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上,譬如父母師長,對長輩我們稱供養;對平輩、對下輩,我們稱布施。所以供養跟布施是一個意思,供養是比較恭敬一點的稱呼,它的目的是在拔除我們的根本煩惱。這個根本煩惱是什麼?佛在經論裡面,將凡夫的煩惱說之為無量無邊;無量無邊就太多太多了,說話就不方便了,所以把它歸納成八萬四千。這個八萬四千,確確實實是一條一條能說得出來的,不是一個籠統的數字,是確確實實有八萬四千條。八萬四千要在平常講演的時候,那也太瑣碎了,所以就再把它歸納,歸納成一百零八,一百零八類,叫百八煩惱。我們這個念珠是一百零八顆,它的意義就是斷百八煩惱,是這個意思,把煩惱念掉。可是百八雖然是不多了,說起來還是很羅嗦,再歸納,像天親菩薩在《百法》裡面給我們歸納成二十六個,這個就比較簡單了。通常講經說法要說得詳細一點,都講二十六個煩惱。但是一般情形,還不說這麼多,這麼多太痲煩了,再把它歸納成六個,六個叫根本煩惱。這六個還嫌多,再歸納成三個,這三個是貪瞋痴。所以「貪瞋痴」稱作三毒煩惱,所有一切煩惱都從這三個根本煩惱生出來的,所以叫做根本。貪瞋痴如果再要歸納,就歸納成一個,那就是最毒最毒的「貪」,貪心最毒!歸納到最後一個是貪心。
布施,就是把貪心破除掉。所以菩薩修行的綱領有六個,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度慳貪。我們知道它真正的用意,我們才會認真的學習。古人常講「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為什麼會生到娑婆世界?為什麼會去搞六道輪迴?說實在話,都是貪愛的心太重。
貪愛的對象非常廣大,世間的五欲六塵,出世間的大小乘佛法。世間法不貪了,貪佛法,行不行?還是不行,還是搞六道輪迴。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貪的對象,這一點要搞清楚。所以世法不可以貪,佛法也不能貪。貪是生死輪迴的根本,這一個煩惱最難拔除,可是非拔除不可;你要不能拔除,就不能出三界,就不能夠免輪迴,這個事情痲煩。
我們講了生死、超三界、出輪迴,有一個很簡單的定律,不管你修學哪個宗教、哪個法門,你那個貪的念頭是不是真的斷盡了。貪瞋痴果然斷盡了,那你就決定能夠超越輪迴。你修行得再好,這個貪瞋痴念頭不斷;換句話說,你決定還是在輪迴之中,你出不去。由此可知,這個布施供養是佛門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修學的手段。
用什麼心來布施?用恭敬心修布施,就叫做供養。所以此地供養的對象,跟前面兩條所說的一樣,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個話要聽清楚,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佛,我們知道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介紹了很多;現在佛,像藥師佛、阿彌陀佛都是現在佛,沒有滅度,還住世的;未來佛,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由此可知,這個布施供養的對象是一切眾生,他們才真正需要。
用什麼方法布施?佛告訴我們,世間人沒有一個不求福報的,福報可以分為三大類:一個是財富,這是世間人拚命在追求的;第二個是智慧,聰明智慧;第三個是健康長壽。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不追求,能求得到嗎?佛法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換句話說,一定能夠求得到的。能求得到,為什麼許多人在那裡求,沒求到呢?求有理論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有求必應。什麼叫如理如法?這裡面有因有果,我所求的是果報,果必有因,你要知道它的因,我們在因上下功夫,果報必定得到。要懂得理論、懂得方法,這個原理是因果。不但世間法是因果的定律,出世間法還是出不了因果的定律。
實在講,這個因果律是真理,諸佛菩薩都不能夠推翻,沒有人能推翻的。在佛法裡面講得詳細一點,因緣果報;通常我們把緣省掉了、報省掉了,單稱因果;實際上,因果具足的稱是「因緣果報」。
佛告訴我們,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富是從財布施得來的,原來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我們施財得財,施衣得衣,施食得食。這個財裡面包括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你布施什麼,就得什麼。可見得如果要是昧了因果,昧了就是不明了因果,顛倒了因果,我想求財富,不肯修布施,要求神、求佛菩薩怎樣保佑我,就發了財,這是昧了因果。佛菩薩、神明沒有這個能力,沒法子幫助你,是要你自己真正去修。
佛菩薩幫助我們的,是把這一樁事情的真理,就是真相告訴我們,方法告訴我們,我們依照這個事實、依照方法來修,別人可以得到,我們當然也能得到。因此,財物不要藏在自己家裡,那個是沒有福報的,應當要布施;要以清淨心、平等心,廣為布施。哪個地方有需要,我們有多餘的就幫助他,這是你真正在種福,哪有不得福報的道理!
