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無量壽經(1992年26-30集)


時間:2019/8/23 作者:心源

無量壽經(第二十六集)1992/6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檔名:02-012-0026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二面:

【發大誓願第六】

這一品經就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在我們這一個本子,夏蓮居老居士當年會集這一段經文,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而且還有兩個人幫忙,一個是慧明老和尚,一個是梅光羲居士,可以說是三大士同心協力,用了九十天的時間,才將這一品的經文整理出來。

如果我們將它與原譯的五種本子合起來看,確確實實是會集得好。五種原譯本裡面所說的要義,一點都沒有漏掉;在文字的整理,結構的編排,是五種原譯本都比不上的,確實可以稱得上盡善盡美。這是我們現代人有福,讀到這樣圓滿的經文。

這邊同修陸居士,將四十八願段落列成一個表解,放在後面,我想同修都拿到了。前面是影印的經文,重要的是後面這一張,它是從眉註上節錄下來的。李老居士把全文分為七大段,諸位一看就了解了,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是李老居士的眉注本。它的綱是二十四,目是四十八,這個小目是注在每一段的下面,便於檢查。

在原譯本的五種本子裡面,用四十八條的有兩種,用二十四條的也有兩種,用三十六條的有一種,這是我們從原譯本上看到有這種情形。如果原文的梵本是一個本子的話,譯經的法師不可能這種譯法,這個譯法是絕對不合理的;人家二十四條就照二十四條翻譯,四十八條就照四十八條翻譯;不能把二十四翻成四十八,四十八也不可以把它翻成二十四。

所以古德根據這個原譯本來判斷,《無量壽經》決定是釋迦牟尼佛在世多次的宣講,所以集結的時候本子不一樣。到中國來,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梵文原本,所以才會有這種現象;否則的話,像這樣大的差誤,是決定不可能的事情,這證明佛是多次宣說。多次宣說,就是證明這一部經、這個法門非常重要。所以夏老居士會集的時候,以二十四為綱,以四十八為目,這樣能夠將五種本子的原來面目都能保存,這是非常難得的整理。

我們看第一章,這就算二十四章了,四十八願。前面還有個小序: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法藏菩薩對佛、對當時佛的弟子,也就是他的同學道友,提出他修學的成績報告,言詞態度都非常的誠懇謙虛,這是性德之流露,我們從語氣上能看得出來。「白言」,白是很尊敬的用詞,下對上用白。「唯願世尊,大慈聽察」,這是聽他報告。察,是審察他有沒有錯誤,觀察他是否恰當。這個用詞很謙虛,非常的恭敬。下面就是大願的開始,也是他修學成績的報告。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這一小段是總說,概括他全部的大願,在這一品經裡面算是它的序品,它的序分。下面無有地獄、餓鬼,這才是第一願;四十八願的第一願,從那個地方開始。我們從最前面的一段來看。

「我若」,我是法藏自稱,法藏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也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他如果成佛了,他現在確實是成佛了;而且佛在一切經裡面告訴我們,他成佛到現在已經十劫了,他這些願全部都兌現了。如果有一願他做不到,他就發願不成佛;他既然成佛了,這個地方完全是圓滿的實現。從這一段經裡面,我們能夠看出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對它有真正的理解。

實在講,這一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全部經典就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找不到一句一字與四十八願相違背的,沒有;由此可以證實佛佛道同,思想、見解、行法、作法以及教化眾生完全都相同。首先說出依正莊嚴,這是總說。

「所居佛剎」,他所居住的佛剎,就是他的道場。他自己已經成圓滿的佛果了,講修行,他圓滿了;他的道場完全是幫助眾生,幫助一些發願想成佛的人,發願也想像諸佛一樣去普度眾生的人,以這個場所來幫助他們。他的道場「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正像前面所說的,他要超勝一切諸佛剎土,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

他究竟是哪些地方超過諸佛的剎土?就是超過一切諸佛的功德莊嚴?世尊在許多經典裡面給我們說過,西方極樂世界雖然很好,無論在物質、精神種種受用都達到很圓滿的境界了;有沒有比西方極樂世界更好的境界?佛說有,不但有,還有很多。既然還有很多,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能超過一切諸佛?它確實有超過的地方。哪些地方超過一切諸佛?帶業往生,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往生就不退,這也是十方世界沒有的;生到那個地方,決定一生圓滿成佛。這三樁事情是一切諸佛剎土裡沒有的。如果講到物質環境種種享受,比西方極樂世界超過的有很多,確實是有。這三樁事情,一切諸佛世界沒有。所以從這三樁事情來看,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第一莊嚴。

諸佛清淨國土是多,但是不容易去,要具備相當的條件才能去得成。西方世界條件很簡單,每一個人都能去,問題是你肯不肯去,願不願意去;願意去的,沒有一個不能去,萬修萬人去。其他一切諸佛國土,一萬個人修,實在講,難得一兩個成功,能夠往生那些地方。這就是西方世界第一殊勝之處。

十方世界都有階級的,像這個四土非常清楚,凡聖同居土決定不是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決定不是實報莊嚴土,不到這個層次你也看不到,你也接觸不到那一個層次的人。這種層次,有一點像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四度空間、五度空間,有一點像這一種情形。你不入那個境界,你見不到那個世界。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就不然了,你只要一生到那個地方,可以說從三度、四度、五度到無限度,統統都見到,等於大家都在一起,這是十方世界裡沒有的,顯出它特別殊勝。

還有一點也是一切諸佛所稱讚的。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太簡單了,就是教你一心稱名,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行了,所謂一念、十念必生,到後面第十八願我們細細再說。十八願是非常重要的一願,黃念祖老居士在註解裡面,用了很大的篇幅註解第十八願,諸位可以仔細去看一看。底下這是第一願: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這一願就是四十八願裡面,「國無惡道願」。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道,首先講沒有三惡道。我們要問,為什麼沒有三惡道?這是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聽老師介紹諸佛剎土,又親自看到六道的狀況,感覺三惡道太苦了;三惡道決定是修學的障礙,只要有三惡道,就不可能一生圓成佛道。不但有三惡道是障礙,即使有六道,人天也是障礙,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你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障礙了,這些障礙沒有了。

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沒有像阿彌陀佛這樣做呢?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十方諸佛剎土是佛與眾生共業所現的,所以這個業非常複雜,有佛菩薩的淨業,有眾生的善業、惡業、無記業,這樣子混雜而成的。唯獨阿彌陀佛的世界,是他自己願力成就的,這講世界的緣起不相同,所以它的清淨莊嚴不一樣。

十方世界,凡是到極樂世界去的人,阿彌陀佛其他的條件他都不問,不問你證果不證果,不問這個;修行不修行,也不問;你作善作惡,也不問;統統都不問,這就等於是無條件的,這個太寬鬆了。只要你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就成功了。你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在這裡念,他那裡就聽到,這個地方就互相通訊息了,你命終的時候,他一定來接你去。極樂世界在哪裡,你也不用管,都可以不必問;我們這裡念一聲,那裡就感應一聲,就像電報打過去,他那邊就收到了;到時候,他就會來接你。

要曉得這個念是老實念,或者這個經上講一向專念、一心稱念,或者一心繫念,這些名詞大同小異,名詞說法有一點點差別,意思是一樣的;換句話說,要專心念,雜心念就不行了,專心念是阿彌陀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唯一的一個條件。專心,就是清淨心,心清淨了;不專,心就雜了,雜心不能往生,這是他不許可的。專心,他歡迎;一心,他歡迎;二心、三心,他不歡迎。你雜心念佛,當然好處也有,他也聽到了,但是他這一生不來接你。你什麼時候專心念了,一心念了,他就來接你,這是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如果真正覺悟到這個世界很苦,這是真正覺悟!知道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苦難,阿彌陀佛那個世界都沒有;我們不必講樂,我們這裡所有一切苦,他那裡沒有。你願不願換一個環境?如果願意換一個環境,你就得一心稱念,這個目的就達到了,願望就滿了;實在講,就這麼容易。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雖易行,可是很難相信。你要問怎麼難?難的因素太多了,以後慢慢諸位會體會到。

把這個惡道的因消除,惡道的果報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十方世界去往生的人,心都清淨;只要一念清淨,就可以生到他那裡去,這個叫「帶業往生」。你的惡業並沒有斷掉,沒有消除掉,是帶著去的;帶去了,到那一邊會不會影響西方世界?不會影響。為什麼?因為西方世界沒有惡緣,你帶的是業因,因沒有緣,不起作用;因要有緣才起作用,沒有緣不起作用。西方世界沒有惡緣,所有的惡業你帶過去,它沒有惡緣,統統不起作用,這才保證你不退,保證你一生圓成佛道。

這一些理論事實,我們要了解;真正了解了,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往生。我們知道惡的事情不能做,做了,你想到西方世界這一生去不成了。不但惡事不能做,惡的念頭都不能生。我過去做了很多錯事,現在我很後悔,我天天在佛菩薩面前懺悔,把我從前造的罪業在佛菩薩面前再念一遍,真正懺悔,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你把那個罪惡的事情想一遍,你就又造一次;你想兩遍,又造兩次;你天天在造罪業,罪業不斷,你怎麼能去得了?那不叫懺悔。

怎麼樣叫真懺悔?過去所造一切惡業的時候,事過境遷,了了就了了,不要再去想它了,把那個心集中起來專想阿彌陀佛,再不想罪業了,那罪業就沒有了。天天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這叫消業障。

所以消業障、懺除業障,念佛是最有效果的。千萬不要老想著我以前造什麼罪,現在後悔,求佛菩薩原諒,那就糟了!佛菩薩看到你這個樣子,搖頭,你不解如來所說義,我苦口婆心教給你的,你完全沒有理解,完全沒有體會到,錯解了佛的意思。所以真正懺悔,老實念佛;佛號念純熟了,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你的罪業就沒有了,你的心就清淨了,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第二願說:

【所有一切眾生。】

這個經文上,像這些字樣要特別注意。「所有一切眾生」,除了佛之外,都叫眾生;菩薩也是眾生,一直到地獄都叫眾生。

「眾生」兩個字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就叫做眾生。眾緣,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有許許多多條件許許多多因素而生的,不是一個單純的條件。我們自己的身體是許多條件生的,不單純,這叫做有情眾生,我們現在叫做動物,他有情識、有感情。桌椅板凳叫無情眾生,因為它也是許許多多條件生出來的,沒有一個是單純的。一切眾生,包括了一切人事物的現象,就是情與無情統統叫眾生。在此地,他偏重在有情眾生,無情的眾生暫時不提,專指有情眾生。

一切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至【以及焰摩羅界】。焰摩羅界是指的地獄界,就是從等覺菩薩到阿鼻地獄。

【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一切眾生裡面,這一句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這個文就非常親切了,我們不是在一切眾生之外,在一切眾生之內。阿彌陀佛的大願,包含我們在裡頭,沒有把我們丟掉。特別告訴我們「三惡道中」,三惡道就是造罪業最重的一批眾生;這樣罪障深重的眾生,他要遇到這個法門,能信、能願、一心念佛都能往生,何況我們?我們縱然造罪業,比他們還要輕,沒他們造得重。他能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這些地方我們要看清楚。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受到阿彌陀佛的教化,「受我法化」,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圓教的佛果,無上正等正覺,就跟他一樣;換句話說,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個個成佛。

【不復更墮惡趣。】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縱然你過去造的有惡因,從此以後永遠不會再墮惡道了。從文字上來看,這個惡道明顯的是說三惡道;可是文字裡頭暗含著不止三惡道,除三惡道之外,三善道也惡,它在輪迴裡面;你往上面去比,不但三善道是惡,阿羅漢也惡,權教菩薩也惡;西方極樂世界是純一菩薩法界,換句話說,緣覺、阿羅漢、六道統統叫惡道。絕對不會墮落下去,不要說三惡道了,就是菩薩、羅漢都不會墮落到那個地方,這是它真正的意思所在。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他這個願望達到了、實現了,他去作佛;如果沒有達到、沒有實現,他不成佛。他現在已經成佛了,可見得他這個話完全兌現了。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本心,阿彌陀佛的本願,念念願一切眾生早成佛道,他用的是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穩當、快速,所以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讚嘆、沒有一個不替他宣揚的,道理就在此地。再看第二段: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

這些字句,句句都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所有眾生」,沒有說哪些眾生除外,所有眾生都在內。

【令生我剎。】

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的是「皆具」,所有眾生有菩薩往生的,像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去往生,那是大菩薩,他們去身是金色的;十方世界也有修小乘的,初果、二果、到四果,遇到這個法門發願往生的,還有像我們這個人天身分往生的,乃至於還有畜生、餓鬼去往生到西方世界的。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這一段裡面是講平等,到那個地方大家身體一樣,阿彌陀佛是真金色,金身,每一個去的人跟阿彌陀佛的身體完全相同,得阿彌陀佛一樣的身,這是第三願「身悉金色願」。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這個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一切諸佛剎土沒有說是所有的人身體、相貌統統一樣的,沒有,唯獨西方世界。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這是「三十二相願」。不但身體相同,身體我們這裡講體質,體質是相同的;更奇妙的是相貌也相同,佛是什麼相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相貌都跟佛一樣。

【端正淨潔。】

淨是清淨,潔是純潔。

【悉同一類。】

這一句要特別注意,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完全相同。

【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假如西方世界有兩個人相貌不一樣,阿彌陀佛發誓不成佛;現在他成佛了,西方世界的人相貌完全相同,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佛為什麼要發這個願?諸位要知道,一切世界因為果報不相同,當然是從前造的因不相同,所以果報不相同;由於果報不相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煩惱。果報好的、殊勝的,容易生傲慢;果報差一點的,就有自卑感,於是這當中就有衝突、有矛盾產生了,形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由心理上的不平衡,發展到表面的鬥爭,彼此不能相容,苦難、戰爭、流血,往往都從這個地方生起來的。

阿彌陀佛看到這個情形不好,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大家都一樣,你也不必驕傲,你也不必自卑,統統一樣;而且標準是阿彌陀佛本身,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大家沒有話說了,個個都得到圓滿了。這叫徹底解決一切誤會紛爭,好法子!

實在講,這個方法是阿彌陀佛累劫修行,功德威神的加持;否則的話,這不可能的。每一個人無量劫來所作的行業不相同,怎麼可能果報相同?所以這一條真的是難信之法。但是佛決定沒有妄語,佛智慧圓滿、方法也多,決定不會誘惑我們、欺騙我們,用這種手段來接引我們,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相信《金剛經》上所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虛語者,佛的話句句真實。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就是這個狀況,生到那邊去,相貌完全相同,體質也完全相同。第三段: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

我們只注意這裡是十方世界所有眾生,這裡是一點差別都沒有,九法界眾生一視同仁,生到西方世界完全平等。

【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一條也是超勝十方諸佛國土。因為一切世界裡面的眾生,修行不到相當功夫,這個能力不可能現前,這是我們一般人講得神通。神通是一回什麼事情?神通是自己的本能,每一個人都有的,這一點都不希奇。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有些人有,是他修得的;沒有,是他把自己能力給喪失掉了。不是你沒有,你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你雖有,現在不起作用,雖有等於失掉了。為什麼會失掉?你的心動,你的心亂了。所以佛說「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執著,你把你的智慧能力都喪失掉了。

有修行的人,修神通最重要是定,所以你一得定,你一定會有通。定什麼?你的心清淨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我們講得神通,沒有別的。心地清淨了,在眼是天眼通,在耳叫天耳通。這個通的能力大小,懸殊很大。大小怎麼來的?看你那個定功的大小,也就是清淨心的純度不一樣,所以你恢復的能力大小不相同。

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不是自己修的;自己要修,那要修很長很長的時間,哪裡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了?由此可知,這種能力也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自己雖然沒有,就好像自己能力全部都恢復了,這個不可思議。這是許許多多菩薩聽了都搖頭,都不敢相信;他們修了一個阿僧祇劫、兩個阿僧祇劫,比起西方極樂世界剛剛往生的人,都比不上,他怎麼可能相信?所以說「難信之法」。

由此可知,真正念佛的人,真心念,不是用妄心。真心就是一心,決定沒有懷疑、沒有夾雜,一句佛號就把阿彌陀佛累劫所修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你這個佛號一句一句不間斷,念念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個了不起,這是在所有一切法門裡沒有的,這叫「二力法門」。自己念,是自己的力量;念了之後,把佛的力量變成自己力量,這是佛加持的,這是其他法門裡面沒有的。

所以我們的心同阿彌陀佛的心,願同阿彌陀佛的願,行同阿彌陀佛的行,這個神通能力,哪有不同阿彌陀佛的!這個法門,阿彌陀佛就是我們修學的榜樣,我們依照他這個樣子來塑造自己,把自己也塑造成一尊阿彌陀佛,佛就歡喜,這才是他的本願,我們處處要學他,這個能力就大。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管什麼眾生,我們帶業去的,業障很重的,你生到那邊去了,立刻就得到。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知道無量劫時宿命,這個能力大了。

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過,證得阿羅漢果,這個斯陀含以前都不行,沒有這個能力;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的宿命通能知五百世,就是過去五百世他看得到,他清楚;五百世以上,他就不知道了。他的能力能知五百世,這是阿羅漢;要想證得阿羅漢,不是容易事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阿羅漢怎麼能比?他知無量劫時宿命。五百世跟無量劫不能比,差太遠了。

我們過去世、生生世世你都明了都知道了。我們這裡講報父母之恩、報師長之恩,我們今天能記得的,就是這一世的父母、師長,過去生的父母不知道了,再過去生更不知道;這個報恩,縱然有報恩之心,事實上非常有限。一生到西方世界,你要想報親恩,那就太容易了。你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你的家親眷屬,你統統都知道了,他們今天在哪一個世界、在哪一道裡面,你也全看清楚了。「皆能洞視」,洞視就是天眼通,你全都看到了。「徹聽」,你天耳也通了,他們現在的狀況,苦樂的情形,他們在說些什麼,你也都曉得了,這個時候去度他,就容易。你也有能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可以幫助這些眾生。

佛法里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跟你沒有緣,你想去度他,他不聽、他不接受的,所以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過去跟你有過往來的,有過瓜葛的,這叫有緣。緣裡面有兩種:一種是善緣,一種是惡緣。一個是家親眷屬,一個是冤家債主,冤家債主跟你也有緣;只要有緣,統統都能度;換句話說,你跟他有關係。沒有緣,你跟他沒有關係,對面也不相逢。

我們的恩恩怨怨太多太多了,也是無量無邊。這個時候他成熟了,你就接引他到西方。成熟是什麼?你用這個法門勸他,他能信,他肯去,願意去,肯念佛,這叫緣熟了。他的緣熟了,別人都度不了,為什麼?別人跟他沒關係,跟他講他不相信;你跟他有緣,你跟他講的時候,他能聽的進去,他聽到歡喜,能依教奉行。統統在緣。我們了解這個事實,就知道十方無量無邊剎土,裡面有不少人等著我們去度;別人度不了,佛菩薩神通廣大也度不了,跟他沒有緣,這是事實。所以能力都恢復了。

「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十方是指範圍,空間太大太大了。過去、未來、現在,這是講時間,三世。過去、未來、現在,十方世界,無論大大小小的事情,你統統都知道。你為什麼會知道?是你的清淨心照見,不是你有意思去知道它的,你的心像鏡子一樣照見,自自然然的照在裡面,怎麼會不知道?

