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德森有始無終之瑣瑣聲明


時間:2019/12/31 作者:妙啟

德森有始無終之瑣瑣聲明(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敬啟者,森蠢拙無狀,一切措置,多與世俗人情相違背。而且不善用心,從來無何主動之事。江西贛州壽量寺,乃千餘年之古剎。三尊大佛,十八羅漢,以及全寺數十尊佛菩薩金容,昔年全屬鐵鑄。莊嚴偉麗,世所罕見。奈一切有為,夢幻泡影。光緒初年,贛防水師統領,擬化子孫為十方。惜該寺子孫,不知佛法。昧於大義,錯此良機。迨光緒末年毀於火,大小佛殿近百間,全部焚如,祗遺西邊扉屋少許。且地處鬧市,子孫萎靡,四鄰垂涎,租占殆盡。又值廢舉興學校之際,有以濬靈國小為名者,租占特多,且有欲據全部地基房屋之謀。所幸剝極復生。至民國四年,該子孫早將死盡,祗遺一名靜能者,亦將垂危。有同稱本地僧者,(世界,積久弊生。江西佛法,唐宋大盛。鹹豐亂後,將絕聲跡。所遺少許僧人,不特與佛法無關,即形式亦幾可混俗,一切行為,與俗無異。亂後由各地官廳提倡佛法,始向湘浙等地,請僧來贛。開叢林,弘象教,講經說戒,念佛參禪,稍樹佛教風聲。由是該酒肉僧,對後來知法受戒者,不拘由當地人舍俗參加,或由他方遠來。『因知法之僧,名稱六合,不分畛域。』均目之為十方叢林僧,其自稱為本地僧。歧視極嚴,毫不寬假,此豈佛法所應有哉。)略明大義,激發天良,遂詣光孝寺佛教會呈報雲,壽最乃古道場,今住僧垂危,以目下情勢觀之,在本地僧人手中,立見被人占盡,全部毀滅。如欲保存光大,必歸十方叢林,或請佛教會公理,或由大春和尚接住,始有少分希望。(大春和尚,熱心衛教,公而忘私,實為晚近少有。其時主持光孝,及任江西佛教會支部□長。)該僧有此表示,再由劉好愚,劉曉愚,張典卿等,地方全體正紳,公請大春和尚兼任主持,保全名勝,提倡佛法。

和尚受請,遂一面料理靜能喪葬,一面清理寺產。所受波折艱辛,筆難盡述。和尚實事求是,以柔克剛,並籌巨款,贖回前僧典出田租數十畝。及將碩果僅存,立在露地,被人當作木柱用之二丈鐵鑄觀音大士金容,草草蓋一小殿,以免雨淋日曬。(板鴨店,以鐵相為木柱,圍一間,養鴨百餘只。賣肉店,同樣一間,養豬十餘頭。酒店,亦一間,置酒,十罐。)民六冬,森由南昌回贛,和尚即命料理該寺。因思事實願為,但學校與寺,勢不兩立。和尚許以須待時機,總可去之。遂從命,暫為料理,隨侍瞭然法師,同居寺中。民八,不堪該校之侮辱,遂奉和尚命,作全權代表,起訴法庭,仍得劉曉愚等諸正紳維護,經三番終結,至民十年冬,始判定寺中一切,全歸寺有。濬靈國小,即便從此遷出矣。

惜天不假年,和尚旋於民十一年元旦,安詳西逝,臨終猶殷殷以須作該寺中興為囑。但該寺民四以來,附屬光孝。拙性最怕同室操戈,今學校大障已除,只要光孝能負責維持,森即無妨他去。適先勤和尚,又一再函促,望了公與森速到百丈,(即叢林清規所出之地)維持祖庭。至八月,遂隨了公離開壽量,直往百丈。此後即將大春和尚之遺囑,置諸九霄雲外矣。直至二十二年春,粵軍在贛開闢馬路。(該寺適當路線,內部情形,因春公逝世,森等他去,十餘年來,逐漸放棄,又恢復民四以前狀態,大士金容,仍作柱用,四圍腐敗,較昔或有過之。唯前濬靈國小舍,由僧改辦博濟義務國小,亦全無佛法關係。在此十一年中,森從無隻字往來,故全不知放棄內容。)原定馬路由寺中直過,大士鐵像,適占馬路中心,兩旁全作小菜場。凡市民租占失地,一律收入菜場內。當地緇素,雖經設法,莫可挽回。其時森隨侍印老在報國寺,有持覺師者,想森或可仗印老光明而為設法,特來函求援。森想該寺十三四畝荒蕪地皮,改為菜場馬路,固無足惜。唯莊嚴妙好,世間尊貴無比,足二丈高之鐵鑄大士金容,搬不走,移不動,置諸馬路中心,永被輕褻,心實難安。受良心之驅使,不惜身命,到處求人。由中委黃蘅秋、柏烈武,分別上函,遂感得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及其時粵軍總司令陳,與駐贛粵軍第一軍長余,各有明令,囑當地主持市政之李旋空師長照辦保存。復由當地初心信佛之劉芳、李逸農兩居士,分別來函,囑森函求當地紳士劉君汲甫,面求李師長設法保護,較易生效。森想此信劉君當與李師長親詧一過,須請一熟悉公事之人,看看有無妨礙,期免冒瀆。遂請龍吟潭居士一看,即雲,汲甫是他之學生。龍即加函助求。森不學無文,未另與師長上書,但錄明代高僧紫柏老人詩一首,已證適與此事之吻合。詩云,『狐兔成群白日嗥,天開此地育金毛。剪除荊棘馮君相,培植旃檀在我曹。靜藹刳心成大義,法琳張膽見清操。祖宗風格陵夷盡,哮吼扶顛敢憚勞。』

