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二十六集)1994/11新加坡檔名:02-027-0026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六十三面第一行「邊地疑城第四十」。我們看經文: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這是第一類的。這些地方我們要留意。世尊在這段的開示裡面,主要的是提醒我們往生最好不要生在邊地,生在邊地見佛聞法要耽誤五百年這麼長的時間。雖然說在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的壽命之中,五百歲的確是非常的短暫,可是我們想想,如果在這個世間要落後五百年,我們一定會覺察到有許許多多後面的同修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超過我們前面太多太多;我們雖生西方,落在他們的後面,必定是這個狀況。佛在此地很慈悲的提醒我們。
這第一段裡面是不能夠了解佛不可思議的智慧,在這個地方起了疑惑,『疑惑心』;雖然疑惑,他還是『修諸功德,願生彼國』。這兩句很重要,雖然疑惑,他為什麼還往生?可見得他修行的確沒有落在人後。這裡面,修諸功德最重要的就是信願持名,這是功德!信願持名是功德。所以他能生西方淨土,為什麼不能入品?這個品就是九品,為什麼不能入品?是因為他『不了佛智』。這句話是總說,哪些佛智?下面給我們說了四種。佛智是總說。
『不思議智』。佛有不可思議的智慧。古大德把這段經文配在四智裡面為我們說明,那我們就很容易懂得了。法相唯識裡面講的四智,這個四智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我們也稱它作四智菩提。菩提是覺悟的意思,四種覺悟。四智菩提是對迷情的凡夫而說的,因為凡夫迷失了自性,把自性轉變成八識。這八識不是覺悟,八識是迷惑才有。覺悟就把八識轉變為四智。所以教下就說,修行貴在轉識成智,這句話確實說得不錯。
修行,修行的成就是什麼?就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這話說得是沒錯,可是真正要會轉,的確相當不容易。《大佛頂首楞嚴經》,在中國佛教界裡面是很負盛名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部經典。自古至今的註解一百多種,可見得大家對這部經的喜愛。這麼多人註解,其中權威的註解,也就是大家公認注得好的至少有十幾種。明朝末年交光大師,他跟蓮池大師是同時代的,交光大師也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我們在他的《楞嚴經》註解,叫《正脈疏》,序文裡面他寫他注經的因緣。他是往生的時候到了,也就是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忽然想起來,《楞嚴經》自古以來,雖然有很多註解,並沒有把佛的意思說清楚,都在那裡猜測、摸索,他要發心給《楞嚴經》做個註解,向阿彌陀佛請假。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向阿彌陀佛請假:我把這個經注好之後再往生。阿彌陀佛就點點頭,同意了,就走了,他的病就好了,好了以後就做《楞嚴經》的註解。他這個注子跟古注不同,見解確實不一樣。
古注多半是配合天台家的三止三觀,向這個方向來解釋《楞嚴》;而交光大師的見解是脫離了天台,完全就經典裡面所說的義趣來解經,解釋奢摩他、三摩地、禪那。他們古人把這三種配合在天台家的三止三觀。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提倡的舍識用根,因為古注都沒有離開八識。他的看法,《楞嚴》裡面所說的奢摩他、三摩地、禪那是離開八識,決定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個說法高明,的確與古大德的看法不一樣。
那個解釋沒錯,但是幾個人能夠舍識用根?這個根是根中之性。譬如說眼根,我們見色是用眼識見色。識是分別,第六意識分別。我們見到這是花,那是葉,這是紅的,那是黃的,分別!這個分別是第六意識,意識在起作用;不但分別而且還執著,執著是第七識;還要深深的落下印象,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印象就是第八識。交光大師講,《楞嚴經》裡面修奢摩他、三摩地、禪那,不用識,用根中之性;也就是說,眼見色要用見性見,耳聞聲要用聞性聞,不用六識,用六根當中的根性。性是真心、是本性。那會用性的人,就是明心見性,那見性就成佛!確實符合佛在《楞嚴經》裡面所講的教義。這個義趣他解釋得沒錯,但是很難!要是依照經典裡面的解釋,經文也長,也很難懂,很難體會。
曾經有些同修問我,他說用最簡單的話來說,什麼叫識?什麼叫根?什麼叫舍識用根?這問得很好,最簡單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從識的作用上去區別,第六識的作用是分別,第七末那的作用是執著,阿賴耶的作用是含藏;阿賴耶像倉庫一樣,藏識,倉庫一樣,所有一切五塵落謝影子統統都含藏在這個地方,倉庫!所以,我們講它的作用是記憶。你為什麼會記得?因為你藏在阿賴耶識里。怎樣舍識用根?實在說,舍識那起作用就是根,不必再去想什麼叫根,不要去想這些,想這些又落在意識裡面。古德所謂的,只要把妄離開,不要求真,離開妄自然就是真的,你再求真又變成妄了。你有個求的心,那就是妄心,就不是真心。只要把妄捨棄掉,只要把識捨棄掉,你所起的作用當然是自性。
我們見色要怎樣見法?沒有分別。沒有分別,也看得很清楚,不是說沒有分別就看不清楚。像鏡子一樣,鏡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沒有分別?它沒有分別。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見色不分別色相,色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分別心,也不要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給諸位說,你所見的這個色相,一切色相決定是平等的。為什麼不平等?因為你有執著,你有分別,它就不平等了;離開分別執著,平等了。決定不落印象,這太難太難!不落印象不用阿賴耶識,不執著不用末那識,不分別不用第六識,這叫舍識!
舍識之後的作用,我們眼見色是見性見,耳聞聲是聞性聞,這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這樣的境界。這是粗說、略說,我們能夠體會一點這個意思;深說廣說,那就不可思議。此地再加上不思議智,這個不思議就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前五識,它能夠成就一切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諸位要記住,佛是覺悟的意思,說佛法就是覺悟之法,說佛學是覺悟之學,要懂這個。在一切境界當中,都能夠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佛與大菩薩們,在九法界、在六道,特別在三途裡面,度化一切眾生,他自己不迷;換句話說,他自己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是不迷、不邪、不染,能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眾生的業障習氣再重,他都有善巧方便幫助眾生。這個開悟不是一天開的,不是二天開的,業障重的人要多生多劫。我們前面經文裡頭讀過,能夠念佛發願求生淨土的人,我們原來不曉得,以為這個人叫他念佛,他就念佛了,倒滿聽話的,不知道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這我們不知道。這樣深厚的善根現前了,所以他聽了才能接受、才歡喜,不是個容易事情。我們看凡夫只看這一段,沒看到後面,沒看到前面。佛與大菩薩,把這個人過去生中事情看得太清楚、看得太明白了,所以他知道這個人善根成熟,真的是不容易,太難得、太難得!
這樣長的時間當中,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沒有一次捨棄過我們。換句話說,生生世世,時時刻刻在照顧我們、在幫助我們。這一生這個緣圓滿成熟了,我們居然發心求生淨土,信願持名,真的是不可思議的智慧,這是成所作智。釋迦牟尼佛不跟我們說,我們怎麼會曉得?所以一些人對這個懷疑,也難怪!確實是令人懷疑的。
第二個是『不可稱智』。稱是稱揚,包括著讚嘆。沒有辦法稱讚。這是講妙觀察智。觀是佛門裡面修行的一個重要原則。佛門裡面可以說,流通最普遍的是《般若心經》,流通最普遍的,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沒有一個人沒有念過的《般若心經》。《般若心經》第一個字「觀」,你能夠觀那你就自在了,你不會觀,那你當然就不自在。觀是什麼?剛才講的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不用第八識,那叫觀。如果用心意識,那就不叫觀,叫情。所以你見,情見,你這個見解裡面帶著有感情。我們叫感情,佛法叫迷情。
凡是情都是迷,都不是智慧。情是迷,不是好東西,情見就是迷惑顛倒。觀是理性的、理智的。離開心意識,不用心意識,這叫觀。觀才能夠看到事實真相。有了情在裡頭,就見不到事實真相,為什麼?就產生偏見。偏見偏愛,事實真相就見不到,我們俗話常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旁觀,對他自己沒有利害關係,他看得就很清楚;那個當局的,對他有利害得失的關係,所以這個利害得失就把他的智慧蒙蔽了。他觀察一樁事情,他先從自己利害得失上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講這主觀而非客觀,這是不可稱智,就是妙觀察智。轉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不分別,沒有分別,那個觀察就妙了。
『大乘廣智』,這句就是轉末那成平等性智。平等就廣了,我們世間人智慧很小,原因在哪裡?因為自己的心不平等。本來是平等的,本來這個心量無量無邊,現在這個心量變得很小,自私自利,跟什麼人都劃界線,劃了好多界線,就像那個蠶一樣,作繭自縛。本來是海闊天空的,自己一定要作個繭把自己關在裡面,你說這個多苦?這就是執著,法執、我執。離開一切執著,平等心就現前了,平等心廣大無有邊際。『無等無倫』。等是沒有跟它平等的,倫是沒有跟它同類的。這是講到極處了,最上殊勝的智慧,這是大圓鏡智。大圓鏡是比喻廣大圓滿像一面鏡子一樣,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都照在其中,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五種智都是我們真心本性。
末後這句是真心本性之體,前面這四句都是講的作用,所說的作用。『於此諸智』。這就是指佛這五種不思議的智慧,他有懷疑。對於這些佛的智慧生懷疑,我們要能夠體諒;真正斷疑生信,實在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反而這老實念佛的人不懷疑。那哪些人懷疑?研究教的人懷疑,講經說法的法師懷疑,為什麼?他讀的經太多,他佛法了解得太多,再想想佛真有這麼大的智慧?可能這是讚嘆佛的,不是真的。像我們平常常講佛萬德萬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宗教家們讚嘆上帝的話;我們讚嘆佛也這麼讚嘆。從前老百姓讚嘆皇帝,萬歲萬萬歲!哪個皇帝活到萬歲了?做皇帝的人也很笨,你看當著面打妄語,他不制止,他還笑笑,還接受,是不是?當面騙他,萬歲萬萬歲是假的不是真的。因此,教下裡面就有很多的法師,大法師、老法師都有,你要向他請教,佛的智慧是不是圓滿的?他也會說,佛的確是大智慧,但是也不是真正的圓滿。他就懷疑。為什麼?佛也有所不能,那佛的智慧就不圓滿了。其實佛的智慧是圓滿的,佛沒有不能的。我們看到好像還有這麼多眾生不能得度,不是佛沒有能力度,不是佛沒有智慧度,不是佛沒有方法度,而是眾生不接受他度,這就沒有法子了。
所以佛講得很好,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不肯接受,我想幫你忙,確實有能力幫你,你不願意,不接受,那就沒辦法。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不是佛的智慧有問題、佛的能力有問題。特別我們讀了這部經之後,這個疑問可以說徹底解決了。
我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就打過妄想。假如這個人造了五逆十惡極重的罪業,立刻就要墮到地獄,佛有沒有能力叫他馬上成佛?如果能夠叫他馬上成佛,那我們承認、沒話說,佛的智慧圓滿,佛的能力是圓滿的,真的是萬德萬能;如果佛不能叫這個人立刻成佛,佛的智慧不圓滿。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確確實實五逆十惡的眾生,臨終悔過,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不退成佛,答案在這個經上。我們才了解佛的智慧確實是圓滿的!我們對他懷疑,造成自己的障礙。這類的人雖然對佛的智慧懷疑,但是他還是願意求生,所以他有堅定的願望求生淨土,他也念佛,他也修善,他也積德,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當然,臨命終時,佛還是來接引他,佛不來接引他,西方在哪裡他怎麼知道?佛還是來接引他。接引他,他就留在邊地了。
實際上這個邊地、化城都是比喻。接引他還是蓮花化生,但是在蓮花裡面,見不到佛,聽不到佛說法。前面講過,蓮花裡面很快樂,就像在夜摩天宮一樣,等到他什麼時候覺悟了,我錯了,我不應該懷疑佛的智慧,他有這個念頭起來了,他就入品了,就見佛聞法了,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他對於佛這些智慧『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他對於因果報應,往生的這些道理,殊勝的功德利益他相信,所以他『修習善本,願生其國』。這個地方講的善本就是念佛。
念佛至善!超越世出世間一切的善法,沒有比這個更善,這諸位要曉得!不念佛真正是經上所講的「可憐憫者」。為什麼不念佛?他的善根沒成熟,所以你跟他講,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能接受,他不肯念,老是跟他講,以後他回頭,肯念了,這也很難得了,這是怎麼回事?他的善根沒成熟,差一點點,外面有好的增上緣幫助他,就把那一點給它補起來了,他就成熟了,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善友善緣,就是好的念佛的環境。念佛的同修他能夠常常接觸,受他的薰陶,逐漸、逐漸他也明白了、也回頭了,這是真正的善知識。這講第一類生邊地的原因。
【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
這是第二類的人,第二類生到邊地的人。這一類的人對於佛的智慧沒有問題,他能夠相信,他知道『積集善根,希求佛智』。這個地方講的『普遍智,無等智』。普遍智就是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無等智就是平等性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就是大圓鏡智。對於佛的不思議的智慧,他沒有問題,他不懷疑,懷疑自己。自己造的業障太重,造的罪業太深,殺盜淫妄做了不少壞事情,像我這種壞人能往生嗎?對這個憂慮。雖然遇到善友、善知識勸導:沒有關係,只要能夠懺悔往生還是能得生。他是半信半疑,聽說佛這麼慈悲,好,我就念,我決定求願往生。但是對於自己總是疑情沒斷,沒有能夠斷得乾乾淨淨,總以為自己業障很重,罪孽太深。『於自善根,不能深信』。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清淨佛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意志猶豫,無所專據』。這兩句話我們不能夠依文解義,依文解義,那就是變成嚴重的障礙,根本就不能往生,而這種現象是非常的輕微;如果重,他不能往生。只有輕微的狀況之下,他底下,『然猶續念不絕』。他佛號不中斷,他求生的意願有,佛號沒中斷。由此可知,他對於自己的信心確實是有,沒有一般求願往生那麼專,那麼強烈,那麼堅定,他沒有;比那些人要差一等,是這麼個意思。所以他也能往生,『續得往生』。他也能往生。
這是說明這兩種人,兩類。這兩類裡面,當然裡面輕重、廣狹範圍是非常的深廣。由此可知,這個念佛法門一定要深信不疑。這深信裡面,一定要包括對佛的智慧要深信。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智慧的建立,佛智所建的,是佛不思議智所立的,是不可稱智所成就的,是大乘廣智所感應的,是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所發現的,《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是從這個心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大圓鏡智裡面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由此可知,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阿彌陀佛五種智的成就。我們對這深信不疑。必須明了佛智一直到勝智,五種智慧,這才叫真信;能夠生到西方世界見佛聞法。
從第二類的這些人我們就明了,我們一定要相信自性本具一切智慧,凡聖一如,本來成佛。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常為我們開示,我們不可以自卑,不可以自暴自棄,雖然造作許多的罪業。為什麼會造作?是因為迷而不覺才犯的錯誤,這一回過頭來覺悟了,那就叫真懺悔。什麼叫懺悔?懺悔是真正覺悟。覺悟什麼?覺悟凡聖一如,覺悟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非常重要,這是把我們的心轉過來,念頭轉過來。由此可知,一定要有決定的智慧,才能有堅定的信心,然後才決定往生。這是我們從這兩段當中得到的教訓。我們再看經文:
【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
這是往生的時候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沒見到佛,好像到那個地方就中止了。『道止佛國界邊』。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邊界?說老實話,沒有邊界。七寶池中蓮花化生,不過在蓮花裡面,花也沒有開,花裡頭也沒有佛。那個邊界是比喻,邊界、疑城、胎生統統是比喻,不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另外還有一個邊地,沒有,那就不是平等法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所以這統統是比喻。『七寶城中』也是比喻。城,關在裡面,不能出去,表示不自由。統統是比喻。
【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這個話說出來了,那是不是阿彌陀佛故意懲罰的?不是的。佛心平等的,這不是佛的障礙,是他自己『心自趣向』。就是他心裡還有那一點疑惑變成障礙了。這我們才明白,世尊在大乘經上常說「疑為菩薩最大的障礙」。我們在經上聽說這個說法,不知道這個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障礙大到什麼程度我們不曉得,這裡看到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障礙你不能見佛聞法,這才曉得這個疑確確實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是根本煩惱之一。貪、瞋、痴、慢、疑,根本煩惱之一,能起這麼大的作用。
【亦有寶池蓮華。】
他也是在『寶池蓮華』。
【自然受身。】
他是化生。『自然受身』。並不是胎生,還是蓮花化生。
【飲食快樂。如忉利天。】
前面講夜摩天,這個地方講『忉利天』。
【於其城中。不能得出。】
他沒有辦法離開他的範圍。不像九品往生的,雖然在蓮花當中,得佛力的加持,他可以隨意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聞法;他不行,他不能出去。
【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
他居住的宮殿在地面上,不能夠浮在空中,不能升到空中,不能隨意大小。想住的地方大它就大,想小一點它就小,它不能隨意大小,不能夠在空中。
【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他的苦惱就是這個。把它比作胎生,比作邊地。邊地是什麼?沒有佛法的地方叫邊地,是這個意思。雖然他也在七寶池中,也是蓮花化生,但是蓮花裡面不能見佛聞法,這就是他自己的疑情沒有斷盡,產生的障礙。由此可知,我們今天念佛,《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大勢至菩薩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現在我們幾個人見到佛了?你為什麼不見佛?你想想這兩種疑惑有沒有?如果有,不見佛,這不奇怪,我有障礙!假如這兩種障礙確實沒有了,現前也能見佛,有感應。
像過去我們讀的傳記,廬山遠公大師他老人家在一生當中,曾經見過三次西方極樂世界,他為什麼見得到,別人為什麼見不到?他沒有疑,沒有障礙,這感應道交!雖然見過三次,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過,你就想他的心多清淨。說老實話,我們今天不能見佛,一見佛的時候,心就發狂,一定到處講:我見到佛!我見到佛!你的清淨心就沒有了。所以阿彌陀佛清楚得很,知道我們的程度不夠,受都受不了,所以佛也就不現身給我們看了。像遠公那樣的人,佛示現了三次,你看,如如不動,心地依然是清淨不染,這有資格接受佛的感應。我們今天沒資格,不是佛不慈悲,所以不能怪佛,怪自己。我們的疑沒有斷,我們的心很脆弱,禁不起境界的考驗,是這麼個原因。遠公到往生的時候,臨走的時候才告訴大家。臨走的時候,西方境界又現前,他說:緣成熟了,我要往生了。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才說出來。臨走的時候才說出來。
所以見佛聞法,這是無比之殊勝!不見佛,不聞法,就是邊地,就是胎生,意思在這個地方。大家不要去想,極樂世界還有一個邊地到底在哪裡?那你這個疑問就更大,恐怕去都去不了,你的問題就更多了。
【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
這個好!釋迦牟尼佛的解釋,不是真的胎生,是比喻。『胎生』是比喻,就是假名胎生,不是真的。是因為這個人智慧不明,就是因為他有疑惑。這個疑情的確是很薄弱,並不很嚴重,嚴重不能往生。他能往生,而耽誤一段時間不能見佛,他這個疑情是很輕微的。這就在說他智慧不明。
『知經復少』。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那像我們現在念一部經,甚至於有很多老太婆們,一生只念一句阿彌陀佛,經都不會念,她也能往生,那她是不是都生到邊地疑城去?不見得。有很多老太婆們往生,瑞相非常好,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的都有,她怎麼會在疑城?此地這個知經復少,少是什麼?少是講的理解太少,是這個意思。就是你解的、理解得太少,你知道得很淺薄,不夠深度,不夠深廣,意思在這個地方。你對於經義要有深廣的理解,你的疑才會斷。我們講經聽經用意在哪裡?就是把道理說清楚,事實真相說清楚,修行的方法說清楚,兩土的境界說清楚,都清楚了,斷疑生信!目的就在此地。真正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這個經聽不聽沒有關係,不重要!重要是老實念佛,這才是重要的。
所有一切經我沒有聽的,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再聽不遲。有疑,那個疑要斷掉。這個經的力量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說的。果然信心清淨,這個經就不要了。《金剛經》上有比喻,「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到你信心清淨的時候,這個經就可以捨棄了,一心專念,決定得生。這個法門多殊勝、多難得!的確是簡單容易、穩當快速,哪要那麼痲煩!這些殊勝的地方,就是一切諸佛稱讚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的道理。佛佛道同,佛佛都平等的,為什麼稱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方法太巧妙了!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
假設有眾生明了深信不疑,『佛智,乃至勝智』。就是前面講的佛的五種智慧,深信不疑。為什麼我們對佛的智慧懷疑會產生這樣大的阻力?這裡頭有一個道理我們要知道。這五種智慧就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你不相信佛的智慧,就是不相信自性當中有這個智慧,這個障礙力量太大。生佛不二,凡聖一如!真正的道理在此地。所以,佛講得很清楚,不是佛願意要這樣做法的,也不是佛有意思這樣做,自自然然成了一種障礙。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講信願行,他把信說出六種,第一個就是信自,第二信他,這個意思我們要明了。念佛成佛要有決定的自信心,我念佛能成佛;我相信阿彌陀佛,相信釋迦牟尼佛是相信他們提供我們這些方法,決定幫助我成佛,這是信他。自是主,他是幫助,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佛幫不上忙。你自己有一分信心,佛幫一分忙,你有十分信心幫十分忙。這個人他有九分信心,缺一分,所以佛也只能幫九分忙,那一分還讓他自己來,是這麼個道理。
【斷除疑惑。】
前面是「明信佛智,乃至勝智」,就是相信自己。『斷除疑惑』,是相信佛力,相信佛的智慧。
【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回向。】
要相信自己的善根,特別是佛在本經裡面跟我們所說的。我們對於淨宗,對於阿彌陀佛,對於《無量壽經》,深信不疑。那就是經上所講的,無量劫來,你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善根成熟了,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善根。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接觸到這無上法門,第一法門,你不可能不懷疑;所以一個真正不懷疑的,確實善根成熟了。『作諸功德』。這個時候作功德,絕對不要人勸你,不要人鼓勵,決定是自動自發,攔都攔不住!做什麼功德?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在修善當中,決定是全心全力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大眾,做這個功德!
