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十疑論】北宋楊傑居士略傳
後面第七頁,師父將楊傑居士的略傳注釋出來,我們簡單來看過。
《楊傑略傳》,楊傑,北宋無為,無為就是現在安徽這個地方,字叫做次公,號無為子。雄才俊萬,年少登科,好禪,很喜歡學禪。歷叩諸山名宿,參謁天衣義懷,這也是當時宋朝一個很了不起的禪師,義懷禪師。義懷每引龐居士之機語提撕,這義懷禪師經常引用龐蘊龐居士所參禪的禪語、偈語來開示楊傑居士。這個龐蘊是唐朝一個很有名的在家禪師,因為是在家居士,所以應該稱做禪者,世稱叫做龐居士。一日奉祠泰山,睹日如盤涌,因而大悟,呈偈於義懷,遂蒙稱可。
這個楊傑居士也很不簡單,有一天他在泰山這個地方奉祠,看那太陽如盤涌這樣,而大開悟解,這樣大悟。開悟後他寫一首偈呈給義懷禪師。義懷禪師為他印可、稱可。天衣義懷禪師是一個開悟的人,所以楊傑居士有這個開悟,感受之後呈偈於義懷,義懷禪師為他稱可。可見這個楊傑居士參禪有很了不起的成就。
後來會芙蓉道楷,相互酬問。芙蓉道楷也是當時的一個禪師,宋朝的一個禪師,世人尊他是曹洞宗的第八世,是山東人,在宋朝宋徽宗這位皇帝敕賜,道楷禪師的法號叫做宗照禪師,讓皇帝賜他法號,表示他也是一位很有道德,很有修持的人。
道楷禪師在芙蓉湖建一座禪寺來弘揚禪宗,所以世人才稱呼他為芙蓉道楷。楊傑居士一受到義懷禪師的稱可以後,後來就經常與道楷禪師互相說禪話,相互酬問。宋朝宋神宗熙寧末年,歸鄉省母,閒居閱藏經,遂歸心淨土。
這段話很要緊,為什麼呢?你看一個參禪參了有所開悟體會的人,楊居士他才在宋神宗熙寧在此有寫,是公元1068年到1077年,那個時候回去他的故鄉探望他的母親,因為閒居在故鄉,才去參閱經藏經論,才歸心淨土。一個參禪有所開悟的人,看到藏經有關淨土的經論以後,那個心才歸心淨土。
這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什麼樣的啟示呢?開悟的人知道真正要解脫生死,要怎麼樣?念佛!要不然他參禪開悟,受到開悟的禪師義懷大師為他印證稱可,他後來為什麼要念佛?
諸位!我們看我們中國淨土宗十三代的祖師,很多祖師都是還沒有
弘揚淨土教法之前都是禪師。禪師在參禪參到明心見性開悟的,後來都是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諸位!你才知道,念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解脫生死是最為穩當,要不然這些這麼行的禪師為何開悟之後反而要念佛?因為開悟之後,沒有斷惑,沒有證真,無法跳出三界,無法解脫生死。
因為很多參禪的行者,他並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真正開悟的人,他見道之後才入手修道,入手修道要斷見惑,斷思惑,很難啊!那這樣生死沒有一個著落。當然開悟之後,知道生死了辦的要緊,因此趕緊回頭念南無阿彌陀佛。
好,看下面:
曾任兩浙提點刑獄,有楊提刑之稱。時詣天台山白蓮寺,師事真鹹,到了天台山白蓮寺,拜真鹹法師為師。禮智者之塔,禮拜智者大師之墓塔。晚年作監司群守,專事淨業。到了老來專事什麼業?淨業,專念佛。
好!繼續看下面:
曾畫丈六阿彌陀佛像禮拜觀想,臨壽終時,感佛來迎,端坐而逝。
你看坐著往生。這裡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阿彌陀佛來迎接,這個時候楊傑居士是斷氣還是未斷氣?臨壽終時,是還有氣還是沒氣了?還有氣,就是這一世還未死,很要緊喔!
