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偏見 認識佛教
傳喜法師法堂開示(11.01.25)
智慧的教育
我們跟佛是有差距的,我們雖然要去極樂世界,但極樂世界跟我們也是有距離的,十萬億佛土的距離,所以呢要有勇猛精進的精神,這種精神才是我們人自身革命、心靈提升的一股力量。沒有這個你想自我改變是很難的。
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那種精神就代表了一個民族最偉大的精神。一個人往高處走,要堅定不移,這一生我們就完成生命本質的轉變,轉凡成聖。轉凡成聖這條路要有堅定的信心,堅強的毅力才能完成的。它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不是形而下,它是形而上的,看不見摸不著,難度在這,這需要我們準備。
我們在座的老菩薩們,準備好了嘛,今天在座的老菩薩們都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堅定沒有。要很堅定,修出離心,信心很堅定。《西遊記》裡唐僧取經,遇到各種各樣的障難,有障礙他的、有要他命的、也有誘惑他的。原型人物玄奘法師也是這樣的。
《佛指舍利》中央電視台拍了兩遍了,第一遍拍了多少集,放了好幾遍。現在又拍,最新的又有一版。2010年除了世博會之外,南京棲霞寺佛頂骨舍利的儀式,國家也是一級保衛,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現場直播,說明國家對佛教越來越重視。
因為佛教是歷史真實的存在,它不屬於有神論無神論的概念,是唯物的歷史觀。釋迦牟尼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是舉世公認的,他什麼時候出生,在什麼地方,身為太子,怎麼求道,怎麼證道,怎麼布道,幾歲圓寂,留下舍利,一直到現在,我們中國供養了這麼多。
很多人,喔!我們是無神論。佛跟有神論無神論完全不相干,佛陀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佛的經典是佛所說的話,是祂思想的記錄,不是後人杜撰的,是真實的。佛寶、法寶、僧寶在歷史上都是可證可考的,我們有幸,佛法僧延續到現在。
佛教是無神論,沒有誰創造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業力創造的,是因緣和合的,沒有自性的,現在科學就可以證明。請問這個拜墊真有個拜墊嗎?《金剛經》裡有句話:「眾生,非眾生,是名眾生。」拜墊,非拜墊,是名拜墊。這是佛教高度的智慧,這就是辨證唯物主義。
所以當馬克思看到佛教時,說當人類達到佛教的智慧的時候才真正產生了辨證唯物主義。講無神論,講辨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老祖宗在哪?在佛教啊。佛教是看事物的本質,然後運用它的現象,不是執迷不悟,是由現象要悟到它的本性,這是佛教,所以佛教是智慧的教。佛是印度話,中國的意思是智慧,智慧的教育這是佛教。
由形象而體悟內涵
清明節的時候,你去給紀念碑送花圈,你是去給石頭送花圈啊,是給石頭三鞠躬啊,給誰啊?是給人民英雄紀念碑,那是代表著為國家為人民作出犧牲的英雄們。碑是石頭做的,但是它代表那個意思,不是石頭啊。石頭不代表石頭本身,它有含義的。
現在我們抬頭看佛像,不管是佛戴著的帽子,或是首飾,或是衣紋,都有祂內在的含義,我們是拜內在的含義啊!你看這尊佛像,有三縷頭髮披在肩上,這代表著六度的莊嚴: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代表一個生命圓滿了六度的功德,這值不值得我們頂禮啊!一個人做好事了,讓我們生起了敬仰之心,一個尊貴的人格都讓我們生起敬仰,更不要說生命圓滿了這些。所以形象是表法,裡面有很深的含義。
點香,你說為什麼點香?香是代表戒定真香,代表要把你好的品德來供養給佛,佛不需要物質的香,要你精神的、功德的香。是佛需要嗎?不是佛需要,是你跟佛的見面禮,你要把依教奉行,聽佛的話所行持的人生的德行拿出來供養佛。
