成佛

關於‘藥師經’,各位要注意一個重點:佛說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在發願修行時,他的願力構成了願行,行就是行為,願心實踐成願行,也就是由意識修持成力量,然後形成一個依附國土,所以,沒有發願、願行,一切免談!

現在講藥師佛開始發願的果中之因,成佛而形成佛國是果位。為何能成佛?必須要以願心為第一動因,這點是號稱學佛者特別注意的,我一再強調,如果沒有依照佛法修持,沒有發這個願心,一切都是‘夢幻空花’,毫無用處,猶如白居易的詩:

空花那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這是學佛要特別警惕自己的重點,否則不但玩弄了自己,也玩弄了別人,玩弄了這個世界。尤其在中國的佛法,一千多年來受了大乘思想和不正確的禪宗見解的影響。此話要特別注意,並不是禪宗不正確,而是一般人所學的是不正確的禪,致使多數人都走錯了路。一般人學佛,沒有真正的願力,只想空掉妄念,但是,你空得了妄念嗎?永遠空不了;即使空得了,那也不過是意識上另外一個境界,把意識造成一個比較相似於空的境界而已。所以,大家對真正的佛法認識不清,理既不通。事又證不到,往往盲修瞎煉的人,成千成萬的就那么去了,所以學佛首先一定要真正的發願。

我們要曉得‘引滿能招業力牽’,發願是意識境界啊!意識要空,沒有錯,但意識不是你去空它,而是它來空你的啊!誰能空得了意識?你那個想空的念頭就是意識,所以是意識來空你。事實上,意識也不是空,它本來‘非空非有’,本來‘即空即有’。所以大家把佛法的法相、唯識部分研究透徹,道理就在此。一切學佛修行都是意識真正成就,但它不是凡夫分別心的意識。

玄奘法師在‘八識規矩頌’中,說第六意識是:‘引滿能招業力牽’,業力好比弓箭一樣,弓拉滿了就發射出去受果報。如果對這句話只做片面解釋,那是凡夫境界,一般人沒有慧力,又不好學深思,對‘引滿能招業力牽’的理解就不徹底、不究竟。換句話說,業包括了善、惡、無記業,你發善心的願力修持滿了,就是善的成佛的業力,屬於善業成就,那就福德圓滿、智慧圓滿,這也就是‘引滿能招業力牽’。

像我們大家這樣的學佛,如果沒有這種圓融的理解,結果是一無所成,不但世間法無用,出世法也無用,變成一個無用的人。這樣只學成了兩件事;一個就是懶,越學越懶,不勤勞,不用心,懶的果報是什麼?那就不必問了,生物中最懶的動物是什麼?踢它一腳都懶得動。另一樣就是我慢,愈學愈覺得自己了不起,不知自己是什麼。所以研究藥師經的大願,不要忘記這點。

另外還有一點要記住的是;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與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及世界人類的文化,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再三提醒你們注意,這十二大願要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作比較研究,在座各位有幾人研究?只喜歡聽,聽過就算了,這也不是正確的學佛心態。自己不下功夫思惟、研究,這樣很糟糕、很危險!我是‘言者諄諄’都說完了,如果你是‘聽者藐藐’,那是你的事情了,與我無關。

待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