『至心回向』。至心是真心,沒有一點虛假!真心。一絲毫的微善都莊嚴佛淨土,怎樣莊嚴法?大家要曉得,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淨土。我們勸一個人改過向善,這就是莊嚴佛淨土;我們勸一個人長齋念佛,這就是莊嚴佛淨土。這個社會上多一個好人,多一個不作惡的人,多一個念佛人,念佛是最善的人,莊嚴這個社會,莊嚴這個國家,莊嚴這個世界,莊嚴佛淨土!所以一個人回頭,一個人斷惡向善,會影響一家;一家人受感動,一家人行善,會影響他的親戚朋友,他的鄰里鄉黨,那就影響社會。這就是佛在前面教給我們要把佛教育推廣。佛所行處,是讓我們推廣佛陀的教學,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就是至心回向。
【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這是講九品往生的,沒有疑惑的。沒有疑惑,相信自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回向,這樣去往生的,九品往生的,統統都是蓮華化生。這經文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蓮華化生。『須臾之頃』,是講那個速度之快,我們常講一剎那、一念之間,就是這個意思。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身相』,他的『光明、智慧、功德』,就跟那些大菩薩沒有兩樣。因為,彌陀世尊他弘願裡面說生到西方淨土,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生到那個地方都是七地以上的菩薩,這是說佛願力加持的,不是自分。經上講的,菩薩、聲聞、天人,那是講我們自己的功夫有差別,佛力一加持,是一樣的,你決定分不出來,沒有差別。我們這個地方說老實話,因為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世尊隨著我們的分別妄想,說有菩薩、有聲聞、有天人。你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連這個念頭都沒有。為什麼會沒有這個念頭?平等法界,平等世界,決定沒有這個念頭。所以那邊的人他的觀念跟我們不相同,我們都落在意識裡頭,心意識作主;人家那邊不用心意識,完全是跟如來果地上四智菩提相應,不用心意識。
【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
他有智慧,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懷疑,這就是『智慧勝』。智慧跟聰明不一樣,不可以把世間這些聰明當作智慧,那個我們叫世智辯聰,不是智慧,這是智慧。智慧勝故。所以,那些老太婆,不認識字的,經也沒聽過,問她什麼都不會、不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智慧!大智慧!我們這講經說法的,好像世出世間法一樣的,沒智慧!為什麼?不相信,不肯老實念佛。所以這個智慧跟聰明不一樣,那才叫真正智慧。智慧勝故。
【其胎生者。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
這個『法式』是講修學。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的修學,菩薩日常生活怎麼樣修行。
【不得修習功德。無因奉事無量壽佛。】
因為他不見佛、不聞法,也見不到這些海會大眾,只是在蓮花裡面去享樂,享這清淨之樂。
【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把它的原因為我們說出來,是他過去(就是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如果說我們在人道,我們有這個疑惑;或者是疑佛,或者是疑自己,懷疑自己,都造成這樣的障礙。下面還繼續來解釋這一段還沒有說完的一些意思,必須要加以解釋。那這個五百歲到底是不是一定要需要五百歲?這五百歲到底是我們世間五百歲,還是西方極樂世界五百歲?這都是一些疑問。「惑盡見佛第四十一」。惑就是迷惑,就是那個疑。疑要斷盡了,他就見佛了,就聞法了,海會大眾他都見到了。
【譬如轉輪聖王。】
我們看經文,它正好是接著前面的。
【有七寶獄。王子得罪。禁閉其中。層樓綺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而以金鎖。系其兩足。諸小王子。寧樂此不。】
這個生活他快不快樂?用這個比喻,比喻那些生在邊地的這一類往生的人,前面講兩種往生的人,用這個比喻來比喻。『轉輪聖王』,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佛經上說過,人壽兩萬歲的時候,轉輪聖王出現在世間。人的壽命長,就是福報大!人心純善,很少作惡,壽命就長了。這的確符合佛在經上常常講的,我們人的福報、智慧、壽命都是有因果的,壽命為什麼長?壽命為什麼會短?長短是果,前面有因。殺害眾生,吃眾生肉,壽命不應該很長。這大家要曉得這不是長壽之因。所以,佛說財布施這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法布施是因,今天大家印經布施,這是法布施,果報是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因,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由此可知,人壽兩萬歲,人心地一定非常慈悲,對於一切動物都會愛護,不但對動物都愛護,對植物都愛護。他有這個愛心,他得的壽命就長。所以說,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
世出世間總不外因果的定律。有些人發財了,你看我很能幹,我賺好多好多錢,我們聽了,你能幹個什麼?那我為什麼賺這麼多錢?你前生修的財布施,這一生得的果報。比你聰明能幹的人多,比你機會好的人多,人家為什麼不發財?前生沒修。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絲毫都不能勉強。佛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們細心去想想,佛的話很有道理,我們可以採信。可以採信,裡面還有一點疑惑,這是教初學。真正明白了,決定相信,一絲毫都不懷疑,沒有疑惑了。
轉輪王不在我們世間,轉輪王在哪裡?可能我們這個太虛空當中,有其他的星球壽命很長,人的福報很大,轉輪王住在那個地方。但是轉輪王也常常去巡視巡視他管轄的地區。所以,我那個時候常想,常常有什麼外太空不明的飛行物體,什麼飛碟,大概就是轉輪王來視察。要不是轉輪王自己來視察,一定他派的代表到這視察,來看看。因為輪王,為什麼稱輪王?他那個交通工具像一個輪,圓形的,速度非常快,佛在經上講,一天一夜他能夠巡視四大部洲。這四大部洲要是照黃老居士的話,就是一個銀河系,他能在二十四小時把銀河系環繞一周,都看清楚。這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飛碟,那個是圓圓的,那個就是輪王的交通工具。所以這很可能!轉輪聖王,不是他來,就是派使節來看看,你們這所有的星球都是他管轄的,都在他的範圍之內,這個輪寶。
這比喻他有七寶的監牢獄,什麼人犯罪?王子犯罪了,這個念佛的人是阿彌陀佛的弟子,這是阿彌陀佛的弟子犯了過失,要把他關在監牢獄裡面,這是比喻不是真的。『禁閉其中』。這個寶獄裡面一切的享受,跟在皇宮裡頭沒有兩樣,就比喻這個邊地疑城裡面的享受就像忉利天宮,像夜摩天宮的享受一樣。這是用這個比喻,飲食、起居都一樣。『而以金鎖』。這個黃金,那可見得不是平常的手鐐腳銬,黃金做的手鐐腳銬,把你關起來,你舒不舒服?你自不自在?用這個比喻跟彌勒菩薩說。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縶時。心不自在。】
彌勒菩薩就說:他一定不會快樂,為什麼?他被幽禁的時候,何況這個手足還戴了刑具,他怎麼會自在?他怎麼會快樂?坐牢。
【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
關在監獄裡面這些小王,一定也是念念當中,想什麼方法趕快出獄,一定是這個念頭!怎麼會在監獄裡頭享福?不可能的事情。
【求諸近臣。終不從心。】
求這些大臣幫幫忙,這大臣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辦法幫助你。
【輪王歡喜。方得解脫。】
轉輪聖王這高了興,好,把他放出來,這才行。輪王要不答應,底下那些大臣做不了主。這個地方把輪王比作誰?輪王比作你的清淨心。你的心裏面真的覺悟了,回頭了,疑惑斷盡了,你就見佛聞法了。
【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墮落在疑城裡面這些人,就像前面比喻所說的一樣。
【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
這就好比王子被囚禁在寶獄之中一樣,這個人墮於疑惑,他的心裡頭有疑有悔。悔是後悔,悔也是煩惱。所以,有些同修造作罪業,真正想求懺悔,來問我:法師,我要用什麼方法來懺悔我的罪過?我就問他,你是不是常常有後悔之心?他說有!我說那你糟了,他說為什麼?你每後悔一次又造一次,你這個罪業哪一天能懺悔得了?你們想想對不對?心裡頭想一次又造一次,我做了壞事,對佛菩薩面前說一遍又造一次,明天在佛菩薩面前又造一次,這糟糕不糟糕!這哪裡叫懺悔?佛菩薩沒有辦法原諒你的!你不斷在造,這哪叫懺悔?根本不懂得懺悔的意義,懺悔是後不再造。你身是沒有造了,心還在造,那怎麼行?應該怎樣懺悔法?老實念佛!心裡頭統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罪業都沒有了,消得乾乾淨淨!我講他半信半疑,那有什麼法子?那就沒有辦法了,那沒有法子了。大家頭腦要清楚,一定要想清楚!心裡頭只有佛,一片佛號,所以功夫成片,罪業消得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人家念佛往生那麼殊勝,道理在此地。
你造這個罪業時候,每天向佛菩薩求懺悔,我做了什麼壞事、壞事,你又造一遍;明天再懺悔,又造一遍,你這個罪業永遠造不完,愈造愈深。阿賴耶識里印象,你看愈落愈深,那個罪業哪天能消掉?很願意求懺悔,不懂懺悔法,把天天在造業當作懺悔,你說冤枉不冤枉!這是要曉得的。懺悔第一殊勝就是念佛,很少人知道。我過去讀這個經,讀《觀無量壽經》,慈雲灌頂法師的註解,他在注子裡面就寫得很好,他說過這個事。世間人造極重的罪業,所有,一切經、懺法都消滅不掉的這個罪業,念佛能消,能夠把它消得乾乾淨淨。有道理,非常有道理,這是我們要明了的。它的好處就是,『由聞佛名,起信心故』。聽到淨土法門的殊勝,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他還真念,還求願往生。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於蓮華中,不得出現』。這就是墮在邊地疑城,就用這個來比喻他。
【彼處華胎。】
他在蓮花裡面。
【猶如園苑宮殿之想。】
好像他在花園,在宮殿當中。
【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
西方世界是淨土,蓮花裡面是淨土,決定沒有污染,決定沒有造罪業的。
【然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
這就是五百年當中,這個五百年是我們世間的五百年,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時。前面講得很清楚了,給你講的多少劫數,多少時間,全部都是我們這個地方的說法,不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時,也沒有多少劫。成佛十劫,我們這個地方說的,你就曉得西方人真的清淨,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年月日時是從分別執著裡面建立的,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哪有年月日時?這我們一定要清楚。『不見三寶』。不見阿彌陀佛,不見海會大眾,海會大眾是什麼?僧寶;不能夠聽佛說法,法寶。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殊勝的活動他沒有辦法參加,他沒有法子參與,這就是他的苦處。
【不得供養奉事諸佛。】
西方世界每個人都是隨念,隨著自己意念能夠到達十方諸佛剎土,供佛聞法,也幫助佛教化有緣的眾生。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在《阿彌陀經》裡面都看到的,佛都跟我們講過這些事情。
【遠離一切殊勝善根。】
這『殊勝善根』,就是指的見佛聞法,供佛聞法,這是無比殊勝的善根,他這個時候得不到。
【以此為苦。不生欣樂。】
這就比喻胎生,比喻的邊地,是這麼個意思。
【若此眾生。】
指這些人。
【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
這就好比輪王歡喜了,把他放出來了,比喻這個意思。這一段就是講的懺悔,知道自己的過失、毛病發生在什麼地方。『罪本』是什麼?就是懷疑。一個對佛智懷疑,一個是對自己的善根懷疑。『深自悔責』。深自悔責就是這個時候才一心一意念佛。以清淨心念佛,真誠心念佛,清淨真誠裡頭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個時候他就見佛聞法。九品大眾的活動他都有分,他都得到了。
【即得往詣無量壽所。】
只要他一覺悟,他的過失就沒有了,他就見到佛了,見到阿彌陀佛。
【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
還得要聽一段時期,因為什麼?他是剛剛覺悟過來,這個領悟的能力還不高,還是有一點障礙。他必須要過一段時期,逐漸逐漸恢復到自己能力了,得到佛力的加持。當然這是很快的,不需要很長久的時間,他就能夠歡喜、能夠開解,佛說法,懂得佛的意思。
【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
就跟那個九品往生的人一樣,可以飛行變化,分身到十方佛剎供養諸佛,聽聞佛法,修積功德。這些全是事實真相,佛不會欺騙我們,我們要相信佛句句話都是真實語。這樣殊勝的處所,我們怎能不去?除非是你不知道,你要真正曉得有這麼一個地方,什麼力量都攔阻不了,決定要去!所以對西方世界了解、清楚,對我們這個世界也清楚、也明白,這個世界假的!人與人之中,那個愛情再深,記住,虛情假意,哪有真的?你要當真,你就可憐了,你要吃盡苦頭。所以,曉得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他用的是假心,用的是心意識。心意識是妄心,他不是用的四智,四智是真心。所以世間人都是假心!他用假心,我也用假心,彼此都清楚、都明白,這個日子就好過!不要以為他是真的,我是真的,那苦死了,那叫迷惑顛倒。你果然覺悟了,我用假心,他也用假心,這就明白了。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心,佛菩薩都是真心,我們用的是真心,真心永遠不變,假心,早晚溫度都不一樣,都有差別,這要曉得。所以自己不可以蒙蔽自己,不可以欺騙自己。這非常重要。
【汝阿逸多。】
『阿逸多』,是彌勒菩薩的名字,慈氏是他的姓。有些經上說阿逸多是他的姓,慈氏是他的名字,到底是哪一個?但是都有根據。這就是彌勒菩薩,叫著彌勒菩薩。
【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這句話很重要,我們要牢牢的記住。疑惑為什麼會造成大的損害,失掉最大的利益?就是不想往生淨土。他有疑惑,不想往生淨土,這就是疑惑。如果沒有疑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一個菩薩不想求生淨土,為什麼?因為生淨土,見到阿彌陀佛,你自己修行跟度化眾生得到圓滿的增上緣。我想修行,阿彌陀佛幫助,這太容易!菩薩道上一帆風順,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教化眾生,你的智慧、神通、善巧方便得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就跟諸佛大菩薩教化眾生沒有兩樣,哪個菩薩不願意生淨土?哪個菩薩不願意見阿彌陀佛?只有對西方世界、對《無量壽經》懷疑的人,他的損害太大太大!失掉了很大的利益。所以,佛在此地勸勉我們,『應當明信』。可見得不是迷信,佛不叫我們迷信。為什麼相信?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相信了。相信諸佛無上的智慧,當然你就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相信佛的智慧,就相信佛的願力加持。佛的本願加持,現在就加持,沒到西方極樂世界,我這個信心一生,就得到佛力加持,就得到不可思議的威神。
【慈氏白言。】
彌勒菩薩就說。
【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
彌勒菩薩當然是代我們問的,他哪有不知道的?我們不曉得!這個世間有不少修善的,這個修善是指學佛修學其他的法門,修學其他的宗派,不求生淨土,是說這一類的人。
【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佛把原因說出來了,這些修行人,什麼原因?『智慧微淺』,沒智慧。《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他的善根少,福德少,雖然有緣遇到了,因為沒有善根,沒有福德,這就是沒有智慧,所以他才打妄想,他才分別執著,西方極樂世界比不上天界!這個天界是指那個天界?你們諸位同修一定很清楚,就是彌勒菩薩那個天界,是不是?兜率天。所以有不少人要求生彌勒淨土,你看多少參禪的,他們的目標都是在兜率天。『是以非樂』。這個樂就是不喜歡。不喜歡西方極樂世界,不喜歡往生淨土,『不求生彼』。他們沒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
【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
彌勒菩薩講的是實話,為什麼?說實實在在的,要想往生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不容易,太難了!到不了內院,還要搞六道輪迴,那這個損失就太大太大!生兜率內院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難得太多太多了,彌勒菩薩那個地方水準很高,達不到那個水準進不去。不像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水準最低,每個人都有分;他那個地方水準很高,要修唯心識定。你沒有這個功夫,你怎麼能到得了兜率天?說老實話,我們一般人,世間人修福能生忉利天的人就不多。忉利天上品的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至少要打九十五分以上,生忉利天,你就曉得多難。夜摩天,兜率天要修定,沒有定功到不了那個境界;內院功夫更高,外院是凡夫天,那個定功比內院差很多很多,內院是很高的禪定功夫。所以,彌勒菩薩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也是一棒把我們打醒,『虛妄分別,不求佛剎』。這個佛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要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何免輪迴』。你怎麼能夠免除六道輪迴?
