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夢齋山人:再論般若空性義


時間:2018/2/19 作者:藎木

龍樹菩薩的《中論》在闡述般若空性方面,有其深意。論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是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間,就是眾多因緣和合而生的萬法。這個緣生法所建立的世間,在佛菩薩看來就是當體即空,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一切都是相似相續的變化相。那麼這一切現象皆是假名安立虛妄不實,雖說虛妄不實,但幻象宛然,是依空而有,若不執著這個幻象當下就是中道實相。

我們現在的修行人,大多都是心外求法相外求性。總認為離開我們的身心和所擁有的器世間之外,有一個法的存在,有一個佛的存在。所以今人到寺院者,大多是求神拜佛保平安,求福求壽發大財。求不犯毛病,但看如何求。眾生求這求那,就是不知求自心,總在相上打轉轉。中論說:未嘗有一法,不從因緣生,亦無有一法。而不是空者。緣生就是無生,本體的空性不生不滅,生起來的是緣。我們把緣生的假象當做真實執為實有,順者貪逆者嗔,造下了眾多惡業。金剛經說:見相非相,即見如來。當我們看到山河大地以及我們的身體等諸相時,即刻用緣起如幻做觀,萬法當體即空,非相就是空相,此時就證見本性如來。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些法語都在說明離開世間的心色二法,並沒有一個獨立的般若空性存在。

般若空性是離一切相的。我們不可以用我或無我、常斷、有無、是非等相對的觀念去理解去尋找般若空性,那樣是永遠找不到的,也永遠不能理解般若空性。中論說:雖空亦不斷,雖有亦不常,業果報不失,是名佛所說。又說: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楞嚴經說:般若空性是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即離非,是即非即,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些法語是在說明般若空性,離文字相、語言相、思維相和人我眾生壽者等一切相。這就是讓我們在相上不執著。

有些人不解佛義,認為離一切相就是啥都不存在了,啥都不在乎了。便執理廢事執性廢修,墮入斷滅空的邪見之中。他們只記得離一切相,而忘記了即一切法。中論說: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又說: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這些法語都是說,離開相也沒有一個性的獨立存在。也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四科七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

法華經說: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華嚴經說:能依染淨緣,具造十法界。由此可見這個法爾存在的般若空性,並不是一層不變的,也不是用有和無等相對的概念可以解釋的。唯識宗講真如在纏名為阿賴耶識,真如出纏名為如來藏。阿賴耶識本具十法界染淨善惡種子,依淨緣可起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之淨用;依染緣可起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凡法界之染用。如此看來,般若空性的可塑造性空間幅度很大,空性在人道可以說是人性,在天道可以說是天性,在鬼道可以說是鬼性,在佛界是佛性而等等不一。空性隨緣不同,起用也不同,可以成佛,可以下地獄。然而空性雖具十法界之因,但只有佛法界之體用和自性相吻合,才是空性真實所在,其餘九法界皆是虛妄不實。空性的名目繁多:真如、一真法界、法界、法性、大圓滿、佛性、自性、如來藏、如如、究竟真實、涅槃等等。名目雖多,說的是一個事。

空性有二門:即心真如平等門,心生滅差別門。真如平等門,可隨緣起用,但本體不變;生滅差別門,雖然本體不變,可依緣起萬般妙用。真如平等門是體,生滅差別門是用。離體無用,離用無體。離開我們現象界的一切,並沒有一個獨立的真如本體空性存在。我們要尋找空性,不能離開世間的事相,只有在緣起即依他起性的世間相上,去掉我們的遍計執性,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就能證得平等無二的圓成實性,即般若空性。

天台宗講理具事造之理,說空性理具三千,還得事造三千,理具事造二者缺一不可,方有現行果報。這正如一杯水一樣,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體,水的顏色可隨緣變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色彩,味道也可以隨緣變成苦、辣、酸、甜、鹹等。如此說修行是修心、修緣,斷除染緣與惡緣,不讓阿賴耶識里的染惡種子起現行,努力使淨緣和善緣不斷增長,進而獲得良好的果報。為此,善護其念,善用其心是何等的重要。念佛生西方淨土就是這個原理,由一聲佛號清淨自心,心淨則國土淨,水清月現,彌陀自來接引,學佛人應掌握。

小乘的空與大乘的空有一定的區別,小乘的空是緣起性空,講業力緣起一空到底;大乘的空是緣起性空和性空緣起互為作用,講賴耶、真如、法界緣起。說空性是諸法的本體,本具十法界一切染淨善惡種子,依緣可生萬法。小乘的空指一切法無一常恆不變的實體,大乘的空是把性與相分而說之。依性起相,相是虛妄但本體不動。

空性如水,無形無色無味,不可以有無說之。依色緣起,可現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依味緣起,可現酸甜苦辣鹹五味;依形緣起,可現大小方圓窄寬等無數形狀。但不論水的色味形千般變化,其本體濕性未變,如同六道眾生多劫輪轉,其佛性不變。華嚴和阿含經都說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爾,法界常住。這個法爾如是的空性,與佛出世與不出世都無關係,它是恆常不變的,即是常、樂、我、淨之涅磐四德。這個空性是法界的實相,不可以有、無、非有非無、即有即無四句說之,空性離一切相而即一切法。

這正如無始以來,無明依真如而起,真如是真,無明是妄,真如無始無終,無明無始有終,眾生終究斷盡無明而成佛道。空性可以隨緣起用,但是不論作用染淨優劣,空性內在的清靜本質不會改變,這就是常說的隨緣不變。雖然空性內在的清靜本質不變,但可以隨緣起萬般變化,這就是常說的不變隨緣。空性清靜的本質是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的。作為一個佛弟子,把握了空性隨緣起用的道理,就應更好地持戒修淨緣善緣,善護身、口、意三業,使之清淨而不被污染,這就是真如熏無明,逐漸斷除不良習氣,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虛空法界無量眾,人人有個彌陀性。眾生迷性苦輪轉,聖人覺悟渡眾生。輪迴受苦性不滅,成佛做聖性不增。自心佛性為不二,莫在心外找佛性。若要成佛先修心,心淨彌陀自來迎。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