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以忍辱​為力


時間:2020/1/9 作者:釋妙善{小善善}

世間上有一種人,他沒有權勢,也沒有財富,但他的忍辱可以使盜賊畏懼、當政者退讓。慧遠大師居住在廬山,準備淘汰沙門的權臣桓玄下令說:「唯廬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簡之例。」忍不是軟弱,忍是智慧,忍是力量,忍是勇敢,刀劍槍炮對修道的聖賢君子也無法作用。

要想成大器,必須先在生活上學習忍辱。「欲成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對於逆境,先忍之於口,是為下忍;再忍之於面,是為中忍;如果能做到凡事不動心,那才是上忍。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是能講究人格道德。品格是道德的基礎,一個人若對於品格、德行都不講究,那和禽獸又有何差別?培養我們品格道德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培養我們的人格道德最有力最有幫助的還是忍辱。

布袋和尚教人怎樣為人處世,說了四句話:「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泱日暗消磨。」大意也就是告訴我們,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我是非,只要還是凡夫位。那人和人之間怎麼相處呢?要好好地思惟思惟,當我們能寬卻肚皮修忍辱的時候,世間也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嘛,一個人心量要大大的!

忍辱是以忍辱為力的,不是說這個人沒有力量怕別人才來忍辱。如果能明白以忍辱為力,就看看古來有成就的一些人,韓信胯下受辱等等。如果我們學佛的人能慢慢地明白,佛教我們菩薩法,發心當菩薩的人,就是願意做一個幫助眾生的人。幫助眾生的人就要有忍辱的力量,如文殊菩薩所發的願:不管你要不要我,愛不愛我,從不從我,或者你是毀我謗我,我都不和你計較的!因為我發的願就是要讓你入我的願中,我們共證菩提的!就是能夠共同覺悟,了生死成佛利益眾生。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好好地反省檢點一下自己,忍辱就是在生活當中來接受磨練的。在古來也有百忍歌的,百忍歌忍百忍。忍寒忍暑,那也就是說冷了要忍,熱了也要學會忍。兄弟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都是要忍的,所以世間人才會說忍一時風平浪靜的。

菩薩要幫助別人,就得修六度萬行的,就是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那也就是說,當菩薩的人為什麼要難學能學、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菩薩自己有本事了才能幫助眾生。在幫助眾生當中,還要忍客群生的不理解,或者我們好心去幫助反而獲得別人的白眼,甚至毀謗等等。

在現實生活當中,需要點點滴滴地來反省,點點滴滴地來訓練,所以布袋和尚接著說:「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這兩句就是說,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可能有我們有緣的,能合得來的。得一個知己是不容易的,合得來的人是不多的。即使能合得來也要有智慧,把握尺度。「分」就是有一個尺度限分的,不能過。

「縱遇冤家也共和。」即使看不上的人,那麼走到了一起,菩薩是發度一切眾生沒有一個眾生不度的願,所以要敞開心量能夠去包容。如果真發了要成佛利益眾生的心,願意做菩薩,就從早到晚要看看自己的舉止行為、起心動念。

忍辱在六度中的對治業是瞋恚,所以欲行忍辱,得先了解瞋恚的過失,心生厭離。瞋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最大障礙之一。《大智度論》卷十四云:諸煩惱中,瞋為最重,不善報中,瞋報最大,余結無此重罪。

忍辱法門,與其他任何修持法門一樣,僅僅在思想上有所認識或在理論上弄懂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們要想真正從忍辱中得利益,非得親自去實踐不可。

眾生無始以來的惡習太重了,貪、瞋、痴三毒如影隨形,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我們在修習忍辱波羅蜜時需要有的方便善巧。比如,以慈悲觀修忍辱,用慈悲觀來對治瞋恚。

南無阿彌陀佛 🙏🙏🙏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