「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阿彌陀佛這些願望也都實現了,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這個能力。因為他說所有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具有這樣不可思議的神通。這樣的能力,要在一般大乘經裡面講,是八地以上菩薩才有這個能力。八地以上的菩薩,通常佛在經上講要修行多久?已經超過兩個阿僧祇劫了,才得這樣的成就。念佛的人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甚至於幾個月的時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能力居然跟八地菩薩相等,這不可思議。這是超越諸佛剎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沒有這個事情。

這樣不可思議的智慧、能力,我們希不希望得到?你要希望得到,最快速、最穩當的方法,就是依照這個經的理論方法去修,實在講,很容易就得到了。理論明白了之後,你的修學如果與理相應,這個理就是清淨心,你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把你這些煩惱、憂慮、牽掛統統放下,一心稱念,你用這個方法念個三年、五年,心果然清淨,這個能力就會恢復一部分。心愈清淨,你的智慧、能力就愈大;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你的智慧、能力差不多接近圓滿了,八地以上的菩薩接近圓滿。再看底下一章: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這是六通里的他心通。別人心裡想些什麼、念些什麼,我知道,這個能力叫他心通。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眾生不曉得有多少,起心動念,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全曉得。所以這個經文念了之後,如果你相信它的話,會寒毛直豎!我們今天在此地起心動念,不能騙人。這個世間人迷惑顛倒,可以欺騙他,他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多,太多太多了,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的行動他看到,我們的言語他聽得到,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你說你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曉得,但是你所作所為如果不善的話,你心裡是想去,他搖搖頭,你去不成,你去不了。沒有一個不曉得。

因此,這個事情要真乾,真乾就是決定不能自欺欺人,決定不可以,一定要認真;念念之中,要想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無量無邊海會清淨大眾,統統都看到,都圍繞在我的面前,我的一舉一動、起心動念,他們統統知道。能常常如是觀,常常如是想,我們的淨業就很快成就了。不自欺、不欺人,這個人不是我們世間普通的人,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也就是已經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人,我們不能欺騙他,欺騙不了他。再看第五章: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

這是第十願,「神足通願」。什麼叫神足?神是神奇,超越了我們的常識,我們無法想像;足是圓滿,就是滿足,沒有一點缺陷;就是這一種能力。這個能力除前面所說的幾種之外,其他的都包括在這一條裡面。這一條的範圍非常之廣大,我們通常講變幻莫測,就屬於這一條,他能變大、能變小、能分身、能速到,無量無邊世界,他一念當中就到達了,都是屬於這樣的能力。如果有這種能力,我們從台灣到這兒來,不必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他一念之間,動個念頭,這個地方人沒有了,那個地方人已經出現了,他就到了,這些統統屬於神足通。他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才能幫助一切有緣之人,跟《普門品》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一樣,應以什麼身度化,他就能變現什麼身,能夠隨眾生的意願變幻莫測,是屬於這一種能力,這是神足通。

【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從這一願裡面,我們看到他的能力,用現代的話來講,超越時空,時間空間他突破了,所以他才有這樣不思議的能力。「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是講距離,這個距離太遙遠了。要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一個佛剎是十億個銀河系,以這個為單位。多少個呢?億那由他百千,這個數字我們沒有辦法想像,這個範圍太大太大了。他用多少的時間,全部都走過呢?一念頃,一念之間,他統統都遍到了。他怎麼到的?分身到達,他能夠化無量無邊的身。所以西方人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度眾生,去接引有緣的人,我們要問,他去了沒有?實在講他沒去,他本身還在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他那個化身去的。同時能變化無量無邊身,能達到無量無邊剎土,他有這個能力到十方世界去,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

現身裡面,有應身、有化身;應身,就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界,也有父母,也投胎過來的,在這個世間住個幾十年,這叫應身;化身是變化來的。大概應身住世,有緣的人多,要度一批人,接引一批人,要用應身;化身大概都是一個人特別的因緣,見他來了之後,以後就再見不到了。

菩薩化身,像虛雲老和尚年譜,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那是化身。他在路上生病的時候,文殊菩薩變成一個老人,一個老乞丐來照顧他;把他的病治好之後,照顧好之後,虛老和尚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問他住在哪裡?我住在五台山。到五台山去打聽,人家說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沒有這個人。

化身這個事情很多,我們也常常聽到。像過去周邦道的夫人,她在南京遇到地藏菩薩,那是化身。她在南京的房子我去看過,是我們中國舊時候那種庭院式的,大門到裡面住的房子有好幾進,有大門、二門,那是一個大家庭的房子。地藏菩薩到她家裡去的時候,是變化為一個出家人,去跟她化緣。實在講也化得不多,好像是五斤香油,還是十斤?她那個時候不信佛,所以也就沒給他,菩薩就走了。走了之後,她很驚訝,她忽然想起來,他這個人來了,我的門沒有開,他怎麼進來的?走了之後,門還是關的好好的,他進出不曉得從哪兒來的?確確實實是跟她談了不少話,周折了一番。以後想這個人很奇怪,始終就是耿耿於懷,不曉得是一回什麼事情。到台灣之後,她才學佛,跟李老師學佛,把過去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跟她講,地藏菩薩化身來度你;她這才非常後悔,地藏菩薩化香油沒有給他。這是菩薩化身,這是親眼看到的,而且時間不是很短,也不是眼睛看花,也不是作夢,這個屬於化身,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這樣殊勝的能力,因此十方世界再遠,或者在時間講它是過去世又過去世,你可以回到過去;那一樁事情還在未來,未來的未來,我們現在完全不知道,你也可以到未來去。超越時間,可以到過去世,也可以到未來世,超越時空,有這樣的能力。

實在講,這些能力是每一個人自己的本能,我們要知道事實真相,就不會覺得奇怪。我們本有這個能力,能力失掉了;現在阿彌陀佛是幫助我們快速恢復自己的本能,這是借重他的幫助。因為其他的世界,你要恢復能力,佛教給你方法,必須你自己去修學,佛對於人的幫助只限於教導;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對人的幫助,不止於教導,是把自己修學的能力給你分享,幫助你快速恢復,這是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

你說一切經裡面,為什麼處處都勸勉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殊勝,諸佛菩薩就不會那樣的勸我們去。實在講,到西方極樂世界好處實在太多太多了;如果不去這個地方,到十方其他國土去修行,都要靠自己的力量,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這一種效果;而且有的時候進進退退,不知道要受多少苦難,吃多少辛苦。所以一切諸佛勸勉我們往生是有道理的,我們應當深信不疑。再看第六段,就是第十二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

這些字句決定不能輕易放過,這些字句包括我們自己在內。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盤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說阿彌陀佛給我們授記成佛,在佛經裡面的名詞叫授記。到那個地方決定成佛,要拿通俗的話來說,這一句是阿彌陀佛開給我們的成佛保證書;如果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一生成佛,他決定不成佛;他在那裡現在成佛了,這一願兌現了、實現了。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首先你得清淨心,你的分別、妄想、執著統統沒有了,「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諸根寂靜就是平常講的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若不是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這是很難做到的,很不容易做到的。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保證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到,都能達到這個水準;從這個水準再往上提升,就是成佛,「決定成等正覺」,決定成佛,決定證大涅盤。

涅盤是梵語,含的意思很多,這個名詞也是含多義不翻,多義裡面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不生不滅。「證大涅盤」,就是真正證得不生不滅了,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在小乘法裡面,涅盤翻作滅,苦集滅道,滅就是涅盤。滅什麼?滅煩惱、滅生死;換句話說,煩惱、生死沒有了。實在講,煩惱、生死沒有了,也是不生不滅的意思。要知道,這個滅是滅煩惱、滅生死。

這一段是我們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我們要跟一切諸佛一樣,圓滿證得無上菩提,得到了一個真實的保證,而且在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個非常希有。這個十方世界沒有,一切諸佛沒有給你開保證書;阿彌陀佛給每一個往生的人都開了保證書,這個很難得,真正不容易。我們查一切經典裡面,沒有這個事情。查查《大藏經》,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也沒有這個說法,從來沒聽到的,阿彌陀佛給我們開的有保證書。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真正希望自己快速成就的人,讀了這一願,如果他不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發真實的願心,正中自己的心愿。底下一章,第七章: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

這是第十三「光明無量願」。諸佛都有光明,佛佛道同,佛的果證是相同的,佛的清淨心也是相同的,所以佛的光明是相同的。但是佛光所照的範圍不相同,不相同的原因在哪裡?是佛在因地上所發的願不相同。如果佛要特別放光,那是相同的;他要不作意放光,顯出這個光明大小不一樣,這是與他行菩薩道的時候這個心愿成正比例。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什麼特別大?我們在前面念過他的歷史,他一發心,那個願就超過一般人發心的願望;他一發心,不但要發心成佛,普度眾生,他要勝過一切諸佛,這個願就比一切諸佛的願要廣大得多,因此他的光明自自然然就遍照十方。這不是放光照十方,是自自然然就照十方;他願力達到地方,就是他的光明達到之處。他的大願,是要普度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切苦難眾生,所以一切諸佛的光明不能跟他相比。後面釋迦牟尼佛對他讚嘆,稱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阿彌陀佛的讚嘆,這兩句話讚嘆到了極處。我們世間光明最大的是日月,佛的光明超過日月千萬億倍。這是不得已用這一個比喻,實際上是找不到更好的例子了,其實日月不能跟佛光為比的。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觸光安樂願」,也就是說佛光明的大用,佛光遍照,而且佛光沒有障礙。我們這個太陽光有障礙,我們在房子裡面它就照不到了,在外面打一把傘它也照不到,把它障礙住了。佛光沒有障礙,任何物質都不起障礙作用。

我們要問,佛光既然遍照,又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照到我呢?實在說佛光是照到你,是你自己不感覺,你自己不知道;換句話說,佛光沒有障礙,是你本身有障礙,你感觸不到。本身有什麼障礙?心裏面有妄念、煩惱,這就是障礙,妄想、執著障礙了佛的光明,雖照,你不能夠覺察。你念佛,念到心清淨了,你就會感覺到沐浴在佛光之中。

再舉一個淺顯的例證,這也是事實,彌陀經典所在之處,你展開經典讀誦,這是佛光照的時候,你的障礙少了,你為什麼能念,念了為什麼能解,為什麼能歡喜,實在講,與佛光有關係。你念佛的時候,讀經的時候,修定的時候,這個時候對於佛光明照觸容易感覺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功夫愈深,你感覺得愈明顯,確確實實像此地所說的,真的生歡喜心,真的得到身心安穩,惡念能止息,慈悲心能增長,希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意念逐漸的加強。這就是古德講的有淨土,你是真的有了。

無量壽經(第二十七集)1992/6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檔名:02-012-0027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四頁第六行。這一品裡面,是第八章,就是第八段,在四十八願是第十五「壽命無量願」,第十六「聲聞無數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

這個是阿彌陀佛自己敘說的。

【國中聲聞天人無數。】

這是指十方世界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數之多,也是無量的。

【壽命亦皆無量。】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因為佛壽無量那是當然之理;我們最關心的,像我們是帶業往生,帶了一身的罪業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壽命如何?有多長?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壽命相同,都是無量壽。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古德講這是淨土第一德。如果沒有無量壽,說實在話,西方世界就不能算殊勝了;最殊勝的地方,就是壽命長。壽命長,無論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到圓滿,所以稱它第一德。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

這是比喻,假是假設,當然不是真的。假設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這就多了。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前面我們說過,如果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要用我們今天的銀河系來講,是十億個銀河系,這個數字多大!也假設這裡面所有的眾生:

【悉成緣覺。】

統統都成了緣覺。緣覺是辟支佛,地位比阿羅漢還高,神通當然比阿羅漢要大。假設大千世界這麼多眾生統統都證得緣覺了,人數多,地位高,智慧神通大。

【於百千劫。悉總計校。】

這是講時間之長,這些人共同來計算,來校量。計是計算,校是校量,就是比較。

【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的科技發明,說到頂點是電子計算機,拿這個東西去計算,也沒有辦法,也算不出來。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人數之多。

這些人是什麼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去了這麼多?給諸位說,統統是十劫之內,因為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才十劫。十劫之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裡面善根深厚的眾生,統統都移民到西方世界去了,都是十方世界移民去的。去的人數這麼多,那個世界也大,不可思議的莊嚴。一般講阿彌陀佛的世界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根本也在這一願的裡面,那個根本就是無量壽。再看第九段: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與我們的關係非常重要。西方世界再好,如果沒有人給我們介紹,我們還是不知道;縱然我們具備往生的條件,要是遇不到這個法門也是枉然,這一生還是要空過;一定要有人介紹,有人宣傳,有人給我們推薦。這是什麼人?十方諸佛。這一願也兌現了。十方所有一切諸佛跟眾生講經說法,所講的經論不盡相同,為什麼?佛講經叫應機說法,不適合根器的,佛就不會講,應機說法。可是這一部經這一個法門是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都要講,為什麼?它能夠適合一切根機,這就殊勝了。

所以每一尊佛出世,我們要問問,佛出世在世間,他的目的何在?換句話說,他為什麼要到世間來?像這些問題,我們自己要是一個頭腦清楚、清醒一點的人,都應該好好問問自己,我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我來幹什麼?你要常常有這個問題存在心裡,你就容易覺悟。你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

佛來幹什麼的?佛是來幫助眾生的。幫助什麼?幫助眾生成佛,這是佛真實的目的。你要說佛來幫助你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很籠統的一樁事情。離三惡道,得三善道,也是離苦得樂;離六道輪迴,得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也是離苦得樂;所以這一句話很籠統。佛真實的目的是要幫助大家在這一生當中立刻成佛,這才是他主要的目的。因此,佛對眾生所說一切經論法門,是以成佛這個方法為第一法門。

哪一部經、哪一個方法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經是專講這一生成佛的方法,所以這種經典是佛講經說法的第一經。

這個法門,你聽了懷疑,不相信,不願意接受。那佛再適合你,你需要什麼,他再給你講什麼。我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我來生還想作人,作一個富貴人。好,佛就教給你這個方法,滿你的願;這個願太小了。所以佛應機說法,一切眾生,你希望什麼,他都可以幫助你,滿足你的願望。

可是一切眾生當中,真正覺悟的,他是要成佛,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沒有比這個更究竟。這個法門在這一部經裡面,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無論什麼人,你是菩薩也好、羅漢也好、天人也好,甚至於你造作一身的罪業,餓鬼、地獄都好,不論善惡、不論淨穢、不論程度高下、不論身分、也不論男女老少,只要你相信,你肯發願,肯依照這個方法一心念佛,你就能往生。所以這個法門是一個普度眾生圓成佛道的法門,真正希有難得。一切諸佛既然出現在世間,目的是幫助大家成佛,怎麼能不講成佛的經!

也許同修也非常樂意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人家聽了搖頭,不相信、不能接受,你心裡難過不難過?不必難過。為什麼不難過?諸佛菩薩都不難過,你難過什麼。為什麼不必難過?他成佛的機會沒到,這是對成佛人講的。你看看他像不像佛?不像成佛的樣子,這個經典給他,他不要。所以《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能夠相信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法門,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同時具足,這是非常希有的因緣。

我們在無量劫以來,也是生生世世修行,為什麼沒有遇到這個法門?為什麼沒能往生?這三個條件總少一個,善根、福德、因緣總少一個,那就去不了;三個統統具足,不容易,太難太難了。開經偈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法門要遇到,不止百千萬劫,超過百千萬劫太多太多了。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因緣,這個因緣實在不可多得,所以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宣揚的。

這是諸佛稱嘆,是諸佛把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為我們說明,介紹給我們,勸我們往生;換句話說,就是講淨土的經論。這個讚嘆,就是宣講淨土的經論。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第十八願,十八願是四十八願裡面第一重要的大願。重要在哪裡?就是把往生的方法教給我們。如果不懂方法,西方世界是好,怎麼去法?諸佛菩薩是在宣揚,不斷的在宣揚,極力在提倡;但是不懂方法,還是去不成。

所以黃老居士註解裡面寫得很詳細,隋唐時候大德,綜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們在推敲哪一部經是第一最殊勝的法門?中國、外國的祖師大德們,幾乎公認《華嚴經》是第一。《華嚴經》跟《無量壽經》作個比較,他們說《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麼《無量壽經》在《華嚴》之上?諸位要曉得,《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就不圓滿了。《華嚴》最後的圓滿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本經就是《華嚴》的歸宿,《華嚴》到末後才講到,本經自始至終,字字句句都講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它是《華嚴》的核心。古人這個看法沒錯,這是把這個經看出來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這部經是第一。我們看古大德到此為止把這一部經選出來了。

這一部經,我們現在用的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他的本子把全經分為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第一?我們再找,繼續不斷的找。於是我們找到第六品第一,就是我們現在念的這一品,這一品是四十八願,是這一部經裡面最重要的一段經文;而且這一段經文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不是別人說的。

此地講「我作佛時」,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不是別人說的。阿彌陀佛沒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他怎麼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的;釋迦牟尼佛轉說,如同阿彌陀佛自說,無二無別,一句話也沒說錯,也沒說漏。所以這一章是淨土經的中心。

我們仔細再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淨土三經。這三部經裡面,字字句句都與四十八願相應,都沒有違背;換句話說,根據四十八願而說出來的。所以這一品經是淨宗最重要的一部分。

再看,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不斷去找,找到第十八,第十八也是古來祖師們公認的。這一願重要在哪裡?重要在「十念必生」。換句話說,大家念佛都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哪個不會念?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幾個人知道?知道的人太少了。如果你知道名號功德,你念的跟不知道的人念的效果不一樣,心境不相同。第十八願是明白給我們宣布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第十八願就是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說明這四個字。

我們從剛才眾經較量,得到一個結論,推到最後就剩了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再回頭來看,四十八願是什麼?四十八願就是解釋這一句佛號的。你要了解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那就是整個四十八願。《無量壽經》全經,就是解釋這四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古人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解釋《無量壽經》的。我們再看現在我們講的《大藏經》,《大藏經》是什麼?是《華嚴經》的註解。這個反覆一思惟,才體會到原來這一句名號展開來,就是一部《大藏經》;一部《大藏經》濃縮了,就是這一句佛號。所以這一句佛號,涵蓋了所有一切的經論法門;所有一切宗派的行法,都在這一句佛號之中。

