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顛倒的真理——佛學四諦之苦諦
春華秋實,我們在這個祥安和諧的時節,和大家陶冶在釋迦經典的佛學寶藏中,我和大家一樣感到溫暖、自在。充滿法喜的日子真好!當我們了解了自己「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十二緣起)的原由之後,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佛學的四個真理——四諦。諦,就是真理。這是釋迦摩尼對佛學中心論點的概括。四諦,就是四個「真理」: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佛學四諦」是佛學的基本教理之一。宣示著佛學對於凡塵以及修行的基本觀念,代表著對我們萬千世界的真理的看法和觀念。四諦文字雖短,卻攬擴了佛法修行的四大階段,因此成為「諦」,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理論。故也被稱為四聖諦。佛學,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的面貌,同時,也促使它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從今天開始,我們於四諦的學習,大家會有更深刻的體會。當前,佛學正在走向世界各地,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這就更有力的說明它有適應社會人心的層面,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然需要。你可以信仰,你也可以不信,但都應該寬容和理解,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和諧安寧美好的社會。我們先來看這第一諦——苦諦。舉個大家都了解的例子:嬰兒離開了母親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欣喜若狂,不是興高采烈的高呼:「啊!你好。美麗的人間,我來了!」。不是,是什麼?是放生大哭!就像梅蘭芳在京劇【玉堂春】里的那一聲「哭頭」,那聲吶喊「苦啊!」是呀,人生充滿苦厄。哪裡都是個苦。人生如同苦海泛舟。佛學還把這種苦為我們進行了分類和量化。世尊告訴我們說,苦有八種之多——
一、生苦:胎兒出生,皮肉細嫩,在接觸和適應外界的過程中,充滿痛苦。媽媽的母體溫暖如春,悠然自得。一旦離開苦難便開始了。
二、老苦:人到老年,發白脫落、牙齒老化、嚼食困難、耳聾背駝、行走艱難,倍感痛苦。無論是風光了一生還是窮困潦倒一輩子都難逃老之將近,何嘗有苦盡甘來?
三、病苦:人要患各種疾病,造成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個苦是道不盡,說不完的。
四、死苦:人將臨死,對死亡充滿恐懼,彌戀現世的生活,感到痛苦。誰也躲避了的苦。
五、怨憎會苦:與自己所討厭的人不得已而相會、結合。對自己憎惡的環境想脫離而又脫離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惱不堪。
六、愛別離苦:與自己相愛的人別離,與自己所喜歡的人或環境分開也是痛苦的。勞燕分飛,人各一方,自古就是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苦。
七、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這樣的苦誰也躲不開。
八、五盛蔭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諸苦的集合體。處處都是個苦,怎一個「苦」字了得啊。
八苦無所不包,無所不擴。生命的現象呈現著遷流變化的情形,叫做「諸行無常」。因為無常,所以沒有一件事物不會毀壞,也沒有永遠的歡樂,當我們擁有的事物毀壞時,當歡樂遠離悲傷來臨時,自因沮喪、失望而痛苦,所以「無常故苦」,故依照苦的性質劃分了上面的八苦。種種的苦,像一條無形的鎖練,緊緊的纏繞著身心,令人煩惱、無助、陷入無法自拔的痛苦深淵。佛學蘊含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是佛法真正的核心思想,也是真實不虛的如來本意。把苦擺出來叫世人去觀想,去思索,去找尋脫離苦海的慈航。需要強調的是:佛學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承認人自身的偉大,從人本身去尋求真知,正是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才使佛學幾千年來生生不息,菩提之花開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