【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很現實!我們現在學佛的人有不少人就是這樣學佛的。他學佛修什麼?人天福報。他所種的善根不能離相,深深的執著。天天在計算我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好事,好像還有一個本子記住一樣,深怕忘掉了。『深著世樂』。對於世間的享受深深執著,貪圖世間的享受,貪圖人間的福報。雖然在佛門裡面修福,他所求的是人天果,他求這個。求人間的富貴,當然會得到,『得報之時,一切豐足』。修因一定得果。得到果報的時候,在這段期間當中,你修得多,你得的多。前面說過,你財布施多,你這一生得財富就多,富可敵國。那他的富有,可以抵得一個國家,這確確實實的。現在這個世間大富貴人,私人擁有的財產美金達幾十億的,有!前生修得多,這一生得到的多;前生修的法布施,這一生聰明智慧超過別人;前生修無畏布施,這一生得健康長壽。這果報!但是都是人天。
『一切豐足』。這一切都滿了你的願望,修因得果。不是菩薩賜福,不是天神賜福,諸位要曉得,是你自己修自己得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菩薩怎麼保佑我們?佛菩薩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明,方法給我們說明,這就是佛菩薩保佑我們,是這麼一樁事情。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佛菩薩賜給的。我天天供養佛菩薩,天天拜他,天天香花、水果供養他,誤會了。以為我舍一得萬報,我今天供養菩薩一萬塊錢,明天就得一百萬回來。殊不知,你那個財得是你過去生中修的,不是菩薩賜福給你的,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佛門裡面沒有迷信。雖然一切豐足,你要記住你沒有超越三界,你沒有脫離輪迴,你的福報享盡了,怎麼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幾家人得大福報的時候還肯繼續修福?所以,真正有大福報的人反而修福修得少。他有一百萬的財產,拿一萬塊錢來修福都痛心,都像割肉一樣痛,不肯修福,迷!縱然有修福,說老實話,因為他沒有智慧,沒有福德,錯種了福田,沒有種到真正的福田,被人騙去了,以為在修福,被人騙了,假的福田!
你看《楞嚴經》上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假福田像恆河沙多,真的福田很少,你怎麼會認識?你種福種福統統種到石頭上去了,種到砂土上去了,連老本都蝕掉了,是不是?不但沒有福,還惹了一身的痲煩,這要知道!很不容易遇到真正的福田。反而貧窮人容易遇到,貧窮人種的福比那個大福德的人種的福多。佛門裡面種福,不是算錢財多少,是按比例來算的。你一個月只有一千塊錢的收入,你能夠拿五百塊錢來做好事,你拿出你百分之五十,這個比例多大?太大!你一個月收入十萬塊錢,你拿出一萬塊錢是百分之一,人家百分之五十。將來得果報,他這個果報超過你,超過太多太多!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老天爺原來很公平的。富人來生就貧了,窮人來生就富了,不是富的永遠富,貧的永遠貧,很公平!尤其是那個要飯的,很貧窮的,他要來一塊錢、幾毛錢,他全部都拿來供佛了,百分之百的供養,他來生得的福報是圓滿的,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為什麼?他全部的財產都布施出來了,哪個人能比得上?佛在經上講的不會有差錯的。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二十七集)1994/11新加坡檔名:02-027-0027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七十二面第一行,請看經文: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舍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佛這段開示都是說輪迴的事實,單單依靠修福沒有辦法出離輪迴;經上這些教訓,跟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修慧實在是比修福更要重要,而住真實慧就是求生淨土。前面說出雖然修福可以得人天的福報,不能出三界。這個地方接著說,即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家親眷屬要想幫你的忙,這種幫忙,我們在日常修持裡面能看到的。一個就是我們修持為家親眷屬回向,另外一種是家親眷屬過世之後,我們誦經拜懺給他超度。是不是真能幫上忙?當然是幫得上忙,但是沒有辦法幫他脫離輪迴。而是在六道裡面,可以幫助他減少痛苦,幫助他得福報,這個忙幫得上的;要是幫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這個忙是幫不上的。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
為什麼幫不上?此地把原因說出來,『邪見業王』。業就是我們常講的業力,邪見業力就是惡業。惡業為什麼把它稱作王?王是比喻,它的力量太大,業力太大,能敵須彌,能深大海,這是《地藏經》上形容的,這個業力太大,原因在此地。『未能舍離』。業沒有消掉,福不能救。消業,諸位要知道,慧才能消業,定能伏。定功深把這個業伏住,它不起作用,我們也能夠暫時得自在。慧生出來之後,業力就轉變了,轉煩惱為菩提,轉變成菩提。慧要緊,唯有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個人沒智慧,沒有定力,單單靠福不能救他,這就是邪見業王,未能舍離,他的惡業沒消掉,是這麼個原因。『常處輪迴而不自在』。在六道裡面輪迴,捨身受身是業力支配的,業力在做主;你自己沒有辦法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想投生到哪一道就投生到哪一道,這個你辦不到,業力在支配你。
【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
佛這些教訓,不但我們自己得到殊勝的利益,知道怎樣修行,同時讓我們慧眼發現,使我們能夠觀察世法裡面邪正是非。世間法裡面,我們不迷了,更重要的,佛法裡面也有真妄,也有邪正是非,我們沒有慧眼把假的佛法當作真的,把邪法當作正法。實在說不僅如此,我們沒有智慧,甚至於連善惡都不能辨別,利害都不能明了,這就叫愚痴。這段經文我們要多念幾遍,要把它記住。愚痴之人。這是佛對彌勒、阿難說,你們看這個世間愚痴人。這愚痴人可能就是我自己,這一點都不假。我們有能力辨別是非、辨別善惡、辨別真假嗎?可是要冷靜,不要用感情,要用理智細心去觀察,不難體會到,因為這裡有標準,『但以世智辯聰』。他是用世間的聰明智慧,這就不是真智慧。
什麼叫世間聰明智慧?什麼叫佛法真智慧?在外表上來看是辯才無礙,真的不容易看出來,可是仔細一觀察不難看出來。從什麼地方看?真智慧是清淨心裏面生的,他那種無礙辯才,他心地清淨,心地清淨就決定沒有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沒有這個東西,這是真智慧,這是真的。如果貪瞋痴慢還繼續在增長,『增益』就是增長。益是添,增也是增加的意思。那這就決定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是好事情,我們佛門常講八難,八難裡面就有世智辯聰。這個人就遭難了,遭什麼難?不能學佛,不能開悟,也就是說他不能得定,不能開悟。從這個地方冷靜去觀察,邪正是非不難辨別,明白之後,我們自己心清淨。
不是正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我們對他的態度敬而遠之。因為我們學普賢行,對於邪門外道,對於妖魔鬼怪都恭敬,都像佛一樣的恭敬,沒有差別,只是不加讚嘆。這個不讚嘆,不跟他學,這就是遠之,敬而遠之。敬是禮敬。決定是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恭敬,這就是正法。邪正就從這個地方辨別,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心裏面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習氣還沒能斷盡,『云何出離生死大難』。這就是六道輪迴,他是決定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
這樣的人在我們世間很多,我們常常看見。特別是在這個世間大富大貴之家,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有雄厚的財力,他修布施,他在佛門裡面作諸功德,作大福田。
【取相分別。情執深重。】
這兩句就不行。我們在歷史上有個很著名的例子。過去梁武帝在世的時候,他的地位是國王,他有財富,在佛門裡做了不少的好事,修福。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廟他建的,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度幾十萬人出家,他當大護法。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跟梁武帝見面。梁武帝聽說印度來了一位高僧,是釋迦牟尼佛的傳人,很尊重,迎請到宮廷裡面來供養。梁武帝向達摩祖師請教,他說:我這一生在佛門裡面做了這麼多的好事,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說了句老實話:並無功德。梁武帝這是涼水澆頭,興趣就沒有了,所以聽了當然不太高興。吃完飯,達摩走了,從此以後不再理他了。所以達摩祖師沒有人護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一個慧可認識他。
佛門不打妄語、不奉承人,假如那個時候達摩祖師要讚嘆:你這個功德大!不得了、不得了。那梁武帝一定是他的大護法。可是佛門不可以這樣做法,他做的是什麼?福!你看梁武帝心裡頭、口裡面表現出來的『取相分別,情執深重』,功德就沒有了。假如他要是問:我的福報大不大?那達摩祖師一定說: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得人天福報,只能得這個。這是我們一定要辨別得清清楚楚,希望我們要懂得修功德,而不是修福德。
取相就是著相,做的些好事,念念不忘。你看我們佛門有很多做好事的,在佛門裡面現在建個道場,名字一定要掛上去,出了錢,出一根柱子,柱子上要刻個名字,弟子某某人奉獻的,要刻個名字,著相!唯恐佛把他的功德忘記了,刻了名字,常常叫佛看見,這是著相、分別。這個不行,這都變成福德。什麼叫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穫。持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開智慧是德。功是因,德是果報。所以功德別人不能代修,福德可以。我有福可以送給你,我有錢可以送給你用,我有房子可以送給你住;那個功德?我有智慧,我的智慧沒辦法給你,我有能力,我的能力沒有辦法給你,那是德。福報可以與人共享,這功德沒有辦法分給人,一絲一毫都沒有法子分給人,一定要自己修。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要知道修學。
所以我們斷惡修善不要著相,不要分別,要把情執舍掉。情是什麼?感情,感情用事,情要舍掉。用什麼?用智慧,要用理智。實實在在說,這個情跟智表現在外面,作用是一樣的、是相同的,這很難辨別。表現在外面就是愛。我們佛法講慈悲,世間人講愛。如果有分別、有執著的這個愛就是情,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平等的愛、真誠的愛,那就是智慧。所以智跟情是一體的兩面。覺悟的情就叫智,智要迷了就叫情,就這麼回事情。迷悟不同,說兩個名詞是一樁事情。迷了叫情,悟了叫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樁事情。諸佛菩薩悟了,他有智。智,說實在話,真的感情,真情!迷人用的那個情,前面跟大家講,虛情假意不是真的,覺悟是真的,為什麼?永遠不會變的,迷的那個情是靠不住的,是時時刻刻會變化的。
【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這樣修福修得再大,像梁武帝那樣,要想超越六道輪迴都辦不到。這諸位要知道。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末後一段佛教給我們應當怎樣去修才如法。佛教給我們要離相,不要著相,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不分別,不用第六意識;不執著,不用第七末那識,這就是轉識成智。不用第六識,就是妙觀察智;不用第七識,就是平等性智。轉識成智,六七先轉,因地轉,五八果上轉。所以六七轉了,五八自然就跟著轉了,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修行貴在轉識成智。你要是不能轉識成智,你所修的決定是福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所以我們要練習,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學著不分別,要學著不執著。假如我們的分別執著今年比去年淡了,你就有進步;一年比一年輕,一年比一年淡,這是你功夫得力,功夫在進步。假如你的分別執著妄想煩惱跟過去沒有兩樣,還是多,甚至於比從前還多,不學佛的時候沒有煩惱,學佛的時候煩惱愈學愈多,那你就走錯路了,你一定是在方法出了問題,或者在理論上出了問題。因為你學的,所得的結果,跟佛法所講的完全是相反。真正的學佛,你所得到的一定是心一年比一年清淨,妄想煩惱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快樂,一年比一年有智慧。什麼叫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清楚明白。從前看人、看事都看不清楚,看錯了,現在不錯了,現在看得很準,那這就智慧現前。所以學佛的好處,在生活裡面就能夠勘驗得出來,這是佛法真實的受用。
『植眾德本』。德本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無上的德本。德就是你得到的,本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成究竟圓滿佛。唯有這個法門叫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不空過,決定可以得到。『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身心清淨現在就得到。剛才跟大家講一年比一年清淨,一月比一月清淨,到一月比一月清淨,可以說你往生已經有把握,你能夠每一個月都有進步,月月不相同,你往生決定是有把握的。如果到每個星期都不一樣,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清淨,那就恭喜你老人家,你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那個了不起,那真了不起,決定可以自在往生,想多住幾年也不妨礙,隨時都可以走得了,那生死自在。遠離分別。
分別與執著,有些同修聽了,他說:那我對什麼都不分別、不執著,那我不就變成傻瓜了?那人家問我,這是什麼?不知道,不分別了。這個法到底怎麼修法?佛是教我們不分別、不執著是心上,心上不能分別執著,不是講的事上。事上是什麼?這是什麼?你們分別執著叫它做毛巾,我也叫它這是毛巾,這個毛巾我沒有執著它是毛巾,我也沒有分別,是你們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分別你這樣說,我是隨你說,我心裡頭絕對不執著它是個毛巾,不執著它是個黃色的,不執著,是你分別,要這個學法。
所以套用就權智,善巧方便,恆順眾生。自己受用是實質,是真智慧,真智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身心清淨。今天是幾月幾號?是你們分別幾月幾日,我不曉得幾月幾日。你問我,我隨順你們的分別,今天是十一月二十八號,這是你們的分別,我沒有分別。現在是幾點鐘?八點半,你們的八點半,我沒有八點半,這樣做法就對了,就沒錯了。所以遠離分別是這種遠離法,不是事上的。事上隨眾生,心上決定清淨,這叫真正修身心清淨,遠離分別。
『求生淨剎』。淨剎就是淨土,阿彌陀佛的國土。我們一定有個強烈的願望,求生西方淨土。『趣佛菩提』。趣是趣向。我們的目標,我們的方向,是無上菩提。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成就無上菩提,去證究竟圓滿的佛果。佛說這樣的人『當生佛剎』。他是一定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得解脫。末後世尊教給我們正確的修行綱領。在這品經裡面,我們要記住佛跟我們講的三類的人不能生淨土。第一類貪著世間的享受,求人天的福報。祈求人天福報,貪圖世間的享受,這種人不能生淨土,念佛也去不了淨土。第二種人世智辯聰,邪見熾盛,但對這種人我們要有相當的智慧,很冷靜的頭腦,你才能夠覺察得到;否則的話,粗心大意,你往往把他當作正法,把他當作真正的善知識,那就錯了。第三種就是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這三類的人沒有法子往生,他所修的統統是福報。我們看底下經文。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佛在這品經裡面告訴我們,十方菩薩求生西方淨土的狀況,我們聽了、我們看了,有什麼感想?如果是具足善根的人,一定會深受感動,激發我們求生的願望,這也是佛在此地為我們介紹的用意。請看經文: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個大世界,世尊的教區,是個很大的世界。
【及諸佛剎。】
除我們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諸佛的剎土。
【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
已經證得不退位的菩薩,這句話他沒有說得很詳細。不退有三種,到底是哪一種?最淺的一種叫位不退,如果說位不退,這個地位的確不算是高,在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在別教是初住位的菩薩,別教初住等於圓教的初信位,位不退,見思煩惱斷了。在小乘是四果羅漢、辟支佛這樣身分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數有多少!如果要是講念不退,那個地位就高了,念不退在別教是初地菩薩,在圓教是初住菩薩,這個地位就高了,但是此地沒有說明、沒有說清楚。由此可知,這不退位的,我們凡夫眼光當中決定是聖人,小乘四果羅漢,聖人不是凡夫;大乘菩薩斷證的功夫等同阿羅漢,跟阿羅漢是相等的。斷煩惱,見思煩惱都斷了,菩薩的智慧決定高過阿羅漢,是阿羅漢不能為比的,這樣身分的人當生極樂國者,數字有多少?彌勒菩薩代我們提出這個問題。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
『此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我們這個世界諸位要記住,不止我們這個地球,這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我們今天講的銀河系,這是很大的星系。一百億個銀河系,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教化的範圍。一百億個銀河系,我們地球也在這個大的星系之中,所以這是講這個大世界。不退的菩薩有七百二十億。從這個數字上來看,大概是念不退的菩薩,不是位不退的,位不退的應該這個數字不止這麼多,決定是講的位不退。位不退的菩薩那就高了。
【已曾供養無數諸佛。】
這句我們要記住!前面阿闍王子、五百長者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諸佛,還不能往生,要供養無數諸佛,這個善根太深厚了。
【植眾德本。】
『植眾德本』。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念阿彌陀佛,種這個德本。也許你問為什麼生生世世念阿彌陀佛,都沒往生?就是前面三種原因,貪戀世間的福報,求人天福。你要不信,你打聽打聽念佛人,哪個不是為了貪圖世間福報念阿彌陀佛的,那這就不能往生了,那這一生還是去不了。第二種就是世智辯聰、邪知邪見,第三種是情執很深,沒有法子離開,都是這些毛病。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的能夠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間斷、不夾雜!那這一生就成功了,這一生就功德圓滿了,這是真正往生的條件。
