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摘自《安士全書白話解》節選31
勸醫生
醫道之所以可貴,因為它有救死扶傷的功勞。然而藥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殺生做藥,不單單是使病人反增怨孽,將來自己苦報,也不能免。為什麼呢?貪生怕死,人與物相同。殺一命去救一命,仁者尚且不為,何況不只一命呢?又何況未必能救命呢?如果認為病入膏肓,不忍坐視不理,就應當以淨土法門勸告,使病人永離生死。這樣的救濟,功德不更大嗎?大抵人有疾病,則善言易聽,平時雖然憤憤排佛,到此瓦解冰消,乘機化導,這是第一良方。
案例一:
改書贖過(見《梁書》)
陶宏景①,字通明,母霍氏,夢天神舉爐至家而生。宋末為諸王侍讀②,齊永明中脫下朝服掛在神武門,隱居句曲、華陽、洞天。與梁武帝有交情,常入山請教國家大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他的徒弟桓愷,得道飛升後,有一天隱秘地出現他面前,說:「您所編撰的本草,用水蛭蚊虻做藥,功雖及人,但害物命,上帝因此就要責罰您了。」宏景懺悔,就用他藥代替,另著本草三卷,以贖過。並且到鄮(mào貿)縣阿育王塔前受五戒,曾夢佛授記,名勝力菩薩。臨終以袈裟覆體,安然脫化,年八十五,謚貞白先生。殺物救人,好像不失正道,但卻冒犯上天,要受懲罰,可畏啊!
註:
①陶宏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南京)人。
②官名。職務是給帝王講學。唐開元三年置侍讀學士,後廢。宋太平興國中設翰林侍讀學士及翰林侍讀之官。元明因之。清翰林院、內閣,並有侍讀學士及侍讀。南北朝唐宋諸王屬官,有侍讀、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