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佛代表什麼?佛代表覺


時間:2019/6/23 作者:妙音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特別重視守規矩。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接受過來之後你天天要做那叫持,你不去做它那就不叫持。三皈是什麼?你進佛門來,佛首先把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告訴你。這什麼?這是你的方向、是你的道路、是你的軌道,你不能越軌,你才能達到目的地,目的地是成佛。三皈三條大家都曉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會念,什麼意思不知道。不但現在人不知道,大概唐朝時候那時候的人已經不知道了。唐朝那個時候佛法到中國已經七百年,七百年,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佛法隨著時間愈傳愈訛,傳到最後傳錯了,大家把意思全會錯了。皈依佛怎麼?泥塑木雕的佛像,認為那就是佛,皈依法?法是經典,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其實全錯了。古人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它怎麼能保佑你?所以佛像、經書、出家人是個樣子,你要懂得這個樣子裡面代表的是什麼含義,你才能真學到東西。

佛代表什麼?佛代表覺,佛這個字是印度話,從印度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意思就是覺悟,覺而不迷,迷是凡夫,覺就叫佛,佛是覺的意思。所以現在最好我們得用惠能大師《壇經》的講法,《壇經》講法皈依三寶,六祖給人說皈依他不講皈依佛法僧,他就直接的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這大家不迷惑。現在有些人反對佛,最好不要講佛,那我們講覺,他就不反對了。覺就是佛,佛就是覺,印度人叫佛,中國人叫覺。我們用《壇經》的話來說,佛教是什麼?覺悟的教育。你不要覺悟你就迷惑了,覺的反面是迷惑。所以覺而不迷,這是真正皈依佛。由此可知,佛弟子天天學的是什麼?學的是智慧,學的是覺悟,自性覺。佛告訴我們,我們自性清淨心裡頭本覺,中國傳統老祖宗跟我們講的本善,那個善的意思就是本覺、本正、本淨,覺正淨,這是佛的意思。所以皈依佛,這就告訴你,你想學佛,要念念不迷,覺而不迷。覺而不迷怎麼個學法?學經教,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釋迦牟尼佛所行的就是覺而不迷,真皈依佛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破迷開悟,開悟是覺。第二皈依法,法是經書,經書裡講些什麼?經書講的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我們人常講改邪歸正,改邪歸正那就是皈依法。法是什麼?法是正。現在有人說真理,法是真理。真理不是人製作的,不是人發明的,不是人建立的,真理是自然的。在中國,五倫是法,五常也是法,四維八德都是法,它是邪正的標準,我們要遵守,正而不邪。

皈依僧,僧是什麼意思?僧是學佛的人,沒有在家、出家的分別,這一點諸位一定要記清楚。僧是修行人的通稱,它是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行這就叫僧團,這個團體叫僧團,不管在家出家,在家也叫僧團。所以僧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眾的意思,就是中國人是三個人,眾多是三個人,三個人以上,古印度是四個人,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同修行,這就叫僧團。僧團最重要是清淨,所以六和敬,四個人在一起真正修六和敬,那就叫僧團。這個僧團裡面如理如法的修學,世界上只要出現這個僧團在這個地方,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個地方決定不會有災難。這世界上有沒有?沒有,真沒有,兩個人住在一起都吵架,都鬧意見。所以僧團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見和同解,這一條做不到,每個人都有自己意見。什麼時候四個人在一起統統放下,放下什麼?須陀洹就行了,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身見,這頭一條,放下邊見,就是對立,放下成見,什麼叫成見?我以為怎樣的,那就是成見。有成見不能隨順眾生,沒有成見就能恆順眾生。沒有成見的人什麼都好,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雖然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接近佛菩薩。連阿羅漢,分別都很輕,執著沒有了,還有一點點分別,阿羅漢,菩薩連分別都沒有,他心才清淨。所以僧是清淨的意思,淨而不染。染是什麼?煩惱、習氣。他沒有煩惱、沒有習氣,也就是說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名聞利養、他沒有貪瞋痴慢疑,這個東西都沒有了,所以清淨心現前,淨而不染。