供燈什麼意思呢?燈代表智慧的狀態,智慧可以破無明的黑暗,猶如物質的光可以破黑暗一樣,點起心靈智慧的燈。心靈智慧的燈那也是有含義的,有法來做註解,來規範到底什麼是智慧,不是空洞的。智慧的內涵是什麼?有法、有方法,引領著我們從沒有智慧的狀態,一步一步接近智慧的狀態,能讓我們每個人在實踐佛法的過程中都能自我提升進步,能夠實現轉凡成聖,完成生命的升華。
佛法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不是說前世有修,這世我得了個人身,我就怎麼樣了,還得修,還要超出六道。不超出六道還是很苦的。前世修了個今生,今生好好修,我們會獲得生命的升華,這是不可替代的,佛教里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但是覺悟不是一刀切的,有的人火候沒到,你想讓他沸騰是很難的。有的孩子學了,想讓爸爸媽媽學,爸爸媽媽說那是迷信,不要學。他也沒研究過就否定掉了。沒研究過就說是迷信,這本身是不是迷信啊?這本身就是迷信,沒研究過就沒有發言權,你沒辦法定義,現在社會上百分之九十的人犯這樣的病。父母有豐富的人生經歷,看到佛講的千真萬確,一字不錯,相信了。告訴兒子女兒學,兒子女兒偏不信,說那是老掉牙的東西,現在是新時代了,也給佛教帶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很多人會犯這樣的錯。我們現在能夠信佛,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有人會疑惑,這是幾千年前的東西哎,現在是高度發達的科技資訊時代,世博會說城市已經讓人生活這麼美好了,我們還要學這些嗎? 科學再發達,請問生老病死有沒有改變過?沒有改變過。過去人會煩惱,現在人會不會煩惱?(答:更煩惱)。欸!現在人更煩惱。佛法是解決煩惱,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的。現在科技滿足於我們現在生命層次,是一種生產力、生產工具。生產工具再先進你還是人啊,你沒有超越凡夫的範圍,只是工具更先進了。
佛法是轉凡成聖的,是從本質上改變人的,這是一個永恆的課題,這是生命終極的目標,不隨時代的轉變而轉變的。所以兩千多年前的經書依然經得起檢驗,用現在科學來看依然是正確的,佛教有這樣永恆的意義。不是說科技進步了,醫生就不要了,該生病還是生病,再進步我們還是要吃飯嘛。而且爸爸媽媽學佛學好了,子孫還得從頭來,這不能代替的。像現在科學再發達,小孩子還是要一點一點成長,物質的營養,精神的營養。所以佛教沒有落伍的問題。
恭敬虔誠三皈解脫
真正的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念三皈依就可以解脫,三皈依好好念,念到做夢都知道自己是三寶弟子,然後生活當中好好實踐。看到出家人要恭敬,就是看到一個騙子,(他也知道三寶有價值,裝一個三寶的形象),這個形象是佛的形象,解脫幢相,這時你要懺悔自己,我怎麼生在末法時代啊!這才是三寶弟子。怎麼恭敬三寶、護持三寶,那你的心就充滿了溫暖和光明,這很重要,學佛要有這種虔誠心。
這種虔誠心從哪裡來?就是從你的恭敬里來,恭敬得越細,落實得越好,心裏面越暖和。以前我看到一尊菩薩像,很喜歡,天下著雨,我傘也沒打,捧著抱在懷裡到街上去影印。影印出來給居士們送。雖然在風雨里,但心裡是暖洋洋的。為什麼?你對佛、對三寶生起了恭敬心。
如果你對師父有信仰,想師父代表著佛、法,代表著三寶的一切利益,跟我們生在同一個時代,跟我們結緣,你心裡多暖和啊!這個沒有,你心裡空空的,像風裡的風箏一樣,飄飄零零,哪一天掛樹上去了、掛電線桿上去了都不知道。學佛心裏面要有一種很實在的感受,這時候佛菩薩會加持你,在禪定之中、夢寐之際、經意不經意之間,如一道閃電,佛光會進入你的生命,開啟你的智慧。
有了這個基礎,就會有結果降臨,沒有這個因,沒有基礎,那個果也不會降臨。學佛啊,警惕我們,不要建立空中樓閣,要腳踏實地。讓大家知道這些就是讓大家堅定信心,慢慢的去消化。阿彌陀佛!
整理:妙覺 校對:慧修 編輯: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