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素雲:《無量壽經》專題講座第11集 四極光世界美好家園02


時間:2019/4/5 作者:蓮藏

《無量壽經》專題講座 第11集

四 極光世界 美好家園 02

劉老師 講於2019年2月27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這一節課和同修們交流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

第三種,莊嚴性功德成就,性莊嚴。

這個性是性質的意思。從佛法的角度來說,這個性就是自性、法性、真如本性。用現代的學術名詞來說,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

《往生論》有兩句這樣的話:「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這兩句話是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觀察極樂世界的本質。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說得非常好的意思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就告訴我們,正道就是平等的大道。我們學佛念佛,學什麼、念什麼?我們學的就是清淨平等覺,念的就是清淨平等覺,求的還是清淨平等覺。

我們第一個專題講:經題之妙,妙不可言。一個經題就講了兩個小時,為什麼?可見這個經題的重要性。我們修學淨土,將來的果報就在這個經題上。我們的果報是什麼呢?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為什麼能得到這樣的果報呢?因為我們修的是這個因,這個因也在經題上,這個因就是清淨平等覺。因為我們修了「清淨平等覺」這個因,所以才能得到「大乘無量壽莊嚴」這個果。

什麼是「大乘無量壽莊嚴」?

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再說一遍,這句話很重要,什麼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是萬德。無量無邊的德行里,誰是第一德呢?第一德是壽命。想想看,如果壽命沒有了,其他的一切就都沒有了,所以,壽命是第一德。無量壽,這個真正的不容易得到,從這個我們是不是應該生起無限的感恩之心!

誰能給我們無量壽?

只有阿彌陀佛。第一個是無量壽,無量壽有了,後面的一切都是無量。你的智慧無量,你的才能無量,你的相好無量,這一切的無量,都是從自性裡頭生出來的,不是從外頭得來的。外面來的是有量,不是無量。所以我們要學清淨心,要學平等心。有同修可能想,這些名詞我們都聽說了,也都明白。實際上我說你沒完全明白,因為你在生活中不會用,那就是沒完全明白。

舉一個生活中的小例子。

這個可能我們平時連察覺都不容易。比如說,平時我們說控制、占有的心。很多同修一聽馬上會說,我沒有控制心,我也沒有占有心。

其實你仔細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控制、占有的心。

我這樣說,你是不是能進一步理解。比如說,對於人,你想,你得聽我的;對於事,你這樣想,這個事得我說了算;對於物,你可能這樣想,這個挺好,歸我是最好的。就這幾個認識,你就是控制、占有之心。

比如說,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小事。我舉個例子,我如果說你沒有清淨心,你沒有平等心,你可能說別給我戴這個帽子。但是我把事情說出來,你仔細對照對照,是不是這樣。

我舉一個什麼樣的例子?比如我這次和大家交流,在我的講台上,要擺一尊釋迦牟尼佛的像。

如果你說我喜歡這尊像,你下一句話都不用說,下一句話可能是,我不喜歡哪尊像。

咱們把後面一句去掉,就說你第一句話,我喜歡這尊佛像。你就有這個控制、占有的心。

為什麼?你喜歡哪。你喜歡,就有不喜歡。

不說不喜歡,就光說你喜歡,你這個心就不清淨,就不平等。

你這一句話把你兩個心都丟掉了,一丟掉了清淨心,二丟掉了平等心。

哪尊佛像不好?哪尊佛像不喜歡?沒有什麼喜歡不喜歡,是釋迦牟尼佛,供在這裡合適,那就可以了。

不能憑誰喜歡、誰不喜歡,如果再有爭議,那就更糟糕了。你說要擺這尊,他說要擺那尊,那就痲煩了。

去年我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問題。你們注意沒有?擺過兩尊釋迦牟尼佛的佛像。為什麼換了呢?就是意見不統一,他說這尊,他說那尊。

那我呢,只好恆順。你們擺哪尊我都同意,我沒有意見。

今年也存在這個問題,但是今年沒有太大的爭議,只是喜歡、不喜歡。

但是,我在這裡告訴大家,喜歡、不喜歡,都是沒有清淨心、沒有平等心的具體體現。

《維摩經》上說得好,平等心是道,清淨心是道。

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平等的。

為什麼我們今天看一切法都不平等?為什麼佛菩薩看一切法都平等?

