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
信機與信法
今天我們開始第四個講題——「信機與信法」,這是善導大師解釋「機法兩種深信」,而棄自身、歸投於阿彌陀佛。
這一部分內容應該說在前一題當中有所涉及,就是在「自力與他力」這個概念當中有所涉及。因為在我們淨土法門當中,尤其善導大師的「機法兩種深信」,對我們信仰的建設、對我們本身對自己、對彌陀這個法的認識,非常重要。所以,把它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專門的講題來說明。
機與法
佛教「機」和「法」是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所講的,佛法要「契理契機」,「理」就是指法理;「機」就是指眾生的根機。「機」和「法」是佛教弘通佛法、眾生得利益的主要關係:「機」,就是指我們眾生的根機;「法」,就是指世尊的教法。這是各宗各派都通用的名詞。
不過,我們今天這裡所講的機、法,在我們淨土宗特別指出來:所謂的「機」,就是指我們每一個人自身,總要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法」,也不是指其它的三藏十二部教典、種種法門,「法」就特別指彌陀——阿彌陀佛這一方。所以,「機」指我們眾生這一方;「法」就是彌陀那一方。
機法相應
學法總要機法相應,不管學什麼法門,如果我們的根機相應於這個法門,當下就可以得證,當下就可以開悟。比如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代,他講一部經,一場法座下來,往往底下開悟的、得道的、證果的、得無生法忍的無量無邊,不在少數,往往都說幾百萬幾百萬、多少億多少億。他們就是機法相應,根機成熟了。
佛不一樣啊,大聖啊!祂了知眾生根機,知道你的根機,就講這個法;講這個法就可以開悟、證果。
如果機和法不相應,就得不到法的利益。雖然也是佛法,比如說我們也讀誦《華嚴經》,《華嚴經》的境界非常高超、殊勝,「我於一念見三世」、「十方三世一切佛」,《普賢行願品》大家都讀誦過嗎?在這一念之內,貫穿過去、未來和現在,三世一切劫都在一念之中,十方法界都在一個毛塵當中,而且,這一個小塵埃不用擴大、十方法界不用縮小,十方世界都可以進去,這樣的境界,所謂「理事圓融」,「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雖然了解,但是,這個法,我們來修學就不相應了,我們難以達到這樣的境界。
所以,我們學佛法,最重要的是就我們本身的根機,就機而擇法。
這就好像我們看病一樣,到醫院看病,不是看哪個藥檔次高,「哎,這個藥進口的,美國產,這個藥很貴,四百塊錢一粒」,看哪個貴就吃哪個藥,那可能就要吃錯藥。吃錯藥怎麼辦?吃錯藥對身體就有妨害,不但治不好病,甚至病上加病,這就不好了。
我們到醫院去看病,雖然藥柜上有很多藥,但是,根據我們得的什麼病,抓適合我們這個病的藥,這叫做對症下藥。這個醫生才是好醫生。如果這個醫生來了以後,隨便胡拿一把藥抓給你,那麼,這個醫生叫庸醫。庸醫會殺人,庸醫沒有高超的醫術,可能會誤人的性命。
如果我們作為法師,或者說我們的蓮友自己——現在印刷術很發達,經典流布也很廣范,不管對治我們自己,還是我們告訴別人佛法,只要是佛的經典,都是法藥,就抓起來一大堆,「你要學法?」「咵咵咵」都灌給你。可能啊,這個叫……庸醫是殺人,你這個叫「庸法師」,可能會殺人慧命。這就痲煩了,因為這個法不對機。法不對機,徒增苦惱,增加我們的纏縛。
所以,一定要觀機,觀察根機,有明亮的眼睛,然後擇法。
這一點不容易。
善導大師的良苦用心
我們這裡所講的,就是善導大師以彌陀示現這樣的身份,來幫助我們,就好像醫生看病一樣,給你一把脈,「哎!你呀,是什麼什麼病……」,然後根據這個病給你開一副藥,「你應該服這個藥」。善導大師作為彌陀化身——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善導大師也是醫師,他來為我們把脈。他把脈呢,是先說他自己,以他自身來代替,這就叫做示現:「我是這樣,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機……」祖師菩薩都這樣示現,當然是以一來代替其餘,讓我們有一個自覺性。
這是我們善導大師解釋「機法深信」的良苦用心和深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