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月色如水人如波02
如性窮相表、相達性源,須知體用相成,性相互顯。
這兩句注意:『體用相成,性相互顯』,你們真正學佛修道用功的特別注意,有時候工夫用不上路、或中途變去了,因為你不明白這八個字的原理。有時候你用功時,經過生理、心理的變化,你覺得還是壞的境界,正是好的時候。『性相互顯』,等於寫毛筆字,寫到快進步時,自己真不想寫,愈看愈討厭自己,愈來愈灰心。那麼用功,指頭都起繭了,愈寫愈不成樣;但絕不能放棄,這正是在進步的時候。打拳也是這樣,真練功夫到要進步時,愈打愈不像樣,本來很有力,但好像得了風濕病,使不出力,這都是進步的階段。似天亮前必定有一段黑暗的道理一樣。所以我們用功,要體會這八個字的道理包含很多、深得很。千萬記住:『體用相成』。有許多人說:『我學佛修道用了幾十年工夫,智慧發不起。神通也得不到!』你若只知『用』而不明『體』也不行,但明『體』不在『用』上下工夫也不行,必須『體用相成,性相互顯』。一般學佛的人,學了半天,最後自己一點把握都沒有,乃此理不明,這八個字沒有參透。
今乃細明總別,廣辯異同。
永明壽禪師幫助我們在這本《宗鏡錄》上詳細的分析。總法就是明體,別法,就是差別的法門。即把佛法的修持理論歸納起來,詳為分析,廣為論辯其中相同、相異的地方。
研一法之根元,搜諸緣之本末,則可稱為宗鏡。以鑒幽微,無一法以逃形,斯千差而普會。
所以我這本書叫《宗鏡錄》,是一面大鏡子,什麼東西到這裡一照,這個光就把你照出來了。『以鑒幽微』,看不見的地方,這個光把整個佛法都照出來。『無一法以逃形,斯千差而普會。』後世一般偏激性講佛法的人,不喜歡這本書,因在編著時,將儒家孔孟、老莊、諸子百家的道理,合於佛法的,都引用過去,因此和尚們反對他。他雖然諸子百家都通了,在家人也不服他,因為他畢竟是和尚。所以兩邊不討好,真是『豬八戒照鏡子——兩面不是人』。這麼一部好書,就此埋沒了。實際上他的苦心,就是他的大慈悲,一切萬法都融會貫通進來。『無一法以逃形,斯千差而普會』,一切差別法門他都包括了。
遂則編羅廣義,撮略要文,鋪舒於百卷之中,卷攝在一心之內。
這本書總共一百卷,它所包括的學術理論有那麼多。全攝在一心之內,實際上就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明心見性。
能使難思教海、指掌而念念圓明。
讀了這本書後,能使不可思議的佛法理論,如看手掌心一樣,那麼清楚。
無盡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若神珠在手,永息馳求。猶覺樹垂陰,全消影跡。獲真寶於春池之內,拾礫渾非;得本頭於古鏡之前,狂心頓歇。
『無盡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文詞之美,有如情書。這段文字簡單,有幾個道理出自佛學的典故,他將其變化成優美的中文。
『神珠在手,永息馳求『是出自於《法華經》的典故。經中講到,大財主的獨子從小流浪在外,四處乞討,非常可憐,根本不知自己生於豪富之家。他父親一直在找尋這個兒子,請人四處打聽。後來得知獨子流落在遙遠的小地方,為了遷就兒子的歸來,只得移居近處,再密遣形色憔悴的僕役,以便與其兒子平等相處,然後藉機誘導至他家做清潔工人。薪資又高,這窮子表現得更勤快。過了幾年提升為總管家,當然對這主人是非常忠實。後來,大財主對窮子說:『我是你父親,你自幼離家出走,這裡所有的財富都是你的,你本有的!為何那麼笨在外流落得如此痛苦?你身上還有無價之寶,在這裡!這顆珠是無價之寶,就在你那裡,而你不懂!』這是一《法華經》的比喻故事。
我們一切眾生都是佛的兒子,佛眼觀眾生,皆為其子。可惜我們就是不懂事,願意在外面流浪。你若叫他回來說:『你可以成佛!』但他偏不信,非要慢慢去修,他就是不敢!『不曉得在這件父母給我的皮囊色身衣中,就有一顆神珠。《法華經》的故事,就是要我們知道:『在皮囊中就有一顆神珠,你要如何找到?』
你看永明壽禪師多高明,把難懂的佛經,用那麼美的文筆寫出來。懂了這個就『永息馳求』,不會向外面亂跑,本來就是你家的東西。『覺樹』,即菩提樹,比喻證了道。『全消影跡』,一切的妄想都沒有。『獲真寶於春池之內,拾礫渾非』,真正的寶貝在池水中,撿起來就是,不會是泥巴或瓦片。這也是《方等經》中的典故。
『得本頭於古鏡之前,狂心頓歇。』出自《楞嚴經》的典故。佛在世時,城中有一個人,早上起來照鏡子,見到鏡中人的頭很漂亮,但又突然發覺我的頭到哪裡去了?怎麼沒有!因此發瘋了。真的!絕頂聰明的人才會發這個瘋,像我們這些笨人不會!什麼道理?