《華嚴》裡面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講專一,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任一是對一般人說的,也就是對成佛根機沒有成熟的人說的;如果對成佛機緣成熟的這個人來說,要說專一,不是任一。這個「一」就是專指彌陀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你要是把這一個事實搞清楚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抱著這一句佛號不會放鬆。這個佛號提不起來,是沒認識清楚,不知道它的好處;雖然聽說很好,究竟好在哪裡,不曉得。真實的好處要真知道了,你就會抓住不放。我們看這段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說十方眾生,就包括我們在內,我們是十方眾生之內,不是之外的。

「聞我名號」。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或者加「南無」,六個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真正的名號,只有四個字,這個諸位要知道,四個字是佛的名號。「南無」這兩個字是梵語,它是歸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禮拜的意思。完全翻譯過來,就是歸依無量壽佛,這是翻成中國的意思,所以這是歸依的意思。

從前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諸位看蓮池大師的筆記《竹窗隨筆》,裡面寫的有一條,曾經有人向他請教,問他:您老人家教人念佛,怎麼個教法?他說:我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就問他:你自己怎麼個念法?他說:我自己念「阿彌陀佛」。別人就奇怪了,你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自己念阿彌陀佛,不加南無,這是什麼意思?他老人家就說得很清楚,他說:我真信,我真願,我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所以我執持名號就可以了,那個恭敬、歸依都是客氣話,不要了,所有一切客套統統免了。教別人為什麼六個字?他未必想往生,加個歸依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將來多生多劫以後,他想往生了,這個種子會成熟,是這麼個道理。蓮池大師講得很有理。

現在我們怎麼念法?如果想這一生往生,客氣話就不要了;還不想去,要加「南無」,很重要,要對他有禮貌,要有恭敬心,這是修福。真想去,所有一切客套都免掉,完全聽話;佛教我們執持名號,名號上沒有「南無」,那就對了。

「至心信樂」。這裡關鍵的兩個字,就是「至心」,至心就是真心、誠心,真誠之心。相信,這個「信」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完全百分之百接受佛在經典裡面的教導。佛教我們做的,我們都照作;佛教我們舍的,我們統統就舍;佛教我們到哪裡去,咱們就去;完全聽順佛的教訓,這叫至心信樂。這個「樂」,念去聲,是愛好的意思,也就是喜歡。你相信、你喜歡,非常喜歡極樂世界,非常喜歡這一個法門。

「所有善根」。善根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執持名號。我們每一天念佛,實在講念佛對我們一般凡夫來說,念的是愈多愈好。為什麼?因為不念佛的時候,你就念六道輪迴。也許你說,我沒念六道輪迴。你滿腦子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那就是六道輪迴。所以不念佛,他就打妄想;不打妄想,就落在無明裡頭。可見得不念佛的時候,你不是落在無明里,就是落在妄想裡頭;落在無明跟妄想裡頭,就是在造六道輪迴的業,這個很可怕!所以輪迴不容易超越,道理在此地。

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沒有妄想,我也沒有無明,清清楚楚的,並不糊塗。所以這一句佛號,不但破妄想,也是斷無明,這個作用不可思議!

何況這一句佛號,你只要一念佛,前面我們讀過,西方世界每一個人,不要說是佛菩薩,就是下下品往生的人,他們的能力,前面念過的經文,天耳徹聽,天眼洞視,他心遍知;我們在此地念這個佛號,西方極樂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都聽到了,阿彌陀佛也聽到了。

西方世界人數之多,剛才我們念過了,沒法子計算,他統統知道。你念這一句佛號,佛歡喜,西方世界所有人都歡喜,為什麼?你馬上要成佛了,歡迎你快快來,參加我們的團體,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他歡迎你來。不但西方極樂世界主伴歡喜,再給諸位說,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歡喜,為什麼?佛的心愿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看到你就要成佛了,他怎麼不歡喜!所以這一句佛號,諸佛護念,那些護法神、菩薩,哪一個對你不尊敬!這是一定的道理。

你今天學佛,為什麼遇到很多魔障,魔來欺負你,魔來擾亂你;說老實話,是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沒有決定,猶豫不決,跟諸佛菩薩沒有感應,魔看到就跟你開開玩笑,戲弄戲弄你,是這麼來的。如果你真正有堅定的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魔不敢擾亂你。第一種情形,魔看到你,趕緊走了,遠離你,不敢幹擾你;第二種情形,魔轉過頭來,發心護法,他對你恭敬,對你佩服,他尊重你。可見得我們要想自求多福,只有一個方法,老實念佛,問題就是你老不老實。一心稱念,這就老實了;還有三心二意,那就不老實了,念佛還要想別的,那就錯了。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亂世,苦不堪言,無論哪一個地區,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災難很多,往往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事,不能夠預測的。了解今天的處境,認清楚這個處境,你的決心就會下去了。為什麼?除了這一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而且這個方法真有效,真穩當,真快速,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二六時中,就是一天到晚,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善根,真實的善根,不可思議的善根。

一有機會,我們總想著報佛恩,報眾生恩。回向偈裡面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也要盡心盡力去做。怎麼作法?把這個經典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就是上報四恩,下濟三苦,這是上求下化,與佛的心愿完全相同。

經典我們印得很多,我們不斷在印,月月都在印。同學拿,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有這個觀念就錯了;希望你多多拿,拿去送給有緣的人,介紹給他;他不要也沒有關係,他看了一下,這是《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他的阿賴耶識種子種下去了,我們的目的也達到了,這是遠因;現在不能接受,我知道你多生多世之後,你會接受。為什麼?你阿賴耶識有這個種子。

我們還有印「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有中文的、英文的貼紙。你們在你家門口可以貼,凡是從你家門口經過的人,都會念一念,你就度了他。你們開車,車的前後都可以貼,你的車停在停車場,左右鄰居一看,都會念一句,你也度了他。方便有多門,這都是符合四十八願度眾生的願望,我們要盡心盡力的去做。

我們借這個講堂,我們進來的時候,那裡掛了一張佛像,凡是走進這個教室的,他一定會看到佛像,阿賴耶識就種了種子。如果同修們有開店的,你那個店裡面也可以掛幾張佛像,顧客到你家買東西,你也統統都度了他。你們要做廣告,「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可以做在廣告裡,這個不須要多花錢,加六個字,人家看到這個廣告也會念一句阿彌陀佛。只要我們留意,我們為一切眾生介紹這個法門,推薦這個法門,不難做到,隨時隨地都做到。

在台灣,現在更普遍了。早年佛教剛剛在校園裡面推行的時候,同學們學佛偷偷的學,不好意思,怕別人笑話。大概民國五十一年開始,「晨曦社」第一個成立,我遇到很多同學在學校里不好意思。我就告訴他,不要不好意思;你這不好意思,很多的善根不能夠培養,很可惜。在學校里念書的時候,手上掛一串念珠,你的同學一看到你,「阿彌陀佛」,你看,他自動就念一聲阿彌陀佛;你沒有去教他念,一天不曉得多少人看到你念阿彌陀佛,這多好!我教過不少同學,手上帶念珠。你們的課本,一般人課本上都寫自己的名字,你不要寫名字,寫阿彌陀佛;你的同學看到你的書,「阿彌陀佛」,都會喊你。這就是所有善根,自行化他的善根。

「心心回向」。真誠的心,純一之心。回是迴轉頭來,我向一個方向。什麼方向?往生極樂世界。我只有這一個願望,只希望達到這個願望,這叫回向。

「願生我國」。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信願行」。你看他「信」具足了,「願」具足了。「乃至十念」,十念是「行」,要念佛。三個條件統統具備。

十念,此地是講臨終;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可是臨終的時候,有幾個人會念佛?所以千萬不能會錯了意思,臨命終時十念可以往生,現在不念沒關係,到臨終時再說,還來得及。這在理論上講得通。可是臨命終時,問你有沒有把握在那個時候會念佛?我們看到許多生病的人,病中的時候,神智不清,家親眷屬都不認識了,這個時候你叫他念佛,難!給他助念,都達不到效果。

所以臨命終時,這個十念、一念往生,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臨終那個時候,頭腦要清楚,你會不會清楚,不迷惑,這很難,這是大福報。臨命終的時候,他一點不糊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果然是這種現象,他要是沒有因緣,遇不到佛法的話,這個人不會墮三惡道。我們俗話說「好死好生」;他那麼清楚,他怎麼會到惡道投胎,怎麼可能?為什麼到三惡道投胎?是糊裡糊塗去的,哪有清楚的人會去墮畜生、作餓鬼,不可能的。這一點很難,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臨終有人提醒。沒人提醒你,你不知道這個法門;或者你知道,到那個時候忘掉了。這是講助念,要有善知識提醒,這個時候教你趕緊念佛,勸你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你聽了之後,一點懷疑都沒有,馬上就接受,立刻就念就求,這個人決定往生。這三個條件,古人講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因此,決定不能存僥倖。

我們平常一天到晚都念佛,幹什麼?就是為臨終那一念,就怕那個時候忘掉。好像打仗一樣,天天在練兵,練它幹什麼?就為了那一天那個時間,臨命終時,那一剎那是勝負。所以平常要認真,臨終才有把握;平常要放下,把生死看淡,不要怕死;到臨終時候一怕死,佛號就忘掉了;人家提醒你,你也不肯念了。為什麼?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那就壞了大事,這個就又要墮輪迴了。

為了臨終的時候,一點恐怖都沒有,用什麼方法來訓練自己?每一天晚上睡覺,想著我就要死了,天天想死,天天想見阿彌陀佛,這一天果然想到了,好快樂,怎麼會恐怖!沒有害怕。這個方法好,好得很!我每天晚上睡覺,躺在床上,就想到我要往生了,所以你對於這個生死就不在乎了。

生病不要看醫生,看醫生幹什麼?一生病,就求生極樂世界。不要去花這些冤枉錢找醫生,醫生也未必高明,小病被他治成大病,大病被他治死了,醫生不可靠。尤其現在的醫生道德觀念很差,決定不要找醫生,找阿彌陀佛,這是最靠得住最可靠的。念念心裡想著極樂世界,念念想去,我們這三個條件就真的具足了。

佛號決定不能忘掉。如果我們在工作的時候,這個工作需要用思考的,我們佛號就放下,認真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後,工作放下,佛號就提起來。念佛時什麼都不想,工作時也不要想佛號,你的工作也做好了,佛號也念好了。千萬不要念佛的時候想工作,工作的時候又想念佛,結果兩樣都搞不好,佛也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那就錯誤。這是很要緊的方法。所以念佛,在平常是多多益善,念得愈多愈好。

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你們許多同修都知道了,他在往生前兩個月全心全力念佛,一天念十六萬聲佛號;換句話說,睡眠的時間都很少了,兩、三個小時的睡眠,全心全力在念佛,這是給我們作一個榜樣,作一個示範。

我們在國外,受生活環境種種的限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念佛,怎麼辦?最低限度,也就是最重要的,早晚課不能缺。早晚課的目的,就是養成念佛的習慣,這很有用處,到時候自然就念佛了。

如果時間不夠用,就用「十念法」。十念法不要很長的時間,任何時候、任何處所都可以念。你供的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念;沒有供佛像,祖師教給我們面向西方,恭恭敬敬的合掌稱念,那就好了,的的確確是很方便的。

這十念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需要很長。早晨起來,洗了臉,漱了口,面向西方,家裡面沒有供佛像就面向西方,合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一念當中念多少聲佛號不拘,沒有關係,念十口氣。晚上睡覺前,念十口氣,時間都很短,要養成這個習慣,這是最簡單的早晚課。如果一生當中一次都不缺,也符合本經所講「一向專念」,符合這個經上的要求。這個作為定課。定課之外,叫散課。散課就是想起來就念,那個不須要計數的。定課跟散課不一樣,定課是正修,是修定;散課是助修,叫善根,此地講的善根。

這是佛在此地講的臨命終時乃至十念,這個臨終十念,不是平常這個「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彌陀佛。這是講臨終的時候,這是講十句,不是我們平常講的盡一口氣叫一念,不是的。臨命終時這十念,就是十句佛號。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決定往生。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兩句話要注意。如果造的有五逆罪,不誹謗正法,能不能往生?能往生,《觀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如果誹謗正法,他根本不相信,不能接受,那當然不能往生。這不是佛不幫他的忙,是他自己不能接受,他不相信,他不願意念,那這個沒法子了。所以關鍵是在最後這一句。

凡夫往生,因由總有兩種:一種是平常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而往生的,像我們現在都是走這個路子。蕅益大師說過,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真願?真信真願,這是往生最重要的條件。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你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淺的,我們常講「功夫成片」。什麼叫成片?心裏面佛號已經成了一片了,除佛號之外,沒有其他的念頭,這叫成片。為什麼不叫一心?你貪瞋痴那些煩惱沒斷,不叫一心。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還有;雖有,它不起作用,因為你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那些東西不起作用,這個條件就決定往生,這叫「帶業往生」。假如煩惱斷了,貪瞋痴慢見思煩惱斷了,那叫「事一心不亂」,這個功夫就深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如果更深的功夫,這就是破無明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叫「理一心不亂」。所以「一心不亂」有三個等級。理一心,這是功夫最深的,往生西方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所以品位高下是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不在多少。這些我們都必須要知道,要認真努力去念。

日常生活當中要看得淡,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愈淡愈好,將來往生的時候,沒有牽掛,沒有累贅,這才能得自在。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負責任,不負責任,那又錯了,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世間人說「不能學佛,你看學佛連家都不要了,兒女都不要了,父母也不養了,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這把佛教形象破壞了,這是不可以的。是世間所有一切責任,我們做的比不學佛的人還要圓滿,心裡頭沒有牽掛。

這個放下,是教你放下心裡的牽掛,你應當做事情的時候要做得更好,這就對了。換句話說,用清淨心來處事待人接物;清淨心,就是真誠心。你這樣學佛,世間人對你會敬仰,學佛的人確確實實跟一般人不一樣。

再看底下一願,第十九願是「聞名發心」,二十願是「臨終接引」。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就是第十九願,十九願也非常重要。因為在這一部經裡面,佛教給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的方法,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第十八願就是「一向專念」,第十九願就是「發菩提心」。

「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佛在《觀無量壽經》給我們講三種心,菩提心是三種心。第一個是「至誠心」,至誠是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本體。有體當然有作用,這個作用有兩種:一種叫「深心」,一種叫「回向發願心」。深心是自受用,這是對自己的;回向發願心是對別人的。這個作用,真心起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心對人。

實在講,三心是一心,有體有用。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給我們講的菩提心,名稱跟《觀經》上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第一個是「直心」。直心,就是《觀經》上講的至誠心。第二個自受用,他也講「深心」,這兩部經上講的一樣。第三個他受用,他講的是「大悲心」,大慈大悲。由此可知,回向發願就是大慈悲心。

這是經論上的解釋,要細說這個三心,我們最簡略的介紹也要講三天,那就太費事了,我們的時間不夠。諸位要知道,古來祖師大德們的註解很多,可以找到這些參考的,以蕅益大師講得最好,《彌陀經要解》裡面,他老人家說什麼是菩提心?你真正發願求生西方世界的這一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好懂,他說得確實有道理。

我們從《淨土聖賢錄》上看,從《往生傳》上看,從現代許多念佛往生瑞相上去看,確實有不少念佛往生的人,尤其是居住在鄉下的老太太,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你問她什麼叫菩提心?她不知道,但是她念佛往生了,她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告訴家人「佛來接我,我跟他走了」,這是真的往生了,一點不假。

往往我們懷疑,她有沒發菩提心,怎麼去的呢?原來她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這個心就是真實的菩提心。蕅益大師給我們道破;回過頭來,再想想蕅益大師這一句話,跟祖師、跟經典上所講的確實是相同的。

所以是真正覺悟,真正發願求生,然後再「修諸功德」。真正發願之後,他的行持,處事待人接物,自然不一樣。沒有發菩提心之前,世間一般人起心動念,第一個想到自己的利益,都以這個為標準。我跟人交往,對我有利的,我跟他;沒有利的,遠一點,就排斥了。真正發了菩提心,念念是為眾生著想,念念如何利益眾生,把自己忘掉了。用什麼利益眾生?把這個法門經教介紹給他,推薦給他,想盡方法送給他,讓他歡喜接納,絕對不為自己利益,全心全力就做這個事情。

剛才我問大家,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我們冷靜想想,如果想通了,要認真去乾。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就是為宣傳這個法門的,自己決定往生的,就在幹這個;除這個之外,這個世界上其他的事與我都不相干。所以這個世間一切事情,我都可以不必知道,你的心自然就清淨了。

今天全世界人人都喜歡看電視,電視、廣播、報紙、雜誌、電影、歌舞都是搞六道輪迴,與我都不相干,我們一概不要。我們二六時中念阿彌陀佛。如果你有家庭,家人也喜歡這一些,怎麼辦?你也不能排斥,排斥你一家就不和。他看,你也陪他看,他看電視時心被畫面轉,你在這個地方學如如不動,你在這裡修行,你看那個影像在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我在練功;同樣我們坐在一起,各人受用不相同,他搞六道輪迴,我們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不衝突,歡歡喜喜在一起,個人搞個人的。

所以佛教給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不是躲得遠遠的,就在一起,我心裡頭不執著,這是叫離一切相,離心裡頭那個染著相,不是離外面的境界相。離外面境界相,佛也不會來度眾生,佛天天跟我們在一起幹什麼。所以是離心地里的染著相,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對所有境界統統不執著,你說這個多自在!縱然是看電視,縱然是參加歌舞,也在那裡修定修慧,定慧等學。那是什麼?那是道場,歌舞廳是道場。一定要懂得,要認真修學;如果一念差錯了,把那個當作歡樂場,馬上就墮落了。所以要真正覺悟,菩提心就是正覺之心。

「奉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放下,萬緣放下。放下什麼?心裏面一切妄想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煩惱放下,憂慮放下,牽掛放下,這叫布施,把這些都布施掉。千萬不要會錯意思,大概佛教里我們出點錢出點力叫布施,你把意思搞錯了,那個無關緊要;你要把你的分別執著妄想放下,這才重要。要把它舍掉,讓我們心裡只留一樣東西,「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舍掉,這叫布施。

「持戒」是守法,戒是方法,要守法。守什麼法?佛在這個經裡面教給我們理論方法,我們統統遵守,守老師教誡之法。說到持戒,千萬不要想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就記這麼幾條,那個意思非常窄小,管什麼用?不管用!這幾條是所有戒裡面最重要的四條,「殺盜淫妄」叫根本戒;除這個以外,對我們妨礙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所有這些教法我們統統要遵守,遵守老師的教誡。

除這個之外,我們現在還沒到西方世界去;換句話說,我們還需要跟這個世界的一切眾生在一起共同生活,現前這個世間的法律是維持秩序的,也是戒,要遵守。法律之外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統統屬於戒律,都要遵守。世間生活規範,每一個地區不一樣,每一個時代不一樣;我們生在什麼時代,生在那一個地區,就要守這一個地區現代的一些法規,我們才能夠跟大家和睦相處,才能夠處得非常融洽,我們的修學不會受到障礙。我們把佛法推薦給別人,他也歡喜,這叫持戒。

