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唯有慈悲才能讓冤冤相報及時了


時間:2019/3/28 作者:學佛網編輯阿明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凡我們在感受他人的好意時,可能這是我們曾幾何時播種的善因。又或許在氣憤於他人的不公或惡意挑釁時,我們完全沉靜在抱怨和嗔恨當中。很難明了,這或許也是我們曾幾何時播種的惡因。

《法句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舍衛城裡有位婦人養了只母雞,每次母雞下蛋時,這婦人就將雞蛋打破吃掉,惹得母雞非常生氣。因此,下一世轉生時,母雞投生成貓,婦人投生成母雞,因為業緣的關係,他們投生在同一棟屋子裡,貓吃光了母雞生下來的蛋。再下一世時,母雞轉世為豹,貓轉世為鹿,豹又吃掉了鹿和它的子女。兩者之間累世的仇恨不斷延續,一直上演到佛陀降世時。她們其中一位轉世為婦女,一位轉世為女鬼。

有天,這婦女與丈夫抱著幼小的兒子從娘家返回舍衛城,途中在一個池塘邊休息。丈夫跳進池塘洗澡時,婦人突然發現有個女鬼。她趕緊帶著孩子逃往佛陀正在講經說法的祇樹給孤獨園。婦人把孩子放在佛陀的腳下。女鬼隨後追來,卻被龍天護法阻擋在外無法進入。而佛陀卻授意讓女鬼進來,並告誡兩人:「今天,你們如果沒有來到我這裡,你們兩個累世的仇恨將永無止盡。仇恨是無法平息仇恨的,只有慈悲才能止息仇恨,用他人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的快樂,將永遠無法擺脫怨憎的系縛。」她們仔細思量佛陀的教誨後,兩人都明白仇恨確實一無是處,並真誠懺悔彼此的愚痴,決定止息雙方累世以來毫無意義的仇恨。

輪迴中,處處皆苦。每段相遇,每個緣分的聚合,角色都在不停轉換中,因與果真實不虛。欠債的,就要來扮演還債的角色;討債的,就來扮演要債的角色。我們周圍每一個相遇的眾生,無論熟悉與陌生,都不是無緣無故與我們相遇,事事皆有因緣。

我們每個人都受累世的習氣牽動,並影響著我們這一世的性格、因緣、所受的果報等等。當我們受到別人給予的毀、譽、稱、譏時,這可能就是我們也曾經同樣給予過別人的。人們受到讚賞時內心會喜樂,受到譏諷與毀謗時會忿忿不平地嗔怒於他人。殊不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們大家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啟動輪迴不停旋轉的下一個因。

如果我們沒有用聞、思、修行來及時對治自身的每一個貪、嗔、痴、慢、疑等所帶來的言行,往往就會毫不收斂的出言不遜,亦或舉止傲慢的傷害他人,這一切都是凡夫習氣為了鞏固「我執」的方式與顛倒。每個人都存在於這種習氣當中,所以,人我是非、爾虞我詐等普遍存在於當今社會。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幾乎成為生存於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共業。

缺乏智慧的人,總認為只要自己一切都好,外界的好壞與自己無關,這是不明白業力表現和因果的原因。個人的福報多少取決於每個人自身的業力,但是我們都共同存在於一個大環境中,這就是眾生共同的業力。每個人的業力也決定著眾生共同的業力;同樣的,眾生共同的業力更影響著每個人自身的業力。

佛陀教授我們用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來約束並規範我們每個人的起心動念以及受習性牽引的言行舉止。如果我們放不下心中的渴愛和貪慾,那麼貪婪、嗔恨、痴迷、傲慢、嫉妒以及懷疑等的心念就必定存在。我們對別人無理,別人也會同樣回報給我們。如果每一段緣分的相遇,不是給予彼此更多的關愛和慈悲,而是播下新的爭執、嫉妒、怨言等負面種子,這樣的結果是無法「了緣、了業」的,也無法讓我們脫離輪迴苦海,離苦得樂。

世間法存在的地方,解脫道也同時存在。在受到得、失、毀、譽、稱、譏、苦、樂八種世間法干擾心念時,我們應該用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來約束我們自己想要喜、怒、哀、樂或是以牙還牙等情緒的波動,以及任何不良的言語與行為。進而,慢慢培養「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的心態,以慈悲喜舍的心念漸漸地讓內心平靜,讓自己的磁場充滿正能量,讓自心無愧。如此一來,我們的人緣也會越來越好。因為種下了良善的因,必定成熟善報的果。世間的生存,唯有慈悲與愛才可以止息怨恨。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