【當生彼國。】
就是有七百二十億的菩薩他們往生的機緣成熟。他們會往生,有這麼多的人數。
【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
還有一些『小行菩薩』,小行菩薩就是沒有證得不退位的菩薩。這小行菩薩是誰?諸位在座的統統是小行菩薩。因為你們在六道裡頭進進退退,你們沒有證到不退位的,進進退退也能往生,為什麼?因為也是過去生中,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因是一樣的,所以這生緣成熟了,你能夠不分別、不執著,功夫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你這一生當往生者。那這個人數多,『不可稱計』。那個數字沒有法子計算,也沒有辦法說出來,說不出來,無法計算,人數太多太多,指我們這些人,小行菩薩。這段答覆的娑婆世界。彌勒菩薩還問諸佛剎土。這下面是:
【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
除了我們娑婆世界之外,他方諸佛國土,這他方就是指十方世界。世界無量無邊,往生的人是無量無邊,不曉得有多少!佛在此地舉幾個例子,為我們說明。
【從遠照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
底下答覆的,給諸位說,全是不退菩薩,怎麼曉得?『菩薩摩訶薩』。大菩薩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普通的菩薩。所以這是不退菩薩,都是指不退菩薩來說的;小行菩薩數字太多,就不提了,『有十八俱胝那由他』。
【東北方寶藏佛剎。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從無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龍天佛剎。勝力佛剎。師子佛剎。離塵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華幢佛剎。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佛總說,不能一個一個說,一個一個說,說不盡,舉幾個例子。這不退菩薩的功德我們也要略略的明了,如經中所說。第一個供養無數諸佛。無量劫來供養無數諸佛。我們今天怎麼辦?佛不在世間,我們怎樣去供養諸佛?你們有沒有辦法,有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來?你們實在想不出來,我就教給你,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就是供養無量諸佛,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講《無量壽經》,我們念《無量壽經》,一切諸佛聽到都歡喜,這就供養他;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接受佛的教誨,認真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尊佛不歡喜,沒有一尊佛不護念,這就所有一切諸佛統統供養到了。
普賢菩薩教給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說了七條。第一條就是如說修行供養。我們就用這個如說修行供養,供養一切諸佛!所以我們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們大家天天在做,不知道!你說冤枉不冤枉,問你有什麼方法?說不出來,實際上已經在做了,你都不知道。每天在供養無量諸佛,自己不曉得。除此之外,我們要全心全力把這個經、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眾生,以種種善巧方便,讓這個地球上所有眾生都知道,都接觸到,這是供養無數諸佛。
第二要植眾德本。這個植眾德本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第三得不退轉。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求生淨土,絕對不會被其他的法門、其他的宗教所影響,所轉變,這就不退轉了。在聽了參禪的又想去學禪,聽了學密的又想去念咒,那你就退轉了,這個不退轉你得不到。無論聽哪個法門,無論跟什麼人接觸,我絕對不會被外境動搖。信心清淨,信心堅定,一心嚮往極樂世界,這就是不退轉,我們這一生就成功了。許多不能成就的人就是退轉,看到有一些修學其他法門的,表演一點感應,表演一點神通,了不起,馬上就去了,阿彌陀佛不要了,這樣的人就退轉了,就不能往生。所以他不曉得那些神通感應就是障礙你,就是來破壞你,不讓你這一生往生,不讓你成佛,把你拉回來,送你到六道輪迴,還去搞三惡道。他愚痴、他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就被他們拉走了,這是我們也看得很多的。第四個條件要智慧勇猛。這是能保證我們不退。我們有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所以才不會被外境所轉。
還有一個條件,一定要趣向一乘;就是我們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西方極樂世界。正如同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說的,(這一章就是這段經,我曾經特別講過一次,留的有錄音帶)。善導大師說了很多比喻,講得很好。今天我們遇到淨土法門,你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如果你遇到一個真正得道的高僧,來勸你淨土不究竟,我還有另外法門比這個更好,成佛更快,你動不動心?你不動心,信心很難得。你遇到一個證阿羅漢果的,他來跟你說,你動不動心?還不動心,小乘的,不動心。再遇到一個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你還動不動心?這就難講了;或者遇到一個等覺菩薩,地位跟觀世音、大勢至平等的,來勸你去參禪,勸你去學密,你還動不動心?一個人信心堅定決不為所動。佛要來了,來勸你,我還有另外一個法門比這個淨土法門還好,你怎麼辦?釋迦牟尼佛來了也不動心,這才行。善導大師舉了很多例子,信心堅定,要堅定到什麼程度?十方諸佛來勸你都不動搖,我還是決心求生淨土,還是決心要見阿彌陀佛。諸佛如來來勸我都不動心,都不改變念頭,這個人才叫真正信自己,真正相信阿彌陀佛,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有了這樣強烈的信願,依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行,決定能得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
這句裡面又說得比較詳細,『第十二佛名』。古德從前面經文上順下來看,這個地方應當是第十二佛剎,前面講了十一佛剎,華幢佛剎是第十一,按照順序,『無上華』佛剎應該是第十二,所以說是其第十二佛剎。加一個佛剎,那個意思就更清楚,「佛名無上華」。
【彼有無數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這段就是我剛才跟諸位綜合不退菩薩必須具備的這些條件,我們一定要學習!念佛要認真,沒有比念佛更要緊的事,沒有比念佛更大的事。我們要把念佛當作我們一生大事業去辦,其他事情可以緩一緩,這個事情決定緩不得;其他事情可以暫時停一停,這個事情一時一刻都不可以停。『七日之中』,我們結七念佛就是從這兒來的。《彌陀經》跟我們講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所以佛七就是從這兒來的。這七天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我們今天這種佛七是佛七法會,是做一種儀式,大家在一塊共修念佛應該是怎麼個念法。提倡念佛,舉行一個念佛的模式,提供給大家做參考。真正的打佛七不是這個樣子。真正打佛七,這句佛號日夜不能斷,就是念七天七夜不可以中斷的。念七天七夜,諸位想想看身體差的人不行,年歲大的人不行,所以修行要年輕、要年少,七天七夜不睡覺,精神還是能挺得起來的。參加佛七的人數多少?不可以超過十個人。為什麼?主七師,十個人以上他的精神貫注不了,他照顧不了。所以真正打佛七,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但是這樣的佛七,我並不希望大家去試驗,為什麼?有危險性,如果不如法會著魔。我們現在這個佛七法會非常穩當,絕對不會著魔,這非常安全,非常穩當。
所以那種真正佛七,主七師是真有本事,能夠降魔,每個念佛的同修他的狀況、他的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稍微有一點不對,馬上就把他糾正過來,所以人數多了就沒有法子,就貫注不了。我們現在這個是提倡念佛,這是做宣傳的作用,不是做別的,大家都來演戲、都來表演的,是不是?給廣大的這些還沒有學佛的同修們看,這麼多,這麼莊嚴念佛,大概不錯,都來了,是這麼個意思,所以說目標、性質都不相同。
真正結七念佛,這七天七夜那個緣一定是非常殊勝。所以這七天當中,就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大士是菩薩,哪種菩薩?我們常常念的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就是大士。在一般稱呼一定是初地以上的,不是三賢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這稱菩薩;初地以上叫大菩薩、大士,所以大士是對摩訶薩的尊稱。他們百千億劫所修的堅固之法,這個念佛的人七天就修成功了,你能相信嗎?難信之法。我們修七天超過他百千億劫,給諸位說,這是真的。你要不是這樣殊勝的超越,你這一生當中念幾年佛,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當阿鞞跋致菩薩;人家修百千億劫還沒有見到阿彌陀佛,還不知道有西方淨土,真的超越。你才曉得這個法門是真實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讚嘆決不是偶然的。他們這些不退菩薩統統都求生淨土。
【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
這是第十三佛剎。前面講十二至十三,一定是從遠照佛剎,遠照是第一個,第二個是東北方寶藏佛剎,一直到這個地方他按這個順序排的,這是第十三。十三個佛剎,舉的例子,佛名無畏。
【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
『大菩薩眾』就是講的不退菩薩。
【諸小菩薩及比丘等。】
這就是講的小行菩薩。往生的人:
【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世尊在此地為我們略略的舉了十三個佛剎,後面這句總結。
【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
不必說他們,就是講佛剎的名字、佛的名字、往生的菩薩,說一劫都說不完。就像這個說法,簡簡單單的說法,說一劫都說不完,你就曉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不退菩薩有多少人。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要求生淨土?必有道理,必定有大利益,有真正的好處,人家才肯去。我們看了能不動心嗎?看了還是不動心,那這個人業障深重得就很可以了。業障障住他不動心,這個障要是淺一點的人看到這個樣子,一定會動心,一定去問為什麼?他也要求願往生,這都是事實真相。你說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往生,十方一切諸佛勸眾生往生,這是證明;這在三轉法輪裡面講作證轉,拿出證據來給你看,這麼多往生的人。本經三轉法輪,有理論、有比喻、有證明,這段是證明。本經的正宗分就到這個地方,正宗分講完。往下第四十三品以下是本經的流通分。
《無量壽經》經文的確不長,一本小冊子經文不長,它這個架勢擺在這裡,真的是大經的姿態,跟《華嚴》、《法華》沒有兩樣,為什麼?序分長,流通分長,不像一般經典的序分、流通分只有幾行經文,它都很長,所以這是大經的架勢。有不少人誤會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是自了漢、小乘人!我們自己對淨宗沒有研究,聽到人家這樣一批評,想想沒錯,他學大乘,我學小乘,我不如他。算了,我不學淨土了,不念佛了,跟他學大乘去了。這是對於淨宗不了解、不認識犯的過失,自己造成障礙,造成嚴重的損失。佛在此地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非是小乘」,這個法門不是小乘!
【佛告慈氏。】
叫著彌勒菩薩給他說。叫著他的名字,下面就有重要的開示,提醒他注意。
【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
這句是總結前面一品。十方世界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的,你看看那些『菩薩摩訶薩』,看他們,『善獲利益』。關鍵的字眼就在善,善獲什麼?他們會!他們會獲得利益。最巧妙、最殊勝的這個方法,這個善,善到什麼程度?你們諸位能不能答得出來?答案都在經文上,就是能於七日之中,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這是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這是佛說了假設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
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很歡喜,能生這一念心。
【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這個『大』,沒有法子形容。我們無量劫來不能脫離生死輪迴,無量劫來供養無量諸佛,種植善根,想想看今天還是這個樣子。這念佛一往生,從我們凡夫地一下就拉到七地、八地菩薩,比坐直升機還快!這個利益還得了!照一般的講法,我們凡夫真的把見思煩惱斷盡了,如法修行修到七地菩薩要用兩個阿僧祇劫,我們幾天就成功,你說這個利益大到什麼程度?經上講的大到底有多大?我們心裡要有個概念,不能含糊籠統,才能知道它真實的利益。這裡面這兩句非常重要,『歸依瞻禮,如說修行』。你能不能得這樣大的利益,從凡夫地一下就超越去當七地、八地菩薩,關鍵就在這兩句。只要把這兩句搞清楚做到了,你這個利益諸佛如來看到歡喜,所有菩薩看到你,佩服!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你,那些大菩薩拍拍你的肩膀,你真了不起!為什麼?他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才得到這個地位,你怎麼一下就得到了,他怎能不佩服?像五十層的大樓一樣,他是爬樓梯一步一步好辛苦才爬到頂上,你坐電梯一下子就上去了,他怎麼能不佩服?真的佩服,你這個速度太快!這叫一步登天。
所以歸依,這是第一個條件。歸是回頭!從六道輪迴回頭,依西方極樂世界;六道輪迴的事情我不幹了,我統統把它捨棄掉,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依靠,我依極樂世界!從一切諸佛菩薩回過頭來。我從前拜這個佛、拜那個菩薩,拜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現在我都回頭了,專拜阿彌陀佛,我要依阿彌陀佛,依一尊。從前我念好多經典,什麼《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現在我統統都不念了,專門依靠《無量壽經》。你要曉得從哪裡歸?依什麼?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從世出世間法回頭,不但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回頭,專依無量壽佛,專依《無量壽經》,這個叫皈依。
又念阿彌陀佛,還不能忘記本師釋迦牟尼佛,感情深厚不能忘掉他;又不能忘掉觀世音菩薩,我有難的時候,他不來救我了;藥師如來也要念了,害病的時候還有辦法,還有人幫忙。你把諸佛菩薩一個人分做一樁事情,得罪一個不行,對我生活有關係,統統要念,這就念雜了、念亂了。這就是沒有歸也沒有依,這個不行。諸位要曉得,特別是你念阿彌陀佛,所有一切諸佛都尊敬你,你要是有病,藥師佛怎麼會不來?阿彌陀佛的學生趕快去!你念他,他倒未必,你巴結我,算了,我不受你的巴結,他還不幫你的忙;你念阿彌陀佛他非幫忙不可。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如來都尊重,一切諸佛如來都護念,阿彌陀佛的學生了不起,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所以你要懂得皈依。
瞻禮就是念佛。身禮敬阿彌陀佛,身禮敬。這個禮敬,前面我也曾經跟諸位說,不一定是每天要拜多少拜,不是這個意思。你有時間拜佛當然很好,沒有時間也沒有關係。禮敬是你真誠恭敬心,對阿彌陀佛、對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禮拜,這就是禮。瞻就是念,口稱名,心裏面觀想,心裡頭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身禮敬阿彌陀佛,三業恭敬。
如說修行,「如說」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的這部《無量壽經》,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教誨去修行,把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以《無量壽經》的標準修正過來,這叫做如說修行。我們就明白了,能這樣的做,我們的心、我們的願、我們的解、我們的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叫真正學佛,學哪一尊佛?學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榜樣,阿彌陀佛典型,我們依照這個模式來修自己,把自己修得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那怎麼不成佛?怎麼會不往生?這個人得的利益大,大到連佛都說不出。
【當獲如上所說功德。】
他一定能夠獲得像前面所說的功德、利益,他能得到。
【心無下劣。亦不貢高。】
這個「心不下劣」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所謂的自卑感。他不會有自卑,他也不傲慢,他的心清淨。因為他明白佛所說的道理。知道生佛平等,知道性相一如,所以他對於一切法都不分別、不執著。他心是平的,清淨平等覺,所以自卑跟傲慢都沒有了。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他所成就的善根天天在增長。『增上』就是增長的意思。由此可知,他不退轉,天天在進步。
【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我們讀了這一句經文,感到無比的欣慰,我們不僅是在學佛,我們是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世尊在此地為我們授記的,只要我們做到前面四個字,你就是阿彌陀佛第一弟子。皈依瞻禮,如說修行。你只要把這八個字做到,釋迦牟尼佛在此地就是給你授記,你是如來第一弟子。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搞明白了,你能不幹嗎?彌陀第一弟子,你想想看,哪尊佛不護念你?哪尊護法神不保佑你?你現在在這個世間,還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我深深相信,你已經得自在無礙,已經是事事如意。因為諸佛護念你,一切諸法善神都保佑你,你怎麼不如意?你怎麼不自在?都因為你是如來第一弟子。
這句經文跟本經第一品裡面,證信序裡面,你看列在上首第一個人憍陳如。「尊者憍陳如」,憍陳如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人。把那個第一證果的人擺在經典最前面,這個地方說的是,『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前後呼應。由此可知,這部經就是如來所說的第一經,這哪裡會有差錯?我們印這個經書的時候,我刻了一個圖章「如來所說第一經」印在上面,就是根據這個地方講的。搞了這麼多年,這才識貨,以前不識貨,是不是?那麼多經典不曉得哪個第一,這才認真的把它認出來了。這本經是第一經,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是如來第一弟子!
