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打坐的身法和心法


時間:2016/4/1 作者:悟悠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樑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六)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七)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大小乘的法門不離十念法,十念法中的念阿那般那為一切修定法門之共法。而天台宗的六妙法門(又名小止觀)也是念阿那般那的一種。同時也是修證菩提道果之簡要法門。六妙法門包括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一、數

數息為六妙門之第一步。所謂息,即是一呼一吸之間,叫一息,也叫一念。數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計算其次數。數息的目的在於去除妄想,因為凡夫一念之間具有八萬四千煩惱,數息等於是打魚拉網,慢慢收,心收攏之後,一到心無散亂時就不要數。如果再數,則是頭上按頭,多此一舉。不用數之後即須隨息,若強再計數,便是自增妄想。

至於計數的方法,由一數至十,再由十倒數至一,如此反覆,做到呼吸時只有數字沒有其他雜念。(1、2、3…10、9、8…2、1…)……如果在數息中間,岔入其他妄想,又須再來從頭數起。

數的過程呼吸對於風大的感受分別為風→氣→息三個層次。開始時,呼吸粗,稱之為風,靜定後,呼吸較細,稱之為氣。再進一步,身心寧靜,只有感覺自己內在呼吸,卻聽不到呼吸聲音,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數了,即進入隨。

二、隨

數到了「息」就不要數,於是進入「隨」的情況。此時即如後世道家所說「心息相一」。心念與氣息如同鹽與麵粉結合成一體。心念仿佛是探照燈,氣息如飛機,飛機飛到哪裡,探照燈就照到哪裡。

三、止

息滅之後即止,如密宗的寶瓶氣。息也滅了,雜念也停了,稱之為止。此門修法可以卻病延年,此身雖為四大假相,但無它也不能證道。因此對四大的調和非常重要。

四、觀

觀,即觀察妄惑,達觀真理。到了止,不修觀,則與外道相同。佛法之異於外道者,在於般若慧。慧從何來?從起觀與修觀而得。如何起觀與修觀?必須研究慧學,如「唯識」學所講述的,即屬於最高智慧的觀待道理和證成道理。

五、還

觀之後為還,還,就是迴轉之意。迴轉到法身,般若,解脫。法身,乃心念清淨的屬體。般若,是圓滿無瑕的屬相。解脫,為千百億化身的屬用。「法身、般若、解脫」三樣平等具足,即稱之為還。

例如對人、對事、對物的執著,則非解脫。如白痴雖然形似解脫,但卻絕無慧知。如非白痴,於得失,是非,人我之際,了無掛礙,如人辱我,欺我,不因此而生氣,反生憫慈之心,即漸接近般若解脫,清淨法身的境地。

六、淨

還之後為淨。此是真正的淨土。即如淨土宗的唯心淨土,清淨法身。以上六項,簡略說明天台宗的六妙法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