「忍辱」是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有恆心、有毅力,我們的願望才能達到,理想才能夠實現。

第四個是「精進」。進是進步,天天要求進步。進步要精進,精就是專一,一門深入叫精進。學多了、學雜了,縱然進步,不叫精進。不精進,就叫亂進,叫雜進,還摻雜亂七八糟的,那個效果就談不上了。精進才能得定。念佛精進,他才能得一心不亂。你這個法門學多了的時候,決定有妨礙。

「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沒錯,可是在前面還有兩句。前面有「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先斷煩惱;煩惱沒有斷,不能學法門。為什麼?煩惱不斷,所學的法門都是邪知邪見;摻雜煩惱在裡頭,都是邪知邪見。

這個事情,諸位如果很冷靜留意一點,你就能覺察出來。無論是世間法,或者是在佛門裡面,這個人在沒出名的時候,人很謙虛,和藹可親,對人很有禮貌;當他一出名,有了成就,眼睛長在頭頂上,誰都瞧不起,貢高我慢。為什麼?他學的東西太多了,愈學愈覺得了不起,愈學愈傲慢;傲慢是貪瞋痴慢,你看愈學煩惱愈增長。所以祖師教給我們的是經驗之談,煩惱不斷,專精一門;煩惱斷了之後,再廣學多聞。所以先斷煩惱,再學法門。

我常常勸同修們,先修一門,我們這一生就專學一門,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廣學多聞,到那裡是無量壽,不在乎了;到那個地方再「法門無量誓願學」,留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乾,在這個地方沒有往生之前,決定不乾。為什麼?怕障礙往生。

在這個世界一定要專念阿彌陀佛,這個經教不懂,不礙事;懂得多了的時候,痲煩多。為什麼?你真透徹了,沒有問題;不透徹,佛在這裡講有,在那裡講空,到底是空、是有?你經愈讀得多,問題就愈多,到最後一事無成,不如不學。如果別人來勸你,你就恭惟他幾句,「我的根性不如你,我的程度不如你,我只能念阿彌陀佛,你比我高得太多了,你那個法門可以成就,我決定不能成就,我還是老實念我的阿彌陀佛,能往生就算很幸運了,我也不妨礙你,你也不要痲煩我」,這樣很好,問題就解決。他聽了也高興,你捧他,你高,我不如你;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搞六道輪迴。

唯有精進才能得定,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最後是般若智慧。這是菩薩在日常生活當中修持的六大綱領,我們要記住,也要套用這六大綱領,修正我們身心思想行持的錯誤,依照這個標準來修學。

「堅固不退」。立志要堅,有進無退,這是聞名發心。

【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這兩句很重要,這是講我們平常用功的方法。前面十八願,那是決定往生,增長我們的信心,使我們了解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平常應該怎麼個念法?阿彌陀佛在此地教給我們,要「一心念我」;這個「我」就是阿彌陀佛,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心就是專心,不能有雜念,功夫一定要晝夜不斷,那個效果就非常顯著了。《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都是講一日到七日,這是真正講專修念佛法門。

我們通常講打佛七,打佛七要用這個方法來念。現在我們看到許多佛七都是法會了,目的不是在念佛;說的不好聽,目的在消遣,無聊沒事情乾,消遣消遣,那不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這七天就是一句佛號,不許可有一個雜念。所以進念佛堂,就不能講話,七天七夜不能中斷。見到任何人不打招呼,一打招呼就摻雜了。七天當中,吃東西是由護七的人替你準備好,到吃飯時候擺出來,你自己去吃,也沒有人叫你,你也不可以叫人,這才叫念佛的道場。

決不是像現在打佛七,念一枝香當中要休息二十分鐘、半個小時。這一休息,張家長,李家短,雜心閒話,現在就搞這一些。

真正打佛七,恐怕同修們都沒見過。而且真正佛七,事先要聯繫。因為在佛七當中,法師不能講規矩,一講就雜心閒話。所以這些規矩預先要練習,練熟之後才能參加這個道場;沒有學過規矩,不可以進去,一進去你會擾亂別人,因為這個時候不能教規矩,一句話都不能說的。

我們在美國,找不到七天這樣長的假期,同樣用這個方法念一天一夜也可以,兩天兩夜也可以,都非常之好。實在講念一天一夜,這個比較容易做得到,一個月念一次,這個效果非常殊勝。因為二十四小時全心全力專注在一句佛號,比我們平常散念那個效果要大很多,這是非常好的方法,真正有效。

【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幾句話也很重要。前面講「我作佛時,十方眾生」,他沒有提出哪些我來接引,哪些我沒有接引,他沒有提這個條件。換句話說,每一個往生的眾生,佛統統都來迎接。所有淨土經論裡頭,要以四十八願為主;與四十八願講的不一樣的,我們寧願信四十八願,其他的或者佛有別的用意,對人家有另外一個說法的。總而言之,四十八願是基本的根據,最原始的根據;就好像一個國家的憲法一樣,任何法令規章不能跟它牴觸,這個很重要。佛決定來接引,我們一定要相信,決定不能懷疑。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不退轉,圓證三不退。不退轉的菩薩是什麼菩薩?通常講圓教八地以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地位。這是彌陀本願加持的,不是我們自己有能力達到的,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現在佛已成佛了,當然這一願他也兌現了。

無量壽經(第二十八集)1992/6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檔名:02-012-0028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五面倒數第三行,我們看大願的第十二段: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悔過得生」。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總有兩種:第一種是平時依照經論方法修行,積功累德,這是一種三輩往生者;另外一種是悔過往生,就是我們講的懺悔,這是一生當中造極重的罪業,到臨終時候才懺悔。懺悔往生,他的品位高下也不一定,主要是看懺悔的心;如果他懺悔的心是純真,改過徹底,那個品位也非常之高。我們在《觀無量壽經》看到阿闍世王,這個人在生的時候是造五逆罪,殺父親、害母親、破壞佛法,這個罪非常非常之重,那是決定墮阿鼻地獄。這個人也算是過去有善根,臨命終時懺悔,念佛往生。釋迦牟尼佛給弟子們講,阿闍世王往生,他的品位是上品中生,可見得那個品位非常非常之高;極重的罪,也能夠有這麼高的品位,他是真心懺悔,徹底懺悔。有這兩種情形。像阿闍世王這個例子,在本願里就是這一條,所以確確實實這是有彌陀本願依據。

經文一開端,這個境界也是「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這個「聞」裡面一定有信有解,這是菩薩三慧裡面的聞慧。繫念,一定要有願有行,所以這是「信願行」三個條件具足。「發菩提心,堅固不退」,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望、意念非常堅強,念念都不捨。

「植眾德本」,在本宗裡面來講,就是執持名號,一切時一切處,心裏面都有阿彌陀佛,這個就是真正的德本。昨天跟諸位分析了,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乃至於十方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經論法門,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包括了,的確一個都不漏,所以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經裡面講「植眾德本」,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名號功德。念佛的人雖然多,真正知道名號功德的人不多,所以念了他會懷疑;如果真正知道名號功德,他就不會懷疑,那個念起來是真正有受用。

「至心回向,欲生極樂」。這是一生所解所行所修的,只有一個願望,希望將來生到極樂世界。人一生能這樣行持,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決定往生。「無不遂者」,沒有一個不如願的。

這一段是佛說一般人平常修學往生法,往生法門也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若有宿惡」,宿惡就是過去所造的惡業,或者是前生的、多生多劫以前的,或者是這一生造的;這一生造的,在沒有聞到這個法門以前,也算是宿惡。你所造的這些惡業,一定要剷除,要懺悔。不要以為懺悔是念念想著你的惡業,那就錯了。為什麼?你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天天想就天天造,你這個惡業怎麼能斷得了?所以不可以。

那怎麼樣叫懺悔呢?念阿彌陀佛就是懺悔。我心裡現在只有阿彌陀佛,惡念沒有了,這是真懺悔,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千萬不要在佛像面前訴苦,我造了什麼什麼罪業,佛菩薩你原諒我,你在佛菩薩面前又造一次;你一天念一遍,就一天又造一次,你這個惡業永遠消除不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不要去懷念過去那些惡業,這個心裡頭不可以有,使這個惡業的印象慢慢淡掉,慢慢沒有,這就消除掉了。常念阿彌陀佛。前面講過阿彌陀佛是植眾德本,何況又得彌陀跟十方一切諸佛威神的加持,這個利益太大太大了。這是無邊的利益,自己要知道爭取,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的。

自古以來,我們看淨宗裡面有不少的大德們,也不是一學佛就開始學這個法門,大概開始的時候是一切法門都接觸,像我們所熟悉的蓮池大師、蕅益大師,近代的印光大師,他們初學佛的時候,宗門教下樣樣都學;到認識這個法門之後,把所有學的東西統統舍掉,統統放棄掉,專修一門。這是因為開始接觸時不識貨;多接觸,的確浪費很多的時間。哪一個人有這麼大的福報,一接觸就遇到這個法門,一接觸就相信這個法門,很難很難!

我自己的根性就不是一個上根人,我學佛算是沒有太久,大概學佛第五年接觸到淨土宗;接觸後,不相信,不能接受!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是專弘淨土的,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我們接受他的教導,只是對淨宗不反對、不排斥,很尊敬它,但是不學它。你就曉得,這個東西難。

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認識它?到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所以我這個淨宗是從《華嚴》入門),在《華嚴》裡看到什麼?看到華嚴會上所有的佛菩薩都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對我是很大的震撼。為什麼文殊普賢,這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淨土?經上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十地是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他們修什麼法門?這是講華藏世界這些大菩薩,最高級的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等覺,這十一個位次的菩薩修什麼?念佛求生淨土。

明白這一個事實,這才回過頭來非常認真的檢討,仔細的研究,才真正知道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脫輪迴、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這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這個被發現了。發現之後,其他的東西統統舍掉,我過去學的《華嚴》、《法華》、《楞嚴》全部都舍掉。《金剛經》我講過四年,四年講了多少?講一半,講得很詳細。那個時候很可惜沒有留錄音帶,我講的是江味農居士的《講義》,所以那麼長。那本《講義》,我那個時候估計要講完的話,需要八年。講了一半,一半也是一個段落,《金剛經》有上半部,有下半部。

所以信心建立非常非常不容易。自古以來,真實信心建立也是有兩種,一種就是真正認識了,明白了,了解了,那這個信心絕對不會動搖;另外一種,就像老太婆一樣,她雖然什麼都不懂,她的善根深厚,叫她念佛,她就死心塌地念佛,一生都不會改變的。你問她什麼道理?她不知道,就一直念下去,這種人決定往生。那個非常可愛,很了不起,我們一般人不如她。所以往往老太太們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真正了不起。

在台灣,我們親眼所見到的,在台北市的李濟華居士往生,舊金山甘老居士那一天也在座,李老居士跟大家講經,講了一個半小時;講完之後,告訴大家,我要回家去了。人家以為他年歲大了,八十多歲,講累了。哪裡曉得,他下了講台,在那個小客廳的沙發上一坐,就走了。沒有生病,臨走之前,還講了一個半鐘點,音聲宏亮,說走就走。老居士走的時候,我聽人家講,他是兩三個月之前就曉得自己哪一天走,所以利用星期假日看看老朋友,去辭行,見最後一面,走得這麼自在,這麼瀟灑。

民國五十七年,台南將軍鄉有一個老太婆站著往生,念佛只念了三年,就念三年佛,她也是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走。她是站著走的,都不生病,真正得大自在!

大戰之後,香港何東爵士的夫人,就是何世禮將軍的母親,她往生對香港念佛人有很大的影響,她那個走等於是表演往生,開往生大會,把她家裡親戚朋友都找來。因為她們一家是基督教徒,但是何世禮將軍對於中國這個教育還是有相當的基礎,所以母親念佛,家裡也有佛堂,他們全家是基督教徒,彼此沒有衝突,兒女很孝順。

老太太往生這一天,就把她的兒女、媳婦、家人叫來,她說:我們一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總算是母子一場,你們今天應該念幾句佛號送送我。最後這個要求,當然於情於理都能講得通,所以召集親戚朋友念佛,看她怎麼走?她盤腿坐著走的,念不到十五分鐘就走了,沒有生病。這一家基督教徒從此以後都念佛了,為什麼?親眼看到的。所以這個老太太很厲害,度她一家人,平時不說話,臨終表演給你看,看你信不信?這是何老太太度了她一家人,平常一句話不說,臨終你看看我這個樣子,你相不相信!

何老夫人能做得到,我們能不能做到?所以你家人不相信沒有關係,等你臨終表演給他看,他就相信了;你臨終沒有這個本事,那你就度不了他了。你要想度他們,你要學這個本領,來去自由。這個本領怎麼學法?這一部經裡面統統都教給我們了。

世間什麼事都是假的,只有這一樁事情是真的,這個作不了假;人不生病,身體健康狀況非常好,曉得什麼時候走,到時候說走就走。真正到這個功夫,想不走也可以不走,生死自在;我願意多住幾年也不礙事,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真的是來去自由,這叫了生死!

我們在這個法門裡面,就是執持名號。修這個法門,到達這個境界、達到這個目標的人太多太多了,這是真實的證據,擺在我們面前。所以誠心誠意念這一句佛號,就是懺悔,念佛就是真正的懺悔。

「為道作善」。自今而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善惡的標準要知道,佛的教誨是標準。這一部經裡面,告訴我們哪些是善事,勸我們修學;哪些是惡事,勸我們要禁止,這個經裡面講得很多。

戒律是善惡的標準,可是所有標準裡面,有一個總原則,這個總原則就是真實的綱領,佛教給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的總原則。善惡的標準定在哪裡?凡是對自己有利的,都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都是善,這是善惡的標準。

有些人聽了之後,心裡有疑惑,誰不求自己的利益?與自己有利益都是惡,那我們學什麼?諸位要曉得,世間人觀念跟佛的觀念不相同,世間人迷,佛覺悟。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是從自私這個念頭上來的,「我執」。說實在話,佛法自始至終在破執著;你只要有「我」,你就有輪迴,你就有三界六道,你就有煩惱,就有生死,就有系縛,這些統統都是為著一個「我」;我執打破了,到無我了,就證阿羅漢,超越三界了。所以,念念為我是增長我執,你得不到結果,這是惡。第二種執著叫「法執」,就是執著一切諸法。雖然不執著「我」了,法是真的,有這個執著也糟糕,有法執的不能見性。阿羅漢我執沒有了,他有法執,所以他不能明心見性。要想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法兩種執著都要打掉。佛說這是事實的真相!

我們眾生統統在迷,不曉得事實真相,起心動念都為「我」,這個很糟糕。所以這個念頭存在,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可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行,他可以帶業往生,只有這個法門能成就。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為什麼那些法門我們學了沒有用處,我執破不掉!你不相信試試看,你去參禪,哪一天能破我執?破我執,你就得禪定了,就超越三界了。我執要是破不掉,禪定功夫再高,還是在六道;你盤腿面壁,一坐可以坐三個月,一坐可以坐一年,都不出定的,你將來也不過是色界天無色界天而已,出不了三界。原因在哪裡?我執沒破。難!太不容易。

我們想想,一切法門破我執這麼難,只有回過頭來再老實念佛。雖然老實念佛,那個「我」的觀念愈淡愈好,為什麼?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高。所以平常起心動念,多替別人著想,多替社會想,多替佛法想,不要想自己。大家都好,我當然好;大家都不好,我一個人好,也保不住,災難就來了,嫉妒障礙侵害的統統來了。所以念念為眾生,這個就是作善,為道作善。

「便持經戒」,這是勸我們要讀誦經典。每一天讀誦,就是每一天接受佛的教誨,念念不忘佛對我們的教訓,我們要把這些教訓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這個叫學佛。

「願生我剎」,要發願求生淨土。

「命終不復更三惡道」。造作三惡道的罪業,也不會墮落三惡道,你決定得生淨土。所以這一願是「悔過得生」。下面第十三段: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裡面,總共有三願,「國無女人、厭女轉男、蓮華化生」。大概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參觀了許許多多世界,看到很多世界有男人、有女人,男女交纏問題,永遠搞不清。所以他老人家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全是男人,很多糾紛都沒有,問題徹底解決了。這大概都是他從前觀察考察的心得,在西方極樂世界實現。

凡是女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變成男人。前面我們曾經看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身體容貌完全都一樣,那是真平等,大家心就平了。像十方世界,身體不平等,容貌不一樣;相貌莊嚴的就覺得自己很傲慢,很了不起;相貌劣一點的,就有自卑感,總覺得不如人;煩惱重重,都從這裡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都一樣,這個煩惱都沒有了,念頭都不會起來,這個世界好就好在這個地方,所以那裡沒有婦女。

從前唐朝時候,道宣律師引經說過一句話,但是這個經是哪一部經,他沒說出來,我們也沒有時間去查《大藏經》。他老人家曾經講,這個經上說,十方世界有女人的那個世界就有地獄;如果那個世界沒有女人,這個世界雖然有惡道,沒有地獄;有畜生,有餓鬼,沒有地獄。曾經引說佛在經上有這麼一個說法,但是哪一部經沒說出來。

第二十三願「厭女轉男」。從前女身苦難多,女身不自由。在中國、在印度,在封建時代都是一樣的。佛說經,是在那個時代說的,這個諸位要曉得。佛如果今天來給我們說法,講法就不一樣了;今天社會開放,男女平等,而且真正學佛有成就的,在家女眾第一多。從前學佛成就的排列順序,成就最多的,第一是出家男眾,第二是出家女眾,第三是在家男眾,第四是在家女眾。現在完全顛倒了,學佛成就最多的第一是在家女眾,第二是在家男眾,第三是出家女眾,第四是出家男眾,全部顛倒了。為什麼顛倒?我不必說,你們仔細想想應該知道,所以說實在話,現在在家學佛比出家方便。

末後「蓮華化生」,這一願非常重要。十方諸佛剎土出生就是「胎卵濕化」,像我們人間是胎生,胎生情很重,很不容易斷,所以有父子之情、夫婦之情、兄弟之情,很不容易斷,這統統都是六道輪迴的因素。你為什麼不能超越?這些情就像繩索一樣,一條一條把你綁住,你沒法子斷掉。

西方世界是蓮花化生,這些都沒有了,問題都解決了。所以那裡沒有父母、夫婦、兄弟,沒有這些情執。這是顯示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他這個環境確實是加以改造了,跟十方世界不一樣。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天人禮敬、聞名得福、修殊勝行」三願。佛說一切經論、一切法門,都是應機說法,眾生希望得什麼利益,統統都能滿願。這個法門,主要目的是幫助根熟的眾生。所謂根熟,就是他在這一生當中成佛的機緣到了,這是幫助他成佛的,是教給你直捷修學成佛的法門。有人遇到了,我還不想成佛,行不行?行。這一願就是你不想成佛,我來生還想作人,比這一生更快樂、更富有、更尊貴,行不行?行。這一願就是加持這一些人。由此可知,這個法門非常廣大,可以幫你成佛,也可以幫你得人天福報,真正是有求必應。