哪尊如來認你做第一弟子?當然本師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決定承認的;不僅他們兩位承認,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你是他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是最聽話的學生,最喜歡的學生,為什麼最喜歡?因為你馬上快要成佛了,他怎麼不喜歡!這一往生就成佛,決定一生成佛,是這麼個道理。你們諸位想想看,還有哪部經典、哪個法門有這樣殊勝?我在世法、在佛法裡面都是很會挑剔的人,不是最好的我決定不要,我要一定要選最好的,挑到別的更好的,底下就馬上就丟掉了。你看我過去搞《楞嚴》、搞《法華》、搞《華嚴》,到接觸到《無量壽經》,那就統統都丟掉了,都不要了,我清楚了。我很會挑!這句非常非常重要,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的經句,我們要認識、要珍惜,以後人家再要說你是修小乘的、修自了漢的,你把這段經文念給他聽聽。
【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
這段經文是世尊勸導大眾依教修行,不當疑惑。『是故』。因前面所說這個緣故,佛才告訴與會當中的天人。『天人』愚痴、迷惑,不識貨、不知道這個法門是第一,不知道。『阿修羅』,提到阿修羅就曉得與會大眾當中有八部鬼神,這些都是六道凡夫。所以佛在此地特別勸勉他們,『應當愛樂修習』,應當愛這部經典,樂是喜歡這個法門,就像佛前面所說的皈依瞻禮,如說修行。『生希有心』。這句話說得非常之好。古德常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這個經典確實如此,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你不要小看了。我們現在遇到了,很容易遇到的,《無量壽經》印了這麼多,到處在派發,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嗎?不容易,太難太難了,無量劫中難得遇到一次,所以要生希有之心。
【於此經中。生導師想。】
『導師』是佛,引導我們斷煩惱、證菩提,引導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引導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引導我們往生淨土、證究竟佛果,導師!這個老師是誰?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導師,《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是我們的善友;我們每天把它念一遍,就是接受老師的教導。老師慈悲教導,我們要信受奉行,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要接受,要如說修行。奉行就是如說修行。這是自修,自利。
【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
我們還有慈悲心。我得到利益、得到好處了,看看還有許許多多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家親眷屬、朋友,他們還沒有得到,我們希望他們統統都能得到。『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就是快速都能得到,都能像我一樣安住得不退轉,身心安穩住在不退轉地。這個不退轉地前面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明白,決定不為世法所動,世法裡頭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為它所動;不為佛法裡面任何一部經典、任何一個法門所動,死心塌地,一心一意專求淨土,這是安住不退轉地。
【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
這是我們要想幫助眾生,幫助他們,怎麼樣幫助?一樣要勸他聽這個法門,勸他讀《無量壽經》,勸他聽《無量壽經》。這第二句裡面利益尤其殊勝,為什麼?想見西方極樂世界『廣大莊嚴,攝受殊勝』。攝受殊勝這四個字現在我們讀了有點印象、有點概念了,殊勝到什麼程度?前面佛所講的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剎,每個剎土裡面有無量無邊的菩薩,統統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攝受的殊勝,都是不退菩薩去往生的。
『圓滿功德』。十方世界修行雖然有無量功德,但是沒有圓滿;如果圓滿了,那何必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讀《華嚴經》,《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還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如果在毗盧遮那佛的會上,華藏世界也能夠得圓滿功德,這些人那就沒有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必要!沒有必要;他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說明西方淨土是圓滿功德,究竟圓滿。所以連毗盧遮那佛旁邊的兩個大菩薩文殊、普賢還要求生極樂世界,道理在這個地方。
我們看到這個事實,能不求生嗎?能不見阿彌陀佛嗎?一定是道理搞清楚了,事實真相統統搞明白了,自然會生精進心要來研究這個法門,研究這個經典,要來深入。唯有斷疑,我們的清淨信心才能生的出來,你才會有真心念佛,真心求生。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念佛人不是真心,為什麼不是真心?道理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沒清楚,所以他雖然念佛,雖然求生,他的心愿不懇切。如果現在有別的利益現前,他馬上就去了。今天晚上可以賺一百萬美金,你會不會來聽經?不聽,我賺錢要緊。你看看一百萬美金就把你的殊勝的利益斷掉了。賺一百萬美金還是要搞生死輪迴!小利,太小了,這是大利。可是你不認識,你不知道這是大利,你把這個看小了,把那個看大了,叫顛倒妄想!立刻就迷惑顛倒了。世間這樣的愚人很多,可能自己也是的。你們今天晚上為什麼來聽經?今天晚上沒錢賺。不容易,實實在在不容易。
【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
『為求法』,真心。真心、真意不會退屈,不是虛偽、不是假心。你要認為你真心,我剛才這個比喻是很現實的。如果這個利益擺在面前,你馬上動心了,你才曉得你的心是『退屈諂偽』,你根本就不是真心。但是這個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以為你很真心,誠心誠意在學佛了,你那個誠心誠意禁不起考驗,為什麼?名聞利養一誘惑,馬上就原形畢露,禁不起考驗不是真心。所以真心,什麼這個世出世間法擺那裡絕對不動搖。你看這個底下幾句比喻。
【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縱然是猛火叫你去跳,我也不懷疑,我也不後悔。考驗你的真心,你真誠究竟到什麼程度,能不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
【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
佛說的,十方世界往生的這些不退菩薩,他們為什麼成就?他們是真的求這個法門,是真求。這個法門是無上第一的微妙法門,超出一切經論之上!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經,《無量壽經》統統超越,所以它真的是如來所說第一經。這不是我在此地,我修淨土夸淨土,所謂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是的!事實如此。樣樣依事實來說,絕對沒有誇張,它真的就是這樣的。你要認為我在這兒誇張,好,我修淨土在贊淨土,誇張淨土,這未免說得太過分了點,你帶著疑悔之心,那你就錯了。所以諸位細細去讀經文,細細去體會、去揣摩,你就曉得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那些菩薩在接觸的時候都尊重聽聞,唯有尊重聽聞,尊師重道,對老師尊敬,為什麼?重道,這樣聽聞他得利益。
過去曾經有人請教印光大師,學佛有沒有秘訣?這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寫的,印光大師答覆他:有,誠敬二字是學佛的秘訣。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尊重聽聞就是誠敬。人如果能夠有十分誠敬,聽經會開悟,聽經為什麼不會開悟?誠敬的心不夠,所以一般人聽經的誠敬之心,只有一分、二分,所以得的利益並不多,能有九分、十分的時候就會開悟。這些菩薩十分的恭敬,不生違背,不生違背這句裡面就含著前面所講的皈依瞻禮,如說修行。他不違背,他統統做到了,所以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見阿彌陀佛,見佛聞法,圓滿功德,是這麼回事情。末後這句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惕。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這是真的。為什麼有許多菩薩想聽這個經聽不到?菩薩要知道有這部經,哪有得不到的道理?是菩薩想最好有個經、有個方法,能叫我們快點成佛,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要搞無量劫,不要搞這麼長、這麼痲煩,想有沒有這個經典。他不知道,沒聽說過,無緣、沒有這個緣,所以『欲聞此經而不能得』。不曉得有多少菩薩?這個人數比那個往生的人數,不知道又多了多少倍。
【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因為這個緣故,你們今天有緣,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刻當中,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佛在這裡勸我們應求此法,你們應當認真的求生淨土,皈依瞻禮,如說修行,這就對了。佛在此地多少次的勸告我們,勸我們求生淨土。今天就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二十八集)1994/11新加坡檔名:02-027-0028
請掀開經本,一百八十面第一行「受菩提記第四十四」。請看經文: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我們先看看。這裡面為我們講的佛法,在這個世間有四個時期。這是佛滅度之後,佛的法運總共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經文上說『若於來世』。這句話的意思是佛滅度之後。『乃至正法滅時』。這就是佛滅度一千年之後,這是像法時期以及末法時期,末法是一萬年;換句話說,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正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說這個經正是為我們大家所說的。
『當有眾生』。這是說有緣的眾生,什麼樣的因緣?這個因緣深了,真的是無限的深廣。『植諸善本』。這裡面最要緊的一句就是稱念彌陀名號,這是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在這裡我們看到緣之深、之廣,無量諸佛實實在在沒有方法計算得出來,這稱之為無量諸佛。這是他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善根福德深厚。『由彼如來加威力故』。彼,不僅僅是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你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些諸佛如來都以本願威神加持你。你今天接觸到這本經,接觸到這個法門,你聽了才會生歡喜心,才會興起信願求生淨土。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基礎,縱然你遇到這個法門也很難相信,你也不容易接受,這就是諸佛所謂的「難信之法」。為什麼難?我們看這段經文就曉得那個難的原因,是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夠。深深培養這個善根福德。『能得如是廣大法門』。這個法門,世尊釋迦牟尼佛稱讚,這個法門是一切法門當中最廣大的法門。怎麼個廣?怎麼大?前面兩品我們都讀過了,都看到這個事實。
【攝取受持。】
『攝取』,是阿彌陀佛接引我們。攝取就是接引的意思,他來歡迎我們,迎接我們。『受持』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要接受,我們要保持,不能把它失掉,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自然就得到了。
【當獲廣大一切智智。】
這是說你必定能夠得到的,得到什麼?如來果地上的智慧。『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種智;兩個智,一個是講根本智,一個是後得智。這上面有個一切,這就是如來果地上兩種智慧圓滿。
【於彼法中。廣大勝解。】
『彼法』就是指淨土法門。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在大經裡頭常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的人,他才真正徹底的明了。等覺菩薩如果不得諸佛威神加持,也不能究竟圓滿,可見得這個法門真的是甚深、甚廣!我們今天接觸到這個經典,讀誦、聽講似乎不難,我們也能理解,這是什麼原因?是由彼如來加威力故,你才能明了。同樣一個道理,我坐在這能講,也是諸佛如來威神加持,要不加持,我也不能說,你們也聽不懂;現在我能說一點,你們也聽懂了,統統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效果,所以我們能解。不但能解,『勝解』。勝是殊勝,也就是說我們理解有相當程度的透徹,不是泛泛之知。
【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
能得真正的法喜充滿,這個歡喜心,所以才喜歡到處勸勉別人,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就是『廣為他說』。自己非常喜歡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這後面兩句決定不是勉強的,是自自然然你一定會這樣做,要問為什麼原因這樣做?就是前面於彼法中,廣大甚解,獲大歡喜。你是真的明白了,真的透徹了,真得到真實利益,一定會這樣做。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
前面佛所講的這段話,這是一個大前題,說明像法以後的狀況。像法以後,正好是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佛法傳到中國,恰好是佛滅度一千年。這是在後漢時代傳到中國來的,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到中國來的。這一千九百年中,從漢明帝算到今天一千九百多年,將近兩千年,在中國歷代,我們從歷史記載裡面所見到的,確確實實如經所說,淨宗的弘傳每代都有許許多多的人,不僅是祖師大德們。今天讀這段經文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都是無比的殊勝。自己積德深厚,現前得佛力加持,自己有成就,能將這個法門盡心盡力的推廣,這是前面所說的。
這段佛說了『諸善男子及善女人』,這兩句裡面包括四眾弟子,在家二眾、出家二眾。淨宗的弘傳,出家人的確占了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末法這個時代,你看許許多多地方都有蓮社的建立,而主持蓮社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主持蓮社的。像這個地方居士林,你聽聽這個名稱就曉得是在家居士主持的,非常符合本經所說。我們在這個經序分裡面所看到的。世尊為我們列出與會的上首,在家居士就有十六位,出家大德只列了五位,在家有十六位,這就是這個法門真的是以在家同修為主。你問為什麼?在家同修過去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是這麼個道理。
出家人真的是少數,是擔任弘傳的工作,這就是歷代的祖師大德們,他們負起弘傳的責任。四眾弟子,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四眾弟子,『能於是法』。是法就是專指《無量壽經》,專指淨宗法門。『若已求』。已經發心求願往生,或者是現在求,或者是當來求,當來是將來。末法還有九千年,末法是一萬年。照中國歷史上記載,末法第一個一千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所以這是往後發願求生淨土,只要真正發心,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學的人,『皆獲善利』。皆是平等的。都能夠獲得最善的利益。善是善好,用現代的話講最好的利益。什麼叫善?善的標準在哪裡?實在講就是指這部經裡面所說的種種殊勝的利益,你全都能夠得到;不僅僅是將來往生不退成佛,現前能夠得到大自在。
我們這個世間人常常祝福人說,祝你事事如意,事事稱心。實在講稱心如意是恭維的話,不是事實;唯獨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你能得到。憑什麼得到?憑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佛加持你什麼?加持你開悟,你讀經明理,這是佛力加持。道理明白了之後,你曉得你應該怎樣做人,應該怎樣處世。我們古人所講自求多福,那是要你自己修的,你自己要不肯修,佛沒有辦法加持你。這是我們前面曾經讀過的,就在前一品裡面「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你只把這句話做到了,你在這一生當中事事如意,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佛教就是加持,佛教就是保佑,這裡面沒有迷信。
有些同修告訴我,他的事業做得很成功,賺了不少的錢,自己以為很能幹,我說你能幹的什麼?你以為錢是你賺來的?他說那不是賺來的那是哪來的?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錯了,你前生修的因,這一生得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都不爽!哪裡是你賺來的?佛在經上把這些事實真相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財富,你得到財富是果報,果必有因,你前生肯財布施,財布施是因,這一生得到的財富,這果報。你能夠行法布施,你就得聰明智慧;你能夠修無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長壽。財富、聰明、健康長壽是果,三種布施是因,佛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這就是保佑我們,這就是加持我們。我們覺悟了、明白了,我就肯修因,我真肯做,你肯做你才能得果報。你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布施得很歡喜,你今生得來的財富也很容易、也很快樂,一點都不操心。你賺錢,錢賺到了,賺得好辛苦,那是什麼原因?前生修財布施,布施的不痛快,布施的不歡喜,布施像割肉一樣,好難過;那你今生就得很辛苦才賺到。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部經就是諸佛如來、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加持,也就是說這個經就是諸佛如來、阿彌陀佛對我們的保佑!他用這個經典來保佑我們。我們認真去讀,認真去學習,你就得到了,一切利益你統統得到了。
【汝等應當安住無疑。】
你要把心安住在這個經上,這個經就是我們一生修學的根本,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指南,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不違背經典的教訓;前面說了,這個人就是如來第一弟子,所以你安住這個經教上,決定不懷疑。
【種諸善本。】
『種諸善本』。不僅僅是信願持名,一定要把經上講的教誨要做到,特別是五戒十善,前面三十五品所說的。
【應常修習。使無疑滯。】
應當常常,這就是決定不能間斷。『修』是修行。我們過去許許多多想法,對自己、對生活環境、對人、對事,那些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做法,都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習』是學習。依照經典里所說的道理方法去學習,重新做人,經上告訴我們「灑心易行」,這句話就是我們重新做人。過去都是做六道輪迴業,都是在那裡做三惡道業,非常可怕;今天我們改頭換面,我們要學佛,我們要學菩薩,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善人,這一生當中決定脫離六道輪迴,往生不退成佛,這就是修習。『使無疑滯』。我們認真這樣去做,無論對理、對事我們沒有懷疑、沒有障礙。滯就是障礙。阻礙就沒有了。
【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
牢獄,當然我們看到很恐怖、很害怕,誰願意跑到牢獄裡去?牢獄是什麼?三界、六道就是牢獄。牢獄裡頭有苦也有樂,苦的是什麼?三惡道是受苦的牢獄;三善道特別是天道、阿修羅道,那是珍寶牢獄。你願不願意去?世間有不少人想生天,天上快樂,壽命很長,這是一切受用都自然,不要很辛苦的去經營,天福是很能誘惑人的。我們明了天並不究竟,壽命長就像長壽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這是凡夫裡面壽命最長的,八萬大劫。八萬大劫要跟無量劫去比不長,也很短暫;八萬大劫到了之後,還要輪迴、還要墮落,為什麼?他已經爬到頂頭了,不能再上去了,那壽命一到,只有往下墮落了。《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四禪天、四空天壽命盡了的時候,多半都墮三惡道,很苦很苦。你要問什麼原因?我也不多說,你們去念《楞嚴經》就曉得。『一切種類珍寶牢獄』。就是指的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提醒我們天不究竟。天上享樂就像珍寶牢獄一樣,你不能出三界的。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段是說不聽這個法門,不能相信這個法門,不能接受這個法門,很難不退轉。那個不退不容易。佛叫著『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注意,底下的話就很重要。『如是等類大威德者』。這句是指對於淨宗,對於這個法門不懷疑。信心清淨、信心堅定,指這一類的人。如果我們對這個法門很清楚、很明白,確確實實不會被任何境界所動搖,那你就是此地所講的大威德者,你有大威德。這樣的人『能生佛法廣大異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有資格,他有能力入淨土法門。佛法廣大叫異門。異是特別。這個法門不是普通的法門,普通法門就是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普通法門。這個法門,古德常講的叫門余大道。就是所有一切法門以外的一個成佛的大道,成佛的捷徑,稱為異門,跟普通的法門不一樣,所以必須是大威德之人他才能生。
『由於此法不聽聞故』。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因為一些菩薩們,行菩薩道的,沒有聽到這個法門,或者是聽到了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不願意求生淨土,這是聽等於沒聽,遇到等於沒有遇到,不能生到極樂世界,就難免要退轉。果然沒錯退轉了,他要不退轉,說老實話,成佛哪裡要三大阿僧祇劫?要這麼長的時間,就是進進退退,退得多,進得少,所以修行這麼難。菩薩退轉,既然當了菩薩,退轉不會退成凡夫,這個諸位要曉得,他退有個底限,不會退到凡夫位。你看小乘須陀洹就位不退了,是小乘就位不退了;他證到二果、三果,可能又會退到初果,但是不會到初果以下,不會退到凡夫。所以他的確是進進退退的。
小乘證得須陀洹之後,佛告訴我們,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證阿羅漢果,七次往來。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成個阿羅漢相當不容易,就是他退得很多。那菩薩成佛就更難了,退墮的因緣非常之多,所以能求生淨土,保證我們永遠不退,這是太難得、太希有了。我們在四十八願裡面讀到,四十八願最後的五願,是阿彌陀佛特別加持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們的。菩薩對於這個淨宗能夠深信不疑,歡喜讚嘆,依教奉行,特別加持那些人的;那些人就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的。菩薩沒有聽到這個法門,那就退轉了。
『有一億菩薩』。一億菩薩不是指十方世界的,是指我們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的事情,所以這是指娑婆世界。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心一退轉,諸位要曉得,如果是見思、見惑斷了的,見思煩惱、見惑斷掉的,他就退到初信菩薩位;假如見惑沒有斷的又退轉當凡夫了,在六道裡頭又去搞輪迴了,這樣的人很多。這樣的人到底是哪些人?我們在座諸位同修個個都是。為什麼?經上講得很清楚,你是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現在還混到這個地步,那就是退轉了。是沒有把見思煩惱斷盡,又退轉搞輪迴。
你看看成佛是三個阿僧祇劫就成就了,我們已經搞了無量劫,無量劫混到今天,混得這個樣子!你要問什麼原因?於此法門不聽聞故。我們今天有沒有聽聞?這個經明天可以講圓滿,這二十九天你們天天都來聽,一堂也沒缺,聽聞了沒有?不見得,為什麼?你是不是真的聽懂了?你是不是真的覺悟了?是不是真的真實相信了?是不是能夠如說修行?這二十九天果然做到真正「歸依瞻禮,如說修行」。那就恭喜你,你是聽聞了,你聽到了,你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了。如果你對於世間還要貪戀,還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你於此法不聽聞故,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一生不能往生。這就是什麼?聽而不聞,聞是講開智慧,聽了沒有覺悟。說得好聽一點,就像前面所講的阿闍王子、五百長者聽佛說《無量壽經》,他們聽了很歡喜,我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要不要發願往生?還不肯發願往生。那樣的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這個地方的人是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比四百億多得太多!所以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聽也是不聞,你才曉得一切諸佛說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個話說的有道理,的確不容易。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這段是講信受奉行,修行不退。這是這一生當中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我們想一想,我們是不是這一類的人?『於此經典』。的指本經,如果要把範圍擴大一點就是指淨土三經,或者我們現在所講的五經一論,都是專門說淨土的,專門勸人往生的。『書寫』就是流通。古時候印刷術沒有發明之前,經本都要靠手寫;現在不必寫了,現在我們印經,印經流通。這個經典在這個世間愈多,就愈多人有機會接觸,愈多人有機會得度。過去大慈菩薩講,你能夠度一個人往生,能夠度二個人真正往生了,就比你自己一個人修行那個功德就大得多;你能度十幾個人,那你就是菩薩。這十幾個人統統往生,能度十幾個人往生的,那你就真正是菩薩。我們印一萬本經書流通,希望有十個人能得度到西方成佛,那就不得了。不要以為我這一萬本書,就有一萬個人去成佛,那不可能的事情;一萬本書去流通,能夠有十個人得真實利益,那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所以經書一定要多多的去流通。
『供養』。就是奉獻的意思。供養裡面,前面跟大家說得很多,實實在在講最殊勝的供養兩種:一種是「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我們統統把它做到了,這是真正供養,這是自利。第二個就是以這個佛法供養給你的親朋好友,供養給一切大眾,以最真誠恭敬的心送給他。現在不但印經,錄音帶、錄影帶這些流通都是最殊勝的供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婚喪喜慶各種節日,與親戚朋友往來都會送一點小禮物,什麼禮物最好?《無量壽經》,沒有比這更好了。前面講這寶,真正的珍寶!有些人說中國人習俗過年,大家都賭博,玩玩想贏錢,送書給他,書就輸掉了!這個忌諱,不好送書。我送的是《無量壽經》,你要不要無量壽?你要不要的話,那壽命沒有了;那經要不要?那經跟黃金的金意思是一樣的!是不是?我送《無量壽經》,最珍貴的禮物。應當送這個,我們才真正有幫助人的心,真正像佛一樣普度眾生,所以要存這個心,要認真去做,認真努力去做,這是講供養。
『受持』是講修行。我們要接受,完全接受,以真誠心、以清淨心、以恭敬心來接受,依教修行這叫受持。『讀誦』。讀誦是自利利他。在歷史上有個很明顯的例子。我們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惠能學佛的因緣是什麼?是他賣柴的時候,有個人在念《金剛經》,他在旁邊聽,聽了,你看就把惠能度出家成佛了,所以讀經是自利利他。要讀出聲音出來,自己聽得很清楚,讓別人也聽得很清楚,叫讀經。這個讀要講求抑揚頓挫,叫別人聽得不但清楚,他能夠生歡喜心。像我們平常一般念經,敲著木魚一個字、一個字平平的,不但聽不清楚,而且叫人聽到恐怕、叫人厭煩,為什麼?這是超度死人的,好像很不吉祥,造成很大的誤會。所以不能那個讀法,那個讀法在現在行不通,那是古時候的,那時代已經過了。我們現代人你看看現代一般朗誦,他是用什麼方式來朗誦的?跟古人吟詩唱曲不一樣,腔調不一樣。我們是現代人要用現代的方式念出來,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念得很好聽,讓人家聽得也很舒服,他願意聽,他能聽得懂,自利利他。
『於須臾頃』。這是講時間的短,時間無論長短,現在人所說的機會教育,抓到機會就講。平常在應酬當中跟大眾接觸,找到機會就勸人念阿彌陀佛,就跟他講《無量壽經》。這部經你不會講,你懂一句就講一句,懂兩句就講兩句,就好!像《金剛經》上講的四句偈。偈,四句就叫一首偈,任何四句,兩句就是半偈,你能給人講四句、跟人講兩句都好。所以經天天讀,讀得很熟,很容易就會為人演說!
