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鈔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隨自意三昧,乃從凡至聖通途修法。其言初發心菩薩。雖該攝一切凡夫,實則乃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之圓初住菩薩,(約別教則是初地)以正因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故能於十方世界,現十法界身,普應群機,上求下化。汝將謂初發心即凡夫之初發心修行者而已乎。汝見金輪所示悟二空法證實相理,便踴躍歡喜,即欲擔荷。光恐汝著魔,故詳示其身分,令汝瞭然無惑。悟二空法,證實相理,正此初發心菩薩之身分耳。
——《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白話譯文:
念佛之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必須主修助修分清楚,那麼助修也歸於主修了。如果泛泛然,沒有什麼分別,一樣對待,那麼主修也就不是主修了。準提咒、大悲咒,哪裡有優勝低劣呢?心如果至誠,法法都靈。心如果不至誠,法法都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一部大藏教,竭盡無餘。通達禪宗教理的人,才能作真正念佛的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人,只要口會說話,也可以成為真正念佛人。離開這兩種人,那麼真念不真念,都在於自己的努力,是否依教奉行罷了。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的道理。何必要問他人的效果靈驗與否。縱然全天下的人,都沒有效驗,也不生一念的懷疑之心。因為佛陀祖師的誠言可以作為憑證的緣故。如果問他人有沒有效驗,就是相信佛說的話還沒到極點,而以人說的話為肯定標準。就是偷心不死,就不濟助生死大事。英烈的血性漢子,斷然不至於捨棄佛言,而取信於人言。自己心中無主宰,專門想要以他人所說的效驗,為自己的前途導師,可不是很悲哀嗎?
隨自意三昧,是從凡夫到聖人的通途修法。其中所說的,初發心菩薩。雖然該攝了一切凡夫,實際上則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的圓教初住菩薩,(約別教,則是初地菩薩)。因為正因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故能於十方世界,現十法界身,普應群機,上求下化。你認為初發心,就是凡夫的初發心修行人而已嗎?你見到金輪咒法中所開示的悟二空法,證實相理,就踴躍歡喜,就想要承擔。我恐怕你著魔,所以詳細顯示初發心的身分,令你瞭然沒有疑惑。悟二空法,證實相理,這正是此初發心菩薩的身分啊!
——如誠法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