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彌陀疏鈔新白話版43


時間:2020/1/6 作者:常念彌陀

22明悉奉行

【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所謂歡喜,就是慶幸聽到的。所謂信受,就是領納聽到的。所謂作禮,就是重視聽到的。所謂去,就是聽到後退出法會去修持啊。也就是前面講的三資糧,以及三慧啊。

所謂慶幸聽到的,就是多劫飄零,正是因為沒有聽到這個法。現今知道持名往生,可以說是久病在床,忽然遇到神奇藥方,久在他鄉作客,忽然聽到家信,欣喜慶幸不止,所以叫慶啊。所謂領納聽到的,就是信了就不懷疑,接受就不失去,如奉王令,如遵父命,所以叫領啊。所謂重視聽到的,就是心中感激,殷切盼望,如蒙受到至極的恩,拜謝不止,所以叫重啊。所謂修持,就是古人進而聽老師教導,退而自己修道,不像今天的人入耳出口啊。所謂三資糧,就是如前面講聽了就信,就是信資糧。信了就接受,就是願資糧。接受就去行,就是行資糧啊。所謂三慧,就是聽了就是聞慧,歡喜信受就是思慧,去而修持就是修慧啊。

又這個歡喜,也具有清淨的三個意義,如《觀經疏》中說的。

所謂三個意義,就是《觀經疏》的「一是能說的人清淨,二是所說的法清淨,三是依法得果清淨」,具有這三個意義,所以是歡喜。這裡持名念佛往生,是佛說的,佛是一切智人,不是其他四種人(佛弟子、仙人、諸天、化人)說的啊。那麼人清淨,遇到這樣的人,哪能不歡喜?持名念佛往生,就證了三昧,是圓頓教,不是權法啊。那麼法清淨,聽到這樣的法,哪能不歡喜?持名念佛往生,就是不退轉,直到成佛,不是小果啊。那麼果清淨,證這樣的果,哪能不歡喜?

又這個歡喜,也通深淺,各有所得不同。

所謂深淺是,如《華嚴經》說初地,名叫歡喜地,文中說具有三十歡喜。一是當得十句。如所謂念諸佛所以生歡喜,念諸法所以生歡喜等。現在聽到這部《阿彌陀經》,慶幸我將來也能如阿彌陀佛一樣,我將來也得阿彌陀佛這樣的妙法啊。二是現得十句。所謂轉離一切世間境界,所以生歡喜;親近一切佛,所以生歡喜等。現在聽到這部《阿彌陀經》,現得轉離娑婆五濁境界,現得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以及諸佛啊。這個歡喜屬於十地階位中的菩薩,而初行也名叫歡喜,初住文中,也說獲得無邊歡喜等。所以說深淺。如果淺了又淺,那麼隨各自的分量,也得法喜的樂而已。

又歸結在信受上,因為從始至終,信為根本。

所謂始終,就是首先標出「如是」,是信順的辭,這裡最後又說信受,可知因信生願,因願起行。從初發心,然後得往生,究竟成佛,都是因為信的力量。所以說始終信為根本。

大本《無量壽經》結尾,陳述眾生獲益,龍天降下祥瑞,這裡不說,是文字省略啊。

大本《無量壽經》說:「佛說這部經後,無量眾生,發無上正覺心。一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法眼淨。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圓教第七信位)。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十方國土,百千音樂,自然演奏。無量妙華,芬芬而降。以及色究竟天,都作種種微妙供養。」又說:「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圓教十信位)。四萬億那由他眾生,對無上菩提沒有過發心,這時才初發,種下善根,願生極樂世界。他們都應當往生,各在不同地方,依次成佛,都叫妙音。八萬億那由他眾生,得授記法忍(圓教初住位)。」

又大本《無量壽經》囑咐反覆持經的功德,這裡持這部《阿彌陀經》,也應當如此。

大本《無量壽經》中佛告訴彌勒:「現今這個法門,囑咐給你,在大眾中,。為他們開示,要他們書寫執持。在這部經中,生導師想。」又說:「無量億諸菩薩,都求這微妙法門,不要違背佛教,而棄捨這部經,讓你們,淪沒在長夜中,受盡危苦。所以我現今大囑咐。」這裡這部《阿彌陀經》不說,都是文字省略。

又大本《無量壽經》以及《法滅經》,都說法滅的時候,唯獨留下這部經,所以知道這部經,總持末法,如《華嚴論》中說的。

大本《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特留這部經一百年,眾生能遇到,沒有不得度的。如果有眾生,對這部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臨命終時,佛與聖眾,出現在那人面前,經須臾間,就往生極樂剎土。」《法滅經》說:「爾時《首楞嚴經》先滅,然後諸經,全都滅盡。唯獨留下《無量壽經》,度諸眾生。」《華嚴論》說:「正法滅時,因為總持其餘尊法,作為教理流轉的因。」這裡說諸經都滅,這部經獨存,念佛一門,廣度群品,那麼諸經已滅而不滅,就是因為用一部經作為餘留,流轉無盡,正是總持的意思啊。一切眾生,應當尊重恭敬,信受奉行。經在的地方,如佛還在。問:「獨留這部經,這部經指的是大本《無量壽經》嗎?」答:「前面不是說了嗎?文字有繁簡,意義沒有勝劣。詳細說就是大本《無量壽經》,簡略說就是這部《阿彌陀經》了。不是有二本啊。」

按理說,那麼自性無惱,是歡喜信受的意義。自性無住,是作禮而去的意義。

煩惱本來寂靜,歡喜也是空,那麼苦土哪裡不是樂土?來其實沒有來,去又哪裡去?那麼往生畢竟無生,因為這無生,往生極樂國土,不是往生極樂淨土,實際是往生自心啊。然後無問自說,世尊避免空談,獨任當機,舍利弗不孤負重託。這是真歡喜,這是真信受,這是真法作禮如來。如果認為外在有極樂九品蓮花淨土,偏說唯心,舍了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另求自性,就好比正在渡口而問碼頭,對著燈光尋找火光了。

