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尋愛的苦惱


時間:2018/9/26 作者:止盈

一位同修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會有愛的需求?我才發現,自己不但有這種需求,而且還很深,我的大部分苦楚都能跟這種愛的需求掛鈎。所以,人為什麼會有被愛的需求?

人間天老師看到這個問題後,淡淡地說:

這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如想探討明白,就要深入到人性深處。

一、人的社會性。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就是大的團體。

人在骨子裡、基因里、固執的記憶里,是要依賴團體才能存在的,這就是人的社會性。

一個團體在進步、在發展,單個個體如何融入這個團體,而不被團體踢出局?社會在發展、在進步,我們每個人要如何融洽於此?

人喜歡聽八卦,喜歡說八卦,喜歡捕風捉影搜羅信息,喜歡猜測,喜歡在各種平台、各種角度、去窺探他人的信息,這其實就是人的社會性的一種體現。

他不想被團體排除在外,他需要和這個團體保持一定的聯繫,保持較為一致的信息節奏,希望了解並掌握團體的發展方向。

上高中時,我和幾個同學辦了一個漫畫社,而我並不會畫畫,所以融入得不好。有一次開會,才發現他們改過幾個名字了,而我還不知道,這種情況就是我沒有融入這個團體,遲早會被排除在外的。

如果想融入這個團體,就要隨時關注、跟隨,因為常常會有變化、會有更新,如果我們跟不上整體的進步水平,就會滯後於整體的腳步,一點點的差距還好,差距大了,隔膜必然存在。

二、社會性的協同合作。

每個個體能做的畢竟有限,就算再強大,也只能是團體的一份子、一部分,而不能成為全部。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每個個體所扮演的團體份額越低,影響整體的能力越弱,對整體的依賴度更高。

比如,農民分種地、種菜、養殖等很多工種。

如果想以此為謀生根本,以此工種的產物用做物質交換,就很難兼顧其他不同的工種,這時就要做出取捨——

要麼種地,要麼種菜,要麼專攻一項。

想什麼都做,肯定沒那麼多精力,最多自給自足而已,但想以此做物質交換,就沒這個條件了。

所以,細化後的社會分工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需求更為緊密,而在聯繫他人的過程中,必然要有各種交流。

如果想取得很好的效果,要保持交流的和諧;如果交流不好,則不滿足社會性的要求,會讓這個人覺得:大家都在針對他、都在排斥他,會覺得孤獨、寂寞,覺得渴望獲得理解、渴望表達、渴望獲得交流。

三、社會性和動物性的矛盾。

社會性和動物性矛盾體現在:

人是社會性的、是群居的,但又要保持私密度,不喜歡所有私密都公諸於眾,社會性的群居需要獨立空間;而群居動物在任何時候都不必分開。

為什麼要獨立?

因為恐懼自己被傷害。

為什麼要依靠社會?

因為自己沒辦法獨立存活,需要分工協作才能令自己存活。

分工協作就是互通有無,大家都將自己多出的交換缺乏的。

有句諺語叫做「瘸子打圍,就靠喊!」,「打圍」就是打獵的意思,一個「瘸子」如何追捕獵物呢?他靠喊、靠虛張聲勢。

為什麼瘸子要參與到打獵里?

如果他不參與,他將被社會邊緣化;邊緣化嚴重,他就會被排除在團隊以外了,所以就算是瘸子,也要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以免自己沒有社會價值,被取代、被替代、被拋棄在外。

亦如女性喜歡男性的標準是什麼樣的?男性喜歡女性的標準又是什麼樣的?

諸位看一看清朝民國時期的老照片,很多所謂的女性「沒長開」,沒有很明顯的女性特質,所以花木蘭在軍隊裡「貓」了十二年,其他人也沒發現,因為她女性特質不夠。

就像男人喜歡胸大的女人,胸大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是有質量更多的奶水可以哺育孩子嗎?

