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佛學「六度」般若之布施 在佛學文化的修持中,帶有數字的條目很多,比如「三福」(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六和」(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三學」(戒、定、慧)、「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等。這些修持條目的設定,首先為佛學設定了較低的門檻,為初涉佛學的眾生避免瞭望而生畏的踟躕,更有利於佛學文化的廣泛傳播。
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修持,大家不難發現,簡單易學口訣似的條目里,深藏著佛陀智慧和佛學文化的光芒。這就是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總感覺佛學就是學不完,學不盡,越學越有興趣的原因。佛學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應娑婆世界的八萬四千煩惱。當然,這「八萬四千」不是具體的「統計數字」,是譯文的表述方法,比喻很多的意思。如我們常說的「萬水千山」、「日日夜夜」、「千秋萬代」等等。
「六度」就是一門修持方式。
六度的釋義和音釋版本較多,意思相同又有微調。內容亦有多種概論,例如:施度、戒度、忍度、精進度、禪度、慧度等。
亦釋作: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進到彼岸、禪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
所謂彼岸即:清淨的世界,能保持心態平衡的境界。
趙朴初先生對「六度」有一個簡單明了的闡釋:「度」梵語是「Pāramitā 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
我覺得這個解釋可以詮釋「六度」密要。我們就按這個「說法」探討「六度」的問題。
所謂「六度」自然有六種方式,從今天開始我們一個一個的「淺釋」,今天先說六度之「布施」。
布施,布己所有,施與眾生的意思。目的是收斂貪心和貪念。
修學佛法為什麼要收貪心?止貪念呢?
人類有兩大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缺陷,那就是驕傲和貪婪(貪心)。貪,五毒(貪,嗔,痴,慢,疑)之首也。
拜佛,讓你用自己認為高貴的頭俯下身去親吻佛陀的腳,不失是一種驅除驕傲心的方式(假如你是用心去拜佛的話)。
布施,則是殲滅貪婪(貪心),這是邁向不二法門的第一步。
布施並不只是從你口袋裡掏出幾枚硬幣放到另一個人的碗裡那麼簡單。布施,並不完全是幫助別人,很多時候,布施是以幫助別人的形式來幫助你自己。以這種行為幫助你自己斷除那些貪慾和無明幻覺。當你斷除了所有的幻覺與無明,你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布施的深刻含義,就是幫助我們認識到,沒有任何東西是屬於我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意無意受益於布施。
布施就是讓你放開曾經緊緊抓住的東西,不是你口袋裡的,銀行里的錢。你抓在手裡的並不只是這些外在的東西。當然很多外在的東西也被你抓在手裡,你有很多屬於你的東西,「我的」桌子,「我的」車,「我的」錢,「我的」老婆,當這些我們認為屬於我的東西變成別人的東西的時候,或損壞的時候,我們就會痛苦。因為你認為那是「我的」。有的時候,在飯店裡別人誤拿了你坐的椅子都會令你貪嗔萌動。其實,那把椅子你只是擁有暫時坐下而已。但這足以令你錯誤的認為那是你的了。就這樣一個短暫的,臨時的所有,你都不能放下,還能放下浮躁的心,去潛修佛法嗎?
有一位居士,找我來參學。言語間,不無自豪的說起,在他的庫房裡存放著大量的珠寶古玩,並熱情的邀我前去鑑賞。出於利樂有情之心,勉為其難的隨他前往。
當一箱箱珠寶打開時,從這位居士的眼睛裡立刻閃現出自豪,和艷羨貪婪的眼神。
我走進一個個打開著的箱子,指著裡面的東西問道:「這麼多的財富,都是誰的呀?他毋庸置疑的隨口答道:「是我的呀,法師」。我又問:「它們在哪裡」?他立馬答道:「在金庫呀」。
我笑了笑說道:「這不是你的,它在金庫,金庫擁有它,你只是拿自己的錢,在幫助別人保管,說到底,你就是個保管員」。
居士不解的看著我。
我又問道:「既然是你的,你咋還嚴加看管,加封條、雇保全的看著這些屬於你的財寶呢」?既然是你的你咋還要如此的小心?你的?——還怕「歸了」別人嗎?」
居士若有所思的點著頭,說實話,至今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我的意思了。
布施,就要剷除貪心。財寶是你的,又不是你的。這就要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性對待這些所謂的財寶了。
如果你對你身邊的任何事物(那些你曾經認為屬於你的東西)都毫無執著,無論它們到來還是消失,怒放還是凋謝,你都完全不受影響,這就是最完美的布施。現在要你掏出錢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你最終能夠抵達那種狀態。
沒有抵禦貪心的願望,貪心就會愈演愈烈地在你身上蔓延,這不但對你自己的身心有礙,終會耽誤你一生的覺悟和心靈的提升,修佛也會變成一句空話。
做個這樣的假設,你銀行里的錢突然少了,你是不是和銀行要討個公道?布施了所有的人以後,情況就會改變。
無論誰從他身邊拿走任何東西,都不會再生氣,甚至根本不會注意這件事。因為你從未視那些東西為自己所有。事實上也是如此,從來沒有任何東西屬於過你,你卻認為有些東西屬於你。你試圖把他們留在身邊,試圖讓他們保持原狀,保持你喜歡的樣子,但他們最終會背棄你。布施只是提前給那些終將離開你的東西自由,在它們自由的同時,你也會因鬆手獲得自由。
有什麼東西屬於你,屬於我們自己呢?什麼也沒有。身體應該屬於自己的吧,那你不要讓它生病,讓身體長生不老永遠不死,能辦到嗎?佛學智慧就體現在這裡,
布施,似乎幫助了別人,實際是在幫助自己。幫助自己走出煩惱,走出苦難,走出自我。人人為我的前提是我要為人人——這是布施的一個方面。
佛學的布施大概包括三方面內容:
以物質利益施與大眾的叫「財施」。
以保護大眾的安全使他們沒有怖畏的叫「無畏施」。
以真理告知大眾的叫「法施」。
做到這三大布施需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佛陀也未要求我們在一夜之間就成為這樣的人,他允許我們有充裕的時間和準備去實現布施。
我們可以試探性的先放棄一些不重要的東西,然後再試探性的放棄一些重要的東西。你無需擔憂佛陀會要求你割掉大腿肉去布施,佛陀只希望你把吃剩下的食物布施給那些找不到食物的鳥、飢餓中的窮人。把多餘的錢送給那些需要用它買食物的人。無論如何,這比割掉你的大腿肉更容易接受。不是嗎?
需要注意的是,總有人用布施來滿足自己的貪慾,拿出一百塊錢的時候,想換回一千塊,這樣的布施並非真正的布施。布施是讓你斷除對自己所有物的執著,讓你從自己的幻覺中解放。而不是讓你成為更多人的主人——以這種心態布施,並非真正的布施。
布施是清淨心靈的碼頭,從布施開始,你才有可能在釋海中遠航。
布施,是看破無常,世間的有色與無色都不會永恆,即不永恆,貪之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