此函呈去,李公對劉君言,要馬路讓開,保存該寺,必須令森速即籌款,派人前往重新修復,限一個月內實行,伊即改變路線,保全名勝,且可幫忙出力,其租占失地,皆助收回。若任其荒涼,則仍開馬路,辟菜場,毫不寬假。劉君得示,直函相告,並囑從速進行,伊亦當助成。森得信,則真感頭痛。但李公所囑,堂皇光明,實屬允當。如畏難不辦,真令人視佛教無人。遂不顧一切,電復遵辦。一面即請持方、持覺、明志、芳品,四師,就地接洽,力任興修。迭經交涉,李公遂與劉君親臨,與持方師等面商,馬路移左,離開大士座位四十七英尺之外,以全大士莊嚴殿宇之地位。路線讓好,限令迅速動工。左前後三面圍牆,約七十餘丈,加須開一新三門,務立見完成。如稍久延,馬路仍當復位。交涉雖告段落,動工必須金錢。持方師快函促森籌款,期定初步。森念三門圍牆等工程,非三千圓莫辦。至少須即辦千圓,方能著手動工。如辦不到,真難生存於世。此時痛苦,即今思之,仍當墮淚。不得已,請求印老暫假千圓,以應急需。(其時森之景況有限,若非隨侍印老,決無辦法。)復請劉君曉愚,(為避共難任蘇)即日赴申,設法匯贛。方師接款,即辦料動工。李公聞之,亦生驚訝。(因為時不到一月)聞森已匯千圓,便認復興有望。即表示雲,真能興修,我當作發起人,便以五百圓助之。得其助力最大之處,即租占九家,已建房在大士殿地上者,均令拆屋還基。雖主持平允,各依丈尺貼補拆卸遷移費,因惟租占太久,限期□回,頗難如願。致涉訟官廳,由軍事委員□南昌行營,與粵軍總司令部,雙方發回,令贛州市政公署,查明辦理。已費二三千圓拆卸遷移費,仍經強制執行,始將全部寺基收回。此種交涉,非得李公大力主持,恐難辦到。就中出任交涉者,全由持方師一人當之,森遠在蘇,不過計畫指點,請人勸解,並一面力任籌款。

縱觀此事經過,法道興衰之因緣,信不思議。各方信佛之士,多由印老關係而得深知,二十三四兩年中,統收緣款共得法幣兩萬一千有奇。(甘肅平涼鄭哲侯居士為最大功德主。)除建築需用時,陸續交匯兩萬餘圓外,尚有一千零三十餘圓,買得赤金八兩四錢六分。初擬留作佛像裝金等用,後至佛像裝好,赤金仍存。而持方師倏爾逝世,明志師又遠居通天岩,無暇過問。致不易得可靠之人來領此款。繼國難大作,交通斷絕,無法交付。意謂倭寇決難久居,待倭潰遁,森當撰好此次壽量中興,永作十方之碑文,(當以大春和尚為中興第一代)在蘇滬,求名筆,倩良工,雙鉤落石刻好,親送至贛,交清此項手續。

