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音法門到達成佛的過程─正確的學佛觀點之十九》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愣嚴經》裡面有提到數位菩薩,因為釋迦牟尼佛慈悲善巧地要他們把自己往昔所修法門成就的因緣,向法會中的大眾做一個分享。其實這些都是真正的大密法,而且是不需要經過灌頂口傳的口訣,只是現代人執著於表相,一定要有模有樣、一定要排場夠大、一定要叮叮噹噹搖鈴打鼓、一定要喝到上師所加持寶瓶中的甘露水,才會覺得有真正的得法,這些其實都還是落入在人執法執的境界當中。真正佛菩薩的大法,只要用心,都可說是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盡虛空遍一切處,皆是佛陀的法音,只要用心和信解,佛陀所開示的三藏十二部,其中蘊藏有不可思議的心法和口訣,這些都需要有緣人和有心人,發心去用功才會知道。
釋迦牟尼佛在法會中,隨喜地請諸位菩薩提出往昔祂們所成就的法緣和法門,那個時候觀世音菩薩也在場,祂很慈悲地從法會之中站起來向大眾分享,祂過去世是如何修持觀音法門而得到解脫。在當時現場的愣嚴法會上,共有二十五位聖眾,各自講述了二十五種的圓通法門,這裡面其實就蘊含著,如果懂得用六根、六塵、六識、七大,總共二十五種,只要懂得運用其中的某一根,或某一塵,或某一大,自然就可以獲得自在圓融,通達解脫的境界,所以觀世音菩薩完全不藏私地報告,祂是如何套用耳根修持,而到達了悟自性的方法,要告訴與會大眾。
觀世音菩薩在過去世,完全是得力於一個功夫,「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返聞自性一開始所講的便是「入流亡所」。所謂「入流亡所」就是外面一切的音聲無論是靜或動、大和小,無論是音樂聲、吵雜聲、風聲、雨聲、車水馬龍的聲、男人的聲音、女人的聲音、小孩的聲音,無論它分貝大或小,都要聽而不聞,不會被一切的聲音影響到自心,很多人說道:「那好的音樂、好的美聲,有值得欣賞和學習的地方,難道也不能放過嗎?」真正的修持是必須進入絕對的境界,有好便有壞,總是會墮入二元對立、能所相對的境界中,這絕非究竟,因此「入流亡所」的境界,就是要我們無論外界的一切音聲如何,都要「聞聲返入,返聞自性」,這個才是「入流忘所」的意思。
第二個階段就是修持一切音聲,漸漸地不會因為聲音的靜相或動相,修持「返聞自性」的功夫,如果越修越到位,自然而然這人世間,所有一切四相與八法,都會隨著進入法性的狀態,當然進一步又會進入真正沒有靜也沒有動的對立狀態,這種瞭然不生的境界,就是實際理地,絕對的境界現前。第三個階段,就是又超越了動相跟靜相兩種,也完完全全不生,不斷地反覆練習,這個「返聞自性」的功夫,直到真心現前為止,接著就又會進入「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的境界。一般人在修持返聞功夫的時候,往往會碰到耳根雖然已經空掉了,可是似乎還有一種能夠感覺那樣子的念頭存在,如果連極度細微可以感覺的念頭,彷彿有時還會顯現,表示還未透盡,因為還有微細的分別存在,唯一的方法還是要不斷地返聞自性,一直要到達把很微細的心覺也一起打破,微細的能所之根,也一起破除,才是真正的空掉能覺和所覺的心念。
可是這個還不是最上一路究竟的圓滿,雖然能覺和所覺已經到達空的境界,這個空也不是必竟空,最後是連這個空的念頭,也必須打破,才能到達最後的一步「生滅寂滅,寂滅現前」。有滅就有生,就如同上面所說的有空就會有有,這些都還是有相有念,並非究竟,最後連同滅的念頭,也要一起滅除,所以才說「生滅寂滅」,連對生的滅念也要淨除,才有辦法達到所謂的寂滅現前,進一步才有辦法破一切相,才有辦法使得涅槃現前,才有辦法達到最高境界的寂照同時,才有辦法進入到理智同圓,到達如此的境界,自然就超越一切世間跟出世間,才是真正的如如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