『勸令聽聞』。勸人家要讀這個經,把這個經的好處、功德、利益要介紹給人。譬如現在一般人,你想不想發財?你想不想聰明?你想不想健康長壽?這都想,我有個方法,《無量壽經》。他要不相信,你看看我現在發財,我很聰明,我健康長壽,我就是念《無量壽經》的。自己要做一個證明給人看,他就相信了,勸他讀,勸他聽。現在錄音帶非常方便,法師講經不容易,但是錄音帶流通非常廣,勸他聽,勸他讀,勸他學習。
『不生憂惱』。憂是心,惱是身,煩惱!憂慮、煩惱都舍離了。不生憂惱,人就快樂、幸福了,這正是一切眾生所追求而追求不到的,這經上有理論、有方法。『乃至晝夜思惟彼剎』。這是念佛,晝夜不斷,這是觀想念佛。這句裡面含攝觀像、稱名。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經念得很熟的人,提起佛號就會想起佛陀發心、求學、修道,以及成佛度生種種說不盡的功德莊嚴;提起佛號你就會想起來。『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無上道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終不退轉』。決定不會退轉。跟前面不聞此經退轉的菩薩,正好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真的是不退轉。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這句話對我們現代人講非常契機。現代這個時代科技雖然很發達,帶給我們的災難、憂患真的是無窮無盡。假如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就是核子戰爭,核子戰爭那就是滿中大火。在這個大災難當中,念佛不退心的人都能順利往生,都能蒙佛接引,所以這個災難害不了他,這個災難現前正是他往生機緣成就。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這個人就是佛所說的這類的人。希望我們在座的同修,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他的深因不可思議,為什麼?過去生中已經遇到無量無邊諸佛。『值』就是遇到。遇到佛,哪有不供養的道理?曾值,曾經遇到、曾經供養過去無量無邊諸佛。『受菩提記』。諸佛如來曾經給他授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諸佛如來稱讚他,也就是諸佛護念。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佛的確是無盡的慈悲,末後再次的叮嚀、囑咐,我們應當專心,要接受、要依教奉行,要每天讀誦,如說修行。如說修行裡面這個「說」,還包括著勸導別人,要為別人說,為別人介紹。再看底下這一品。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這段是說明世尊圓寂之後,弟子們修學的狀況。『吾』是世尊自稱,釋迦牟尼佛自稱。今天為大家,『為諸眾生』,這是包括當時以及後世的眾生,像我們都包括在內。有機會讀到這部經、聽到這部經的,都包括在這一句當中。為諸眾生,眾生有當時的、有後世的。『說此經法』。說《無量壽經》,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令見無量壽佛』。說這個經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發心去見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及其國土』。就是極樂世界。『一切所有』。就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前面都曾經說過。
『所當為者,皆可求之』。所當為者,為是造作。應當要做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是菩薩所當為者,都能在無量壽佛那個地方求到,而且會得到圓滿;前面講的圓滿的功德。佛像這樣的開示,在這個經裡面真的說得很多很多,不止一次、二次。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出世尊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關懷,真正是大慈大悲,超過父母師長。『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不可以,千萬不可以因為佛滅度了,佛不在世間了,佛不在世間,經典還留在世間!佛不在了,我們對這個經也不相信了、也疑惑了,那就錯了。後世確確實實有不少這樣的人,佛在世的時候相信,不能不信;佛滅度之後就不相信了、就懷疑了,煩惱、業障就現行了。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這底下這段含義很深很深,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當來之世』。是指將來。『經道滅盡』。經是經典,道就是修行的理論跟方法,在這個世間逐漸逐漸消失了。這是指什麼時候?佛的法運到最後的時候,末法一萬年,一萬年到盡的時候,佛法沒有了,這個世間再沒有佛法了,這個時候人很可憐,為什麼?出離六道的機會沒有了,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沒有法子明了;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利害都沒有能力辨別,造業受報就非常之苦。可是佛還是很慈悲,留這部經,所有一切經都不在、都滅了,單單這部經最後滅,它還在世間住一百年。這個一百年是釋迦牟尼佛他的願力、他的威神加持的,所以這佛的法運變成一萬二千零一百年,最後一百年是釋迦牟尼佛願力加持的。
這裡面含的意思很深,深在哪裡?這就告訴我們佛法為什麼會滅?佛法是真實法,真就不是假,真就不會滅,必然是常住在人間。佛法興、滅都是緣,眾生有緣,什麼緣?能信、能願、能行,佛就出現在世間;眾生不信、不願、不肯修行,佛就滅度了,經也沒有了。由此可知,佛的法運不是在佛那邊說的,是在眾生這邊說的。眾生像前面所說,佛滅度之後,眾生造作五惡、五痛、五燒,久後轉劇,這個問題愈來愈嚴重。到最後所有一切經法,世間人都不相信了,還有極少數的人;就如同前面經文上所說的,過去生中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一切如來威神的加持。他接觸到這本經,這是緣,他的善根福德成熟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很慈悲,一定把這個經法教給他,這就是成就他的因緣,使他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同時具足,在最後的一百年聽到這部經,還是能得度。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最後的這一百年,遇到這部經都能滿你的願望,看他的善根福德淺深了。有人發的善心,想得人天福報,能得到;有人想生天,有人想證阿羅漢果,有人想證菩薩果,你得到這部經典的時候,統統能夠如願以償!那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是善根圓滿的成熟,他證的是究竟之果,跟前面所講的那完全不同。所以是『隨意所願』。就是每個人發心不一樣,願望不一樣,都能幫助他滿願;『皆可得度』。意思都能幫助他滿願。由此可知,一切經中度眾生效果、威力最大的無出此經,我們讀這一段你要體會這個意思!才真正明了這部經在一切經當中第一。
所以慈雲灌頂法師說得好,一切眾生造作極重的業障、惡業,什麼樣的經,什麼樣的修行方法,都沒有辦法滅他的罪,都沒有辦法消他的災,唯獨這部經,唯獨這個名號行,有力量消除他的災障,消除他的罪業。顯示出這個經、這個法門是第一當中的第一。念佛人有大福報,念佛人消災滅罪比修什麼方法都來得快,尤其是專心念佛。我們這些年來在這個世間許多國家地區勸人念佛,有不少接受了,真肯念了。念了半年、一年告訴我,真有效;身體健康了,容光煥發,家庭也很美滿,事業很順利,眼前的果報都得到了。煩惱妄念少,心清淨,智慧增長了,半年、一年就見效,這麼快!修其他法門,修了幾十年還沒見到效果,這個法門,幾個月當中就能見到效果,可見得佛說的是真的話,祖師大德所見到的也不假。只要你能信,只要你真的肯乾,你就能得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確實皆可得度。
那我們現在距離法滅盡的時候還有九千年,這個時間還長得很!由此可知,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經典,遇到這個法門,這是多大的福報,比起後面的人,我們的福報殊勝太多太多。不但我們比後人有福,說老實話我們比前人也有福,當然前人那已經往生的人那是例外了,他們福報比我們大。比哪些人有福?聽到這個淨土法門沒有想往生的,我們比他有福報,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聽到這個經本,沒有見到這個經本。過去所翻譯的本子,經義都不圓滿,因為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多次宣講,不是一次說的,說了很多次。傳到中國來就有很多不同的原本,這個梵本的原本不止一個;在中國翻譯總共翻譯了十二次。這十二種的譯本裡面出入都很大,這就證明佛是多次宣說。所以你看一個本子,你沒有辦法了解圓滿的意思,你要把這些譯本全部都看到,在古時候簡直就是不可能。
宋朝王龍舒居士,這個人的確有財富又有地位,又有聰明智慧,他前世的因修得好!他做一個會集本,唐朝所翻譯的這個本子他就沒有見到過;這些原譯本當中,他只見到四種本子,其他的本子他都沒有見到。你就曉得古時候經本流通量很少,得到經本非常非常的困難;不像現在印刷術發達,流通量很大,我們得到很容易,這是現代人比從前人有福報。不要講這個年代久遠了,比我就有福報。我學佛的時候四十年前,我二十六歲學佛,我那個時候學佛,台灣經本就很少,全台灣賣佛經的書店只有三家,而且數量很少很少!我們想看經書怎麼辦?到大的寺廟裡面,它還有《藏經》,像台北的善導寺裡面還有一部完整的《大藏經》,我們到那裡去借來抄。而現在沒有人抄經了,我們那個時候要抄經,不抄沒有!那現在多方便,現在有影印機,現在人的福報比我們就大多!那比我以前的人當然更艱難、更辛苦。所以現在人有福,一定要珍惜你的福報,珍惜你的因緣。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經的價值,經的功力,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
底下這段是佛顯示無盡的感嘆,佛出現在世間太難得了。『難值』。值是遇到。不要說是跟佛的同一個時代。『難見』,你見不到佛。這句當中包括了整個佛的法運,就是一萬二千年,佛雖然不在世了,經典在這個世間如同佛住世;我們能依教奉行,跟佛當年教誨沒有兩樣,所以這很難得遭遇的。譬如說釋迦牟尼佛,一萬二千年過了之後,這世間沒有佛法了,佛法滅了。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當中第四尊佛,在他以前有拘留孫佛,這第一尊,他滅了之後,第五尊佛彌勒佛。彌勒佛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來成佛?《彌勒下生經》上告訴我們,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這個數字我們聽起來天文數字,這麼長的時間這個世界沒有佛法,可見得有佛法的那個時間實在非常短暫。你怎麼剛剛好就生在這個時期,遇到佛的經典這比中特獎都難!我們今天中獎了真不容易,所以要珍惜這個因緣。
彌勒佛下生,大概每尊佛他的間隔大致上都是這樣的,從什麼地方曉得?因為補處菩薩都是住在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但是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人間四百年兜率天一天,所以兜率天人看到我們人好可憐,你看沒幾個小時你的一生就完了,這人有什麼意思。所以你們自己去算,這個時間能算得出來。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再乘上四千這個數字就出來了。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過去這幾尊佛,出現在世間大概也是這個樣子,也是這個情形。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迦葉佛,釋迦牟尼第四尊,彌勒是第五尊。因為他們沒有成佛之前作補處菩薩都是住在兜率天,所以這個情形大致上是相同的。
這個世界有佛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很長,這就是如來出現在世間,『興世』就是出現在世間很難遇到。要我們剛剛好在這個世間得人身,因為六道裡頭只有得人身,學佛的機緣最容易;天人福報太大,享福就不肯修行。在三惡道太苦了,勸他學佛也非常不容易。正像經上所說的「富貴學道難」,學佛的、聽經的,這個富貴人家不聽經。富貴人學佛是怎麼學佛?做大法會的時候,他來上一支香就走了,前呼後擁威風得不得了,是這樣學佛的;在廟裡出錢、出一點力,實際上出的錢很多,在他那個財富比例九牛一毛!還要作威作福,叫他來聽經他受不了,富貴學道難,他就跳過去了,去玩去了,去搞這個去了,他不幹這個。「貧窮學道難」,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來聽經,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六道裡頭三惡道是貧窮,天人是富貴,人是小康,日子過得去,勉強過得去,也不算太富有也還行,這樣的人學道容易。所以六道裡面,佛常常讚嘆「人身難得」,人身最可貴,就是很容易接觸佛法,接觸之後容易信受奉行,道理在這個地方,這是機緣難。
【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這是講佛經。我們得人身,現在這個世間得人身的多少?得到人身能夠在一生當中遇到佛經,遇到修行的方法,也是占少數不是多數。以新加坡這個例子來說,新加坡有三百萬人口,你看我們這個地方聽眾才一千多人,一千多人跟三百萬來比很少、很少!你就曉得『諸佛經道,難得難聞』。很不容易。這個地區還算是多的,其他的國家地區,我們講經聽眾都沒有這麼多人。偶爾搞一個法會,人會很多;經常不斷的講經,連續講一個月,天天有這麼多人來聽很希有,很少、很少,證明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這是第二難。
【遇善知識。】
這是第三難。哪裡能夠遇到一個善知識?古時候善知識的標準是修行證果的人才是善知識,當然他修行證果,對這個經教所講的不會有差錯,他本身證明了。現在沒有了,修行證果的人沒有了,能夠肯依教修行的人已經就不多了,善知識到哪裡去找?不遇善知識,我們雖然遇到經教,意思不能夠通達,不能夠明了,正是大經裡面所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聰明智慧要想解佛經的意思是不可能的,什麼道理?佛所說的一切話是從清淨心裏面流出來的,是從真實心裏面流出來的。語言文字都是從真實心、清淨心流出來的;世間人妄想執著沒能離開,如何能解如來真實義?所以這世間人解釋佛經,往往錯解了、曲解了,用自己的妄想分別來解經義,這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求善知識,善知識難遇,不容易。
【聞法能行。】
這第四難。所以底下一句是總結。
【此亦為難。】
兩種,這是第四難。好,我們聽清楚、聽明白了,能不能照做?如果不能照做,那就真可惜。第一殊勝的利益我們得不到,真叫當面錯過,那多可惜,所以這給我們說了這四個難。底下還有一個。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第五難難在這個經上。前面是講諸佛經道,一般大小乘的經典都這麼難,這個經難上之難。『斯經』是本經。你能夠聽到《無量壽經》,或者是《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這淨土三經,你聽到之後你能夠相信,要是你很喜歡。『受持』是如說修行,真的佛怎麼講你就照做,那叫『難中之難』,沒有超過這個難的了,這是達到頂點了。如果這個難你要是沒有了,那就恭喜你了,你就不是人,你是極樂世界的菩薩,那不是凡夫,極樂世界菩薩。現在雖然沒有去,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已經有名字了,很快你就要去了,所以你已經不是娑婆世界的人,真正是彌陀諸佛第一弟子。所以你就想這個多難,做彌陀諸佛第一弟子,那不是容易事情,確實是無過此難。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
這個『佛聲』是指念佛號的音聲。我們聽到有人在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阿彌陀佛,聽到這個念佛的聲音。
【慈心清淨。】
聽到這個音聲就起了慈悲心,心就清淨了。這就是聽到佛號的時候,你心裏面憂慮、妄想、煩惱都止住了,都息掉了,一心在緣佛號,生歡喜心。
【踴躍歡喜。】
非常的歡喜,歡喜到手舞足蹈,形容那個歡喜心的樣子。
【衣毛為起或淚出者。】
『衣』是你踴躍的時候,這個衣飄起來了。『毛』是你的寒毛豎起來了。這是指歡喜的程度,無比的歡喜心,這是一種現象。另外一種現象,『或淚出者』。不是這個歡喜的相,他哭起來了、流眼淚了,兩種現象。這兩種現象都是感動而生的,怎麼感動?
【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前世讀過這個經,學過這個法門,臨命終時一個妄想耽誤了沒有往生,這一次遇到了,很受感動,就有這個現象現前。所以他不是普通人,過去曾經學過這個法門。這種現象,我們在道場當中、同修當中,有時候真的見到了,我們見到不曉得是什麼緣故?有些人一聽到佛號他就哭,痛哭流涕,他說感動的;有些人聽到佛號手舞足蹈非常歡喜,我們不曉得什麼原因,以為什麼?以為著魔了。今天我們讀這段經文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一個原因,這個感動是他心有所感,他自己也不曉得什麼緣故,為什麼?過去生中的事情他忘掉了,雖然忘掉,他阿賴耶識裡面有種子,所以一有這個緣,他種子起現行,是這樣一個衝動,才有這樣的現象。所以這個現象是個好現象,不是壞現象,不要因為這個現象,而有所恐懼、有所懷疑,那就錯了。
但是要值得注意的,這個現象要常常有,那就著魔了。最初接觸的時候,最初聽到佛號的時候,有個幾次沒有關係,這就是經上所講的。如果每一次都是這樣的,那就是《楞嚴經》上講的魔附身。《楞嚴經》裡頭有歡喜魔、有悲魔,歡喜魔就現這個歡喜踴躍,悲魔就天天痛哭流涕,聽到這個就這樣,那就真的叫著魔了。所以如果不是經常有,那就不是著魔,這是最初聽到、最初接觸會有這個感動,到以後正常沒有了。又有人奇怪是不是我退心了,是不是?從前有感應,現在怎麼沒有感應?其實這是正常的。感應只能有個一、二次,不能很多,這是自己阿賴耶識裡面種子現前。另外一種就是佛力的加持,幫助你善根發現。
有善根的人要沒有緣的觸動,很難發現。初學佛的人見光,聞到異香,見到瑞相,他觸動了,他真的相信了,這都是外面的緣,佛菩薩加持的,幫助他啟發信心;他真的相信了,以後這個境界就沒有了,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我初學常常聞到異香,我心裡好歡喜,現在好多年都沒有了,法師我是不是退了心?殊不知那是正常的現象,那不是退心。如果常常有這個現象,那就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了,那不是佛菩薩,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的。我們再看最後這一段。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假如聽到佛號懷疑,這個我們也看到很多很多的人,讀到這部經不能相信,聽講這部經也懷疑,也不能夠接受,這就是『於佛經語,都無所信』。這什麼原因?業障,或者是說得不客氣,罪障!罪業深重,障礙著他。這我們在外面不可以這樣講法,我們心裡知道這樣講很傷人,所以講經講到這是沒有法子,那不能不講,在平常的時候決定不能這樣說。一切眾生都有他的自尊心,你不能說你從惡道當中來,我們不好說這個話;實實在在講從惡道中來,不僅佛在此地是提醒我們這一句,我們在大乘經典裡面看得太多太多!