《淨土聖賢錄》裡面千多個故事,不論出家在家,都同樣和楊居士一樣,所以在此師父要跟大家說,一個很要緊的觀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現生這一世,不是死了後才去的,是這一生這一世這一口氣還在吹風,臨命終那個時候,還在呼吸,還未斷氣,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了。佛來了,是因為你把他三要求四拜託他才來的嗎?是不是?還是你修行修到很有道德佛才來的,是這樣嗎?還是你佛號一天念好幾萬聲,念到很虔誠,佛被你感動才來的,是不是這樣?不是!若這樣,佛為什麼要來接你?對,一百分。
因為他發願:「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念我的佛號,我就來解救你。佛發願主動要救我們的,這樣你今天在念佛靠著佛的願,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將來臨命終阿彌陀佛會來嗎?一定來。不是死到身體硬梆梆,過好幾天佛才來,臨命終佛就來了。
這樣只剩一個問題而已,你要去不去,要去西方或不去而已。要去嗎?要去。臨命終之時阿彌陀佛來,但是你的老伴在旁邊,把你的身體這樣搖。哎呀!不要啦,你這樣一去,放我一個孤單在人間,子子孫孫一大堆百多個,這樣你忍心一個人去西方極樂世界。你是要繼續留下來和你老公你老婆照顧這些子子孫孫,還是要跟阿彌陀佛去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子子孫孫你不要理他喔,先跟阿彌陀佛去西方極樂世界再說。子子孫孫等到你去西方做菩薩,再化身回來護佑他們,對不對?對,這樣就是百分之百往生的。
所以念佛大家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怕你不去而已。你這樣信佛願,念佛號,必定往生。一生念下去,這樣就是有信心了,不用再另外去求一個信心,這種安心的感受就是信心。有體會,沒有體會,將來臨命終快要死了那一天,我們大家都會到。
佛現前威神加持,令心不亂,慈悲加佑,佛光普照,我們的煩惱、無明、業障都被佛的光明打破。世間這些感情、金錢、權勢、名利,你不要了,佛來了,看到佛這麼莊嚴這麼好,往生西方做菩薩成佛這麼大的利益,你怎麼會讓世間的感情、金錢、權勢將你阻礙的了?不會嘛!這些你看到佛以後,你會感覺世間的金錢、感情、權勢、名利如垃圾。看到佛來了你會知道,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如黃金,你要黃金還是要垃圾?當然要黃金。所以你不用煩惱你看不開,放不下,看不破,這些都不用煩惱,我們現在就是因為佛還未來,所以在此會執著世間的金錢、感情、權勢、名利會執著這些。大家都會執,哪一個不會執。佛來了自然這些你就不會執了,你就會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你在佛門一生在念佛,在用功,在拜佛,就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前高興都來不及了,你怎麼還會再留在這裡?要不然你一生在學佛修行目標在哪裡?就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了,高興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還在這裡猶豫不決?所以阿彌陀佛現前,趕緊坐上蓮花,跟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好不好?好!好!要記得這個心,從現在保持到將來。
繼續看,再兩三行:
臨壽終時,感佛來迎,端坐而逝。辭世頌曰。
他要往生西方有說一首偈頌語,是辭世的頌曰: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舍。太虛之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這種都是百分之一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留一首偈語來勉勵大眾,這種都是絕對百分之百往生的。
最近這一年因為師父在寫書,所以從《淨土聖賢錄》裡面千多個公案看過以後,發覺到有共通的一點,這些了不起的出家在家大德,要舍報往生西方,鼓勵大家,都沒有離開勸大家,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所以一個人他一生的修行,到了臨終剩三兩句話的時間要跟佛去西方了,他對大家開示說的話是不是最為要緊?是。你看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都叫我們怎樣?「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如果現在師父自在要臨終往生,剩下差不多兩三秒鐘的時間,要跟大家鼓勵,我一樣會跟大家說:大眾老實念佛,師父去矣。
師父現在當然不是要往生,我現在就叫大家認真念佛,老實念佛,好好聽經聞法。這樣豈不也是大家撿起來用,能夠讓大家自身得到利益,對不對?對。何必一定等到師父死,臨終那個時候你才信受呢?
享年七十,楊居士享年七十。
宣和中,有荊王夫人神遊淨土,見次公坐蓮華上,則知往生必矣。著有《釋氏別集》、《輔道集》等也有著作留在世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