因為我們的心不一樣,我們的心和佛心、和菩薩心不一樣。

佛心、菩薩心是清淨心、平等心,我們的心沒有清淨,也沒有平等,所以我們看一切法就不一樣的結論。

佛菩薩看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我們看一切法都是不平等的。這也能挑點毛病,那也能挑點毛病。這個是什麼?說明我們有貢高我慢。如果我面對面地和某位同修說,你有貢高我慢,可能他不服氣,我有什麼貢高我慢?我有什麼資格貢高我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表現出來的,確實就是貢高我慢。

假如說你沒有傲慢,你的平等心一定會現前。

你沒有貪瞋,你的清淨心就一定能夠現前。

為什麼我們學佛這麼多年,清淨心、平等心不現前?

就是因為我們有貪瞋,我們有傲慢,這是根兒。

你承認也是這樣的,你不承認也是這樣的。

佛給我們講,六道凡夫是什麼心?

六道凡夫是八識。特別是第七識,我們把第七識認為是自己。第七識是由四個煩惱組成的,頭一個就是我見,以為有個我。真的有我嗎?沒有我。認為有我,這其實是個錯誤的、抽象的概念。

因為你認為有我,跟著我一起來的,就有我愛。我愛是什麼?是貪。

就有我痴,痴是什麼?痴是愚痴。

就有我慢,慢是什麼?慢是瞋恚。

你看,貪瞋痴三毒煩惱是怎麼來的?是跟著這個我見同時起來的,一堆兒來的,所以叫俱生煩惱。這不是學來的。

你只要有我,這些煩惱就都有。你沒有我,這些煩惱就都不見了。

《金剛經》有很多人讀,特別有的同修讀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一點的時間。讀懂的人不多。

我這麼說,有同修可能不是太滿意,但是我要說真話,就是《金剛經》很多人在讀,但讀懂的人不多。

這一部經前半部通小乘,後半部通大乘。

小乘是什麼?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講破四相。

四相破了,根本煩惱就斷了。只要有我,貪瞋痴慢疑決定是跟著你來的。只要把我放下了,這些統統就沒有了,這是小乘所證得的。

大乘所證得的比小乘證得的要深。

《金剛經》的後半部是大乘,大乘是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是講破四見。

見是什麼?見是念頭。

前面的四相輕,後面的四見重。後面的為什麼重呢?因為不但不能著相,連念頭都沒有,所以後半部是大乘。

後半部是什麼人的境界?是佛的境界。那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所以說,四見破了,是華嚴圓教初住菩薩,是別教初地菩薩,他超越了十法界。

破四相,沒出十法界,他在四聖法界。

破四見,出十法界,他住實報莊嚴土,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永遠沒有變化,一切萬物無衰無變,它沒有生老病死,所以叫一真法界。

我們學佛要學佛的清淨心、平等心,學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大慈悲心是阿彌陀佛的正因。

這個大慈悲,第一就是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真是慈悲到了極處。第二是接引一切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這就是菩提心的具體落實。

阿彌陀佛為什麼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接引這些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就是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把這個願望具體落實了。極樂世界是個學校,是個修行的道場,這個地方很單純。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老師,老師是阿彌陀佛;一種人是學生,學生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眾生。阿彌陀佛對這些學生關懷備至,每天講經說法不中斷,它的設施太圓滿了,圓滿到我們無法想像。為什麼?它是六塵說法,水說法、鳥說法,那鳥不是真的畜生,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說一說我們道場最近我遇到的一件事。前幾天,大約是七八天前吧,我們三個同修去爬山。在山上我們第一次聽一隻喜鵲在念阿彌陀佛,這是我來道場快兩年了,第一次聽喜鵲念阿彌陀佛。可以說是唯一的一次,在這之前我曾經跟大家說,我們道場有兩隻布穀鳥念阿彌陀佛,在兩個山頭遙相呼應。這一次聽喜鵲念阿彌陀佛,真的是第一次。就那一天聽到了,我們三個人同時都聽到了,而且我們站在那兒和它一起念阿彌陀佛,大家都特別開心。