求,要如理如法的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求的不合理、不如法,這個求就有障礙;如理如法的求,沒有障礙,真的是有求必應。因此,我們要懂理論、懂方法。

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同樣是用讀經念佛的方法求世間的福報,你對於經典佛號要歡喜信受,你要相信,你真正能喜歡。這個「禮拜歸命」的意思,就是真正照作。佛在經典裡面,教你哪些事情是善的,應當要做;哪些事情是惡的,應該要止,不能做,你能夠依教奉行,這叫歸命。

「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菩薩行是講六度,前面跟諸位介紹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依照這六條綱領,依照這個方法去做,用清淨心來做。

「諸天世人,莫不致敬」,這是你得到的第一個好處;別人見到你,自然生恭敬心,得到大眾的敬愛。你能夠這樣做,能夠得到大眾的敬愛,得到大眾的擁護,這是福報。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這是講你不願意往生,來生還希望得人天福報,可以滿你的願;你壽終之後,來生一定生在貴族尊貴的人家。「諸根無缺」,就是我們今天講身體狀況非常良好,沒有缺陷,這是福報。

第二十七願是「修殊勝行」。「常修殊勝梵行」,因為你的善根深厚,來生雖然得人身,還是會遇到佛法。為什麼會遇到佛法?你以前是以清淨心修菩薩行,這一個善根會讓你時時處處遇到殊勝的佛法,這是滿足小願的。這個大願是往生不退成佛,那是大願。這是小願;大願能滿足,那小願當然很容易。下面第十五段: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裡面文不多,但是包括了四願,「國無不善、住正定聚、樂如漏盡、不貪計身」。第一個「國中無不善名」,名都沒有了,當然沒有事實,所以西方世界沒有三惡道的名。我們在《彌陀經》上也看到西方世界有白鶴、孔雀、迦陵頻伽這些鳥。這些鳥是不是畜生?不是的。極樂世界沒有畜生道,那這些鳥是怎麼一回事?這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變出來幹什麼?變出來說法,講經說法的。因為佛在那裡講經說法,你一定要規規矩矩坐在那裡,不好意思,要有威儀;那些鳥在那裡說法,無所謂,我躺在那裡聽也可以,方便多了。所以為了讓你接觸佛法舒適起見,不要受那麼拘束,佛變眾鳥來給你講經說法,這多自在!法音宣流遍滿世界;不但鳥會說法,樹也會說法,水也會說法,流水有聲音都會說法。這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那邊沒有惡道的名字,惡言、惡語、惡的名詞,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聽不到。

第二十九是「住正定聚願」,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所有眾生,都是住正定聚。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把一切眾生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正定聚」,他所修學這個法門,決定正確,決定有結果,這叫正定聚。第二類是「邪定聚」,他所修學的法門、或者是理論、或者是方法、或者是境界有錯誤,依照這個法門修,無論怎麼精進努力,決定得不到結果,這一類叫邪定聚。第三類是「不定聚」,像我們這些人都屬於不定聚,那就看你的緣分了,遇到一個真正善知識,就把你帶上正定聚了;如果遇到不是真正善知識,那你就會跟他學成邪定聚了,這叫不定性的。因此,善知識非常非常重要,對於我們這一生成就與否,真的有決定性的影響,不能不慎重。

可是善知識到哪裡去找?實在找不到。真正善知識你要是找到他,他跟你講:你不要來找我,我什麼都不會。多謙虛!怎麼辦?非常非常之難。不像從前,還有一個方法能夠認識善知識,什麼方法?看看哪一個在閉關,哪一個在山上住茅篷,你去找他,那決定是善知識。因為不是到自己真正明心見性,一切通達了,沒有資格閉關。為什麼?要參學,到處去學。這個閉關住茅篷了,等於向大家宣布,我的學業已圓滿了,你們到處學,我不必再學了,我已經畢業了。畢業為什麼不去度化眾生?沒人請他,總不好意思自己去,不能自己替自己宣傳,就去閉關,等人來請他,或者住山、住茅篷,不下山,等別人來請他,絕對不可以自我宣傳。

現在人不相同,現在個個是善知識,我什麼都懂,你跟我學就好。這個問題很嚴重。甚至於一出家就閉關,就住茅篷,實在講,這是盲修瞎練,要學一個無師自通,搞這些,這些問題太多太多了,所以今天善知識找不到。

實在找不到,怎麼辦?我們學古人,作古大德的私淑弟子,這是一條好的道路,這個道路是中國孟子開的。孟子想找個好老師,找不到,知道孔老夫子很了不起,雖然孔老夫子已經死了,不在了,但是孔老夫子的著作在,於是他就專門學孔老夫子,以此為師;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再請教夫子的學生,他們曾經親自接受過夫子教導的,向他請教,以孔老夫子作老師。他學成功了,孔子是「至聖」,後世尊他為「亞聖」。

學古人,在中國用這種方法,歷代大有人在,幾個著名的,像漢朝《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他學左丘明。左丘明也不在世,左丘明跟孔子同時代的,他怎麼學法呢?左丘明有一部書《春秋左傳》,他就專門學這本東西,一門深入。他學成功了,所以他的文章是學《左傳》的。唐朝的八大家之一韓愈,韓愈學司馬遷,韓愈的文章是學《史記》。這都是學古人,以古人為老師;今人找不到,找古人,這個好辦法,不會錯,不會迷失方向。

佛門裡面也有例子,蕅益大師就是學蓮池的。蕅益大師在世的時候,對蓮池大師非常仰慕,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他的著作在,依著蓮池的大師的著作讀誦,依教奉行。他學蓮池,學得很像,也成為一代祖師。

現在人,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賢愚,找古人,這個路子好。我今天給諸位介紹一位大善知識,阿彌陀佛,《無量壽經》在此地;如果我們照《無量壽經》來修學,我們的老師是誰?阿彌陀佛,能把這一部經典裡面的理論都明了了,教訓都能夠在生活當中實現了,你就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弟子,你是阿彌陀佛第一弟子。這是在盡虛空遍法界最善的知識,釋迦牟尼佛對阿彌陀佛的讚嘆,「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要珍惜這一段因緣,作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的心愿解行都要像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標準,這就好。這是正定聚。

第三小段,「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那些大眾,他們的快樂到什麼程度?沒法子想像。佛在此地舉了一個比喻,如漏盡比丘;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煩惱斷盡。

「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煩惱斷盡。我們這個經是大乘經,大乘經要以大乘教義來解釋,小乘阿羅漢只斷見思煩惱。煩惱有三大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當中,小乘只斷一種,塵沙沒有斷,無明也沒斷。大乘漏盡就是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第十地的菩薩,他的見思煩惱沒有了,塵沙煩惱也沒有了,無明煩惱還剩下兩品,四十一品無明他斷了三十九品,還剩下兩品,這是大乘阿羅漢。

此地這個漏盡比丘,不可以用小乘羅漢;小乘羅漢比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人,那個享受都不如。所以此地講的漏盡比丘,決定是大乘法雲地的菩薩。他們那個快樂享受,是菩薩位子上差不多到了頂點,這就真樂。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這一句就是「不貪計身願」。他們這個身見早就破除盡了,不可能再起這個念頭;換句話說,我執我見不可能再起。那麼佛為什麼要說這一句話呢?這一句話不能不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是帶業往生,我們的身見沒斷,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常常想到「我」,「我」這個觀念還在,起心動念,馬上這個「我」的念頭就會冒出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頭還會不會隨時起來?不會起來了。為什麼不會起?彌陀本願加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所以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有「我」這個念頭起來,這個很了不起。

在十方世界要把這個念頭斷除,證阿羅漢,那是小乘阿羅漢;小乘阿羅漢,佛給我們講,證得須陀洹之後叫小乘初果,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可見得「我」這個念頭很不容易斷。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不斷自然就沒有。再看底下一段: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這一願是「那羅延身」,就是我們常說的金剛不壞身。到西方極樂世界,體質就像金剛一樣,永遠不壞,所以也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會感覺疲乏,金剛不壞身!金剛那羅延,那羅延是金剛力士之名,用他來形容來比喻,到那個地方身的體質堅固。我們這個世間得的這個身,非常脆弱,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到?受一點小小風寒,體力馬上就沒有了。平時再強壯,一點點小病,體力就消失了,非常脆弱。西方世界就不如是了。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這是「光明慧辯願」。西方世界,佛有光明,每一個人都有光明。這個光明,從願文裡面來看,願文都是彌陀本願加持的,除本願加持之外,你本身有光明。本身光明從哪裡生的?從清淨心生的,你的心地清淨就有光明。

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跟從前不一樣,從前社會奇奇怪怪的人有,但是少,不多;現在這個社會奇怪的人很多很多,幾乎到處都可以遇得到。什麼奇怪的人?有神通的人,有天眼的人。是不是事實?給諸位說是事實。你說他能看到光,我相信;他能夠離地三尺,我也相信,確確實實有。

《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這些能力,是不是他自己的?不是的,他自己沒這個能力。那能力從哪裡來的?妖魔鬼怪加持的,所以他有這個能力。妖魔鬼怪離開他,他這個能力馬上就喪失了,所以這個能力會退失的;如果是自己修成的,不會退失。所以這是外來力量加給他的。

有沒有好處?說實在話,沒什麼好處,好處是他自己感覺到炫耀,很了不起,我有神通,增長貢高我慢的習氣。壞處是什麼?他被妖魔鬼怪控制,他要聽他的話,要聽他擺布;你不聽他的擺布,必然要受到他的懲罰。

這個跟佛法不一樣,佛法大慈大悲,你得罪佛,毀謗佛,佛不會見怪你,佛也不會懲罰你。我們常常聽到經上講,破壞佛法這個罪很重,罪從哪兒來的?罪是你自性裡面變現出來,還有一些護法神;護法神是凡夫,你得罪佛,佛不怪你,但是他看到難過,他要整你,是這麼一個關係。護法神會整人,佛菩薩不會,佛菩薩決定不動心的。所以這個光明就有智慧,就有辯才,是自心與佛力的加持。

【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願是「善談法要」。這是辯才,具體表演在講經說法上。講經說法有佛力加持。現在講經說法的人少,所以希望同修們要發心。這個發心,實在講功德非常殊勝。我們並不是貪圖功德,為了報佛恩,為了報一切眾生之恩,應當發心。不要認為自己沒有智慧,沒有這個能力;你只要一發心,佛菩薩神力一加持,你的智慧也來了,能力也得到了,統統都有了。實在講決定不是自己有這個智慧能力,是蒙三寶威神加持,這是實實在在的。

如果諸位將來真正發心講,你會有這個體驗,而且非常明顯。在講台上講得頭頭是道,下了台之後,你問他講些什麼,不知道。這不是騙人,是真的不知道;怎麼講出來的,不曉得。初學的或者有些老修,講經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寫成講義,上講台的時候又是一套,所準備的都沒用上,這就顯示出佛力加持的。

但是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真心,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完全是利益眾生之心,沒有一絲毫自利之心。如果有一點自利,貪圖供養,貪圖別人恭敬,或者貪圖其他的一點好處,三寶神力就加不上了,當中就有障礙,得不到佛力的加持了。

所以一切真實就得到佛的加持;有一絲毫虛假,如果有加持,那就是妖魔鬼怪的加持,這是欺騙大眾,這個造作無量的罪業。這個要知道。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這一願是「一生補處」,也非常重要。前面我們曾經讀到,佛保證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必定成佛,我說那一願是佛對我們的保證書。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一願,這一願必定到達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就是等覺菩薩,我們常講的後補佛。

一生補處這個地方有兩個字要重視到,就是「究竟」這兩個字。如果沒有「究竟」這兩個字,一生補處有四種。因為佛有四種,天台家講「藏通別圓」四教,藏教有佛,藏教有補處菩薩;通教有佛,通教也有補處菩薩,他們都不究竟。這個「究竟一生補處」是圓教的補處菩薩,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這些都是圓教的一生補處。這是保證我們一生當中一定可以證得。

【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教化隨意」,是對我們來講的,也是我們非常希望的。希望什麼?假如我到西方極樂世界,我要多久才能夠回來度我的家親眷屬?我想我們統統都有這個念頭。是不是到那個地方修成等覺菩薩,要修多少年?怕時間太長,等不及!這一願就太好了,問題解決了。

「除其本願,為眾生故」,「除其本願」就是你要是不離開的話,在那裡專心修學,你很快就究竟必至一生補處。你要不著急成佛,不著急得補處這個地位,沒關係,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一面,打個招呼,向他報告一下,那裡還有很多親屬,我要去幫助他們,可不可以?阿彌陀佛點點頭,你去好了,你就是菩薩,你就有能力去度那些眾生,入三惡道也決定不會迷惑。菩薩有隔陰之迷,這個要曉得;七地菩薩都有隔陰之迷,到八地才沒有,所以相當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一到那裡去,跟阿彌陀佛一見面,佛的神力加持,你就沒有隔陰之迷。這樣殊勝的利益,確實其他世界沒有,其他經論也沒有這個說法,這是彌陀本願加持的。

你有能力像大菩薩一樣,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這個教學的目的也寫得很清楚,「皆發信心」,這是第一個目標,使他對於佛法產生信心。所以這個教學確實是有目的的,如果我的目的是讓大家認識佛教,對佛教不至於誤會,他真正明了了,我的目的就達到了,這叫宣傳,使他認識。更深一層的,已經認識佛教了,他想修行,這就是第二個階段,鼓勵他發願,幫助他堅定誓願,使他有成就,這是第二個階段。最高的階段,行普賢道,這是最高的階段,唯有行普賢道,才能夠證得究竟的果位。普賢道在哪裡?在《華嚴經》上,像一乘了義的經典都屬於普賢道,《華嚴》、《法華》、《無量壽經》是屬於純真的普賢道。這就是最高的佛法。

「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這個永離惡趣,不是說你不到惡道去,你去是菩薩乘願化身去的,不是業力非去不可的,不是去受報的,你是去教化眾生。像地藏菩薩在地獄裡面度眾生,他是永離惡道。一切眾生在地獄裡面受苦,地藏菩薩在地獄裡頭享樂。他怎麼享樂呢?因為一切苦樂他都不受,他自在。我們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有苦樂?因為你受,你接受。譬如人家罵你幾句,你就很難過,那個在旁邊聽的人,他為什麼不難過?他沒有接受,他不難過;你接受了,你就難過;你要不接受,那就跟他一樣,若無其事,你可快樂。你要接受,那有什麼辦法!

這個苦樂的事有沒有?事有,他心地清涼,一樣也不接受,樂的他不接受,苦的也不接受,「苦樂憂喜舍」統統都不接受,他的心是定的,這叫真樂。凡夫沒有功夫,心隨境轉,外面境界小小動一動,這個心就被它牽著轉,苦不堪言!佛菩薩的本事,就是絕對不會為外面境界所動搖。所以他的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看外面事實才看的清楚、看的明了。我們這個心被境界轉,被境界迷了,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這才受苦受難。西方極樂世界回過頭的人,心都清淨,而且這個清淨能保持,不會失掉,原因在哪裡?阿彌陀佛的幫助,他這個神力的加持,無論在什麼惡道裡面,你都不會受它的干擾,不會受它的影響,這叫「永離惡趣」。

你在六道裡面,或者是說法,以這個方式出現教化眾生。或者是聽法,這個聽法是作影響眾。譬如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他示現的是說法;還有許許多多的諸佛與大菩薩示現,作他的學生,來聽法。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舍利弗、目犍連,大家都知道這是兩尊古佛再來,不是真正的凡夫;古佛再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實在講,文殊、普賢、觀音都是古佛再來,他們早就成佛了,現在再退到菩薩的位子上,來幫助釋迦牟尼佛。

像唱戲一樣,前台跟後台不一樣,前台,這是老師,這是學生;後台,學生是老師,老師是學生,這是很難講的。佛法常講「本跡因緣」,他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人,我們很多人不知道,只看到表面。所以「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你來唱台戲的時候,我們大家雖然資格比你老,樣樣都比你好,我們捧場,給你跑龍套,來幫助你,佛教化眾生跟演戲沒兩樣,遊戲神通。

「或現神足」。神足是以神通的方式,來幫助眾生啟信。但是諸位要曉得,佛不常用神通這個方法來接引眾生,原因在什麼地方?因為妖魔鬼怪都有神通。要以神通來接引大眾,換句話說,佛魔就辨別不清了。因此佛對於神通是決定禁止,不以這個東西;而以講經說法,魔不會講經說法,他會現神通。這樣一來,魔跟佛就有一個很清楚的界限能夠分辨出來。

這個神通,什麼時候可以用?在特殊的環境,具有大影響力的人,佛菩薩可以用這種方式。像在中國歷史上,佛陀在世的時候,對於國王大臣,這是有限的幾個人,因為他們信心建立了,一個命令頒布下去,能夠護持佛法,這個影響力非常之大,所以只對於特殊的人才用神通。不是這一些特殊的人,普通人決定不用神通。雖然用神通,還是以說法為主,神通不過是教他啟信;信了之後,著重在解,要明理,要證行,這是佛法。單有神通,沒有理論,沒有方法,那就不是佛法,這是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的。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二願是「衣食自至、應念受供」。衣食自至,對於我們來講也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六道裡面時間太久了,已經養成一個非常堅固深厚的習氣,那就是吃飯睡覺。衣食住行,這是我們生活永遠離不開的,一天到晚就牽掛著這些事情。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日子怎麼過?阿彌陀佛在此地給我們說出真相,衣食住行一切自然隨念就到了,真的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我們今天科學發達,還做不到;所以學科學的人,應當到極樂世界去學。我們今天科學裡面已經探測出來,知道能與質可以互相轉變,怎麼個變法,不曉得。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會,物質是能變現的,我要一件衣服,立刻衣服在身上;不要去剪布,不要裁縫,你看多自在!不要就沒有了,物質化成能量了。吃東西也是如此,想吃什麼,東西已經在面前了;不要就沒有了,不必去洗碗洗碟,用不著,什麼都沒有了。西方世界每一個人穿的衣服,不必要什麼衣櫥、衣箱,隨心所欲,所以什麼都不要,每一個人家沒有廚房,真的自在。「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一切受用隨心所欲,變化所作。

後面一半是「應念受供」。「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供佛,是修福當中最殊勝的。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想供佛,供不到,佛不在世了,供一個羅漢都供不到,福真是薄,沒有緣分。西方世界就不然,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想供哪一尊佛,沒有不滿願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我要普供養,你這一念就滿足了,就都到了;要用什麼供養具,也是變化所作。可見得智慧、能力、神足,你從這個經上看,沒有一樣不圓滿。

