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業成道
我們會發覺,所有的因果報應都與眾生息息相關。因為對眾生造了惡業,才會有所謂的冤親債主。真正形成冤親債主的業力,造作者是誰呢?就是我們自己。正因為有眾生作為對境,我們才會造作罪業;現在要消除這些業力,也要依靠眾生的力量和因緣,要對眾生慈悲、無私地付出。我們是靠眾生來救度自己啊!
一般眾生是不怕造因的,只擔心受到什麼果報,所以拚命在為果報而造作善惡業。
有時,也會因為累積福報,而在身體或心靈上得到一些短暫的快樂。然而,我們畢竟不是成就者,對於佛法的理解,特別是對空性的體悟是少之又少,大都只停留在文字上的認知。
在沒能破除對「法有我」和「人有我」的執著時,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主地在累積資糧。事實上我們一直是摻雜著貪嗔痴等煩惱執著在行善和造善業。
以這樣的心識所累積的福報,稱為有漏的福報。
因執著產生出來的福報,也會因為執著而慢慢地消失。為了不讓它消失,發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是為了利益所有的眾生來聽聞、思考、修行佛法,最後將功德全都回向給眾生,然後再對自己的所求發願,這樣的力量便很大。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對菩提心那麼看重、為什麼要常常強調菩提心的緣故。
因為我們在造惡業時,如果沒有眾生為對象,是造不了惡業的。同樣,行善業,若沒有眾生為對象,也行不成善業。
我們要常常將功德以菩提心回向給所有眾生,如此一來,善業才會存在得久一點、累積得多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不要認為菩薩之心就一定是為別人付出。很多人認為菩提心只是付出給別人,所以每次付出時都覺得自己委屈。
其實,我們是反過來依靠眾生的能力,藉以消除自己的業力。有了眾生的力量,我們才有辦法清淨自己的業力。
如果我們有這個觀念,要行菩薩道就比較容易了。
如果我們一直存著「我都是在為眾生付出」的心態,慢慢地,就會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最好、只有自己常常在付出幫助眾生、自己最稀有難得,到最後,會認為所有的眾生都有欠自己的部分。這種心態不知不覺會使慈悲心痳木,到最後會導致傲慢的增長。修行人只要一傲慢,漸漸地就會變成「佛油子」,那時就很難回到老實修行的正道了。
所以,觀察自己是很重要的。
我們可以經常問自己:為什麼要學佛?我為什麼要做佛教徒?為什麼要來聽法?聽法到底有什麼用?我要怎麼做才是真的在修行?多多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對於真正想做佛教徒的我們,可以有一些動力,有一些學習上的效果。
相信並記住這些話,對大家會有非常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