因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在那裡聽法不會中斷,講堂里聽法當然要規規矩矩的。阿彌陀佛太慈悲了,他覺得在講堂里聽法,大家規規矩矩的,坐得端端正正的,可是在樹林裡,在七寶池的旁邊,就可以讓大家很逍遙、很自在地聽法,不必那麼嚴肅,那麼受約束。你看佛想得多麼周到,所以說水能說法、鳥能說法、樹能說法,你走到哪裡都能聽到佛在說法,而且不用太拘謹,多麼自在!總而言之,阿彌陀佛是讓你聽法決定不能中斷。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聞法是多麼重要!

古人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久了,你就得到三昧,你就見性了。

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第三莊嚴,性莊嚴,自性莊嚴。

我給大家說一點我自己的小感受。比如說,我跟大家交流,如果我不是用復講的形式,我不照稿,那樣說的時候呢,我自己覺得很自在,不打喯兒。但是因為用復講的形式來講,我有時候不能離稿,這個時候講出來的東西,我自己感覺到有點生硬,不是那麼太自在。這是我自己和大家交流的一點體會。大家可以注意,每當我脫稿的時候,我講得就特別順暢,那是不是一種自性的流露?

下面,我們開始講,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

第四種,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形相莊嚴。

從第四種形相莊嚴開始,我們開始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極樂世界種種的形色、相狀,清淨光明,無比莊嚴。

《往生論》裡說得好:「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古人的文字很簡潔,但是含義特別深刻。這裡面所說的淨就是清淨,清淨就是福德圓滿,光明就是智慧圓滿,這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學什麼?就學這兩樣東西,清淨、光明,福慧圓滿。

我們中國人常講的修福修慧,圓滿的福慧在哪裡?在極樂世界。福慧可以說把所有的形象,完完全全地都包括在其中了。

我們念三皈依的時候,誓詞裡有這樣一句話,就叫做:皈依佛,二足尊。很多同修都很熟悉這句話,二足尊,二是什麼?二就是智慧跟福德,就是這兩樣東西,這是二。足是滿足,圓滿了。這兩種都圓滿了,這是大富大貴之人裡頭最貴的。為什麼?富貴不見得圓滿,天上、人間福慧能圓滿嗎?不能。為什麼不能?因為他有壽命。天人的壽命雖然很長,但是他也有壽終的時候,那就不圓滿。極樂世界是圓滿的,因為極樂世界無量壽。這個是沒話說的。

真正的無量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能夠得到。

所以壽命是福德里的第一德。沒有無量壽,這個福德不能算圓滿。我們哪一段里都要強調無量壽,因為我們所學的經就是《無量壽經》,這就是中心,這就是重點。

極樂世界的無量壽是真的無量壽,環境是法性土,身體是法性身。不是血肉之身,不需要飲食。

那同修們可能問,不飲食,能量從哪裡來的呢?能量是自性,你自性本具的,是你自己真如本性里本自具足的,叫什麼呢?叫本能。到了極樂世界,我們的本能就完全開發現前了,不需要依靠外面,而且自己還能做主宰,能改變外面的環境。這個理論也是最近三十年來,量子力學家發現的。

大乘佛法里講心想事成,我們真的能心想事成嗎?

做不到。可是到了極樂世界,我們的心真能心想事成。我們在這裡也非常感激物理學家的這個新發現。科學家們發現這個問題,他們用什麼方法呢?所用的方法跟釋迦牟尼佛講的完全相同,是把物質分析,分析到最後,佛說,物質現象就沒有了。但是佛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也說到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心就是念頭,起心動念。

物質真的是念頭生出來的嗎?

