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法師:第三章、譯題  


第三章、譯題

譯題的重要,並不亞於經題,因為所有佛經,都是從印度傳譯過來的,所以我們要考核任何一部佛經的真偽,固然要從全經所詮的真理和宗旨去衡量;但另一方面,從翻譯時代和譯者的學識、聲譽各方面去考察,亦非常重要。妙法蓮華經,是姚秦鳩摩羅什法師奉詔譯的。此品為妙法蓮華經廿八品中的一品,當然亦不能例外,故其譯題是:姚秦鳩摩羅什法師奉詔譯。今釋此譯題,可分二段。

第一節、翻譯的時代

此經翻譯的時代,就是我國姚秦之世。在中國政朝歷史上,姓秦的統治天下,共有嬴秦,苻秦,和姚秦三個時代。現說的是姚秦,正簡非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嬴秦,亦非五胡亂華時,苻堅當政的前秦,而是指姚興在位時的後秦。在姚興登位以前,佛法在中國已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經典的傳譯,亦擁有可觀之數。及姚興迎請羅什法師入長安後,因為姚興本人篤信佛教,不但待羅什以國師禮,甚加優遇;且請羅什駐錫於西明閣及逍遙園,大規模地展開翻譯佛經的工作。妙法蓮花經,就是羅什法師入長安後,奉姚興王之命,於弘始八年五月譯出的。所以在譯題之前,冠以姚秦二字,以明翻譯的時代。

第二節、譯者的德號

三藏法師,是譯者的德號。三藏,是指經藏,律藏,和論藏。經藏明心詮性,為定學所攝:律藏規範三業,為戒學所攝;論藏分別邪正,為慧學所攝;戒定慧三無漏學,為整個佛法之根本總綱。所以舉三藏二字,便包括整個佛法要義。

法師二字,含有三種不同的意義:

一就字義釋:法是軌則義,師是訓匠義。事有軌則為規範,則必合於情理;物經訓匠提煉雕刻,必臻於美善。同樣,凡能以佛法的規則,來指導自他的行為,使之合乎正軌;用佛法的慧劍,來雕刻自他的人格,使之同臻完善的人,皆可稱為法師。

二就佛法釋:法是佛法,師是師範,能精通三藏佛法、堪為人天師範的出家人,稱為法師。

三就自利利他釋:若以三藏教法自奉為師,依之修持的人,名自利法師;能夠對眾演說三藏教法,化導眾生,為人師的出家者,名利他法師。

現在這位譯師,不但是博通三藏,自奉為師的法師;而且是能以三藏佛法,規範自他的行為,雕刻自他的人格,堪為人天師表的自利兼他的法師,所以名三藏法師。這位三藏法師是誰呢?那就是大名頂頂的鳩摩羅什法師。

在我國佛教翻譯史上,譯師雖多,但榮稱三藏法師的卻甚少。其中最負盛名的,不外是羅什,覺賢,玄奘、不空等,史家稱為四大翻譯家。在四大譯師中,尤以玄奘、羅什,為首屈一指的盛譽人物。凡羅什,玄奘譯的佛經,其譯題俱冠以三藏法師四字;因為這二位譯師,是中國佛經翻譯界的二鉅子。羅什為舊譯時代的泰斗;玄奘則為新譯時代的傑出人物。奘譯之卷帙雖富於羅什,而什譯之範圍,卻廣於玄奘。印度大乘佛教,不外中觀與瑜伽。羅什所弘,為中觀法門,開我國天台、賢首二宗之先河;而玄奘所傳,則為瑜伽法門,為我國法相唯識一宗之始祖。所以二師勢均力敵,智等譽齊,實為均分中國佛教史天下之泰斗。現此譯題,在出譯者姓名之前,冠以三藏法師四字,正顯此譯者並不是平平凡凡的譯師,而是一划時代性的翻譯家。

第三節、譯者姓名及小史

鳩摩羅什是梵語,譯為童壽。因這位法師在童年時代,便具耆德豐度,少年老成,所以依德立名,叫做童壽。他的父親鳩摩羅炎,是中天竺國首相之子,辭相出家,遊歷至東印度龜茲國,王愛其才,以女妻之,遂生羅什法師。法師童年聰慧絕倫,七歲隨母入佛寺,見大殿中佛缽,於是淘氣地走上前去,把佛缽拿起來放在頭上,當作帽子戴。當他取缽時,純潔的童心並未分別缽之大小輕重,及其忽然想起,鐵缽這麼重大,以我這樣小小年紀怎能拿得起呢?就此一念分別心起,頓覺缽重千斤,無力支持而失聲放下,因悟『萬法唯心』之理。自後,不特智慧百倍,且於八歲那年發心出家,遍訪印度名師,研究佛學,既通三藏,復精聖典,廿一歲的時候,就蜚聲五印度,名播海外。時適中國苻堅自立為王,因慕法師盛名,而遣呂光到龜茲國迎羅什,並謂:『倘龜茲王不肯出師,便用武力奪來。』結果,呂光滅了龜茲,奪得羅什歸,途經涼州,聞苻堅已為姚萇所殺,遂自立稱涼王。因此,羅什法師,亦被供養於涼州多年。直至姚萇崩,其子姚興繼位,因慕法師德學,遣使伐呂光之子呂隆,強迎法師入關,供養於西明閣,後復建逍遙閣,請法師翻譯佛經。羅什法師於此先後翻譯佛經共七十四部,合計不下三四百卷。本經就是當時在逍遙園裹譯的。但當時所以譯此經,完全出自姚興王的意旨。換言之,本經是羅什法師奉姚興王的聖旨譯的,所以說奉詔譯。

連繫起來說,本經是什麼時候翻譯的呢?就是在後秦姚興握掌天下大權的時代譯的。是誰譯的呢?是一位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姚興的聖旨而譯的,所以標題為『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