你施的愈多,施的心愈清淨,你得的財富愈多,得的財富也很順利。我們看這個世間人有的人賺錢賺得很容易,沒有操一點心,這個錢財就滾滾而來了;有人財是發了,賺得很辛苦,這裡頭都有因果。布施的時候,施得很痛快,心裏面沒有計較,這個布施得很舒暢,得來就很容易;布施得很勉強,聽到別人勸請,好不容易布施一點,布施之後又後悔,這個將來得的果報(果報是一定有的),就得來很辛苦。
實在講,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是什麼?命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別人定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尤其是佛法講的透徹,果報通三世。因為我們世間人眼光短淺,往往看到那個人不是一個好人,為什麼他發財,作大官,非常有地位,而且還長壽,好像老天爺非常不公平,這樣的惡人為什麼給他富貴。諸位要曉得,他這一生的果報,是他前世所修的;這一世作惡,實在講,他的果報已經逐漸逐漸在打折扣,已經在消失掉了。如果這一生再要行善,他的福報就大了,這一生享不盡,生生世世還在享。這一生如果作惡的話,那前生果報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消耗殆盡,他這一生所造的惡業,來生得果報,這一點要知道。來生不報,如果他的福報很大,還有餘福,來生再享福,他有後報,後報就是第三世以後,一直到無量劫,什麼時候他這個惡的因緣成熟了,惡報自然就現前。這是說我們布施供養是修行的手段,非常重要。
人為什麼造業?人會造業是沒有智慧,是迷惑顛倒,不能辨別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才會造業。因此,聰明智慧非常重要。佛在大小乘經典裡面常常勸我們,寧可沒有福,不能沒有慧;有福沒有慧,享福就造業;唯獨有智慧、再有福報能夠普度眾生,那是福上再加福,那個福報就大了。
智慧從哪裡求?智慧從法布施,世間法布施得世間的聰明智慧,佛法裡面行布施得般若智慧。世法裡面,範圍非常廣泛;凡是我會的,我通達的,遇到別人不會,我以非常歡喜幫助他的心來教導他,讓他也會,這叫法布施。舉個小例子,我會燒菜,他不會,這是很小的事情;像我們佛門同修,我們在此地沒有道場,但是有許多地方可以借,像活動中心可以借,其至學校也可以借,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一次,或者一個月一次,我們在這裡教烹調,有喜歡學的同修到這一天來,都可以參加,這都叫法布施。
如果收費,那就不是,收費那是買賣,那個福報得不到。為什麼?因為福報你立刻就得到了,一個人交多少錢,馬上就得到了,這個叫現世報,馬上福報就報掉了。如果不收費的,這個福報就大了,這個福報留在後面再報。所以諸位你儘管布施,後福無窮!我會什麼樣東西,好好的去研究它,找機會來幫助需要的人,世法裡頭任何一樣都好。
佛法當然就更殊勝了,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給我們說,一切財布施之中,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的功德,無量無邊。這個法是指的佛法,把佛法介紹給別人。佛法裡面,有權實、大小,這就不一樣了。因此,你布施佛法給別人,就是我們把佛法推薦給別人、介紹給別人,將來所得果報的大小,與你布施的法,與你布施的心,決定是成正比例的。
一切法門當中,我們今天知道了,念佛求生淨土是第一法。從前不曉得,我們在大乘法裡面,樣樣都好,都來布施;現在知道了,當然要把最殊勝的法門,作為我布施眾生的手段,你將來得的果報是第一。
現在修法布施比從前方便,從前這個經本是手寫的,你一年能寫幾部經;到後來有木刻版,這個木刻版也相當費事,先要寫出來,然後雕在木板上,從前印刷是用松煙,沒有油墨;就是松子的煙,用棕的刷子刷,一張一張的刷。諸位如果有機會到大陸去觀光旅遊,可以到南京去參觀金陵刻經處,因為金陵刻經處還有舊的書,老的方法還在那裡刷,你就可以去參觀參觀,知道從前的書是怎麼印出來的。現在他們進步了,不用松煙,用油墨。但是用油墨還是刷,油墨比松煙好,松煙的那個古本的書,你用手摸摸的時候,手上就有灰,黑的,這個污染,油墨不會,這也是常識。
現在我們可以印經,印經是法布施。現在印刷術發達,也很進步,印的東西好,價錢很低廉;像我們現在送給諸位這些經本,我們每次都印一萬冊、兩萬冊,到處送給人結緣,這是法布施。
法布施裡面,選擇經典,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你布施假的佛經,誤導眾生,這個罪過就非常非常重;你布施的是正法,功德無量無邊。過去大慈菩薩曾經說過,他說你在一生當中,能夠勸兩個人念佛,這兩個人念佛真的往生了,就比自己精進。你如果真的勸兩個人往生了,說老實話,你自己往生就很有希望。縱然臨終有業障現前,都有辦法,為什麼?這兩個是你勸他念佛,他們兩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你臨命終時,他看到了,他一定拉著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你,為什麼?因為我到這邊來的是他幫助我來的,不是他,我不知道,我要報恩。確實如此。這是一切佛法當中,沒有比這個更殊勝,這個果報真正不可思議;你要是真正曉得這個好處,你就會認真去做了。幫助別人,真的是幫助自己。
