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能認識「七種立題」,也就可以去研究佛法了


時間:2020/1/2 作者:清凡居士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經前懸談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在講每一部經之前,要先講「七種立題」和「五重玄義」,這是天台宗的規矩。這個「七種立題」,這是以前已經講過,有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還有人不記得、還有人沒有聽過,所以現在再把它重複一下。這七種立題,就是單三、復三、具足一。

單三,就是單單有這三種;復三,就是重複的,兩個合起來立一個經的名字;具足一,就是完全具足這三種。

單三是什麼?就是(一)單人立題、(二)單法立題、(三)單喻立題。

(一)單人立題。譬如《佛說阿彌陀經》。佛,是人,阿彌陀也是人;所以這叫單人立題,單用一個人來代替這一部經的名字。因為《阿彌陀經》是淨土法門,是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就用「阿彌陀佛」這個名字來代表。

為什麼會有極樂世界?就因為阿彌陀佛發的願。在因地的時候,他做法藏比丘,發了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度一切眾生生極樂世界,將來成佛的。所以這一部經,就以「阿彌陀佛」這個名字來代表。

這一部經非常重要的,佛法到最後末法時代,最先沒有的就是《楞嚴經》;因為《楞嚴經》把這世間萬事萬物的道理,講得很詳細,可以說是洩漏天地的秘密,於是到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了、先沒了。那麼《楞嚴經》沒了之後,其他的經典繼續地沒,沒到最後就剩《阿彌陀經》。所以《阿彌陀經》在佛教裡頭,它是最後才沒的,最後沒有的。最後沒有《阿彌陀經》,然後就剩什麼呢?就剩「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在這世界上再住世一百年;然後這六字洪名又減去兩個字,就剩「阿彌陀佛」這四字洪名,又在世界上住世一百年;以後佛法就完全斷滅了,完全沒有了。等完全斷滅了,這個世界的人也就沒有多少了;那時候,三災八難、一切一切的事情都發生了,這個世界就毀滅了。

所以我們對這一部《阿彌陀經》,應該特別注意的,因為在末法時代,「淨土法門」對一切的人最對機的。可是在這個末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也有像法時代。以前我也講過,好像在沒有佛法的地方,或以前沒有聞過佛法的國家,現在初初聽聞佛法,這可以說就是正法的時代;或者佛法剛傳到這個國家,這也可以說是正法時代。所以現在美國這兒有很多人歡喜打坐,歡喜研究佛法,一點一點就開啟這種佛教的風氣,這可以說是正法時代。

(二)單法立題。什麼經是單法立題呢?譬如《涅槃經》;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滅」,就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滅這種的法。

(三)單喻立題。「單喻」就是單用一個譬喻立題,譬如《梵網經》就是單喻立題的。梵網,是大梵天王的宮殿前面有那麼一個網羅幢;這網羅幢是個圓筒型的,又有孔,就好像魚網似的,但可不是打魚的網,這個網是用來莊嚴的。因為大梵天王歡喜把他的宮殿裝飾的最壯觀、最美麗,所以懸掛這麼一個網羅幢。這個網羅幢的每一個孔,都鑲有一粒寶珠,這個寶珠就是放光的夜明珠,白天也發光,晚間也發光,每一粒珠子鑲在每一個孔裡邊,所謂「光光相照,孔孔相通」。這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達著,這叫梵網。這部《梵網經》,就是《菩薩戒經》,也就是說的這個菩薩戒。為什麼用這個「梵網」來代表它的名字呢?就是說:這個戒就好像一粒寶珠那麼樣放光的,你若能守著戒,這就有光明,所以叫《梵網經》。(編按:鳩摩羅什法師譯的《梵網經》,向來稱為「梵網經菩薩心地戒品」,也有略去戒字,而名「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在此處上人系以「梵網經」來說明經的立題方式故為單喻立題;若以「佛說梵網經」立題,則是人法立題。)

復三,就有(一)人法立題、(二)人喻立題、(三)法喻立題。

(一)人法立題。什麼叫人法立題呢?譬如《文殊問般若經》,文殊菩薩是人,般若是法。文殊菩薩是大智大慧的一位菩薩,那麼他問般若,就是智慧人才能問有智慧的法;他若不是一個智慧的人,也就不會問這種智慧的法。

(二)人喻立題。好像《如來師子吼經》,「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如來是人。師子吼是喻,比喻如來說法就好像獅子吼似的。那「獅子一吼,百獸皆懼」,無論是狼、蟲、虎、豹,一切的惡獸,一聽獅子吼,就都老實了,甚至於嚇得屁滾尿流,不知道怎麼好了!所以這《如來師子吼經》,就是以「人喻立題」。

(三)法喻立題。什麼叫法喻呢?就是本經--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喻;以妙法配蓮華來作為這個經題,這一部經就是以「法喻立題」的。

具足一,就是人法喻立題,《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經名就是以「具足一」來立題的。「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就是比喻。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題目具足「人法喻」,在七種立題中,屬於「具足一」。

研究佛法的人,對於這七種立題一定要把它記得,最低限度也能講得出來。如果七種立題講不出來,那你就不是一個研究佛法的人。

在《大藏經》分門別類有很多種,經典是有幾千卷那麼多,但是都不出這七種的立題;所以看經典的時候,你一看就應該知道這部經是以什麼立題的。你把它認識了,自然就可以深入經藏;你能夠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你若連個名字都不認識,說:「什麼叫《涅槃經》?」「我不懂啊!」啊?你不懂?連個《涅槃經》的名字都不懂,你看《涅槃經》又有什麼用呢!

好比說,我見到一個人,這個人和我最好,是很好的朋友,有很重的交情。那麼你這個朋友是姓什麼、叫什麼?「那我就不知道了!」你說這叫什麼「好朋友」呢?你連他的名字都不認識,怎麼可以做為你的好朋友呢?對於經典也是這樣子。你既然對你的朋友名字都不知道,那你朋友在什麼地方住,你也不會知道,你朋友做什麼也不知道;這就譬喻你不認識這個經典的經名,是一樣的意思。你連經的名字都不認識,你就不能深入經藏;不能深入經藏,就不會智慧如海;不會智慧如海,那你學一輩子佛法,還是那麼笨粗粗的,還是那麼蠢笨!所以這七種立題也是很要緊的,能認識「七種立題」,也就可以去研究佛法了!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淺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