三結釋咒意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所謂釋咒意,就是因為咒附在經後,經有咒而更明顯。因為經在咒前面,咒有經而更靈驗。交相作用,應當解釋啊。這個咒詳見《不思議神力傳》。持這個咒的,滅罪往生,所以用「拔業障生淨土」為名。所謂陀羅尼,意思是總持啊。

所謂業障,共有三種。一是煩惱障,二是業障,三是報障。這裡說業障,就是包括了前後。煩惱是業的因,報是業的果啊。業必有因,業必招果,所以包括二障。除障貴在除根本,如根絕了就不生芽,芽不生,那麼枝葉華果,都不生了。這裡持這個咒,就是煩惱不起,這是拔業障的根本啊。如《不思議神力傳》說「日夜各持三七遍,滅五逆謗法等罪」就是啊。所謂得生淨土,就是輪迴娑婆世界,都是由於業障,業障既然空了,穢土的種子就滅掉了,隨願往生,所以能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所謂總持,就是總統攝持,沒有遺失,就是咒的別名啊。傳名《不可思議神力》,就是經名《不可思議功德》啊。持咒持名,就能往生,所以都名叫不可思議。

【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所謂宋,就是南北朝的國名。所謂元嘉,就是年號。所謂天竺,就是西域國名。求那跋陀羅,意思是功德賢。

所謂宋說南北,就是當時正是南北分王。宋王在江南,叫做劉宋啊。所謂元嘉,就是文帝元嘉末年啊。天竺,另一名叫身毒,有五天竺,都是西域啊。求那跋陀羅博通三藏,尤其專精大乘,號稱摩訶衍,神異很多,有傳記記載,太多不敘述了。有一版本陀後面沒有羅字,有人懷疑是求那跋摩,因為二位大師同時代,不清楚是誰翻譯的啊。

【咒語: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訶。】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讀這個咒,阿彌陀佛,常住他的頭頂,日夜擁護,不讓怨家有機可乘,現世常得安穩,臨命終時,自然往生淨土。

各版本句讀稍有差異,這裡依據古本,神咒不翻譯,不必強求解釋。

所謂各版本不同,如「南無阿彌多婆夜」,有一版本是「南無阿彌多婆夜多」,因為下一句「多」字連線屬於上一句了,所以說稍有差異。這裡不必苦究是非,只依一個版本,至心誦持,自成利益。又有認為「南無阿彌多婆夜」,意思是皈命無量壽,「多他伽多夜」,就是多他阿伽度,意思是如來。「哆地夜他」,新譯是,「他的也撻」,舊譯是「怛絰他」,絰,音念迭,就是地夜二個間合念啊。這裡說「即說咒曰」,然後才是密語。但是神咒從古以來不翻譯,大略有五個意義。一是如王的密旨,不要妄自宣傳,只應當欽奉。二是或一句話含義很多,如仙陀婆(《涅槃經》)。三是或這一方沒有,如閻浮提。四是或順古文,如阿耨菩提。五是或尊重,不是漢語相應對的,如般若。另有一說,也可以勉強翻譯。既然是勉強,不如不翻譯。

經咒相聯,正是顯密圓通的意義。

詳細陳述極樂國,依正莊嚴,信願行門,如經上說明的,這是顯。遵從佛的秘教,只持這個咒,就能往生,這是密。所謂顯,就是顯這個密啊。所謂密,就是密這個顯啊。兼持就是兩全其美,單持也是互動不遺漏,所以叫圓通。

雖說互動,而專持名號,還是勝過持咒,也勝過其餘的咒,也勝過一切其他功德。

偏贊持名啊,一、勝過本咒,因為咒說,念誦三十萬遍,就見阿彌陀佛。而持名號,一日一心,佛就現前。又咒說,晝夜六時,各念誦二十一遍,能滅五逆等罪。而持名號,至心念佛一聲,就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二、勝其餘咒,專持名號,就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因為十念便能往生,一往生便得不退地位,威靈不可測,就是大神咒,其餘可知了。問:「準提功德,至廣至大,如何只持佛名,就能勝過它?」答:「準提是因地菩薩,阿彌陀佛是果位如來,持準提既然有神功,念阿彌陀佛難道沒有妙應?所以經上說,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號,不如念一聲觀世音菩薩,那福德正相等。又說,持無量無數觀世音菩薩名號,不如念一聲地藏菩薩,那福德正相等,何況如來呢?」三、也勝過其餘功德,六度萬行,法門無量。而專持名號,那種種功德,都包括了,因為不超出一心,如前文中的廣說。願淨業弟子,專注信,不二心,如經上說的:「如果有一法,超過涅槃,也不顧及。」禪宗的善知識,有教人只持話頭,一切不作。所以知道原本修其餘法門的,尚且應當改修念佛,何況原本念佛的人,卻要改變初衷,又去學別的?心懷二路,志不歸一,談什麼三昧,而能成就?直至無常(命終),空無收穫,不思自己的過,反而生起誹謗的言論,嗚呼錯了啊。

按理說,那麼自性空,是拔業障的意義。自性有,是陀羅尼的意義。自性不有不空,是往生淨土的意義。

找心根本找不到,一切業障,誰是根本?這個心沒有不具足,一切功德,哪有不總持?當總持而不立纖塵,有就是這個空的有。沒有根本而出生萬法,空就是這個有的空。這個有就不空,這個空就不有,不空不有,惟有這一心。不超越一心,就是淨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