你入佛門,你接受三皈依,正式做佛的弟子,那你常常要想到遵守這三個原則,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三個原則,三個總綱領。怎麼落實?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然後再進一步,這就是戒律,五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這些你統統都能做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絕對不會越軌,戒律就是軌道,你絕對不會超越,這叫持戒。持戒時間久了,你養成習慣了,自然就得定,定叫三昧,定久了肯定就開悟,開悟就證果、就成佛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有很多等級,就跟戒一樣,戒也有很多等級,《弟子規》是第一個等級,《感應篇》是第二個等級,《十善業道》是第三個等級,三皈五戒是第四個等級,戒律有很多等級。定也有很多等級,慧也有很多等級,真正佛弟子,所以具足眾戒,慢慢把戒律向上提升。

不犯威儀,威儀不是戒律,威儀是什麼?威儀是我們言行舉止有個好的樣子,這叫威儀,讓別人看到生歡喜心、生尊重心,給別人做個好榜樣,這屬於威儀。所以說行住坐臥、言談舉止,這都是屬於威儀。第二條這是學佛的基礎,不具足第一條就不能進入第二條。現在佛門的規矩壞了,頭一條沒有,第二條就受三皈,馬上就受菩薩戒,這都是過失。可是在今天,真正發大心的,發心要續佛慧命,要傳佛的聖教,要弘法利生,我就勸他趕快去受戒。為什麼?假的,反正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想受戒,找一個傳戒的師父都找不到,傳戒至少要五個傳戒師你才能得戒,到哪裡去找去,一個都找不到,哪來的五個。照佛門一般的規矩是十個師父,叫三師七證,十個老師傳戒你才能夠得戒。所以現在戒是假的,形式,有名無實。那還要受嗎?要,免得別人毀謗你,說你是白衣,沒有受戒。所以形式要受,自己心裡要清楚,不要驕慢。為什麼?你沒有受到戒,受了之後認真學習,這就對了。這都是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的,他跟我講受戒這樁事情,講到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登壇受戒那種儀規那是形式,那不是實質。實質怎麼樣?譬如五戒,你想受一條,這一條你真正做到,你得戒了,你沒有做到,那是假的,你必須要做到。自己在佛菩薩面前發誓,想一想這五條哪一條你可以做到,先受一條,做個一、二年,做得不錯了,沒有問題了,我再受一條,可以這樣做法。佛法善巧方便不可思議,它不是呆板的,學佛不能不知道,得學真的,不學假的。

所以戒律,每一條戒律都有開遮持犯,一定要懂,否則的話你就會死在戒條之下,你什麼都沒學到。譬如不殺生這一條,佛經上有這個例子,有一個阿羅漢他要到外地去弘法,搭便船,在過去航海的時候搭便船,這條船有五百個商主,現在就講企業家,都是有億萬財產身分的人,船上帶了許多的珍寶,都是這些商人的財產。其中有個人就起了個惡念,想把那四百九十九個人害死,他想獨吞這個財產。阿羅漢有神通,有他心通,這人起這個念頭的時候他知道,怎麼辦?這個人造罪業必定墮地獄,這四百九十九個人被他害了,將來他都要償命,財產被他奪去,將來要還債,後果不堪構想。阿羅漢就把這個人殺了,這算不算破戒?不算破戒,這叫開戒,不叫破戒。非開不可,為什麼?知道這個商主的念頭非常惡,不能勸他,你勸他,他先把你殺掉,殺人滅口,他的意念非常堅決,所以只有把他殺掉。把他殺掉是什麼?救了他,本來他要墮地獄,他這個命債、財債多少生多少世還不完,這他就不要還了,他也不墮地獄了。另外這四百九十九個人,他救了他們,他們的身命能保全,財產沒有損失。所以他這一做的時候,雙方都救了,這是真實智慧,這是大慈大悲。所以要曉得,這個戒律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去做一定要懂,你不能死在戒條之下。如果阿羅漢全曉得,讓他們去做,反正與自己不相干,那你就看到做的這個人墮阿鼻地獄,被殺害的人都是他的冤親債主,生生世世這個怨沒完沒了。所以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你都得要通達、都得要明了,在什麼情況之下通權達變,所以善巧方便,通權達變,戒律是活的。戒律是要自己得善,也要讓別人都得善,自己不墮落,也不能叫別人墮落,這是戒律的基本精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