哪些人達到這個圓滿境界?這個圓滿境界,照佛在一般大乘經上說,確實是八地以上的境界。這個經上講,「我作佛時,生我國者」,他沒有說是上品上生的,沒有說是中品以上的;既然不說這個話,那就是下下品往生的也都是這樣。這個難。其他諸佛世界要做到這一條的時候,那是八地以上,確實是這個境界。我們這邊只要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享受,這個日常過的是什麼生活?八地菩薩以上的生活。

人家要修成八地,要修兩個阿僧祇劫,到第三個阿僧祇劫這才證到八地,吃這麼苦頭,用這麼多的時間,才得到這個享受。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所以多少菩薩聽到這個話不相信,我們吃盡苦頭才得到,你的業障這麼重,你怎麼可以馬上就得到?不相信,難信之法。

這個法門確實易行而難信。你果然相信了,實在講相信是很不簡單,是你過去生中善根的成熟,現前佛力加持,你才會相信!相信了,就要認真讀誦這個經典,明了經典裡面的大義,依教奉行,現在、未來經上所說一切殊勝的功德利益,統統得到。

無量壽經(第二十九集)1992/6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檔名:02-012-0029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八面,經文第十九段: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九「莊嚴無盡願」。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是給我們介紹西方世界物質環境。經文雖然不多,並不是詳細的敘說,只是說一個概要;從這個概要也能夠體會西方世界資源的豐富,確實不是其他地區能夠相比的。

「萬物」,是指一切的物質。「嚴」是莊嚴,「淨」是潔淨、清淨,在從前我們念這兩個字,實在講沒有現在感觸來的深刻。因為從前這個莊嚴清淨,好像我們時常能夠接觸的到,也不足以為奇;現在我們這個地球被污染,染污得非常嚴重,所以看到「嚴淨」兩個字,感觸就比從前要深得多。「光」是光明,「麗」是華麗。單單這四個字,可以說將極樂世界之美、極樂世界之善,已經形容盡了。

「形色殊特」,殊是非常的殊勝,特是奇特,我們這個世界所沒有的;無論哪一種物質,只可以說,我們這個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有相似的。譬如七寶,講到金銀,我們這個世界有金銀,但是金銀的質與光色,跟西方極樂世界簡直不能比;其他的物質也是如此。

「窮微極妙」。這些全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功德成就,以及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世界那些人淨業所感。因此,這個世界比其他一切世界最為殊勝,因果都不相同。

下面這是說即使有天眼通的人,天眼通像什麼樣的人?像這一些法身大士、這些大菩薩們,他們雖然有高度的天眼,也沒有辦法把極樂世界種種莊嚴,詳詳細細、圓圓滿滿的說出,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此地所說的,包括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完全了解。原因在哪裡?因為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這個天眼都沒辦法都沒有能力把它說得清清楚楚。由此可知,這個世界莊嚴到了極處。

學佛,真正幸運的是把這一些事實認清楚了,這個在一生當中,非常非常希有而難得。因為你認識清楚之後,自己才有一個決斷,才有一個選擇。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不管是業力來,還是什麼來,總是已經來了,這個世界我們已經看到了。年歲大的人,看多了,看厭了,看煩了,不想在這個世間再住了。不想住,我們到哪裡去?這是一個大問題。

在世間福報大,地位高,即使像古代的帝王、大臣、豪富人家,愈富貴,造的業愈多;小百姓造業沒有這個機緣,造的少;愈是大福報,造的罪業愈重。將來往哪裡去?自己作不了主,被業力牽引著你走。

業力是自己造的,我們平常人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妄想打多了,晚上就亂作夢,那個亂作夢就看出業力,夢境是業力,就看出了。你每一天晚上作夢,是作甜蜜的美夢?還是作惡夢?這個關係很大。要是常常作惡夢,換句話說,我們惡業的力量超過善業;常常作好夢,不作惡夢,表示你的心地善超過惡,那個善的力量大,常常起現行。所以夢中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境界,也可以提醒我們自己警覺,常作惡夢絕對不是好事。

念佛的人常常夢見佛菩薩,夢見自己拜佛誦經,或者聽經,作這些夢,好!表示我們心裡真的有。心裡沒有,晚上你不會作這個夢。心有貪瞋痴,晚上作惡夢也是搞貪瞋痴,也是在那裡作惡,這是說明業力確確實實是有。

既然真的有了,我們如何來改變我們的業力?改變唯一的方法,加強自己的願力。我們有個好的願,今天我們在佛門裡面真正找到一條生路。這條生路,不但是許多善知識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我們在一切經論裡面看到,諸佛菩薩異口同聲的勸勉,確確實實這是一條生路。尤其在末法時期,除這一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

雖然說法門無量,那是從理上說的,事上不然。事上,不要說別的,小乘初果這個位子最低了,低得不能再低了,像國小一年級最低的這個程度,也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有沒有能力斷得掉?

八十八品見惑分成五大類,這五大類就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相對論,我們活在相對的空間裡面;「見取見」、「戒取見」,這兩種叫成見,我們常說某人成見很深。見取見是果地的成見,成見很深,執著很深;戒取見是因地,修因,成見很深,執著很深。這四種錯誤的見解之外,其他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歸納成一類叫「邪見」,就是你的見解錯誤。這五大類,總共有八十八品,統統斷盡,才能證小乘須陀洹。

不要往上說了,就這一個起碼的本事,你能不能做到?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說你真有能力做到,好,很難得,那你就去試驗。證得小乘須陀洹果,還不能出三界,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七個往返證阿羅漢果;斷八十一品思惑,證阿羅漢果,這才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不容易,實實在在不容易!

我們今天問問自己,有能力斷見惑嗎?沒有能力,那就修這個法門,老老實實學這個法門,能帶業往生。所以不簡單,不把法門這些事實都搞清楚,我們一個錯誤的決定,往往就造成錯誤的結果,這個結果對自己損害太大太大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那非常幸運,你在這一生就可以作佛,就永遠脫離輪迴了,不再在三界裡搞這些事情。三界裡面所有一切事情,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假的,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沒完沒了。所以聰明人、真正覺悟人,要超越,要解脫。

這個地方說明如來果地境界,菩薩都不能完全了解,何況我們凡夫!凡夫讀這個經文,最要緊的是真誠的接受,真誠的仰信仰慕,深信不疑,這就對了。往後經裡面還有詳細說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我們先看這一段文,這是第四十「無量色樹願」。樹木,大概十方所有眾生都歡喜,所以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沒有特別介紹,對西方世界的樹木作了一個很特殊的介紹,大家所喜愛的。這個樹的種類多,品種多,而且非常的高大。我們一看經上講的這個數字,也許都很難相信,「百千由旬」,這一由旬到底是多少?由旬是印度長度的單位,它也分大、中、小,合我們中國古代里程,一大由旬是八十里,中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經上所講的,不可能講小由旬、中由旬,決定是講大由旬。像本經裡面講的劫數,那個劫決定都是大劫,不是中劫,不是小劫。那麼一百由旬、一千由旬,這個高度恐怕從我們地球上量,可能會量到月亮,太高太高了。這麼高的樹,叫人難以相信。

道場樹是阿彌陀佛講經講堂周圍的這些大樹,四百萬里。這個數量都很大。但是諸位要知道,西方世界的人有多高?你要想到他們那個人相之高,看到此地所講的樹木,就不算太高,我們就可以接受了。我們在贊佛偈裡面念阿彌陀佛的身相,「阿彌陀佛身金色,白毫婉轉五須彌」,佛的兩眉當中,有根白毫旋轉在一起,像珠子一樣。一根白毫有多大?五座須彌山那麼大。你說阿彌陀佛的身相多大?「紺目澄清四大海」,阿彌陀佛的眼睛比太平洋還大,你就知道身相多大。

我們在這個經裡面讀過了,凡是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身量一樣大,要沒有這麼高的樹,像我們現在這個樹到西方極樂世界變成小草了。所以你想到這個,你就覺得不希奇了。你才曉得那個地方的大樹,大概就像我們現在看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幾百年、幾千年那個大樹那麼樣的壯觀一樣。所以樹跟人的身高一比,就知道這是應當的。我們這個樹是幾十公尺,在人家那邊是小草,那不叫樹,這個一定要知道。

像西方世界樹之美,這是單單指一種。如果指所有的萬物,那這些菩薩沒有辦法、沒有能力知道。單單講一、兩種,菩薩都曉得。菩薩善根劣者,亦能了知。善根劣者是指誰?我們去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是善根劣的。換句話說,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知道。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一「樹現佛剎願」。西方世界這個樹之功德,不可思議。說實在話,那個世界依正莊嚴,就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全是阿彌陀佛稱性功德之所流露。所以樹的作用太大了,樹也在那裡弘法,也在那裡教學,這很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想看十方世界的狀況,那個樹就像我們現在的電視一樣,電視的畫面就在這個樹間顯現出來,想看哪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境況、影像都在樹里看到了;這就是不必到那個世界去,也天天看到,而且隨心所欲。

我們必須要體認我們有過去生,如果沒有過去生,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所受種種果報,那就講不通;沒有因緣,那怎麼會講的通?在這個世間,每一個人所受的果報不相同,這是過去世造的因不相同。自己造的因,自己來受果報,自作自受!

明白這個事實,我們決定不怨天不尤人,心平氣和來接受;知道事實的真相,接受眼前的果報,我好好的來修極樂世界的因緣,我要把全部的精神來修這個法門,來修這個因、修這個緣。希望這一生之後,我就可以結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實,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接受果報,不要再搞六道輪迴了,這是最幸運的、最難得的,真是第一殊勝。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就從四十八願已經能夠體會一個大概。

這個世間因為受業力的支配,想做一樁好事不容易,好事多磨,折磨很多!這些折磨從哪裡來的?無始劫以來,我們造作的惡業所感,總有人折磨。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罪障都沒有了,磨難也沒有了,得佛威神本願的加持,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自行化他;乃至於救度我們歷劫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你統統都能做到,這才真正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唯此一法。再看下面一段: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二「徹照十方願」,介紹居住的環境。阿彌陀佛雖然敘說他自己居住環境,也就是告訴我們,大家到那裡去,正報就是身體容貌跟佛一樣,所居的生活環境也跟佛一樣,前面一再說明那是平等世界。居住的環境廣大,「廣博」是廣大,莊嚴清淨。「光」是光明,「瑩」也是潔淨的意思,就是一塵不染。「鏡」是比喻,也就是世界,無論是人的身體,或者是一切萬物,都是透明的,七寶也是透明的。跟我們這個世間的寶不一樣,我們這個世間的寶,有些寶不透明,有些寶是半透明;完全透明的,在我們這個世間只有水晶是完全透明的。像西方極樂世界連地也是透明的,所以一切萬物像鏡子一樣。「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前面是講樹裡面能夠顯現一切諸佛世界,居住的環境所有的這些物質,統統能夠顯示十方世界;換句話說,你想看十方世界現在的事情、過去的事情、未來的事情,真的是隨心隨念,心裏面想念什麼,你統統都能看見。

「眾生睹者,生希有心」。到那個地方去往生的人,見到這些狀況之後,對於無量劫來的因緣果報徹底明了了;不要佛說,也不要自己去問,全部都看見了。自己生生世世的這些因緣果報,諸佛菩薩、一切眾生統統都見到了;不但看到自己,也看到別人的,也看到諸佛菩薩;這才曉得人家作菩薩為什麼作菩薩的,人家成佛為什麼成佛的,這個人要墮三惡道,為什麼墮三惡道的,不必說,統統都明了。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地方在此地,確確實實是生希有之心,自己的心愿能夠完全實現。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在《楞嚴經》上,我們在「大勢至圓通章」裡面,看到香光莊嚴這麼一句,現在在此地才真正見到香光莊嚴的真相。前面兩段都是講光明,這一段是講寶香。我們這個世間的寶,有光彩,沒有香味,像金銀琉璃,都有光明,沒有香味;西方世界這個七寶有香味,換句話說,那個世界是寶香合成的世界,有香味的。因此,極樂世界是香光莊嚴的世界。

我們初學佛的人,對於寶香這樣的感應最容易感得,心地稍微清淨虔誠,或是念佛,或是誦經,都可以有這個感應。我不知道同修當中,有沒有遇到?有時候幾個人在一起統統遇到。我們三、四年前,在達拉斯陳大川居士家裡,他是自己在那裡蓋一棟房子,蓋得很大,外面的院子也很大,同修們常常在院子裡面乘涼。有一天他告訴我,我是在D.C.,還是在那個地方講經,他打電話告訴我,他們有五、六個人在一塊討論佛法,忽然聞到這個香氣,時間很長,每個人都聞到。而這個香氣,不是我們燒的香,也不是我們通常聞的花香,是一種異香。把這個事情打電話告訴我,這是感應。像這個感應很殊勝,因為是很多人同時聞到。一個人聞到,在旁邊的人聞不到,這種情形比較多;許多人統統聞到,這個情形比較少。好在他們五、六個人全都在討論佛法,所以有這個感應。就證實佛的光明周遍法界,西方極樂世界的寶香也是周遍法界。我們今天聞不到香,見不到光,是自己有業障,業障稍微輕一點就接觸到了,就感觸到了。

這個地方講「十方世界,眾生聞者」,香與光都是遍十方,十方世界的眾生有緣見到佛光,有緣聞到寶香,都會發心學佛,所以此地講「皆修佛行」。

這樣的經文,一再顯示出西方世界的境界,跟《華嚴》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完全相同。眾生能夠接觸到佛光寶香,與佛的緣深;要沒有深的因緣,你遇不到。因此這一些瑞應,祥瑞的感應,決定能夠啟發眾生的信心。眾生有這個感應之後,他對佛法相信了,是不是保證他在這一生修行有成就?這要看他遇緣殊不殊勝。遇緣殊勝,這個最殊勝的緣,就是遇到執持名號,求生淨土,那他決定成就。如果遇到其他的緣,也很好,不一定這一生能成就。這就是剛才講的,你的見思煩惱有沒有能力把它斷掉?這是非常現實擺在我們面前,沒有能力斷煩惱的,唯一的方法求帶業往生。

四十八願前面四十三願,都是佛發願普度一切眾生,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往生淨土,目的都在此地。從四十四到四十八,這五願是阿彌陀佛的別願,對什麼人發的?是對十方世界那些菩薩們發的,不是講一切眾生,是對菩薩們講的。

菩薩非常難得,都是捨己為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可是我們曉得,七地以下的菩薩,在六道裡面度化眾生都有隔陰之迷。什麼叫隔陰之迷?到人間一投胎,前一生的事情忘掉了,都有這個情形;八地以上才不會,就是前生的事情,他記得很清楚。七地以下都不行,都有隔陰之迷,這對他自己的修學、度化都有障礙。

好在這些障礙有佛菩薩來幫助他,像《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或者大菩薩都要護念諸菩薩。這些乘願再來的人,點化他容易,到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一點他就醒了,他就回頭了。所以這些大菩薩常常照顧這些小菩薩,大菩薩是講八地以上的,常常照顧這些小菩薩們,小菩薩們有隔陰之迷。

如果這些菩薩要是修淨土法門,仰慕阿彌陀佛,求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那他就自在了,他就像八地一樣,不會有隔陰之迷了,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些菩薩們,所以底下這五願是為他們發的。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

這裡講的,就不是前面說的一切眾生了,一切眾生是包括六道的;這裡不包括了,完全是菩薩,十方世界的諸菩薩眾。「諸菩薩眾」,要是以圓教來講,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的菩薩統統包括在其中。

【聞我名已。】

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聽到這一部《無量壽經》;他們有緣能夠聽到。

【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願」。菩薩也是多生多劫發願教化眾生,在自覺覺他都有殊勝的功德,跟我們凡夫確確實實不一樣。凡夫修學這個法門,能夠真正發心接受,發願往生,一心持名,這就很難得,相當不容易。菩薩聽這個法門之後,他所得到的功德利益超過凡夫太多了,他能得到清淨、解脫。清淨,離一切染著,染著有程度淺深不等。解脫,離一切煩惱系縛,我們常講牽掛;只要有牽掛,你就有煩惱,就好像有繩索把你綁起來一樣,不得自在。接受了這個法門,你就能夠得大自在,這些微細的煩惱都能夠斷盡。你得的是什麼?「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這個普等三昧,那就高了!普遍平等,這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在本宗裡面講,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他得到了。但是這個念佛三昧,實在說,普等是講念佛三昧最深的、最高的。

「諸深總持」,簡單的說,一切的善法決定不失,能夠保住,不會失掉,一切惡念決定不生,這就是諸深總持,善惡境界也是深廣無盡。

「住三摩地,至於成佛」,這是安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一直到他們成佛。就是說這些菩薩雖然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曾經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曾經聽到這一部《無量壽經》,他就能夠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但是菩薩對阿彌陀佛一定要生仰慕之心、恭敬之心,這才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如果對這個經法、名號排斥誹謗,那就得不到加持;不但得不到加持,也同樣有罪過,這個一定要知道的,這有很重的罪過。原因在什麼地方?障礙了一切眾生的信心。你自己不信沒有關係,過失小;你妨礙了別人,障礙別人修學這個法門,這個罪過就重了。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願」,意思是說不動本處。菩薩在這個地方修行,不必動身,在這裡入定,起一個念,我要去供養一切諸佛,都能達到。阿彌陀佛以神力加持他,滿他的願,他可以達到。最難得的,他能「不失定意」,這真正是普賢菩薩的境界了。我們一般人,往往自己一個人在道場修持,心很清淨了。假如有善知識到這邊來,我們去參訪他,去禮拜供養的時候,我們的心就亂掉了,定都失掉了;換句話說,這還是定力不夠深,會受外面境界的影響。得到彌陀威神加持,就是供養諸佛,自己的心也不動。禮不禮拜?禮拜供養,自己心還是定的,沒有一絲毫動搖。這個難得,這是真實成就了,這也是我們應當要知道,應當要學習。

說實在話,我們念佛的人,為什麼阿彌陀佛不現個相給我們看看?觀音菩薩為什麼不來給我們摩頂?說實在話,不來好,一來就壞了。為什麼?心動了,我好幸運,今天遇到佛了,明天又遇到菩薩。這就完了,心都亂了。甚至於自己覺得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瞧不起別的修行人,把你的清淨心、平等心破壞了。

因此,我們即使將來見到佛菩薩,或者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像祖師大德一樣,見如不見,決定不把它當作一回事,心裏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決定不執著。像慧遠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他在世時,三次見到極樂世界,但是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講過,他是到往生的時候說出來的。往生的時候,這個境界又現前,他告訴大家:我今天要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已經見到了,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從來不跟人說,這就對了。絕對不受影響,不失定意。

