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離不開福報,因為福報撐起一個人的命運。佛教是講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通三世,前世多生前今生和來世。所以今生的大部分福報,都來自於前世和多生前所做的善事。當然也有惡報,那就是前世或多生前所做的惡業。做好事善事被人知道叫陽德,被人表揚一番,就享受完了。而做好事善事不被人知道就是陰德,不僅自己享受,還可福澤子孫。
最積陰德的6件事,不僅可以改變不好的命運,還可福澤子孫:
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我們長大成人了,有工作了,要儘自己最大能力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所需,讓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平常要恭恭敬敬的和父母說話,不要出言頂撞父母。因為我們的言傳身教,也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兒女看到我們孝養父母,他們長大了也會孝順我們的,這就是家風。父母是我們積累福報的第一大助緣,佛說「善男子,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如果自己念佛,勸父母念佛實際上是大孝,因為具足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淨土,是一生成佛,而且無有諸苦,但受諸樂。這才是真正的報父母恩,舉頭三尺有神明,孝養父母會得到善神的保護,有無量的福德。
「奉事師長」,師長跟父母一樣,我們也要照顧老師的物質生活,不辜負老師的教誨,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佛法從這裡開始,佛法也到這個地方圓滿。父母和師長是大根大本,是大福田。
二、深信因果
因為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所以能做到隨遇而安,一切隨緣。明白今生一切遭遇和前世多生前有關係,明白「人生酬業」的道理,即今生要償還前世和多生前所做的善的業和惡的業。能知足常樂,並且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廣結善緣。因為懂得因果的道理,知道世間的「名聞利養」,不用求佛菩薩,求自己就行。想發財先財布施,想長壽首先不殺生且要放生,想升官升職想求子,可以學一下《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先生的做法,每天做善事,不僅當了官子而且孫滿堂,還多活21年。想求美滿婚姻,先要積累福報。因為你的福報得配得上心目中的他或她,兩人才能成為夫妻。
三、持戒修身
佛涅槃時說,以「戒」為師。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不殺生今生才不會早死,不偷盜才能保住命中的財富不被偷。不妄語,就是不說人是非、不惡語傷人、不欺騙他人、不挑撥離間、不造謠生事,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敬重。不邪淫,才能保住命裡面本應得到的地位、財富、壽命、妻室、兒女等。不飲酒,才不會做出「酒後亂性」令人不齒的事來,也能保住自己的智慧。貪得無厭是投胎餓鬼道的因,愚痴就是對世間的善惡是非不能分辨,是投胎畜生道的因,嗔心就是老是發脾氣,是下地獄的因。遠離「貪嗔痴」,死後不入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嚴持五戒十善就是修身,身心清淨,心清淨才能生智慧,才能明辨善惡是非,才能一心向善,廣做善事,廣積陰德,命運才會通達。
四、供養和護持三寶
三寶即佛法僧,如法地布施,對出家人的供養和布施,這是福田,應該去種。首先認為是給我們種福田,不是僧人缺什麼東西,要我們來布施。是讓你舍掉貪心和吝嗇,打破你那種貪心和吝嗇,給你種上了福田。供養三寶中的僧寶就是在種福田,社會分工不同,出家人有修行講經說法渡眾生的使命,同時還有護持佛法的使命。在家信佛的弟子,同樣有流通佛經,和送人佛經的使命,讓很多人從佛法中受益,功德無量,護持三寶的信眾也具成佛之因。我們了解了三寶的巍巍功德,應當明白護持三寶功德等同。
五、廣修忍辱
只有經得起逆境考驗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古今中外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過來的。別人傷害誹謗我們,不能起嗔恨心。因為他們成就了我們的忍辱,忍辱是菩薩行六度之一,同時償還業的同時,他們的傷害和誹謗,其實在幫我們消業障。這麼好的事,我們感恩還來不及呢。所以智慧的忍辱,不是愚昧,而是智慧人生。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六、念佛修行
具足信願念佛是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就算下品下生,同樣圓證三不退,就是八地菩薩才圓證的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即阿惟越致菩薩,即不退轉菩薩,等同於八地菩薩,且一生成佛。相比之下開悟都是小事,夢參老和尚開示:開悟之人只相當於成就了第一個大劫,之後要修利益眾生的事業,這個成佛只能說是明心見性而已。就是說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就是「理需頓悟,事需漸修」。古人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具足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為我們省去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修行時間,直接達到八地菩薩的水平,所以念佛是成佛的捷徑。所以這麼好的法門,不要自私,要勸自己的父母念佛實為大孝,勸身邊的人念佛,就是菩薩精神自利利他。另外,印光大師說多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念佛人是有大福報的人,也會廣積陰德。
以上就是最積陰德的6件事,不僅可以改變不好的命運,還可福澤子孫。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