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地水火風空見識隨緣施設無實義之一
內容提要:
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種,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如來藏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人無知,錯誤地認為是因緣生或自然有,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見識,無非隨緣施設的言說,都無實義。
溫陵禪師戒環曰:
既非因緣自然,是謂妙真如性也。前近取諸身顯如來藏,故依陰入處界四科以明,雖悟一身,未融萬法。根境尚異,見性未圓。後復遠取諸物,圓示藏性,故依地水火風空見識以明,使悟物我同根,是非一體。法法圓成,塵塵周遍。法界頌雲:
若人慾識真空理,身內真如還遍外。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
此七大之大旨也。
謂之七大,以性圓周遍含裹十方為義。所以有七者,萬法生成不離四大,而依空建立,因見有覺,因識有知故也。前五無情所具,後二有情兼之。今舉其七,則萬法該矣!
然彼大性,先非水火,亦非空識,全一如來藏體,循業發現而已。七大既爾,萬法皆然。凡我依正,先非根身,亦非器界,皆即循業之相,性真圓融,初無生滅。所以,阿難蒙佛開示,身心蕩然,得無掛礙。了知世間諸所有物,皆即妙心含裹十方。反觀幻身,起滅無從,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原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1,無戲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
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
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注】
1中道了義一般以不偏不倚為中道,也就是不片面認識,不走極端,不絕對化的辯證觀點。《宗鏡錄》說:「以一真心,不住有無二邊,故稱中道。」《楞伽經卷二》說:「如來說法,離如是四句:謂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中論》三是偈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八不偈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這八不,具體揭示了不著二邊的中道義。未說到實相的方便法門都是不了義法,指出了實相的法門是了義法。符合中道的說法,稱為中道了義。
白話解
阿難對佛說:「世尊!如來經常說和合性及因緣生,說世間種種變化,都是四大和合發生的現象。為什麼如來今時完全排除因緣生及和自然性?我還沒有明白世尊所說的意義。請垂哀憫,為我們開示中道了義,離一切世間戲論。」
這時,世尊告訴阿難:「因為你已厭離了聲聞乘、緣覺乘這些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所以我今為你開示第一義諦。
為什麼你還不能舍離世間戲論,還受妄想因緣困擾呢?你雖多聞,但欠實修。譬如口中談藥的人,說得頭頭是道,真藥在眼前,卻認不得,如來說太可憐了。
你好好聽著,我今為你分別開示,亦令此後修學大乘佛法的人,能通達諸法實相。」
阿難默默地承受佛的聖旨。
原文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
猶如虛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白話解
佛說:「阿難,你剛才說,世間種種變化,都是四大和合的現象。如果地、火、水、風各各無和合性,則不能互相雜和;
譬如虛空與種種色,不能雜和。若有和合性,相互雜和即生變化。變化則有始生終滅,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像旋火輪,永無止息。像水結成冰,冰化成水,年年輪轉不已。
一地大種無自性
原文
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
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1。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注】
1更析鄰虛,即實空性數學裡面有一個命題:把一分為二是1/2,再分為二是(1/2)2,如果無限地分下去,是(1/2)n,其中n是自然數,當n趨於無限大時,(1/2)n的極限值等於零。這個極限值不是真的零,它和零非一非異。把鄰虛塵析成空,不是真真正正的真空,它與真空非一非異,說是真空。
白話解
你看地大種,粗是大地,細是微塵,直至分成接近虛空狀態為鄰虛塵。
這已到極微色的邊緣,把鄰虛塵再分七次,便說這是真空了。
阿難,如果鄰虛塵真能析成虛空,那麼,虛空亦應能合成色相。
原文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1,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2。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注】
1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從字面上理解:色的實相即是空,空的實相即是色。離文字相,離是非二相,入中道了義,色空非一非異。下文關於火、水、風等的闡述,都是一樣。
2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眾生,指不同的人,亦指人們心中生出的種種不同的相。所知量,指各人心中既有的知識,這既有的知識是對現識進行判斷、決定愛惡取捨的標準。業,包括現業和宿業,現業即現前身口意造成的業,宿業即無始以來積聚的身口意三業。循業,指以現業宿業為緣;發,是發生,因妄心而生;現,是顯現。合起來的意思是:各人隨自己的希望心,以塵緣分別影事及既有的是非標準為緣,思維了別,生成識相。
白話解
你說和合生出世間種種變化之相,我問你,你能說明用多少虛空和合而成一鄰虛塵嗎?不應是鄰虛塵能夠合成鄰虛塵吧?
把鄰虛塵析成虛空,你能說明還有多少色相和合在析成的虛空裡嗎?
還有色相組合的不是虛空,虛空不可能合成色相。色還可析成鄰虛塵乃至近似虛空,虛空怎能合成色相?