大慈菩薩說能勸十幾個人,福德就無量無邊了。如果能夠勸幾百人、幾千人,你就是真正的菩薩了。如果能超過一萬人,那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這是大慈菩薩偈裡頭說的。《龍舒淨土文》裡面,曾經多次的引用大慈菩薩的這個偈子。我這一次印了一個單張的,這裡面就有。
所以我們要隨時隨處,凡是認識的人,親戚朋友,都用這個方法去勸他。我們這裡經書很多,歡迎大家拿,拿回去寄給你的親戚朋友,輾轉布施,輾轉供養,功德無量無邊。你不要客氣,拿一本、拿兩本不好意思;我拿的這麼多了,起貪心了;不是的,你拿去送給別人,這是好事情;統統發完了,我們台灣會再寄過來,這個書我們一年總要印幾十萬冊,向全世界贈送。
台灣這個社會,在全世界來講,可以說是最亂的社會。最亂,它還能維持下去,各方面都還不錯,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實在講,世界上許許多多人都找不出這個因素,這麼混亂的一個社會,年年賺錢。諸位要是懂得一點佛法就恍然大悟了,台灣人布施供養是世界第一。印經要錢,財布施;佛經是法寶,也是法布施。那他為什麼自己沒有聰明智慧?他不念,他把法送給別人,他自己不要。如果自己照佛法修學,確實台灣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極樂世界,這是一點都不假。台灣比不上外國的,只有三樁事情:第一個是污染,環境的污染非常嚴重;第二個是社會不安定,風氣很壞;第三個是交通混亂;能把這三樁改進,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地區能比得上台灣。今天是整個台灣人都在修福,沒有不修福的,所以今天享受這樣的福報是有原因的。
無畏布施是別人身心不安,有恐怖的時候,我們幫助他,使他離開恐怖,身心得到安穩,這叫無畏布施。無畏布施裡面最具體的是放生,是素食;素食就是無畏布施,使一切眾生對你沒有恐怖之心,知道你不會傷害它,這是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素食裡面,養分是非常非常的充分;不要以為吃素沒有營養,那是心理作祟。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法因心想生」,可見得確確實實如經論所說,心生法,法生心。最要緊的還是自己的信念,念頭能決定一切,你的心清淨,營養就足夠了。
佛陀在世的時候,出家的比丘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那個時候的制度是托缽,托缽就不能講求素食了;如果素食,人家供養你,一定要供養素齋,會給別人帶來不方便,那這就不慈悲了。所以佛法說的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吃什麼,就供養什麼,不要特別替出家人去準備。佛教傳到中國之後,生活跟大家還都是一樣,沒有吃素的;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這些事情都必須要知道,一定要曉得。
現在交通便捷,常常到外國去觀光旅遊參學,佛教徒無論在家出家吃長素的只有中國,日本的佛教徒不吃素,韓國也不吃素,泰國、錫蘭更不吃素。我們到這些佛教國家,他看到我們吃素很奇怪,為什麼不吃肉?我們看他們又吃肉又喝酒,看起來也很彆扭,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相同。
佛的制度裡面,沒有教我們吃長素,只教我們不殺生,吃三淨肉,三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你在市場裡面買的統統是三淨肉。所以學佛的佛弟子,絕對不買活的動物回家來殺,也不可以在市場裡買活的東西,叫他殺了帶回去,這個不可以,這是犯殺生的罪過,這是破戒了。特別像美國,冷凍的這些魚肉,那絕對是三淨肉。
梁武帝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是佛教的大護法,他讀《楞伽經》,讀到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他讀到這一段經文非常感動,於是他就下定決心,不吃眾生肉,這就是素食的來源,是從他這兒來的。他是佛門護法,在佛門裡面鼓吹,於是出家人首先回響,中國佛教素食從這兒來的,不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建立的。梁武帝以前的出家人都吃肉,梁武帝以後,才真正把這個素食運動在佛門裡面推動,而且非常有成就。我們知道這個歷史,知道這個事實,絕對不是說佛教徒一吃肉,那就犯了天大的罪過,好像就不得了了;沒這回事情,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身體就像機器一樣,機器每一天都在那裡運動、在那裡運作,它需要能源,需要熱能來推動它,飲食就是能量的補充。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人這個身體非常消耗能源,換句話說,他補充就要多;有些人消耗的量就少,他補充就不需要很多。
