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解《修華嚴奧旨妄盡還原觀》
華嚴經卷帙浩繁,唐朝賢首國師做《華嚴奧旨還原觀》,以述華嚴精髓,山人不才,將其集解成偈誦,以饗讀者。————夢齋山人。
一體門
自性清淨圓明體,從本以來性自足。隨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淨。依淨在聖體不增,依染在凡體不減。相有隱顯之殊異,體常平等無差別。煩惱覆之性則隱,智慧了之性則顯。大而無邊遍法界,小而無形於樞密。真如自體圓而明,大智慧光照一切。
二用門
1、真如常住用:妄盡心澄萬象現,如海因風起波浪。若風止息海水澄,無像不現海面上。無量功德真如海,具足無量功德藏。森羅萬象之法界,皆是一心之所攝。一真法界大總相,唯依妄念有差別。若離妄念唯一真,是為法界圓融體。
2、法界自在用:廣修萬行理成德,普周法界證菩提。妄徹真源相皆寂,法界圓明自在用。如花結果能感應,法性託事顯相用。性相兩亡能所絕,法界如如大自在。
三遍門
1、一塵普周遍:塵無自性隨緣變,隨染全真而成妄。真既無邊塵亦然,攬妄成真一塵現。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光光現佛如雲集,此是如來剎自在。
2、一塵無盡遍:塵無自性依真起,真如恆具眾沙德。本體不變大自在,依真起用萬差別。常樂我淨清淨體,恆沙妙用無有邊。毫端可現佛國土,微塵盡轉大法輪。即一即多即理事,理事無礙法圓通。
3、一塵空有遍:塵無自性即是空,幻象宛然即是有。幻象無體不異空,真空具德現於有。不住生死成大智,不住涅槃行大悲。色是幻色不礙空,空是真空不礙色。若礙於色即斷空,若礙於空即實色。真空妙有即如此,空有不二一塵中。
四德門
1、隨緣妙用德:依真起用利群生,應病與藥令得服。又以大悲為隨緣,又以大智為妙用。常度眾生為隨緣,實無度者為妙用。理即事故為隨緣,事即理故為妙用。真不違俗為隨緣,俗不違真為妙用。依本起末為隨緣,攝末歸本為妙用。
2、威儀有則德:威儀持戒顯法性,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由是而成無上覺。
3、柔和攝生德:大智照真性不遷,隨流不滯滅煩惱。調和以法攝眾生,自他圓滿利群萌。
4、代眾受苦德:不為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冤親平等修萬行,大願大悲不退心。
五止門
1、照法離緣止:真諦之法性空寂,俗諦似有即為空。真俗清虛毫無寄,能所緣滅境為空。
2、觀人絕欲止:五蘊假名四大空,空寂無求為絕欲。
3、性起法爾止:法爾隨緣萬事興,萬法歸一法爾止。
4、定光無念止:法性光明照十方,心無念慮現奇功。
5、理事非相止:幻相之事無理性,理由事顯事徹理。行從理起理徹事,悲智雙融性相泯。
六觀門
1、攝境歸心真空觀:三界諸法一心造,心外更無一法得。萬境無體性本空,一切分別皆由心。
2、從心現境妙有觀:事不滯理隨緣成,依體起用修萬行。莊嚴報土從修得,攝相歸體現法身。
3、心境秘密圓融觀:心不礙境成淨土,境不礙心得報身。一毛空中無量剎,圓融無礙現佛身。
4、智身隱現眾緣觀:智體唯一鑒眾緣,緣相本空體照寂。有為之法皆包含,真性猶如日輪轉。
5、多身入一境緣觀:事事無礙大法界,隨舉一界攝九界。眾生身上一毛孔,諸佛於此證菩提。一即是多多即一,重重無盡不可說。
6、主伴圓融帝網觀:一法為主萬法伴,千珠之光一影現。隨舉一法含法界,法性無盡重重觀。
結語:華嚴奧旨盡於此,言簡意賅顯法理,十玄六相四法界,無不在斯廣含攝。若能解義如法修,妄盡還原速成佛。
原著:唐朝賢首國師。解集者:夢齋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