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3

淺議佛學「六度」般若之精進

六度是一個綱領式的法門,是眾善破迷開悟進菩薩道的「通關度牒」。六度之間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不可偏廢一法,方能得到佛學文化的大歡喜。

六個綱領是有次第的,要按照順序來修學,不可以躐席。先修布施,再修持戒,你不能布施,持戒決定做不到;持戒做不到,忍辱一定做不到;不能忍,就決定做不到精進。

這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布施是要你去掉貪心,人的貪慾如果不去掉,慾壑難填休論正果。

忍辱,我已經說了很多了,辱是貪的另一種表現。「忍辱」也是制貪的修行,貪心收起,忍辱就方便很多了。

布施、忍辱做到了,或者升起了布施之心、忍辱之義,剩下的就開始行動了,而且是快馬加鞭地行動起來

——精進!

在中華文學範疇里,經常被提及的「書文戲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寫小說、寫詩文要符合文法,寫文章要遣詞造句,還要符合寫作規範。寫戲文呢?要說理。要把理向觀眾交代清楚。

佛學文化就是既和「文法」又「說理」的文化。幾千年的發展史,億萬信眾的擁躉,足以表明佛陀精神實質既有人文理念,又有嚴謹的科學依據。

精進,要拆開講。精,就是純而不雜。進,是永遠不退轉。

「六度」精進的精義就是一門深入、永不退轉,這是最希有、最難得的,能夠做到,沒有一個不成無上菩提。不管修學哪一個法門,成敗樞紐就在精進,這個意思就是一門深入,鍥而不捨,永不退轉,這個人必定就能成就。

精進有擐甲精進、加行精進和不滿精進之說。

擐,就是穿,貫的意思。成語:擐甲執兵——穿上甲冑,拿起武器。

穿上「布施,忍辱」的「甲冑」,就拿起了佛學的「法器」,只剩下勇往直前的「精進」了。

這樣的勇往直前,就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前進了就沒有退路。修學佛法就要生出足踏「不歸路」的橫心。

從世尊到後代的高僧大德們,沒有一個不是靠精進努力而圓滿福慧資糧,最後證得菩提果的。精進就是對善法充滿歡喜踴躍快樂的心態,熱衷於修持善法。

我們聽到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那些大成就者、大德高僧們,為了求得正法、修持正法,歷盡了無數艱難困苦、艱辛磨難,我們想起了什麼呢?他們是佛菩薩,他們能做到,我是凡夫,我做不到?這就不對了。應該這樣想:那些諸佛菩薩、大德高僧們,尚且要如此精進努力,我這樣一個區區凡夫、一個初學者,更應該修苦行,更應該以這樣的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去修學,我是他們的追隨者,儘管我無法超過他們,但我應該向他們學習,為了修持正法,也要不顧一切艱難困苦,也要不顧一切嚴寒酷暑,精進認真聞思修行。這叫擐甲精進。也稱發誓精進。

加行精進,也是行為精進。剛才是在心裡發誓、發願,但是現在就要付諸行動了。

學佛、修行不能一拖再拖,一定要抓緊時間,火燒眉毛了一刻也不能等。我們為了解救眾生脫離苦海而學佛修行、解脫成佛,更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更要迫不及待地抓緊時間,認認真真地學,老老實實地修。這叫加行精進,快馬加鞭的精進。

經常遇到這樣的一些人,明日復明日的活著,任何事到了他們這裡就是「明天再說吧」這句話。實際是「痴、慢」業障作怪,所以說,佛學文化放之四海而皆準。

不滿精進,就是永遠都不滿足。通過修學,掌握了一點點佛法的知識,有了一點點的變化與進步,得到了一點點的收穫與成就,不應該心滿意足,而要像個饞嘴的小孩子「吃著碗裡的看著盆里的」行進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能有絲毫的滿足。佛法博大精深,我們任重道遠,不能看了幾本書、聽了幾張光碟、懂得了一點佛法中的道理,就覺得自己已經都得到了、都學好了,然後就狂傲地向人吹噓。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自己,這是個大誓願。是為了救度父母、眾生脫離苦海,這是我們的目標與方向,也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

但是累生累世積聚的業障讓我們養成了懈怠懶惰的惡習。如果修行不精進,就已經說明了我們的出離心沒有修出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還能呼呼大睡、懈怠懶惰、得過且過嗎?這就是不滿精進的意義。

常懷我「念佛不多,障深慧淺,道業難成」的虔誠謙遜之心,永遠不滿足的「精進」,不但進步速度加快了,修學的興趣也會「愈演愈烈」,才能在修學中體味到佛學的快樂。

擐甲精進是誓願心——陽光

加行精進是法行心——甘露

不滿精進是利樂心——福田

這樣的「三心精」進將會萌育出菩提的種子,這顆慧種將在陽光、甘露、福田的培護關愛下盛出蓮華。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