今天被科學家們證明了。他們把物質分到最後,分到最小的,不能再分了。佛經上講,極微色,叫極微之微,這是佛學的名詞。現在的科學家名詞,跟佛學講的不一樣,但是,是一件事情,科學家叫微中子,非常小。一個微中子有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大小等於一個電子。環繞原子核的電子,一百億個微中子等於一個電子,那就是微中子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這麼小的東西,也被科學家發現了。發現之後,把它分析,看能不能有再小的東西出來。分析出來,沒有了。他們看到了什麼?看到的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就證明,佛說的一點沒錯,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出來的。這個物質現象就是微中子,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極其微小的那個色,就是物質現象。所以相由心生這句話我們搞清楚了。這個相就是最小的物質現象。

我上面講的這一大段,比較難懂,屬於理性上的,似乎是和物理學有關係。我們講到這裡呢,大家做一個初步的了解。《金剛經》上說:所有物質現象,都是這個最小物質現象組成的,叫一合相。一就是最小的物質組合成就的,一百億個極微色,組成一個電子,這一個原子裡頭帶有多少電子?不一定。原子也很複雜,帶電體,有帶一個,有帶兩個,有帶三四個。就好像是太陽系一樣,原子核好像中心,好像太陽。電子好像是行星,圍繞著它轉。這裡頭還有中子,統統不管是什麼樣的物質,全是它組合的,叫一合相。原子組合成分子,分子才慢慢組織各種不同的物質基本單位,從小,小到一個細胞,大到一個星球,到星系。像銀河系這麼大的星系,統統都是這個極微之微組成的。所以大乘佛法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讓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跟科學家用的方法不一樣,達到的境界完全相同。

這個真的是不可思議的。

科學家首先是用數學推理。

認為有此可能,然後再用科學儀器去觀察、去跟蹤、去發現。這個辦法很笨拙。

佛用什麼方法呢?

佛法用禪定。甚深禪定裡頭空間維次突破了,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境界,佛全看到了。

阿羅漢的禪定能看到整個六道輪迴的狀況。

整個六道輪迴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是十億個銀河系。他能看到這裡面的一切狀況,最高的二十八層天,下面有餓鬼,鬼有很多很多種類。有地獄,地獄也有非常多數不清的種類。再下面有地獄,叫無間地獄。這些阿羅漢全都能看到。所以有阿羅漢的這種本事、這種功夫,他的活動空間是在六道,在六道里,他哪裡都能去,他什麼都知道,這是小成就。

再往上提升,菩薩。菩薩的階級多了,大乘裡面五十一個等級。

那阿羅漢是哪一個等級呢?

阿羅漢是第七個等級。我們是算年級,一年級、二年級到五十一年級,阿羅漢屬於七年級。八年級以上的是菩薩,統統是菩薩。等級不一樣,那個智慧神通能力也各不相同。

對於整個宇宙的真相,全部通達明了了,是佛。佛告訴我們,那要幾年級呢?

八地以上,八地菩薩距離最高的五十一個等級,他上面還有三個。如果從上面最高的來講,他是第四。從下面來講,他是第四十八,五十一個等級他是第四十八個。他對整個宇宙的狀況大致上都了解了,還沒有到成佛,還沒有畢業。要到第四個等級,菩薩上面還有四個,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有四個。第四,最高的那個是佛,成佛了,圓滿成佛了。

阿彌陀佛是最高的一個階級,第五十二個。

這是圓滿的大定,這個大定是自性本定。所以簡單地來說,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是福德,一切莊嚴功德成就,必須要有知足。福德的根本就是知足,知足常樂。知足,福德就圓滿了。誰知足?佛知足,所以佛稱為二足尊。真正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他所得到的受用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他的弟子也天天在講經教學。

佛陀在世的時候,學得不錯的這些學生,都到四面八方去教學。一年是有九個月在外面搞教學,有三個月回到老師身邊接受教育。這三個月是什麼呢?這三個月是雨季,出去不方便,這三個月跟釋迦牟尼佛在一起,接受佛陀的再教育。這種制度很好。學得很不錯的,沒成佛,沒有大徹大悟,所以每年還要回到老師身邊三個月,接受再教育。一直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什麼?要拿到最高的學位,佛陀。雖然是拿到了這個學位,他還居在菩薩的地位上,不敢自稱為佛陀,稱菩薩。實際上,他所悟的境界和佛是平等的。

淨宗法門,只要你真信、真願、真肯念佛,具備這三個條件,就這一句阿彌陀佛,業障自然消掉了。

妙,太妙了!煩惱自然沒有了,這個方法太妙了!

