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22

四、青白蓮華喻經

說法地點:祇園精舍

參加人員:諸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世尊告訴諸比丘:有的法乃從身而滅,有的法乃從口而滅,有的法乃從慧見而滅。所謂能修身、戒、心、慧,有如蓮華為水生水長,出於水上而不著於水。

有關「蓮華」的話題我們可以談得很多很多。我們知道,蓮花味香色美,生於污泥,卻能開出潔淨之花。北宋的周敦頤的《愛蓮說》,濃縮了我們對於蓮花一切鍾愛的縮影。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謂千古名句。周公對於蓮花的嗜愛,可能與其崇尊佛理有著莫大的關聯。實際上,印度古來即珍視蓮花。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述,天地開闢之始,毗濕笯之臍中生出蓮華,華中有梵天,結跏趺坐,創造萬物;又毗濕笯及其配偶神皆以蓮華為表徵,或以蓮華為多聞天的七寶之一。蓮花還被視作現代印度的國花。佛教對於蓮花的珍視更是不自待言,比如說佛菩薩大多以蓮花為座;極樂世界的蓮華「大如車輪」,九品蓮華供眾生修證;蓮華亦常作為清淨無染的表徵,被視作供養佛菩薩的聖物。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佛經中所講的「蓮華」,一般是指睡蓮,與我們中國所講的圓葉「蓮花」還是有些差異的。它共分為五種,即:

(1)波頭摩,即紅蓮華。漢譯佛典中,此詞常被直譯為「蓮華」。

(2)優缽羅,又譯為優缽華,即青蓮華。

(3)泥盧缽羅,即青蓮。

(4)拘勿頭,即黃蓮華、白睡蓮。

(5)芬陀利,即白蓮華,此為最上等、最殊勝的蓮華。《妙法蓮華經》中「蓮華」即用此詞。芬陀利依其開花的過程,名稱也不相同。未開花時稱為屈摩羅,即將凋謝時稱為迦摩羅,而在盛開之時則名為芬陀利。故《涅槃經》說:「人中蓮華,人中芬陀利華」。

那麼,在這部經中,佛陀用青、白二種蓮華分別譬喻什麼呢?比喻我們在凡塵里,通過攝持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最終可以證得無上的涅槃之清淨境地。

佛陀在經文一開始就對比丘們說:有的法從身而得以滅除,有的法是從口而得以消滅,有的法是從慧見(意)而得以消滅。這裡所講的,就是我們要拋棄惡法,而修習善法。在修行的過程中,有的法屬於身業,有的法屬於口業,而有的法則屬於意業。有關身、口、意三業的內容,我們多有敘述。佛陀在這裡重點講了「慧見」,即我們的意業。有關意業惡法的內容主要有:增伺(貪婪)、諍訟、恚恨、瞋纏、不語結、慳、嫉、欺誑、諛諂、無慚、無愧,及惡欲、惡見,這些都是屬於意業方面的惡法,需要從我們的意念上將之徹底根除,而不是從身、口兩方面去滅除。實際上,有關意業的惡法最為頑固,也最難以除滅。這些惡法是從哪裡產生的呢?就是無始以來的無明所使然,使得我們無法克制自己的種種欲望,而這些貪婪的欲望,又驅使我們再次去播撒邪惡的種子,結果便形成惡性循環,生生世生流轉於生死苦海當中。那麼怎麼樣才能把這個邪惡的輪迴鏈條打斷呢?第一步就是要克制我們的種種欲望,做到修身、修戒、修心和修慧,這樣才能逐步滅除我們的貪伺。如果我們心不生貪念,口不言惡語,身為行惡行,那麼我們就會很自然地反樸歸真,做到「心不生惡欲、惡見而住」。

因此佛陀對弟子們所作的譬喻說:「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華,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然後將其對應為世間之法與出世之法:「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為什麼?因為「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一切世間」。用水以及污泥來比喻世間,以各色蓮華來比喻所修的果位(涅槃),這就是佛陀用蓮華來作喻的真實用意。

那麼,抵達涅槃的最佳方式是什麼?還是那句話——染衣出家為上。因此佛陀在經文的最後對弟子們說:「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應當受此青白蓮華喻經,善諷誦持」。就是說,出家為比丘,才是修證悟道的最佳途徑,其他方式皆為方便之門——唯有出家最為殊勝。(2009.05.13)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