所以,禪宗引用的非常好,悟道,就是見到本來面目。實際上,我們活一輩子,從沒見過自己的面孔。相機照出來一百張,有一百個樣子,因它的焦距經過調整,翻洗後變動很厲害,絕對不是本來面目。自己在照鏡子時,焦點角度也是交叉變化,我們根本沒見過自己的面孔長成什麼樣子?誰假使見過,若不是世上第一等聰明人。就是第一等笨人!
錯了!這個人太聰明了,他懂這個理,鏡中的頭,只是我的反影而已,自己始終無法看清我的面孔,所以愈想愈瘋,瘋得蠻有意思。到有一天,偶然的機會忽然一照鏡子,才發覺我的本頭原來在此!他就不瘋了。
此乃說明『道』本來在我們自己這裡,為什麼悟不到『道』?不要去找師父了,你自己就是師父。所以『得本頭於古鏡之前、狂心頓歇。』
幻雲滿天疑無日
既在,永明壽禪師宣傳這本書是如何的好。
可以深挑見刺,永截疑根。不運一毫之功,全開寶藏;匪用剎那之力,頓獲玄珠。
這本書專門挑你見解上的刺,排出你的知見、思想、智慧上的毛病。永遠截斷你的貪、嗔、痴、慢、疑的根。大家說:『佛說的都對!』古人有兩句詩:『世間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世間上的好話,佛經上都說完了。但是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呢?信不過!因為我們天性內在的多疑,無論是聰明或愚笨,任何人天生帶來的,不會相信人。以佛法的觀念來看『人』是最可怕的,他永遠不會相信人。
從前,我在大陸時,有位非常老實的學生,連我也確認他實在是無法形容的老實。後來我教會他一樣本事,他對我更加敬畏!
有一天,我們一起坐著,他倒了杯茶給我後,就不見了。過了半天才回來,我問他去那裡?他傻笑了一下回答:『我去證明一件事,現在我完全相信,老師教我的都對!』『我的天!你原來還不相信我?』我上了他一個當。
所以,疑根是天生的。我們不能成道,說是被疑根所害。佛法的道理都懂,實際上,你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你的工夫已經到了,但是因你自己有疑處:『大概不會那麼容易吧?』又跑掉了。永明壽禪師說讀了《宗鏡錄》後,可以治好你這個病,永截疑根。
『不運一毫之功,全開寶藏,匪用剎那之力,頓獲玄珠』不用絲毫的力量,就打開自性之寶藏,不用剎那的力量,頓獲智慧之珠。
名為一乘大寂滅場,真阿蘭若正修行處。
我這本書叫做『一乘大寂滅場』。佛說的,涅槃道的道場,只有一乘道。『真阿蘭若正修行處』,阿蘭若就是茅蓬、寺廟,真正的廟子不是蓋在山裡,而是蓋在你心裡頭。『阿蘭若』是梵文譯音,義為清淨修道的道場。真正的道場就在你心中。
此是如來自到境界,諸佛本住法門。
這是結論,《宗鏡錄》這本書所揭露的最高境界,只有佛,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才能夠到達。『自到境界』是《楞伽經》講的,是佛的一切根本。現在前言,還是在宣傳他的書。
下次我們先從唯識部分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