諸佛菩薩境界,我們不失定意,心是定的,不生歡喜心;同樣的,一切魔境現前,我們也要不失定意,不生瞋恚心。換句話說,順逆境界現前,我們的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不會受它影響,這就對了。依然一句阿彌陀佛老老實實念下去,不受環境的動搖,不被環境影響。這也是蒙佛威神加持,才能夠順利的得到。再看末後這一段: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

這兩段一開端都是對十方世界諸菩薩所發的大願。

【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

到這個地方,這是一願。因為這一段里,總共有三願,這是「獲陀羅尼願」。「證離生法」,生是指六道輪迴,三界六道有生有死,離生就是永遠脫離三界六道了。菩薩縱然到三界六道來示現,剛才講了,如果得不到佛的加持,他有隔陰之迷;換句話說,還有生死法。他不像我們這麼嚴重就是了,但是他還有,這是苦惱的事情。得到佛力加持,沒有生死了,來示現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獲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總持。一般講陀羅尼有四種,第一種是法,第二是意,第三是咒,第四是忍,有四個意思。「法」就是教學、教法;「意」是講道理、理論;「咒」,佛門裡許許多多的神咒;「忍」,忍辱的忍。這四種都叫做陀羅尼。所以陀羅尼是總一切法,持一切意;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綱領;一切法的綱領,他統統抓到了。抓到一切法的綱領,一切法都沒有障礙了,是這個意思。這樣他教化眾生,才真正有能力,真正不會有錯誤。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

這是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首先我們要注意到這一願裡面所講的「清淨歡喜,得平等住」。這個平等非常重要,平等是諸法的體相;一切萬法,體平等,相也平等。我們現在為什麼看到不平等?我們的不平等是著相,是迷在假相上。舉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來說,像我們出去看到很多建築物,我們一般人看到房屋,這個房子很漂亮,還不錯,那個房子不如這個。我們看的是相,外表外相,那不平等。如果是一個建築師、蓋房子的人來看,這些房子統統是平等的。他看什麼?他跟我們看得不一樣,他計算這個用多少鋼筋、多少水泥,他沒有看到房子,他看到這些東西,這些都一樣的,大房子、小房子,好房子、壞房子,都是這些;多少磚頭,多少瓦塊,多少木材,多少工作天;他看這個,不是全平等了。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樣不平等的。我們迷在假相上;你要看到實相、真相了,都是平等。

像今天一些大科學家們,他們看到一切人也好,物質也好,他看到什麼?這裡面的組織,多少電子,多少原子,多少個基本粒子,他看這個統統平等了,沒有一樣不平等。黃金跟土石平等的,只是這些東西排列方程式不一樣,就把迷惑顛倒的眾生騙了!其實,萬法體相確確實實是平等的。

菩薩覺悟了,所以他再也不會被這些假相欺騙了,心境朗然,萬法平等,萬法一如,他這個時候心地所有疑慮、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得真正清淨,也得真的歡喜。「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這個時候他必定證得三忍。這個三忍,我們等到經文後面,再跟諸位細說,此地簡單跟大家作一個報告。

本經後面世尊給我們講出三忍,第一個是音響忍,第二個是柔順忍,第三個是無生法忍,這是本經上講的。在《仁王經》裡面,他也是用忍來說明菩薩的果證。他把它分作五種,這個五種,《仁王經》上第一個是「伏忍」,降伏,就是能夠把我們的妄想執著控制住,並沒有斷,有能力把它伏住。在我們念佛法門也講求這個,我們講伏煩惱,沒有斷。用什麼伏?用這一句佛號把我們的妄念伏住,能夠伏住,這叫功夫成片,這是帶業往生基本的條件。

這一句佛號如果念的得力,得力就是能把煩惱控制住,不讓它發作,這個就有能力了。如果佛號雖然念,還是控制不住,喜怒哀樂都控制不住,這個雖念,沒有功夫。能不能往生?靠不住。所以要真正靠得住的,喜怒哀樂這一句佛號能控制,確確實實心地是平靜的。

但是諸位要曉得,是心地平靜,不是說面孔平靜。你在家裡念佛,一天到晚笑容都沒有了,你的家人看到你這個面孔,都奇奇怪怪的,這一家就不和了。那要怎麼辦?恆順眾生。家人歡喜,你也歡喜;你也歡喜,心清淨。不要說面孔歡喜,裡面也歡喜;面孔憂愁,裡頭也憂愁,那就壞了,那就不行。這個要知道,面孔是唱戲的,表演的,沒關係,怎麼變化都沒關係;裡面不能動,裡面一動就壞了。

所以諸佛菩薩喜怒哀樂都是教學,都是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有的時候笑,一樣快樂;有的時候板起面孔也會罵人,但是內心裡頭確確實實是清淨平等的,絕對沒有被外境影響,這些地方我們要學。佛法是活活潑潑,不是死呆板的;死呆板的,那就學成佛呆子了。念書叫書呆子,學佛學成佛呆子,這個不會受歡迎的。這個要知道,伏忍是內心清淨,決不動搖,這是真的。

再往上面提升一級,叫「信忍」。信心成就了,決定信心,也就是《觀經》裡面講的深心,深信不疑。這個境界比前面伏煩惱要深一層。到第三就是「順忍」。本經上有柔順忍,把《仁王經》的五忍跟本經一配,這個境界大致上我們能夠理解,就是通常講圓教登地的菩薩,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這個果位就高了。

這個「一二三忍」,第一種「音響忍」裡面,包括初地、二地、三地,能夠得這麼高的境界。「柔順忍」裡面,就是四地、五地、六地菩薩了。「無生法忍」是七地以上,七地、八地、九地是無生忍。在《仁王經》裡面講下品無生法忍是七地,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再往上去十地,就不叫無生忍,叫寂滅忍,那跟如來果地上完全相同。十地是下品的寂滅忍,清淨寂滅忍,等覺是中品,佛是上品。所以這個頂上面的三個位次,跟如來果地上完全相同。這是說這一些菩薩們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從地前菩薩往上一提升就登地了,就入了大菩薩的境界。

【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是最後一願,「現證不退」。現是現前,證就是果證,就是你證得了。不退轉是圓證三不退,現前就圓滿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阿彌陀佛最後的幾願,統統是幫助十方菩薩眾的,幫助他們,為他們而發的;這些菩薩不必到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對阿彌陀佛稱名讚嘆、恭敬供養。這個供養,前面跟諸位說了,依教修行供養,依照《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行,就是供養阿彌陀佛。再將這個法門為人演說,這也是供養阿彌陀佛,必定得阿彌陀佛這幾願的加持,就是最後幾願的加持。我們再看底下一品:

【必成正覺第七】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這幾句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前面第六品的經文,就是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向下這個偈頌,一共有十首偈頌;十首偈頌裡面,有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有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說得多。我們到底下就可以看到,哪些是阿彌陀佛說的,哪些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一開頭,這都是阿彌陀佛說的。

【我建超世志。】

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這都是阿彌陀佛向世間自在王佛提出報告,後面是總結。前面四十八願說完了,後面是總結,這就是報告的結論。

【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這是總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必定是願願都兌現了,願願都圓滿了,他才示現成佛;如果有一願還做不到,他決定不成佛。現在他已經成佛,不但成佛,已經成佛十劫了,可見得他的願望完全圓滿的達到了,願願都實現了。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自己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願望統統圓滿了,在圓滿之後,就要幫助法界一切苦難的眾生。在這個地方我們又得到一個證明,四十八願是為度六道眾生,不是為度菩薩的。若度菩薩,只有後面的五願是度菩薩的;前面四十三願都是度眾生的,都是度這些六道眾生的。由此可知,他老人家悲心特別重,是以苦難眾生為主,我們在這裡又得到一個證明。

「復為大施主」。這是他的大布施,財施法施,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讓我們去享受,無憂無慮,這是托他老人家的福,這是財布施,使我們衣食住行不要再去操這些心。法布施,到那個地方阿彌陀佛、諸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圓成佛道,這是法布施。復為大施主,財法兩種圓滿的布施。

「普濟諸窮苦」。普是普遍,濟是救濟,諸窮苦是指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裡面特別指六道眾生。也許諸位要問,這個六道眾生裡面,也有很多很富有的,也有很多很有地位的,他們也窮也苦嗎?一樣窮。世間人有聰明智慧,心不清淨,煩惱沒斷掉,還有惡業牽纏,這是他的苦。智慧不開,對於六道的真相,法界的真相,不能明了,這是窮。怎麼不窮!怎麼不苦!即使是菩薩,像末後五願所說的,菩薩度眾生還有隔陰之迷,這是他的苦;菩薩智慧能力沒有到究竟圓滿,是菩薩之窮,還是窮苦。這是他成佛之後,發願要幫助這一些窮苦的眾生,無論是在智慧、是在財富上統統幫忙。

「令彼諸群生」。諸群生是一切眾生。

「長夜無憂惱」。長夜是比喻什麼?比喻無明。無明沒有破,等於你是在長夜裡頭。我們無明沒破;無明沒有破,就有憂,就有惱。惱是煩惱,憂是憂慮,也就是有妄想,有執著。妄想是憂慮,很少人能知道這個真相。貪瞋痴慢是煩惱,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講見解思想是煩惱,妄念是憂慮,妄想是憂慮。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無明,才有它;沒有無明,這些東西都沒有了。

什麼叫無明?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不知道,這叫無明。無明破了,是什麼樣子?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了,統統見到了,這叫明,這個心性叫大放光明,照見一切萬事萬法的真相。得佛的神力加持,教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長夜無憂惱了。

「出生眾善根」,智慧現前了,本性裡面的智慧透露出來。「成就菩提果」,一切布施當中,這是最為殊勝的,最為第一了。成就菩提果就是圓滿成佛,這個才叫照顧人,照顧到究竟圓滿。他不是把我們照顧到脫離三界,不是照顧到成菩薩,他一直幫助我們成佛,這個是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大布施。

下面這四句,確確實實是四十八願的中心,是四十八願的總結,我們要特別留意。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我」是法藏比丘自稱,他現在已經成佛了,成正覺就是成佛。成佛之後,他的名號叫無量壽,梵語稱為阿彌陀,我們把它翻成無量壽,立這個名號。

「眾生聞此號」。用名號作為普度眾生的手段,普度眾生的方法,這是非常非常奇妙!名號很簡單,什麼人都會念,什麼人都能念;只要你肯念、能念就成功了,就能得到佛的加持,就能得佛接引。所以名號不但是脫離三界的法寶,也是往生不退成佛的無上寶筏。

「俱來我剎中」,只要到達阿彌陀佛的道場,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圓證三不退,你就一生當中決定圓滿成佛。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身相,這第一句金色身是講身的體質,妙相是講色相,體相跟阿彌陀佛都一樣,都相同的。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這兩句是說心愿也跟阿彌陀佛相同。身相相同,心愿也相同,這是一定的道理。實在講,我們煩惱習氣這樣深重,怎麼可能跟佛一樣?真的是難信,所以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的言語真實,絕對沒有一句話是妄語,絕對不欺騙眾生。只是這個道理太深了,我們沒法子了解,他的話是真實的。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這兩句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去做什麼?到那裡修行。修的什麼行?還是戒定慧三學。「離欲」是戒律,「正念」是定,「淨慧」是慧,修戒定慧三學。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學六度,連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是在極樂世界才圓滿。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你學三學、學六度、學十大願王,都沒有辦法做得圓滿;唯有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菩薩所修學的統統得到究竟圓滿。這是顯示出道場殊勝,法緣殊勝,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成就。所以這個機會決定不能錯過,錯過實在太可惜了。

無量壽經(第三十集)1992/6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檔名:02-012-0030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一面第三行,最後一句: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舍三途苦。滅諸煩惱暗。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是偈頌第六首。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就知道這個經典法門,它的力用不可思議。此地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佛以智慧光明,這是講他的相與作用。『普照十方剎』,一切佛都有光明,但是這個光明普照十方是阿彌陀佛獨有的;諸佛當然也有這個能力,但是要放光才能夠普照。阿彌陀佛這是常光普照,不必放光,是恆常普照十方。它的作用能夠消業障,『消除三垢冥』,就是我們通常講消業障,佛的光明能幫助我們消業障。「三垢」是指的「貪瞋痴」這三種,這三種對於清淨心的染污最為嚴重。冥就是無明,無明煩惱。「三垢冥」合起講就是無明煩惱。

『明濟眾厄難』。這是以智慧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佛菩薩在十法界普遍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這就是佛門常說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在那個地方推動。

『悉舍三途苦』,這是離苦。「三途」是指的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佛法教學最低的一個階段,最低的限度教我們不墮三途,這個還是屬於消極的,不是積極的。這一生不墮三途,來生不墮三途,後生怎麼辦?換句話說,如果不能超越三界,三途可以暫時不去,任何一尊佛也沒有辦法保證你永久不會墮落的,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消業是屬於消極,只能夠得暫時的利益,所以底下一句這就是恆久的了。

『滅諸煩惱暗』,「煩惱暗」跟前面「三垢冥」意思完全相同,就是煩惱跟無明。前面這是消業,此地這是講滅業。滅業,這個就是真實的利益,這是永久的利益了。佛光明幫助我們消業,教化幫助我們滅業,我們必須要接受佛的教化,要認真去修學,佛的威神加持我們。如果我們自己不肯認真的去修學,佛雖然想加也加不上,想幫忙幫不上忙,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底下說: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這就是佛協助我們、幫助我們開智慧。智慧是我們本來具足的,是本有的;雖然有,現在我們的智慧失掉了。智慧怎麼失掉?就是因為你有煩惱,你有無明,所以智慧失掉了。如果要想智慧再現前、再恢復,必須把煩惱無明舍掉,我們的智慧本能就恢復了。所以這個事情佛幫忙只能幫到這個地方,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至於斷煩惱、破無明是自己的事情,這個就不是佛的事情。老師只能教我們,做還是要自己去做。譬如說指路的人,他把路指的明白,路還是要自己走;自己不走,指路的人指得再清楚,我們也達不到目的地。

「獲得光明身」,這是身業清淨。身清淨,當然是心清淨。「開彼智慧眼」,實在講就是心清淨,智慧現前了。身心清淨。

身心到真正清淨了,才會永離諸惡,「閉塞諸惡道」。不但一切惡的事你不會去做,你也不可能去做;一個惡的念頭,你也不可能生起,那就是真正斷惡斷得乾淨。

『通達善趣門』。這是離苦得樂,得真實之樂。「通達」,再沒有障礙了。這個地方講的「善」,純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還是惡,這個諸位要曉得。前面講「閉塞諸惡道」,這個善惡的善都是惡。善惡兩邊都離開了,這叫真善,佛法裡面講的善,大概都是指這些。有善有惡,相對的不是真善。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為一切眾生開示佛法裡面的秘藏,秘密的寶藏。佛法裡頭的秘密寶藏是什麼?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所以這個地方「為眾開法藏」,就是為大家宣揚這個法門,教導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廣施功德寶」。

這個一切功德都是像本經所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成就的,這是阿彌陀佛以這樣一個殊勝方便的辦法,來幫助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但是我們要曉得,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程度不相同,嗜好不相同,乃至於生活環境背景都不相同,我們今天講文化背景不相同。因此佛教化眾生,實實在在,他是方法非常的善巧,為眾生開無量法門;不是用一個方法,用無量的法門來教導一切眾生。

所以法門一定要契機,法門不契機就不能成就。你譬如這個念佛的法門,參禪的人就不契它的機;所以宗門的修行人念佛一聲要漱口三天,都漱不乾淨。這就是說門庭施設不相同,眾生根器不一樣。你喜歡哪一個法門,你就專修哪一個法門;這個修行的原理原則決定是相同的,那就是一門深入。同時修幾個法門而成就的,這種人有,不是沒有,太少了;自古至今,能可以算得出來的,不多。從一門深入而得成就的,那就太多太多了,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所以法門貴專不貴多,要專要精。如果講求解,我不是講修行,我求解,可以;你同時涉獵許多法門行,我目的是在想多了解,這個可以。如果講修,修是什麼?修清淨心,要斷煩惱,要證菩提,這是講修;修,涉及經論法門太多是決定有妨礙。所以這是兩個目標,是兩種不同的方法,這個我們要知道。

所以自古以來有許多講經的法師,他們這兩種方法同時都進行。他要廣學,他廣學為什麼?是為別人,不是為自己;他專修,專修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這是正確的。這都是值得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做一個很好的參考。我們今天目的在哪裡?如果目的是要在真正在斷煩惱,在超越六到輪迴,那我們就要在修行上下功夫。如果我們想廣泛的接引大眾,那在教理上下功夫。

但是我們要知道客觀的環境,在客觀環境上來說,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亂世,不是一個承平的時代,眾生苦難很多,災難不一定在哪個地方出現;換句話說,生命財產確確實實沒有保障。我們今天處在這麼一個時代,危機重重,這是客觀環境,我們能有時間去研究許許多多經論法門嗎?有這麼多時間嗎?來的及嗎?如果把客觀環境認清楚了,我們自然會死心塌地守住這一門。這一門是最容易成就的一門,其他的法門也行,不是不行,難易確實不相同;所有法門比較起來,這個法門容易,非常適合於我們現代的生活環境,它的好處就在此地。

再看第九、第十這兩首偈,這兩首偈是法藏發願要跟佛一樣。

【如佛無礙智。】

智慧沒有障礙,就是無所不知。如果還有不知道的,那就是障礙了;到無所不知,這是無障礙,「智同佛」。

【所行慈愍行。】

「慈悲同佛」,對於一切眾生以清淨平等的慈悲,對待九界眾生,一視同仁。

【常作天人師。】

這一句裡面是講「行同佛」,教化同佛。成了佛之後做什麼?成佛之後,就是教化眾生;換句話說,在九法界裡面幫助一切大眾。

【得為三界雄。】

在三界裡面稱為大雄。這個「雄」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英雄,英雄豪傑。什麼叫英雄?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夠做到,這就稱為英雄了。佛稱為大雄,我們在寺院裡看到佛殿叫大雄寶殿,就是大英雄寶殿,這是對佛的稱讚。一般人沒有能力斷煩惱,他有能力斷煩惱;一般人沒有能力超越生死輪迴,他有能力超越生死輪迴;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夠做的到,這稱為大雄。這講「德同佛」。

【說法師子吼。】

這是講「說法同佛」。『師子吼』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獅子一吼,小的野獸聽到獅子一叫腿都發軟,跑都跑不動,它有這麼大的威力。這是形容佛說法能夠降伏一切外道,佛的知見正,能夠摧邪顯正,譬如「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這一句是顯示彌陀無論在因地、在果地,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了度眾生。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這個兩句實實在在不可思議!我們要問,為什麼一切諸佛、一切菩薩對阿彌陀佛那麼樣的尊重、那麼樣的敬仰?也許我們也會遇到別人,你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修淨土法門?你用這兩句答覆就很圓滿了。『圓滿昔所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圓滿了。為什麼?為了一切眾生皆成佛道,這還得了!這個不可思議,這確確實實把阿彌陀佛心愿的核心說出來了。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願?願一切眾生皆成佛道。