這些能量消耗到哪裡去了?我給同學們說,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所以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的人,那個能量就消耗得太大太大了。出家人心地清淨,他的妄念少,煩惱少,需要量就少,所以他的身體很健康,他需要的量很少。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的定功很深,那不是平常人,我們比不上的,阿羅漢七天吃一餐,他就夠了;辟支佛,就是緣覺,他那個定功比阿羅漢還要深,人家半個月吃一餐。你在經上看到,阿羅漢跟辟支佛去托缽,半個月出去托一次,一餐就夠了,他消耗的少。所以能量的消耗與勞心勞力都不相干,一個操心的人,勞心勞力的人,消耗都少;唯獨妄念煩惱,那個消耗就太大太大了。
這一樁事情,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日中一食,他每天吃一餐。我跟他在一起,他告訴我,他吃一餐吃了差不多將近有四十年了;學佛沒有多久,他就吃一餐,一直到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多歲。我觀察他的工作非常繁重,不但講經教學,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俗話說能者多勞!建立「台中蓮社」這個道場,蓮社裡面蓮友有十幾萬人,他把它分班,分成四十八個班,每一班跟老師一個月見一次面。你們想想看,四十八個班,李老師每一天都要接見大眾,都要跟大家講開示,勉勵他們念佛。那個大的班,一天一個班;如果班上人少一點,就兩個班、三個班合在一天;因為一個月只有三十天,有四十八個班。天天要開會,接觸這些大眾。
大眾老師跟他們講開示之後,還有一些疑難雜症要問的,要跟他解答的。老師醫道很高明,他這箇中醫確實非常高明,同修當中生病都找他,他也不能拒絕。還要到學校上課,到孔德成先生那裡去上班,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一般人想見他,必須在兩個星期以前跟他約定時間;在一般講,一個星期之內要跟他約時間,是約不到的。他每天這個時間排得緊緊的,非常忙碌,一天吃一餐。
一餐吃多少?那個飯量之小,一般人想像不到。台灣那個小饅頭,一點點大的兩個;一碗稀飯,兩個饅頭,兩個小菜,他的生活就這麼簡單。你要去看,這哪有營養呢?沒有營養。人家活了九十七歲往生,不要扶拐杖,不要人照顧,眼睛不要帶眼鏡,說話音聲宏亮。今天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是決定研究不出來的。所以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都不多,統統消耗在妄念上。
因此,飲食的多寡,一定要看自己的體力,這個東西不能勉強學;勉強學,你的身體一定會出毛病。現在有不少人持午,好像持午是一樁很了不起的事情,很榮耀的事情。他一天到晚妄想多,能量補充都來不及了,他還要裝著持午,晚上不吃,充面子。晚上一餐不吃怎麼辦?中午一餐把晚上也吃掉,吃那麼一大盤,結果腸胃壞了,沒幾年就得胃病。這個病從哪裡來的?從面子上來的,何苦!真正持午,或者是一天吃一餐,跟平常飯量一定是正常,不能夠加一點,加一點那已經錯了,這是我們說到飲食起居一定要知道的。所以無畏供養裡面,這個素食就已經做到了。
持戒是無畏布施,忍辱是無畏布施。譬如一個人他修忍辱波羅蜜,平常我們言行不小心得罪他,我們不會擔心,因為他不會怪罪,他也不會報復,我們身心能得到安穩。持戒,我們守法,譬如持不殺生的戒,動物看到我們不會害怕,知道我們不會傷害它。持不偷盜的戒,人家的財物擺在面前,他離開了很放心,這個人持戒,他不會動我的,他沒有恐懼的感覺。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
因此,「廣修供養」這一條裡面,包括的範圍很大,特別我們要注重在法供養,就是如何將佛法普及到一切眾生。在這個時代尤其需要,而且特別需要這一部《無量壽經》。為什麼?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這一部經是最契現代人之機,最適合當前的社會;要想個人這一生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這一部經統統都可以達到。
經文並不算很長,讀誦研究修學都非常方便。如果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力量,可以再研究其他大乘經典。如果覺得時間少,工作很繁忙,不願意深入經藏,那麼這一本一生足夠用了,我們修學世間的目的、出世間的目的統統都能夠達到。真正能夠依教修行,那是真實的供養;能把這一部經普遍的宣揚介紹,幫助佛接引一切大眾,這是供養如來。說實在話,諸佛如來對我們什麼都不需要,一個是希望我們自己這一生決定成就,第二個希望將這個法門普遍的宣傳。
無量壽經(第十九集)1992/6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檔名:02-01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