我把這幾句話,再跟大家說一下。

只要你真信、真願、真肯念佛,具備這三個條件,就這一句阿彌陀佛,業障自然消掉了。

注意這個自然這個詞,費勁嗎?不費勁。只要你具備這三個條件,你的業障是自然消掉的。所以說,妙,太妙了!煩惱是自然沒有了,這個方法妙不妙?實在是太妙了。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相信你也會把其他的法門暫時放下,用這個法門先到極樂世界,先去證得無量壽。有無量壽了,八萬四千法門再慢慢地學,有的是時間,不用著急。又何況是一門通了,所有門門都通了呢。

一個法門真的契入了,你就門門都契入了。

我們現在沒有到那個境界,對這句話不甚了解。如果你到了那個境界,你就知道了,佛說的一點沒錯。告訴我們的,都是真實語。

以上所說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第四莊嚴,形相莊嚴。

下面說

第五種,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種種事莊嚴。

種種事莊嚴是說極樂世界,物質環境豐富,無比的殊勝。

《往生論》裡有兩句話:「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這兩句話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資源是太豐富了,太豐足了。這豐富的資源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自性裡頭來的。自性裡頭的能量、資源,真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信嗎?因為你不了解西方極樂的真實情況,可能對這句話,你是會有疑惑的。說在西方極樂世界,自性裡頭的能量、資源,真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要啥有啥。這兩句話在我們這個世間是假的,整個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怎麼能用之不竭、取之不盡呢?但是自性,那就是真的。

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無量的資源,樣樣都無量。它是真的無量,不是假的無量。自性,人人都有。佛有,我們每個人都有,只是我們今天迷了,自性裡頭本有具足的,顯現不出來,拿不出來。

舉個例子說,就是我們的珍寶在那庫里存著呢。但是那個庫的門是鎖著的,沒開開,我們看不見庫里,有那麼多、那麼多的珍寶。這就是我們在迷中。如果我們悟了,大徹大悟了,明心見性了,我們就發現了,哇,原來我們自己自性裡頭的珍寶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佛告訴我們,我們迷在什麼地方。

我們有三大類的迷惑。

第一類是妄想,妄想迷了你的自性。

第二類是分別。

第三類是執著。

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自性裡頭無盡的資源,你都得不到受用。冤不冤?不是我們沒有,我們都有。但是因為你迷了,我們得不到受用。你得向外去求。向外求,很苦啊!不但是苦,而且是求不來呀。你說我們自己本有的東西,我們用不上,真的是很冤屈。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雖然他的無明還沒有破,妄想還沒有放下,但是他得到阿彌陀佛無量劫修持的功德的加持,得到阿彌陀佛五劫修成的四十八大願的加持,這是佛的加持力量,也能把你自性裡頭的這些資源逐漸逐漸地透露出來,這是靠阿彌陀佛的威力。這些資源,你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個只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才有。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你得靠自己的功夫。什麼時候這三大類煩惱,你統統斷乾淨了,你才能有這麼大的福報。

我們自己衡量一下,你能做到嗎?做不到。靠我們自己修,難哪!妄想斷不了,分別斷不了,執著也斷不了,這一生沒指望了。就連天親菩薩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最後還選擇念佛求生淨土。這可是一位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不是普通人。他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看沒看懂?