一般造作罪業墮地獄,地獄出來之後還要變餓鬼,餓鬼道罪受滿之後,還要變畜生去還債,那個債還完了,才能得人身,得人身的時候還有餘殃,還有餘習、習氣沒有斷。所以在這個世間,他障礙比一般人多得很多,於真正的大乘佛法,他很不容易接受,所以你就曉得造作罪業是多麼多麼痲煩。雖然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當作佛,他這個障緣太深了,佛縱然是無盡的慈悲都幫不上忙,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決定不能造作惡業,造作惡業苦報無邊。所以他不能接受,不能夠相信,這就是『宿殃未盡』。宿殃未儘是說他這個習氣在,習氣沒有能夠斷掉。
『未當度脫』。他這一生,這是我們讀這個經讀得這麼多,聽了這麼多遍數,一定要曉得,這個度脫是成佛。不是普通的經典法門,幫助你生天得天福,幫助你證阿羅漢果,幫助你成菩薩,這個不是,這個經是直接叫你成佛。你想想看哪一個人這一生當中像成佛的樣子,我們照照鏡子像不像佛?這個經典、這個法門是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得道成佛的,這個得道就是往生不退,果報是成佛,究竟圓滿佛。不是藏教佛、通教佛,藏通佛比這個,那就容易太多了,這是究竟圓滿佛,你就曉得那是多大的福報。宿殃未盡,未當度脫。他成佛的機緣沒成熟,所以遇到這個經典,遇到這個法門,他心裡頭就起疑惑,他不能相信,不能一向專念,他做不到。今天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二十九集)1994/11新加坡檔名:02-027-0029
請掀開經本「勤修堅持第四十六」,從四十六品看起,這品經是咐囑流通。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付囑汝等。作大守護。】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是世尊咐囑彌勒及與會的這些大菩薩們,應當要護法,護念一切眾生。首先佛就為我們宣布,『諸佛如來無上之法』,是指諸大乘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都是如來與大菩薩們果地所證的。『波羅蜜』,是總指菩薩的修學,如六波羅蜜、十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意思是究竟圓滿。這大乘佛法很不容易遇到,『非易可遇』。不是容易遇得到的。『能說法人,亦難開示』。會說法的人也很難把大乘佛法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第一個是境界達不到,自己沒有證到這個境界當然說不出來,不但說不出來,連體會都難。第二大乘法深廣無盡,縱然是諸佛與大菩薩宣講,眾生業障習氣很重,也很難理解。有這麼多的事實,所以說是『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這是講聞法的人、受持的人,能有堅固的信心,這也是很不容易見到的,也非常希有的,時亦難遭,難遭遇。這以上統指大乘法門。這下面說到本經,那是難中之難。
『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這是指《無量壽經》,也包含了《觀無量壽佛經》跟《阿彌陀經》,淨土三經。這三部經是廣大微妙法門,超過前面所講的大乘之上,超過!不僅如此,這個法門就這三部經是『一切諸佛之所稱讚』。這句話重要,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你要是明了這個事實,依照這部經典修行的人,必定也得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一樣的道理。現在把這個經『付囑汝等』。交代給你們,傳授給你們,『作大守護』。護法、護人。護持經法、護持依照這個經法修行的人,囑咐這些大菩薩要保護他們,這是世尊在法會裡面明白的開示。我們今天依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來修行,就知道必定得一切諸佛護念,諸大菩薩護持,這是世尊囑咐他們的,他們一定是依教奉行。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應勤修行。隨順我教。】
這段是囑咐,如果要護念眾生,那就不能少這個法門。菩薩是六度心,常常存著度眾生的心,念念希望一切眾生跟自己一樣圓成佛道,這是菩薩心。所以為一切『有情眾生長夜利益』,長夜是無明沒破,不能超越三界,這就是六道輪迴的苦。菩薩幫助這些人,『莫令眾生淪墮五趣』。不要叫眾生在六道裡面輪迴。五趣就是六道。六道裡面太苦太苦,所以菩薩要幫助這些眾生了生死出三界。那要怎麼做法?『應勤修行,隨順我教』。我教就是指的這部經。這部經裡面所教導你的,你能夠隨順,能夠依教修行,就能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離苦得樂。
【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第一句是教我們要『孝於佛』。佛對我們的恩德超過父母,佛在世間為我們建立大乘,為我們建立淨土,我們才能夠得度。『常念師恩』。這是代代祖師大德把佛法承傳下來,我們才能得到;如果沒有這些祖師大德一代一代的相傳,這樣殊勝的法門我們怎麼可能遇到?所以對於傳法的老師這種恩德我們要常常念在心裏面,這是傳法之人。『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法如何能久住?第一個我們要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證果,第二個要廣為流通宣傳,這個法就不滅了。『當堅持之』。用堅定的信心持而不失,所以『無得毀失』。要把這個法保持得完完整整,一代一代往下傳。『無得為妄,增減經法』。這句話在此地我們讀到了深有所感。在末法時期現代人改經的很多,隨意就把經文改動了,古時候很少,現在很多。佛在此地這一句提醒我們,如果真正護法,對於經典不可以更動一個字,不能增加一個字,不能減少一個字,一定是原原本本代代相傳,應當盡形壽信受奉行,做佛的第一弟子!
本經過去有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有彭紹升居士的節本,有魏源居士的會集本,這三種本子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都有批評,原因在什麼地方?就是有增減經法。他們的會集有時候把原文改動了,實在講他改得很好,改得使我們看起來更容易明白。但是那個原文,如果他們開了這個端,開了這個例子,他們可以改,我們後人覺得王龍舒可以改,我也可以改;那每個人都改幾個字,這個經典傳下去,那就面目全非了。所以印光大師是對於這個是很深的責備,喝斥他們這是很大的錯誤。因此夏蓮居會集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我們有不少同修,把這五種原譯本找出來對一對,確實他沒有改動,每個字、每句都是原文,就是重新排列、重新組織就是了。字字句句都是原文,沒有改動一個字。所以這個本子可惜印光大師沒有見到,他這個本子會集成功,印祖已經往生了,要不然印祖看到這個本子也許他會點頭,這個本子還差不多可以流通,這個本子的確是非常非常的難得。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後面這一句意思的確是很深很廣,這裡面有禪的味道。『常念不絕』,就是指念佛法門,包括行、解、求生。你得道即是快速,你在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兩句實實在在是全經的總結,也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總結。我法如是,作如是說,跟經一開端「如是我聞」意思前後一貫。如是,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事實真相。佛所說的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只是把這個真相說出來而已;換句話說,也沒有加一點,也沒有減一點,真相是怎樣我就怎樣說。所以佛說的一切經不是他自己想像的,不是他自己猜測的,不是他的預言,不是的,完全是事實真相。像《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如是體,如是相,如是用,到如是因緣果報,佛不過就說這個而已。所以一開端「如是」,佛說什麼?佛就說那個如是,四十九年就說個如是,你要把如是兩個字懂得了,所有佛法你都明白了。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這裡面的意思也非常深廣。我們今天專修淨土、專求往生,這很正確。如來的心廣度一切眾生。假如我們有這個能力,對自己往生沒有妨礙,這點特別重要,如果對自己往生有障礙就不行,沒有障礙的話,可以隨行,隨喜功德!因為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不一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智慧不相等,生活環境不相同,文化背景不一樣,於是他的思想、見解、欲望、希求就各個不相同了;因此世尊恆順眾生,演說無量法門,讓一切眾生各個都能滿願,這是大慈大悲。我們今天在無量法門當中,真的是非常幸運能夠遇到第一法門,這個第一是,我一生依這個法門決定永脫三界六道圓證佛果,這就是第一。可是對於根性不成熟的人,需要用其他法門來誘導,這就是諸佛所行。我們有能力,我們自己往生有把握,也可以隨行,可以用其他法門幫助不同根性的眾生,但是這一定不妨礙自己往生,這很重要;所以它叫隨行,沒有說是一定要行,隨喜去做。
『種修福善』。要種福、要修善,種福修善雖然對我們求生淨土也並不見得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也要認真去隨行,為什麼?給一切眾生做個好榜樣。眾生在這個世間太苦、太苦了,為什麼這麼苦?沒福,為什麼沒福?他沒有修善。善是因,福是果,不肯修善哪來的福?特別是我們現前這個時代,許多眾生不但不知道修善種福,心裏面充滿了貪瞋痴慢。這貪瞋痴叫三毒。心裏面已經充滿了毒素,他還能得什麼好處?學佛的人對於這樁事情應當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在這個經裡頭教給我們灑心易行,就是要把三毒洗乾淨,培養、恢復我們真誠的心,清淨的心,平等心、慈悲心,那你就有福了,福是從這來的。三毒裡面決定沒有福,三毒裡頭有苦,無量無邊的苦。
現在這個世間眾生苦惱,苦惱的根源就是三毒,毒哪有不苦?所以一定要懂得把它洗得乾乾淨淨。我們學佛的人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不僅是我們勸他要種福、要修善,我們自己做給他看,做個榜樣給他看,教化眾生,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是究竟圓滿的福善,若不能求生,不能生淨土,這個善與福都不是究竟的。也可以說世尊說經說到這個地方,教化眾生的能事就可以說是達到圓滿了。末後這個結論結得太好、太好了。下面一段是偈頌,這個偈頌是重頌,把前面的意思重複用偈頌的體裁再說一遍。請看經文「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
這偈頌總共有八首,這是第一首。第一首告訴我們真相。可見得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典,實實在在不容易。若要不是過去生中,『往昔』是過去生中修福修慧,往昔,我們在前面經文讀過,時間太長、無量劫。因為你曾經供養了無量諸佛如來。由此可知,這個時間非常非常的久遠,要不是這樣深厚的善根福德,『於此正法不能聞』。這句就是指《無量壽經》,不指其他的法門,專指《無量壽經》、淨宗法門。你沒有那麼深厚的福德根基,你遇不到這個法門。我們聽了這個話要冷靜的去觀察。你看這個世間,現在這個世界將近五十億的人口,這五十億人當中有幾分之幾在一生當中曾經接觸到佛法、曾經聽過大乘經典的?又有幾分之幾聽過《無量壽經》?這樣一層一層的淘汰到最後,沒有剩幾個人了,你才曉得佛講這個話有道理。
『已曾供養諸如來』。正是前面經文上所說的阿闍王子供養四百億佛,才歡喜信此事。真正能夠接觸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經典生歡喜心,能相信,差不多也跟阿闍王子一樣,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如果你要是發願,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那你的善根福德決定超過阿闍王子、五百長者,決定超過他。所以《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個不少到底是怎樣一個標準?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了,它這個標準不是普通標準!你看看能夠聽到這個經典,聽到之後能夠喜歡,不容易!但是我看看你們大家聽到都很喜歡,這都不容易。
【惡驕懈怠及邪見。難信如來微妙法。譬如盲人恆處暗。不能開導於他路。】
這首佛為我們說出一些業障深重的人,換句話說,這生當中往生的機緣他還沒有;換句話說他還不能往生。哪些深重的業障?佛在這裡舉了幾個例子:第一個是惡,造作十惡業這樣的人不能往生。這十惡業裡面,身造殺盜淫,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瞋痴。如果造作這十惡業的人不能往生,這是障礙。第二驕,驕就是貢高我慢,這很自大,瞧不起人。經題上給我們講的清淨平等覺,傲慢自大的人心不清淨,絕對不平等,那哪來的覺?這樣的人業障也重。第三個懈怠,懈怠懶惰,不肯用功!雖然沒有前面這個惡業,這一懶惰就糟了,所以菩薩六度精進就是對治懶惰的。懶惰的人這一生不能往生。往生要勤快念佛!如果是你因為生活、工作繁忙,實實在在沒有時間,你也得忙裡偷閒,要精進不懈。「三輩往生」裡頭說得很清楚,一定要精進,不能偷懶。累了就想休息一下,這不是好事情,要認真努力去念佛,所以懈怠是很大的障礙,不要把它看輕了。
還有一個是邪見。這個倒是真的痲煩,這個可以說是很重很重的障礙。邪見對於這個法門懷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難信如來微妙法』。微妙法就是指淨宗的法門,就是指的本經。這些人難以相信,他不相信,當然他不會發願求生,他也不肯念佛。下面比喻『譬如盲人恆處暗』。盲是眼睛瞎了的人。眼睛瞎的人,又在黑暗的地方,暗中加暗,比喻前面這類的人。這是世尊舉幾個例子,我們從這個例子裡面去聯想,這一切懷疑、猶豫,對這個法門懷疑、猶豫,煩惱習氣很重,都會造成往生的障礙,是我們應當要警惕的、要警覺的。
『不能開導於他路』。盲人自己都不能夠認識路了,怎麼能夠指引別人的道路?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自己懷疑的人還障礙別人,看到別人念佛求生淨土,還要勸他淨土法門靠不住,哪有那麼容易事情,勸他去學禪、學密、學其他的法門,就是這個意思。以盲引盲,這個罪過就重了。你自己不認識路走錯了,墮落、吃苦了,這是自作自受,還情有可原;別人走的是一條正路,沒有走錯,你去障礙他,把他拉回來走一條錯路,這要負因果責任,這個罪過就重了。
【唯曾於佛植眾善。救世之行方能修。】
底下兩首佛為我們說明真正能往生的,應當具備的是哪些條件?第一個是唯有、唯獨曾於佛種善根。這就是過去生中的,前面講的已曾供養諸如來,這是過去無量劫的善根。這句話裡面意思是雙關的,現在又遇到佛了,遇到釋迦牟尼佛。雖然釋迦佛沒有住世,釋迦牟尼佛的經典留在世間,我們遇到這個經典就跟遇到佛沒有兩樣,只要能夠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跟當年親近佛陀是一樣的。遇到阿彌陀佛、遇到釋迦牟尼佛,我們有一個強烈上求的願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下化眾生就是底下這句,『救世之行』。這個行是現行。『方能修』。我們能夠幫助世間人,世間這個時代大眾急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想想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哪一個病病得最重?貪、瞋、痴、慢這個病最嚴重。我們走了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我們所見到的,人的貪瞋痴是一年比一年增長;他不是衰退,他在增長!貪而無厭,這不得了。這不僅是給社會帶來動亂,會給社會帶來毀滅的災難,為什麼?人人都去爭利去了,這還得了,這很可怕的一個現象。
我們知道這個病根之所在,知道後果不堪構想,挽救之道就是要把人心喚醒。他為什麼會有貪瞋痴慢?他迷。如果真的覺悟過來了,他就曉得這個東西是三毒煩惱,一切苦難的根源,這個不拔除就不能離苦。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原來就是要求樂的,求快樂的、求幸福的,用貪瞋痴去求怎麼可能得到幸福快樂?那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夠得到幸福快樂?用三學六度去求,你才真正能得到。三學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是戒定慧的擴展,套用在生活上就是六度,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快樂、美滿。因此我們這個救世之行就知道從哪裡做起了。
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那就是在這個大時代當中,唯有淨土才能救世。淨土的經論簡要詳明,簡單扼要也相當詳細明白,現代人可以接受的。這大經大論,人家一看那麼厚一本書,他就不想看了,閱讀的意願就沒有了;現在的人心浮躁,所以你給他東西愈少愈好,愈有效果,太多、太複雜了,反而收不到效果,所以要簡單、要扼要。因此這個淨宗經典非常契合於這個時代,這個念佛法門簡單明了。處事待人行門裡面的綱領,我們訂得也非常簡單,三福、六和。我們修行從哪裡修起?從三福修起,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這修起。世尊所說的那些障礙習氣,我們統統都沒有,然後三皈五戒,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我們從這下手。可見得這是很踏實的行門,我們真正能得福,真正能得自在。
【聞已受持及書寫。讀誦贊演並供養。】
前面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佛這樣教導我們,『聞已』,聽到這部經典。聽了之後要接受、完全接受,不能接受幾分,要完全接受。《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以及過去大德附加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五經一論,都是《無量壽經》的補充。佛祖唯恐我們對這部經不能夠透徹的理解,讀誦大乘,這個讀誦其他的四經一論,使我們對於《無量壽經》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這是讓我們全部的接受,百分之百的接受。接受過來之後就要依教奉行,不但是盡形壽的依教奉行;這個盡形壽,我活一天我就做一天,我們要發大誓願,生生世世依教奉行,絕不違背,這不只是一生一世。發這樣的大誓願,給諸位說,那就跟大勢至菩薩同志。大勢至菩薩生生世世就修這個法門,所以這叫持,永遠保持。
『及書寫』。書寫是流通。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這個法門輾轉流通,使這個世間一切眾生都有機緣遇到這個法門,都有機會讀到這部經典。我們給他機會、給他因緣,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所以這個經書我們要大量的印,不斷的去印。現在不必書寫了,書寫很不容易。你看加拿大張老居士寫的《無量壽經》,寫一本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才寫一部,非常難得。他是個當代的書法家,那字寫得實在是好,比我們古時候流傳的小楷《靈飛經》還寫得好;你們那個字帖本比較一下,他比《靈飛經》寫得好,這是高度的藝術品。所以他寫的經我們都把他印出來了,我們印了很多、很大的數量。像這樣的藝術家,的確他寫得很好,永遠保存流通,讓人家看到這個經本都能生歡喜心。這是無量功德,我們每個人都有流通的責任。
『讀誦』。讀是對著經本,我們每天要讀;誦是背誦,不要看經本,我能背得出來,背誦。讀誦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要用真誠清淨恭敬心接受佛的教誨。經典就是佛的教訓,我要用恭敬心、真誠心、清淨心接受佛的教訓,這樣才能得真實的利益。這樣讀誦會開悟,所謂是誠則靈!你心誠它就有感應,何況這部經,你念一遍,密宗裡面講灌頂,就是諸佛如來給你灌頂一次,你念二遍就是給你灌頂二次,一天念十遍就十次灌頂,比那些喇嘛、仁波切高明太多了,這要知道。灌頂的意義要懂得,不是在你頭上灑幾滴水那叫灌頂,那是個樣子,那是表法;如果灑幾滴水是灌頂,你們新加坡這邊天氣很熱,每天沖多少次涼,你看那不都灌了,這大灌頂!所以這個灌的意思是慈悲加持。頂就是最高的法門,灌頂的意思就是佛以大慈悲心,把最高無上的大法傳授給你,這個意思叫灌頂。這個經我們曉得是如來所說第一經,頂法,沒有比這個更高的,真的是頂法。我們恭敬讀誦就是一切如來為我們灌頂一次,這是密宗的大法。
『贊演』。贊是稱讚、稱揚;演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把它做到。演是表演!我們把這個經裡面教訓統統在生活上都做到了,讓大家統統都看到,這是演。做給別人看。你看看讀誦、讚嘆這是言教,演是身教。底下『供養』。演並供養是身教。我們做出榜樣給別人看。供養裡面一定要遵修普賢菩薩,法供養;至少要把法供養的七句都能夠做到,盡心盡力去做。這七句裡面最重要的「如說修行」,佛怎麼樣說我們就怎麼樣做,這句是總綱領;同時我們以供養的心,供養諸佛的心供養一切眾生。