【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這個末後一首是求感應,由感應來給他做證明。我的願要是真實,大千世界裡面所有一切聖眾都應當『感動』;這個「感動」是阿彌陀佛在虛空法界當中,轉真實微妙的大法輪。

此地這個『大千』,意思是雙關的,通常我們講「大千」是講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尊佛的教區,佛經上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當然三千大千世界是個概數,並不是指一個確定的數字。為什麼?每一尊佛教化的區域有大小不相同,有的佛大千世界很大,有的佛大千世界比較小。這一些事實上的形成,都是佛在因地上每一個人發願心量不相同,所以到成佛,他感的果報大小不一樣。唯獨阿彌陀佛這個願特別大,超過一切諸佛如來在因地上所發的願,所以阿彌陀佛的世界廣大無邊。它這個地方如果從狹義上來說,是指的世間自在王佛的教區,大千世界;如果廣義來說,那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統統都受震動。

『虛空諸天神』。每一個世界都有欲界、色界、無色界,諸佛這個剎土大致都差不多的,都相同。欲界,四王天、忉利天是在地面上,夜摩以上都在虛空中,叫空居天。這是稱三界虛空當中這些天神,他們在這裡聽佛講經,都可以給法藏做證明。如果法藏的願是真實不虛,法藏菩薩要求這些天神雨華供養,來給他做證明。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

這就是「大千應感動」,他真的立刻就感應現前。

【天雨妙華。以散其上。】

果然天神在空中雨花,感應太快了。

【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這是天神、菩薩都來給他做證明。

底下一章是敘說菩薩累劫的修行,這都是說的阿彌陀佛在因地上,他怎麼個修的。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要認真的去學習。我們今天在因地,佛當時在因地用什麼方法修,我們今天也在因地,應當要學習,所以底下這一章就非常重要了。

【阿難。】

這是釋迦牟尼佛叫著阿難尊者,凡是叫他的名字,下面的說話就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阿難是我們大家的代表,叫他也就等於叫我們是一樣的,叫我們要特別留意,底下有重要的開示。

【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

這是講他四十八願。

【住真實慧。】

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地方。本經講的三種真實,這是第三種,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到了;前面讀過「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那個兩種都是境界,都是事實。如何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這裡教給我們的方法,一定要『住真實慧』。「真」是說的行,表現在我們日常行為之中,決定不是虛妄的。可見得佛法確確實實是建立在真實慧的基礎上,絕對不是情執,不是妄情,不是執著。

【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他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是這麼成就的,是真實智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成就極樂世界這個道場。

【所修佛國。】

『佛國』就是極樂世界。

【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經文雖然只有四句,已經將西方極樂世界那個輪廓給我們描繪出來了。第一句說他這個世界大。大到什麼程度,沒有辦法計算,也沒有法子說的出來,這個世界之大。不但這個世界之大不可思議,就是這十劫當中,他所成就的這些學生人數之多,我們在前面讀過,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計算的出來。我們這個世間的人口,經過調查有四十幾億,可以統計的出來;西方世界沒有法子能夠計算的出來,可見得那個世界確實是大。

『超勝獨妙』,「超」是超越,超越一切諸佛的剎土;「勝」是勝過,勝過一切諸佛的國土,顯示出西方極樂世界獨特奇妙。

它到底哪些地方超勝?哪些地方獨妙?下面兩句給我們說出來了。『建立常然』,這就超勝、就獨妙了。為什麼?十方剎土,可以說都是無常的,都是變化的。有情的眾生有「生老病死」,動物有生老病死,有生老病死是無常;植物有「生住異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它變化的;礦物有「成住壞空」,無常!這個世間小的變化,滄海桑田;大的變化,星球的成住壞空,都是無常的。西方極樂世界建立常然,換句話說,那一邊有情的眾生不生不滅,這裡講長生不老,這是很奇怪的,跟其他世界不一樣的;它們那邊的植物、那邊的樹、那邊的花不會凋零的,樣樣都是長久的,都不會有變化的。『無衰無變』,決定沒有衰退,決定沒有變化,這就是它超勝獨妙之處。

我們看到這個地方,這就叫我們生起仰慕之心,這不能不去!在這個世界縱然你長壽,年歲大了就衰老了;長壽是好,但是老苦不好。西方極樂世界長壽不老,我們的意願就會達到了,永遠不老,永遠不生病,永遠不愁生活,有這麼多好的優越條件,怎麼能不去!

底下要敘說它這個超勝獨妙的來由,它怎麼來的?為什麼其他諸佛世界裡頭沒有?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

這一句使我們明白了,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十劫,在這個經上給我們講的『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換句話說,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不是真的他剛剛成佛,不是的,他久遠劫就成佛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他的化土,就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世間成佛這個狀況相同。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成佛?《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老人家到這個世界上來示現成佛,這一次是第八千次。釋迦是久遠劫就成佛了,不是這一次八相成道,夜睹明星,恍然大悟。那是唱戲表演的,給我們看的。實際上,久遠劫已經成佛了。阿彌陀佛也是如此,也是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次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實實在在殊勝,要追究它殊勝的原因,這個地方給我們說出來了。他是連他過去無量劫中,「積植德行」,這一句是總說。什麼是「德行」?

【不起貪瞋痴欲諸想。】

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今天有這個念頭,『想』就是念頭,有貪瞋痴慢這些念頭;人家不起,沒這個念頭,心多清淨,這是屬於定。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色聲香味觸法』是我們外面的環境,「色」是指眼所對的,都叫做色;眼睛能看的見的統統用這個字作代表。耳能夠聽的,就叫做「聲」。所以「眼耳鼻舌身意」對外面的六種境界,「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外境。外境有,外境存在,外境不執著,不著。這兩句合起來看,內不動心,就是『不起貪瞋痴欲諸想』,外不著相。你要問,阿彌陀佛在無量劫當中,他修的是什麼?就修這個東西,內不動心,外不著相。

實在講,所有一切大乘法都是以這兩句作為修學綱領,禪也是如此,淨也是如此,密也是如此,教下裡面止觀還是修這個東西,離了這兩句就不叫做佛法了。我們要想學佛,學佛就學這個東西。可是我們很想學,學不到,境界一現前,裡面煩惱又起來了,外頭有執著了。這個難,難在這裡。我們看看人家怎麼修的。

【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

這是提供我們一個方法。『樂』是愛好,「但樂」,我只愛好一樁,哪一樁?過去諸佛所修的善根。諸佛所修的善根是什麼?佛佛相念,就是念佛。所以這一句裡面教給我們一個方法,這一生當中唯愛念佛;除了喜歡念佛之外,其他的什麼都放下了,這個提示不可思議。

佛在《觀經》裡面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一個人念佛的時候,心裏面想佛的時候,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佛,不知不覺自己就變成佛了,就成佛了;想菩薩就成菩薩,想羅漢就成羅漢,想什麼就成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佛在此地教我們念佛。

念佛,一切佛中,阿彌陀第一,這一點我們要知道,這是釋迦牟尼佛在一切經裡面常常讚嘆的;而且世尊告訴我們,不但他一個人讚嘆,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讚嘆。世尊在本經裡面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讚嘆到極處了,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所以我們念佛,釋迦牟尼佛沒有教我們念他,單單教我們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自己也念阿彌陀佛,這是佛對於我們的教導。

【行寂靜行。】

『行』是行動,是行為。我們一個人在世間,不可能沒有行為,不可能沒有行動。我們要學佛,佛菩薩的「行」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的?佛菩薩的行是不動的。這個不動不是說身不動,是說心不動。身動,心不動,這是佛菩薩。身有,心空,所以佛法、佛門用的標誌用法輪作代表。輪就是圓,圓的作用是周,永遠不停的在轉動,它是一個動相。

動中有不動,不動是什麼?圓心不動。圓是有,心沒有,找不到圓心。心有沒有?絕對有。在哪裡?找不到。所以唯獨這個圓能代表空有不二,動靜一如,佛心是清淨的,寂滅的,從來沒有動過。我們通常講「身口意」,意是不動的,意是清淨寂滅的;身動,口也動,口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口在那裡動;身也在那裡動,身在那裡表演,演說;但是心不動,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遠離虛妄。】

什麼叫『虛妄』?心動了就是「虛妄」的。心本來是不動的,怎麼可以動。會動的不是真心,是妄心。妄心,佛在經上常講叫生滅心,我們講念頭,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這是虛妄的;要「遠離虛妄」。

【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這個『真諦』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真理,要依真實之理來種植德本。『德本』是什麼?「本」是根本,能生萬德,萬德莊嚴,那個能生的才是根本。在本宗,「德本」就是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是德本。這六個字,我們這個經講到此地,雖然還沒有講圓滿,如果一直來聽,我相信同修逐漸逐漸能夠體會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這一句名號確確實實是眾德的根本。專修這個法門,二六時中執持名號,用這一句名號幫助我們真正做到內不動心,就是內不起煩惱,所有一切分別執著統統不起,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來修。實在講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修內不動心、外不著相,都修這個。

一切法門比較起來,這個法門容易,這個裡頭容易;容易的道理,真正透徹明了的人還不多。一般人,方法容易,一句「阿彌陀佛」都會念,隨時隨地也會念,行住坐臥都可以念,這的確很方便,他們只能夠領略到此地;更深一層,他不知道了。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神力加持,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威神加持,這個大家不知道,這是其他一切法門跟這個名號功德不能比的,就在此地。

【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像這些地方,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能用得上。一切苦難不要去計較,逆來順受。苦難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要是知道因緣,你就會甘心情願去忍受了,都是過去今生所造不善業的感召,怎麼能怪人!我們如何面對現實?就是不要去計較,專心念佛。

『少欲知足』,會減輕煩惱;我的欲望很少,我能夠知足。每一天三餐飯能吃得飽,衣服可以穿得暖,有個小房子能遮蔽風雨,足了!還要什麼?知足就常樂。你知足,你求的就少;你求的愈少,你就愈自在、愈快樂,真正能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比神仙還快樂。你這個心才容易得定,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才能夠達到。

『專求白法』。這個「白」是古印度人常用的,我們中國人常用善惡,善法、惡法,印度人用白法、黑法,白就是善,黑就叫做惡。所以他們講白業、黑業,業是造業的業,白業就是善業,黑業就是惡業。「專求白法」,這是自利的,對自己專求善法。這個善,剛才跟諸位說過了,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那個善不是真善,善惡兩邊都離開,這就真善了,這才叫白法。

『惠利群生』,這是講對人。前面一個是對自己,這一句是對別人;前面是自受用,這一句是講他受用。我們如何對別人?「惠利群生」,「惠」是惠施,就是布施;「利」是利益,要利益眾生;去做這個事情,捨己為人,就是這個意思。

『志願無倦』,不疲不厭,認真努力的去做。我們要問,什麼力量推動他在那裡做?這是真實的智慧,就是前面講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什麼力量推動?是真實的智慧。所以他自行化他,不疲不厭。

『忍力成就』,成就菩薩六度裡面的忍辱波羅蜜,難忍能忍。

【於諸有情。常懷慈忍。】

『諸有情』是講一切眾生,特別是苦難的眾生、造作惡業的眾生、迷惑顛倒的眾生,總是以一種悲憫的心態去看他、去對待他。

【和顏愛語。】

這是態度,態度溫和。『慈忍』就是很有耐心,和顏悅色。這個『愛語』不是說好聽的話,這兩個字不能錯會了意思,是真正愛護他的言語,這就是對他有真正利益的。真正利益他,罵他、教訓他,都是愛語;你要不真的愛他,你何必去罵他、去管他?所以「愛語」不是說好聽的話,是真正利益他,幫助他破迷開悟,這是愛語。像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說的,句句都是愛語。

【勸諭策進。】

『勸』是勸勉,『諭』是曉諭,就是開導。勸他,開導他,勉勵他,『策進』就是勉勵的意思。這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世應當有的心態,所以在這一品裡面,我們學的東西很多很多。佛法確確實實教導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你照這個去做,怎麼不幸福!怎麼不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統統可以達到。這是真實的教育,最完善的教學。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教學的大根大本,就在這四句。世法教學,我們看中國過去的儒家,中國從漢高祖建立政權之後,就以孔孟的教學作為國家教育的方針,一直到前清,真的是一脈相承,所以尊稱孔老夫子為大成至聖先師。儒家教學,這個「敬」擺在第一個,我們翻開《禮記》,《禮記》裡頭第一句話就是「曲禮曰,毋不敬」;佛經裡面,你看課誦本裡面,我們翻開許多懺悔文,第一句是「一切恭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句「禮敬諸佛」;都是把這個「敬」擺在第一個。所以你要問什麼叫教育?教育是教孝教敬,孝敬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今天世間為什麼這麼亂?還要亂,眾生還有很大的苦難在後面。原因在哪裡?孝敬沒有了。你今天跟人講,人家不相信,人家說這個思想是封建的思想,這個思想是落伍的思想。換句話說,不要孝,不要敬,天下大亂!幾時大家能把儒佛教學的真面目再重新看清楚了,重新肯定了,世界才有和平的一天,這個世界才會慢慢恢復到好的秩序。如果孝敬不要了,要想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不可能!

這是教育,無關什麼專制獨裁、民主,與這個都不相干;不管是什麼樣的政治體制都不能離開孝敬。《學記》裡面講得很清楚,「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老百姓,哪一條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什麼?教孝親尊師。我們接受佛的教育,佛教給我們什麼?教給我們孝親,教給我們尊師,『恭敬三寶』。

「三寶」,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寶。換句話說,首先要恭敬誰?要恭敬你自己,換句話說,人要自重,要自愛。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一定要自重自愛。

三寶是「覺正淨」,佛是自性覺,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淨,就是自性清淨心,這是我們自性三寶,這個最重要,要恭敬。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要想到我是不是覺悟了?不覺就迷,覺就不迷了。我是不是正知正見?我的思想見解純不純正?不純就邪。我的心清不清淨?不清淨就污染了。「覺正淨」是三寶。

自性三寶外面有住持三寶,這是有形相的。住持三寶的作用在哪裡?作用在時時提醒自性三寶,作用在此地。我們接受佛教育,以佛為師,我們供養佛像,見到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不忘本,是紀念的意思。佛是我們根本的老師,這個教學是他老人家傳下來的,是紀念,念念不忘的意思。供養佛像是這個意思。第二,是更重要的意思,提醒自性覺。佛是什麼?佛是覺而不迷,我今天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我有沒有迷惑?這個佛像就時時刻刻在提醒我,我要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順逆境界當中,都要保持覺而不迷,保持心地清淨,不受污染,保持純正的思想見解,這叫「恭敬三寶」。

『奉事師長』。「師長」是老師。這樣良好的教學,我從哪裡得來的?從老師那裡得來。如何奉事師長?師長對我的教導,我能夠理解,我能夠照做,依教奉行,這是「奉事師長」。老師對我的期望,我能夠不辜負他,這是對老師的奉事,這個要知道。

絕對不是在生活上來照顧,這當然是應該的,那是小事。一個真正的好老師,生活一定很簡單的,為什麼?因為他少欲知足,一定是非常節儉。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清高,清就貧,生活一定過得很清苦,他真正做到少欲知足,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他心是定的,是清淨的,他看到一切事物看的比別人清楚。俗話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在這個世間他是旁觀者,他不當局;所謂不當局,這個世間對他講沒有利害,所以他的心就清淨了,他看的就明白了。一般人在這個世間為什麼看不清楚是非得失?他有利害,有得失,有取予,所以他思考一個問題,統統站在自私自利的角度裡面來衡量,所以事實的真相往往就有很大的距離,有差距。

『無有虛偽諂曲之心』,這是事師之道。我們對待老師要真誠,然後以這樣真誠之心來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絕對不是說,只有對老師不可以虛偽諂曲,對其他的人就可以,那就錯了。從老師這裡學,學到之後能夠套用在生活上,處人接物統統要遵守老師的教誡。

【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莊嚴』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真善美慧」,美好,完美而沒有缺陷,這是「莊嚴」。無論在任何一個方面,你都做得非常的完美,能夠為一切大眾的表率。『軌範』,「軌」是軌道,「范」是模範,你可以作為這個社會大眾的榜樣,大眾的模範。

這一句裡面的含義無盡的深廣。你是一個佛弟子,你是佛弟子當中的模範;你是一個公司的老闆,你是所有一切公司老闆的典範;如果你是員工,你是員工之中的模範;你是家庭主婦,你是所有一切家庭主婦的典範,是這個意思。你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是什麼樣的身分、是什麼樣的地位,統統是所有一切眾生模範榜樣,這是佛法。所以佛的教學,弟子裡面是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有,沒有一個不是「軌範具足」,各個皆是。

這兩句是老師對於學生的期望,我們有沒有做到?有沒有辜負老師?回頭想想我們自己在學業,我們學某一個科系,學成之後,在社會上我們從事某一種行業,要滿足佛對我們的期望。「莊嚴眾行」,行就是行業,或者我們中國人講的行業,就是這個意思;各行各業都是典範。所以是菩薩住世。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這是智慧,第一句是智慧,真實的智慧,教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宇宙觀。人生宇宙真相如何?幻化無常。『法』是一切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人生宇宙,是幻化無常的。因此你不要去計較,你也不要去認真;你認真計較,那你叫自找苦吃,那叫迷惑顛倒。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心就定了,就不計較、不執著,真正能放下,放下就自在。

『三昧常寂』,「三昧」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什麼?內不起念,外不著相,就是正常的享受。內裡面起心動念,外有執著,這個享受就不正常。所以說「苦樂憂喜」都不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苦樂憂喜」統統沒有;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禪定,我們淨土宗講的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就是正常的享受。所以「三昧常寂」,心地是清淨寂滅的,沒有一個妄念。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表現在外面。前面兩句,「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是內在的功夫,智慧。「觀法如化」是慧,「三昧常寂」是定,你真的有定有慧,表現在外面、在行為上,自自然然的就『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見到一切人的過失,不會說。

實在是不見別人過失。你看六祖大師《壇經》上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曉得,為什麼不見世間過?「觀法如化」,哪來的過!沒有過,也沒有功;沒有惡,也沒有善;他心境是平等的,因為他根本沒有分別執著,哪來的善惡、是非、真假,統統都沒有。一切善惡是非真假是你們世間人在虛妄分別;修道人再不搞這個,所以根本就不見了,見不到了,他當然不會說別人過失,「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律儀』,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風度,禮節規矩,自自然然符合,不失禮,不犯過,『身業』。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意』是心地,心地清淨,絕對不會被外面境界所污染。這個外境怎麼污染?執著就污染了。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順自己意思起歡喜心了,被污染了,歡喜污染了;不順意思生起煩惱了,被煩惱污染了。諸位要曉得,「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五欲都是污染,你的心就不清淨了;遠離七情五欲,心就清淨了,就不會被污染了。這個是表現在外面,所以你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才是真正的典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