奈國難延續八年,森已老朽不堪,遠道回贛,難耐長途之跋涉。益以痛念人命無常,急求擺脫,以期多行禮念。致原有回贛之想,在三十二年冬即打消,迨去秋倭寇屈膝,急待交此手續。但方師、曉愚,相繼去世,虔誠緇素,除一寫信不通之傳心師,稍有函件往來外,其餘竟無與森通信者。以致寺中情形如何,誰任住持,均無由知。直至去冬,始有久信佛法,與森熟識之鄔心普居士,與贛州師管區師長柏輝章將軍,同組贛州佛教會,作法門之金湯。遂將當地佛教情形,大略來函示知。森念柏示將軍身,鄔現長者相,一致護法安僧,當為法門之慶。壽量現由何人住持,可請鄔回示。並請柏鄔兩居士,擇定略知因果之人,令其來領此款,必須用在壽量確有利益法門之處途,復請二位具函簽章,證明可靠,以求穩妥。鄔君回信,認森慎重不錯,但認壽量目下無何需用巨款之事。(傳心師擬移作修壽量寺之田莊金華山之殿宇)可否移作籌辦『壽量佛經流通處』,及『壽量佛教慈兒院』等,各慈善事業。並雲,有□商何戒相居士等,正擬發起籌集巨款,舉辦各事。森思論因果,不能以磚錢買瓦,奈今之僧人,誰能尊此明訓。森只望以壽量名義募來之款,悉歸到贛州壽量寺,不敢有絲毫泯入己身。並望接受此款之人,用於壽量有益法門之途即已。如欲確尊佛祖明訓,磚錢不能買瓦,恐無何人敢受。(即森原欲為壽量置產,並與多人說過,均蒙讚許,且與來時本旨,亦殊不合。)如欲確尊佛祖明訓,守定因果,必須仍在壽量建築。此區區之數,不能議修大殿,亦無再建閒房之必要。如移修金華,稍近因果,恐亦難得實際。與其任人隨便支銷,又似以流通經典,提倡佛化,及助辦社會慈善公益事業,較為有益。但森遠在數千里外,不知現狀,不能妄作主宰。且商以大致,請居士,(指鄔)與現任住持人,及傳心師,(曉愚護持時,請任監院多年。)審擇需要酌用之。(大致如此答覆)

近接鄔居士,及現住持見海師,與傳心師,三人聯名來具領函。(柏將軍已高遷他處)又接見海師,與鄔君電報,囑交汪家培君轉去。鄔,與何,又另電囑汪來領。故於六月二十七,將原有,又加募得樂慧斌居士一兩五錢四分,(前年募好)湊足赤金十兩,售得法幣一百九十五萬圓。又另外儲存森手數千圓,(近年法度師,與甘陝各地,自行助來,作香火費者。)亦依各當時金價推算,約湊成十萬圓。統計二百零五萬圓,一併交汪君領去,以了此公案。

不意該款交出數日,有真明師者來函,責森不應允將此款移辦流通。此等無關閒言,本可置之一笑。但函中並有方丈名目仍是森之責任,徒損方丈空名,不怕錯亂因果等呵斥。須知森雖苦惱,自知毫無德能,向少妄貪空名之虛榮心。民二十四年秋,必須回贛一行,持印卡片一百張,以備一路需用。印老,與妙真和尚,均主須將壽量住持印上。森乃以不願遙領,擬即全交持方師負責等告,印老始領之。(但當時為募緣,森若全不任名,似不好向人開口。故印老作峨眉山志等序,亦有遙領贛州壽量寺住持德森等字樣流通,以資提倡。)後以李師長在粵未晤,惟性師又以方師資望尚淺勸,故暫隱而未言。其實當時即已概交方師辦理,森亦忘記有何方丈之名。故多年來,除求交清上述赤金等手續,及隨作外護外,亦不願再多計慮。真師責以不負責,亦正為此。今承真師如此詳告,如果當地仍誤認森為住持,致礙一切無由發展,森已咎莫能辭。即今公開聲明,自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起,森即自行取消遙領贛州壽量寺住持之名。以後無論何人管理,即由何人任住持,只要當地公認,森均不再過問。但願壽量永為十方選賢叢林,不被任何人據作子孫,以免再蹈前轍,於願足矣,森已迫於老死,料理多年之會務等等,尚苦求擺脫,豈風馬牛不相及之壽量住持名義,卻願仍系在身乎。但須知壽量得有今日,除大公苦心經營七載之前徽不計外,若無旋空師長開馬路,辟菜場之一番因緣為之發起,恐我二丈巍巍之鐵鑄大士金容,即今仍在鴨棚,豬圈中廣度眾生,或亦無人過問矣。如此核實推詳,中興壽量之祖師,當以大春和尚居第一,持方大師列第二。其餘緇素諸公之勛跡,森亦無暇詳論矣。原擬撰文,將各方樂助功德芳銜,逐一分別記出,泐諸貞珉。現因痛念無常,即將入關,無暇料理。惟願理應表彰,未及表彰,一切出資出力,內護外護,緇素諸公,功不唐捐。悉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同作往生之增上勝緣。他日同在蓮池海會,握手言歡,自勝文字表彰多多矣。特此聲明,統祈公鑒。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苦惱比丘德森,瑣述於靈岩暫尚未封之關房。

摘自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一日《弘化月刊》第六十三期,見《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補編》七十卷第六十三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