【如是一心求淨方。決定往生極樂國。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是』像前面所說的善根福德因緣,一一回向西方,求生淨土,這就是『一心求淨方』,我們要全心全力去做。在這個世間我們活一天,我們就做一天,自己求生淨土,幫助佛接引眾生。佛弟子在世間就這麼兩樁事情;無論是出家、是在家,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種行業,我們都要存這個心,都要有這個意念,把正法傳播弘揚,盡心盡力的介紹給別人。經裡面的句子,好的句子太多太多了,我們可以把它做成小卡片,經濟實惠,小卡片到處送人。你送一本經給人家,不學佛的人他不接受,你送他一張很精美的卡片,看看這個很不錯,很喜歡,上面印的幾句話,他就落在八識田中。我們有這個心,我們經常這樣做,這非常有意義,與佛的教誨完全相應,這樣才能保證,決定我們這一生當中生到佛國,往生極樂世界。後面這兩句,前面長行文裡面我們也念過,所以這是屬於重頌。
【假使大火滿三千。】
這是遇到大的災難。佛在經上跟我們說,這個大的災難,有小三災、有大三災,這是講的大三災。小三災是什麼?是刀兵劫,刀兵就是戰爭,瘟疫傳染病,第三就是飢餓,這個人沒有東西吃,飢餓,小三災。佛告訴我們小三災來的時候,刀兵劫是七天七夜,七天,瘟疫是七個月七天,飢餓是七年七個月七天。在從前我們在經上看到這個都想不透,自古至今在歷史上發生的戰爭不知道有多少,過去我們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那都不算是刀兵劫。十幾年前我到日本去訪問,到長崎廣島去看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原來佛說的小三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核子戰爭大概這個戰爭只有七天,七天就結束了,帶來的原子塵,這輻射塵的後遺症就是傳染病;七個月七天之後你要不死的話,那你還能活著,一般在這個時間決定不能避免。如果你被它這個光線照過之後是很難存活的,核子彈炸過的地方,確實八年之後這個地上才長草。所以核子彈炸過的地方,核子塵落下來的地方,這個土地草木不生,要過七年七個月地上才會長草,人活活的餓死了!所以原來世尊講的小三災就是指的核子戰爭。你看三千年前他就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
大三災那是整個宇宙的災難。像星球跟星球的對撞,那個痲煩就大!所以佛跟我們說水、火、風,第一個是火災,火燒到初禪天,這叫劫火,就是很多星球都消失掉了,都毀滅掉了。水淹二禪,風吹到三禪,到四禪,四禪沒有三災,四禪天的福報大了,四禪叫做福天,這是講大三災當中的火災,火燒到初禪。『假使大火滿三千』。這是舉的比喻。念佛的人、行善的人、修福的人都能夠得佛力加持往生淨土,不會受這個災難。世間有這個災難,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兩句給諸位同修們說明,我們可以把它看成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對我們開的保證書。保證我們不遭難,保證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常常講我有把握往生,人家問我:法師,你為什麼有把握往生?你的功夫到什麼程度」?我沒功夫,為什麼有把握?因為保證書在此地,你們大家手上拿到保證書,你不識貨、不認識,我識貨,我有這保證書在手,決定得生。只要你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能生的。過去善導大師講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
【如來深廣智慧海。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
這底下兩首是嘆佛智慧深,佛的德行高,如果我們對這樁事情不能夠認識清楚,不能夠肯定,你就免不了要懷疑;懷疑正如前面經上所說,那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這部經是如來深廣智慧海究竟圓滿的顯示,這部經。在實體上,就是指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如來深廣智慧海中所現的境界,這是『唯佛與佛乃能知』。所以十方一切諸佛讚嘆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稱揚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都勸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含了等覺菩薩,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什麼原因?就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是如來深廣智慧海中所現的境界。這本經當然也是智海裡面所現的這個經文,唯佛與佛乃能知,我們要深信不疑。
「聲聞」。前面經上所講的像舍利弗、目犍連尊者神通廣大,他們這些人是億劫,這是講長時間,要想想佛的智慧,他也辦不到。前面我們在比喻當中讀過,佛的比喻我們要細心體會。佛說了,目犍連的智慧,能夠在一天一夜將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的數目他能夠算出來。三千大千世界,這是阿羅漢的能力。假使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證到辟支佛果,能力都像目犍連,大家共同來計算,算西方極樂世界人數,算阿彌陀佛的壽量,給他千億劫的時間,他也算不出來,這個話我們能相信。如果從一般理論上來說,我們相信、決定相信,為什麼?因為佛度眾生是緣分,佛之出現就像《普門品》裡頭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現佛身,跟阿彌陀佛有緣的人在十方世界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在那裡成佛,要把這些人統統都得度成佛,他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度得完?無量劫,壽命無量。所以你從這個地方去想,那個無量壽,那個壽命那就真長了,那就不是假的,確確實實如佛所說。『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盡他神通的力量也沒有辦法測度。過去李老師講到這個地方,他老人家說:如果修學其他宗派的,對於淨宗這個事情,他沒有法子理解。
【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
諸佛果地上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了,那個功德他自己知道,一切諸佛知道,等覺以下的菩薩都不知道,何況阿彌陀佛。所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個意思就是說菩薩能說法,阿羅漢能說法,祖師大德也能說法,這些能說法的人要講到如來果地上的功德,他也沒法子說,他也說不出來;除了佛力加持他,佛要不加持,他一點辦法都沒有。諸位想想,這部經就是如來功德,前面講是如來深廣的智慧,也是如來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淨土三經都是如來的智慧功德,我們能說、能聞、能解、能信,全是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得不到如來威神加持,菩薩都沒有法子說,我們哪有這個能力?
【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
這個事實我們要常常記住,常常用它來警策自己、勉勵自己。得人身非常不容易,佛在經典裡面許多的開示,許多的比喻,得人身真的不容易。人身失掉非常容易,人身是難得而易失,很容易失掉,失掉之後,再得人身太難了。得人身要遇不到佛法,實在講也非常可惜,人身之可貴就是遇到佛法容易開悟、容易接受,佛法很難遇到,『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你聞到佛法,你能夠相信,你能夠開智慧,你能夠依教奉行;底下這個信慧聞,這個「聞」是菩薩的聞慧,包括聞思修。聞思修是一而三,三而一,難中難,太難太難了。這些難我們都突破了,這些難關我們都突破了,我們都得到了,這才知道這是何等的幸運。
【若諸有情當作佛。行超普賢登彼岸。】
這句實在說到了極處了。前面跟我們講的修普賢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行普賢道,那已經是登峰造極;這個地方超普賢,超過了。怎麼超過的?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的人就是當作佛,佛超過普賢菩薩。我們是不是這樣的人?就是是不是真正皈依瞻禮,如說修行。只要做到這兩句,這個人就當作佛。
他『行超普賢登彼岸』。登彼岸,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必定有這個法門,你才能真正超越;不但超越一般大乘菩薩,連普賢菩薩都超越了。這真的是讚嘆到極處,沒有法子再讚嘆了。我們聽佛這樣的說法,再要不相信,再要不發憤、不認真努力,那怎麼對得起佛?怎麼對得起歷代祖師代代承傳?真的對不起,也對不起自己。無量劫來希有難逢,遇到這部經典,無量劫當中,能遇到一次就不容易,這次遇到了,遇到了要知道珍惜,要認真努力。下面佛勸勉我們。
【是故博聞諸智士。應信我教如實言。】
這句是佛勸勉一些利根的善友、這些菩薩們。他們是博學廣聞,有廣大智慧的這些菩薩、聲聞;換句話說,修學一切其他大乘法門的人,佛勸他回頭、勸他念佛。就像《華嚴經》上,普賢菩薩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遍的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淨土,就是這個意思,應當要相信。『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相信我教,這次的教導。『如實言』。這次教導是真實的。換句話說,那這次之外的?之外是方便說,這次是真實說。世尊在法華會上曾經說過「法華開權顯實」,《法華》以前佛的方便說,《法華》是真實說。這個經跟《法華》一比,《法華》是真實說,這個經是究竟圓滿的真實說。學《華嚴》、學《法華》也要回過頭來歸《無量壽》。文殊、普賢做了一個好榜樣,我們怎能不皈依?怎能不回頭?佛在此地這樣的勸導。
【如是妙法幸聽聞。】
末後這個四句偈是總結,總結全經。這個『妙法』就是指的《無量壽經》。我們很幸運、無比的幸運今天能夠聽到,一定要聽得清楚、聽得明白,裡面的道理、方法、境界都清楚了。
【應常念佛而生喜。】
這是自己的受用。你要是真的聽清楚、聽明白了,底下這句是必然生起的現象。你一定會念佛,不要人勸你,不要人教你,你一定會念佛。而且你一定會有法喜充滿;換句話說,你在現代這個生活裡面,你一定會生活得非常快樂、非常歡喜。現在得的果報,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了。這個樂現在就得到,現前的快樂,你所有的這個憂悲、苦惱統統沒有了。為什麼?開悟了,悟什麼?六道輪迴清楚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清楚了,我下定決心舍離六道,取西方極樂世界,這叫開悟了,真正覺悟了。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了,真正的覺悟,所以他生大歡喜心,這自己得度了。就像前面跟諸位說的,我們西方世界已經註冊、報名了,決定有分,他怎麼不歡喜?世間沒有任何事情比這個更歡喜的,這個事情是真的。
【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
上面這一句是化他,利益一切眾生。「應常念佛而生喜」,自利,自利必定有利他。我們『受持廣度生死流』。在這六道裡面輪迴生死的眾生,我們用這個法門、用這個經典來幫助這些人,使他們一個個都能夠脫離生死苦海,往生不退成佛,這就是行菩薩道。我們能這樣去做,以這部經典自行化他,佛說這個人是真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識,是真正善知識。善友出自於《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參訪的都是善友;因此善友就是菩薩的別名。那個五十三位善友都是法身大士,他們所示現的是圓教初住菩薩到等覺菩薩,都稱之為善友,這真善友,華嚴會上善財童子所參訪的善知識,再看末後這一品「聞經獲益」。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
這是把這部經說完了。這品是集結的人就是集結經的人他的記載,記載佛說經這個盛況。『爾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這個時候,說這部經。
【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這是與會大眾,有人、有諸天,有他方世界來的菩薩、聲聞眾;經上所記載的與會的這些四眾弟子,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有二萬人,這個法會上有二萬人;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菩薩、聲聞、天龍八部,那個數字就不知道有多少,參與這一次的法會。所以阿難尊者在這裡記載的,這些大眾根性不相同,得利益不相等,這段是講的小乘人得小乘的利益。天上人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這個數字也是天文數字。『遠離塵垢,得法眼淨』。塵垢是煩惱的代名詞。遠離塵垢就是見思煩惱斷了。斷多少不一樣,有人斷得多。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聽了這個法門之後,多少都會斷一些,斷得多少個個人不一樣。斷惑就得法眼淨,心地清淨。
【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
這還是小乘,從這個地方看,這得法眼淨應當是初果須陀洹。『有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這是證小乘果位的。有『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這是證四果阿羅漢的。四果阿羅漢諸漏已盡,見思煩惱斷盡了,心得解脫,這是證小乘果位的。小乘根性的人聽到這個法門也得利益。下面這是大乘根性的,所得的利益超過小乘人。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這是得不退的利益。菩薩有三不退:第一個是位不退,第二個是行不退,第三個是念不退。這個地方是至少他得到了行不退。所謂行不退,決定不會再退到二乘,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何況在這個經典裡面,要是發了心,一定得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不但是行不退,必定也達到念不退。這我們從四十八願,從本經這個開示上,我們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結論,菩薩決定能得這個三不退。
【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
這是講得不退忍的利益。忍是心定在這個法門上,承認這個法門,不會懷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不會退轉,這就是得不退忍。底下這段好像就是說的是我們大家,所以我們也包含在這個法會之中。
【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
你看我們是不是這個?我們在沒有接觸佛法的時候,沒有發菩提心,接觸佛法之後,也沒有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你們有沒有發心我在一生當中要想成佛?你有這個念頭,那你就是發菩提心了。怎樣成佛?念佛往生淨土,你就成佛了。一點都不假,發這個心才叫發菩提心。那過去沒發,學佛之後也有沒有發,現在聽了,發了,你們發了沒有?沒發,現在發。一定要發成佛的心,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有堅決的意念。『今始初發』,現在才發。『種諸善根』,就是信願持名。本經裡面教給我們的一向專念,菩提心發了,現在接下去一向專念,那就是種諸善根,如說修行,一向專念,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我們的願就滿了。這下面佛就給我們授記。
【皆當往生彼如來土。】
這個佛給我們證明,你能夠發心,能夠這樣做,你們都當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彼如來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國。
【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這是講我們娑婆世界有這麼多人初發心,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世界無量無邊,哪個世界與你有緣,你看看那個世界的眾生,應以佛身而度脫之,你就到那裡現佛身,到那裡去成佛,去度那邊眾生。這尊佛叫什麼名字?叫妙音如來,同名,『同名妙音如來』,所以我們的皈依,皈依證上那個妙音的法名,就是從這來的。你們拿到皈依證「妙音居士」,你看你們的名字在《無量壽經》上,這還假得了嗎?這不假,名字在《無量壽經》上,這你們將來都成佛了,這就是妙音如來,現在都做妙音居士,因果相應,我們的法名是從這來的。由此可知,這個經與我們多密切,這個經就是佛給我們自己說的,不是給別人說的;所以這是皈依法名的來源就在此地,妙音出在此地。那妙音是什麼?妙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妙!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依這個音聲,往生不退成佛,還有哪個音比這個更妙?我們要知道,常常把這個音念在口上,讓一切眾生都聽到,妙音就是念佛的音聲,不是指別的,就是指這個音聲。
【復有十方佛剎。】
這再說普遍的利益,利益真的是無量無邊。
【若現在生。及未來生。】
『現在生』,是現在往生的。『未來』,是將來遇到這個緣,念佛往生的。
【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
這是世尊告訴我們,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麼多人去往生的。由此可知,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的。我們想想這個狀況,思惟這個境界,才略知這個法門,所謂「廣大不可思議」,我們才能略知一、二,實實在在是一切諸佛境界都不能為比。
【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句是世尊為我們做十方世界眾生得度的總結論。此界他方一切念佛往生的人,都是過去生中跟阿彌陀佛結了有緣,現在因緣成熟了,所以這個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從這個地方顯示出因果不虛。如是因得如是果,我們憶佛、念佛之因,一定得見佛往生之果,因果相應。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並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下面是阿難尊者記載法會圓滿,示現種種不思議的瑞相。第一個瑞相就是大千震動。這個大千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不是世尊講經這個地區,『三千大千世界』。這震動有『六種震動』。這六種震動,經論裡頭常說,讀經的同修常常見到,假如不曉得這個意思,你就會懷疑,不但懷疑還恐怖,為什麼?那個地忽然起來,忽然落下去了,忽然一搖動了,這大地震,這還得了?這不得了。這是比喻,是指人心震動。佛為我們說這個成佛的法門,從來沒有聽說過,興奮的意思,感恩的意思,是說人心。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聽到佛說這個話,沒有不感動的、沒有不動心的,是這個意思,有這個意思。第二種『種種神變』。這個神變,都是一些護法神變現的種種瑞相莊嚴道場,這是警覺人心。『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光明普照,佛光注照的地方就是佛法所在之處。特別是這個經典、這個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弘揚的、共同稱讚的。所以佛說這個經就感動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光光互照,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佛光之中,而這個光顯示《無量壽經》,顯示諸佛智慧功德不可思議。
【復有諸天。】
這是天人讚嘆、供養。
【於虛空中。作妙音樂。出隨喜聲。乃至色界諸天。悉皆得聞。嘆未曾有。無量妙花紛紛而降。】
這是天人在道場聞法,以天樂、天花莊嚴道場,贊佛、贊僧就是稱讚三寶,這是法會無比的瑞相。
【尊者阿難。彌勒菩薩。】
這兩位是當機者,是法會的當機者。阿難要負責承傳經典。彌勒菩薩在本經受佛的囑咐,要護持經典、要護法,要護持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那些人,要護法、護人;這是釋迦牟尼佛囑咐給他的。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念佛求往生的人,必定得彌勒菩薩與諸大菩薩的擁護。
【及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我們要效法、要學習,要像當年參加法會的大眾們一樣,聽到佛說了這部經之後,當然生大歡喜心;重要的是決定相信,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就是前面所說的皈依瞻禮,如說修行,那就行了。我們法會到今天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