在極樂世界「受用種種。一切豐足」。豐是豐富,足是滿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宮殿、服飾、香花、飲食,你的念頭才一動它就現前了,這是真正的心想事成。想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變現在你的面前,這是自性隨緣變現。這不是言語所能講得清楚的,也不是我們的思想能想得到的。

經教里佛常常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沒有辦法想,你也沒有辦法說。但是,事實真相就擺在你的面前,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相不相信佛告訴我們的這些事實真相。

上面說的這一段,是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第五種莊嚴,種種事莊嚴,事莊嚴。

大家對照一下我們娑婆世界,我們有這些莊嚴嗎?沒有。所以極樂世界這麼美好,又是你本有的家園,你為什麼不想回去呢?

下面說

第六種,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妙色莊嚴。

這裡的妙色莊嚴,包括極樂世界的依報妙色莊嚴和正報妙色莊嚴。但是在這裡,我們先說依報的妙色莊嚴,正報的妙色莊嚴留在後面說。

依報是環境,這裡講物質環境的莊嚴。前面剛剛講過,西方極樂世界資源豐富。我們這裡說的,不但物質豐足,還要美好。光豐足但不美好,這還不行。正報妙色莊嚴,身體、身心健康,心地清淨光明,全身放光,這是妙色的根本,是一切美好的根本。為什麼?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不好,依報就不好。正報好,依報決定好。

這個我們從歷史上可以看,中國確實在古代有不少朝代政治清明,天下大治。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人民的心地好。人民的心地為什麼那麼好呢?是教育得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在整個地球上,真正懂得教育的就中國這一家,就是中國這個族群。如果印度和中國比,印度雖然高,太高了,比我們高,但它的普世教育,沒有中國做得好。中國人非常重視普世教育,這就是儒家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重視這個,印度疏忽了。

尖端的科學與哲學在哪裡?在大乘佛法裡頭。

普世教育教什麼?教做人。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教聖賢教育,教這四樣東西。這四樣東西人人都學,那就真正達到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古人已經給我們做出來了,為什麼古人能做出來?因為他們真乾。

中國出現過太平盛世,太平大概能多久?從我國歷史上看,最短的一百年,長的達二百多年。一百年到二百年的盛世,安定、和諧,人民安樂,人人守法、人人明理、人人謙讓,所以人民幸福,家庭和睦,事業興旺,政治清明。

中國古代社會,把教育擺在第一位。

你看,宰相的下面有六個部,就是六部尚書,尚書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部長,侍郎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副部長。我們看這六個部的排列,它是教育排在第一,教育是禮部,禮部就是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部長裡面排班,禮部尚書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是宰相有事,不能上朝視事,禮部尚書代理,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治國理念,一切為教育服務。

我們現在這個排列法,大家都清楚,教育排到後面去了,現在是經貿是人之必爭。人爭的念頭來了,痲煩就大了。現在世界為什麼這麼亂,就是由競爭引起來的。中國自古以來沒聽說過競爭這個詞。中國的教育,從小就教讓小孩忍讓,漸漸長大了,明理了,知道為什麼要讓。謙讓,自己謙虛,總是讓著別人。成年踏進社會,懂得禮,禮讓。一路讓到底,沒有競爭的。這個社會多和諧!今天的教育,從小就教競爭,這還得了。

現在的世界成了競爭的世界,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如果爆發戰爭,今天的戰爭是核武戰爭,是生化戰爭,是使地球毀滅的戰爭。沒有輸贏,同歸於盡。這種競爭的教育是死路一條,這個競爭使世界充滿了戾氣,殺氣騰騰。所以今天整個社會亂了。

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得好,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

現在,老法師把唐太宗的治國寶典《群書治要》介紹給全世界,希望這部寶典,能夠救中國、救世界、救人類。這是老人家晚年的一大悲心弘願,並以九十三歲高齡在踐行。真的是一位救國救世的菩薩,老人家帶給我們的是妙色光明。

這種光明,妙色光明,「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這是自性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純淨純善。這個光的氛圍是眾生煩惱習氣,消除得乾乾淨淨,真心本性就顯露了。

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第六莊嚴,妙色莊嚴。這種莊嚴是不離自性的。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