你原來未了解如來藏之性,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此段文意,參照註解來理解。)
世間人無知,錯誤地認為是因緣生或自然有,其實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見識,無非隨緣施設的言說,都無實義。」
二火大種無自性
原文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1,日前求火。
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曇種姓。
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
【注】
1陽燧凸透鏡。
白話解
佛接著說:「阿難,火大種沒有自性。你看,城中準備煮飯的人家要取火,手拿著陽燧,對著太陽取火。
阿難,和合是什麼意思?我和你和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合成一個集體。這集體是個體組成的,各有各身,各有各所生的氏族姓名。例如舍利弗,姓婆羅門,優樓頻螺,姓迦葉波,你阿難,姓瞿曇。
阿難,若說火性因和合而有,他執鏡對著太陽求火,燒著了艾絨,這火是從鏡出?是從艾出?是從太陽來?
原文
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若鏡中出,自能於鏡,出然於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
汝又諦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歷於此。
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白話解
阿難,若火從太陽來,應能燒著你手中的艾絨,陽光照到的林木都應燒燃。
若火從鏡出,自然鏡中的火出來燒著艾絨,為什麼鏡不被燒熔?你執鏡之手也不見燙?怎麼解釋?
若火從艾出,何必要用鏡對著太陽聚光,艾絨才著火?
你再想想,鏡在你手,太陽在天,艾本是地生;這火呢?從何方遊歷到此地?
太陽與鏡隔這麼遠,不會和,也不會合,不會是火光無所從來而自有。
原文
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白話解
你原來不了解如來藏之性,這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應知世人在哪裡求火,哪裡便有火生。世界上任何一處都能執鏡求火,這火併無定處,無非循業而發。
世人無知,錯誤地認為是因緣生或自然有。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見識,無非隨緣施設的言說,都無實義。」
三水大種無自性
原文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
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注】
1方諸玉石做的盤子,裡面有玉石做的珠子。
白話解
阿難,水大種沒有自性。或流或止,其性不定。室羅筏城中有幾個號稱仙人的迦毗羅、斫迦羅、缽頭、摩訶薩多,這些幻術師采月精水配製迷幻藥。他們在月明之夜,手執方諸6,承接月中露水。
他們說這是月精水。你想想,這水從珠出?空中自有?從月亮來?
原文
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
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
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
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白話解
阿難,若說從月來,月能在遠方令盤中珠生水,所經的林木都應有水流。
林木若有水流,何必用方諸求月精水?若無此水流,可知水也不從月來。
若說水從珠出,這珠應當隨時出水,何待半夜月明之時才有水出?
若說此水是空中自有,虛空無邊,水應無際,從人至天都滿是水,還有水陸空之分嗎?
你再想想,月在天邊,方諸在手,承接珠水的盤,這都是人為的安排。究竟水從何方流注到此?
月和珠相隔這麼遠,不能和,不能合,不會是月精水無所從來而自有。
原文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白話解
你原來不了解如來藏之性,這如來藏,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在哪裡執方諸求月精水,哪裡便有水出。世界上任何一處都能執方諸求水,這水並無定處,無非循業而發。
世間人無知,錯誤地認為是因緣生或自然有。其實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見識,無非隨緣施設的言說,都無實義。」
四風大種無自性
原文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1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
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注】
1僧伽梨又名袈裟,僧人披的外衣。
白話解
阿難,風大種無體,沒有自性,時動時靜。眾人在堂內靜坐時,你從外邊入來,隨入隨整理衣衫,搧動袈裟角,旁人會感覺到有微風拂面。這風是出自袈裟?是發於虛空?是出自人面?
阿難,若說這風出自袈裟,等於你披著風,這風已飛到別人面上,這袈裟應不再在你身上。我現在說法,坐著不動,你見我身上的袈裟有風嗎?不會是袈裟有藏風之處吧!
原文
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
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曾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白話解
若說風發自虛空,你衣不動時,何以無風拂人面?虛空常住,應常有風生才是。當無風時,虛空應當滅了。如果滅風可知,滅的虛空是什麼形狀?
若有生滅,不能稱為虛空。既然稱為虛空,怎會有風從空生?
若說風出自被拂人之面,風從面生,應當先拂你自己的面。你整衣為什麼有風拂別人之面?
你再認真想想,你整你的衣,面在別人處,虛空寂然,不會流動。這風究竟是從哪裡鼓動來到這裡?
風性和空性截然不同,不能和,不能合,不會是風無所從來而自有。
原文
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白話解
你原來不了解如來藏之性,這如來藏性,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你一人在一處輕輕搧動衣角,便有微風生。任何人在任何處搧動任何東西,都有風生,應知這風並無定處,無非循業而發。
世間人無知,錯誤地認為是因緣生或自然有。其實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見識,無非隨緣施設的言說,都無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