當然不是,而是女性特質的表現形式之一。

女性特質表現得越充分,女性魅力也就越高,越容易引發男性注意力,越容易獲得交配權,獲得繁衍下一代的機會就更高。

女性喜歡健碩的男性,好像是需要健碩的身軀能帶來安全感,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越健碩,代表他的財富資源越好。

如果一頓飽飯都吃不上,他怎麼可能長那麼大塊頭?

有很多地方對財富的理解很奇葩,比如非洲有一個部落,習俗是男人不幹活,女的去幹活,一年評選一次國王,最肥的那個當國王,當國王有國王的待遇,所以男的都在家拚命地養膘。

再比如,某些遊牧部落炫耀財富的手段是自己的袖子,那時沒有餐巾紙,吃完了都是用袖子擦嘴,如果這個人的袖子又黑又亮,說明他常常吃肉,生活更好,這是變相的炫富了;如果女人和他一起生活,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保障,他就更容易獲得交配權,有更大的機會繁衍子嗣,後代得到良好照顧的可能性就更高。

所以,現在的女人幻想自己嫁入豪門,幻想自己和白馬王子偶遇然後一見鍾情,幻想自己被霸道總裁愛上,尋求生存和繁衍的便利條件就是其根源,也是動物性在背後作祟。

為了選擇合適繁衍的對象,那些矮挫醜的人不容易被異性看上,因為於此繁衍的後代可能也會遭遇如此尷尬艱難;如果這個人矮挫醜,又沒有其他資源能標榜,那麼他們一直沒有機會獲得交配權,也就沒機會繁衍,這就是生物界的物競天擇導致的結果了。

所謂「保持物種多樣性」,這是在跨物種間的說法,但在本物種間,一定是遵循物競天擇的原則。這一點又和社會性是矛盾的。

四、體現社會價值。

你能融入這個社會,你能提供社會分工,你能參與社會活動,你才能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有你存在的價值,有你被接納、被認同、被高舉的原因;相反,你無法提供社會價值,就會被否定、被排擠、被打壓。

所以,人需要社會交流,也需要展現社會價值。

當我們盲從、混亂、不知道如何行走的時候,其實就是沒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也就是沒找到體現自己社會價值的渠道方法。

當自我能力不足夠強大時,需要認清自己的現狀,也需要積極學習、積極改變,為更好地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做準備。

所謂的「愛」,所謂的被關心、被照顧,這是人的社會性需求,也是擔心自己被團體邊緣化的一種信號。

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學會掌握這些能力,走到社會發現寸步難行,才開始面臨真正的成長——

當發現有人在拒絕自己時,這是第一次的成長;

當發現有人在詆毀自己誹謗自己時,這是另一次的成長。

當有人拒絕自己,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判斷,也有自己的過往經驗,在某些事情上,你沒有通過能力的展現獲得對方認可,所以被拒絕了。就像招投標,你沒有能力展現自己的足夠資質,當然對方不會選擇合作。

當代教育在這些層面上是缺乏的。

人吃不了苦,受不了癟,不能接受拒絕,不能接受背離。不接受這些,人怎麼才能成長呢?總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自己是王,說一不二,這當然不需要成長。

當與社會接觸交流後,發現自己不是王,發現自己沒有被人關心和發現,更沒有被人認可和理解,這就需要反思:我要如何才能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人生就像一條大河,你我是在不同時間跌入河水裡的石頭,隨著水的打磨、石頭間的磕碰,或者走向停歇,或者成為晶瑩剔透的鵝卵石,或者被碾碎成為細沙。

細沙在波動里不斷下沉,更容易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而鵝卵石也只是存在於河流的某一階段,若河流繼續延長、繼續行走,再堅硬的鵝卵石也會被碾碎為細沙。

你的堅持,是否合適社會發展趨向?

你的努力,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方向?

你的價值,是否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這是你被愛、被關注、被認同、被高舉、被珍惜與否的標準。

和家人是這樣的,和同事、一城、一省、一國是如此,和一個世界也是如此。

你的社會價值決定了你的待遇,決定了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你的影響力的大小。

你對他的價值,決定了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這不就是答案嗎?

為什麼有人可以如此,而我們卻不能?

結果差在什麼地方,法就差在什麼地方了。

幻海迷局

2018.9.11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