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屠沽熟食』,「屠沽」,「屠」就是屠夫,宰豬或是宰羊、宰牛。「沽」就是賣酒。「菩薩戒」裡面,六重二十八輕,在《優婆塞戒經》裡面,有六重二十八輕,其中那個「六重」,六個根本重戒,第六個叫酤酒戒,就是不能賣酒。以前我常常跟人家講,說我去受戒的時候,到新北市的樹林鎮的海明寺受菩薩戒。我剛開始報名,只報五戒。我師父,就皈依師父,剛開始的皈依師父叫傳顗法師,他是廣欽老和尚的承天禪寺的知客師。他知道我要受五戒,用一個又有一點像驚訝,又有一點說,怎麼可能,那種眼神看我,說你也可以受五戒啊?我就笑一笑,我也沒講話。
後來去報到的時候,以前的中國佛教會的會長,是台灣的,叫悟明長老,他專門修《大悲懺》的,台灣這些佛教界稱他叫觀音老人。我也不認識他,他看我的資料以後,他叫師父出來廣播,因為菩薩戒是七天,五戒是五天。我會去受戒,是在一九九四年,那時候第一次被貶官,就是我常在故事裡面講說,那個劉姓督察長,我把怨氣放在心中十六年,就是那一次。被貶官是從管兩百多人的督察組長,貶到管兩個人的民防組長。那時候我也沒有垂頭喪志。剛好看報紙,「中國時報」說,悟明長老要傳五戒、菩薩戒,我就登記報名參加受戒。這是我真正學佛的開始,也是菩薩要接引我的開始,從那一次才是重新,我的新生命的開始,也是我的慧命的開始。
悟明長老交待寺務處,說叫我改菩薩戒,因為我報名是五戒。我那時候心想,我能夠少分戒就不錯了,比如說持兩條、三條,五戒你可以持少分戒、多分戒、滿分戒。「少分戒」,比如說你只持不殺生,其他四條你做不到,你就不要說能持,不要騙佛菩薩,也不要騙自己。那時候我想說,少分戒就好了,一兩條應該OK了,應該沒問題。「多分戒」就是你持四條。「滿分戒」,那就圓滿了。
結果寺務處找我去的時候,我那時候就跟悟明長老報告,我說,開玩笑,我怎麼可能會受菩薩戒?因為菩薩戒它是論心不論事,它是論你的心念,起心動念就算了。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是看起心動念。悟明長老就說,沒關係,你再考慮看看。結果我就考慮了將近兩天,第二天悟明長老就問我了,我剛好在大雄寶殿擦那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蓮花坐。他在下面問我,他說,黃警官,你考慮好了沒有?我說,還沒好。好像是觀世音菩薩透過他來找我說,你來受菩薩戒。所以我在想,是觀世音菩薩度我去受戒,他不忍我繼續造業、沉淪。
我擦完蓮花座以後,就跑到大殿後面,那個悟明長老供養的浙江普陀山請過來的老觀音,就是不大,大概這樣的老觀音。我就用意念跟觀音溝通,我說,觀音菩薩,我最喜歡喝的酒是二十五年威士忌,是歐洲進口的;我最喜歡抽的菸是德國的Davidoff,一包那時候台幣大概四五十塊,那個二十五年威士忌最少都開五千塊以上。我那時候喝那種酒,抽好菸,喝好酒。我跟觀世音菩薩溝通,我就用拈鬮,跟觀世音菩薩談。我說,觀世音菩薩,既然受戒不能夠喝酒,那可不可以喝藥酒?那個鬮相現說,可以。我想說,太好了,觀世音菩薩同意我喝藥酒,因為我跟他講三杯藥酒。我說,我菸一下子戒不了,可不可以同意呢?他也同意了,我在心裡就很高興說,誒,可以抽菸,可以喝酒,喝藥酒。但是我們知道,酒在受戒裡面它有「開遮持犯」,老和尚也有講過,比如說有些老和尚,他有風溼,冬天的時候很冷,他要治病,酒變成可以治病,那個是開緣,所以戒裡面有「開遮持犯」。
等到第五天過堂的時候,我們就搭幔衣要過堂,結果第一道菜我去挾,我幔衣就搭得很好看,那個第一道菜挾的是香菇,那個香菇一挾,噗嚨一溜,就掉下來,把我這個幔衣弄髒了。我看了一下說,哇,這個幔衣弄髒,當時就領悟到,幔衣受損了。我當下回光反照,我說,香菇,那不就是香菸跟酤酒戒嗎?合起來叫香菇嗎?所以我是被香菇度的。以前那個禪宗都一棒一喝的,像永明延壽大師經過一座橋,看到人家丟一個石頭到水裡面,噗嚨一聲,他當下大徹大悟。他說,「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當然我不是開悟了,我只是說,香菇把我打醒,打我這個夢中人,迷惑顛倒的眾生,終於醒過來。我想說我既然來受戒,有那個心發願,發心要來受戒,那就要去持戒修行,才能得到戒德,有戒德才能有戒行。既然有戒心,為何不堅持持戒呢?那就要斷得乾淨。
所以老和尚說,持戒很重要,戒律很重要。所以我是因為這樣,香菇,就香菸跟酤酒,所以煩惱即菩提。有時候你從這邊去領悟說,煩惱真的是菩提,煩惱在哪裡?煩惱就是眾生。所以六祖大師要圓寂的時候,跟他的弟子講,說你們要找佛,佛在哪裡?你如果認識眾生,就認識佛,在《六祖壇經》裡面這樣講。到最後六祖大師要圓寂的時候,告訴他弟子法海禪師跟其他的弟子,六祖大師說,你們認識眾生,就是認識佛,眾生在哪裡,佛就在哪裡。換句話說,迷的時候就叫眾生,悟的時候叫佛。所以眾生跟佛是一體的。眾生就是識,八識五十一心所。佛,四智菩提,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
所以等到你成佛的時候,你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菩提,那不就成佛了嗎?所以迷的時候有香菇,有香菸跟酤酒;悟的時候,覓之了不可得,你要再去找那個香菸跟酤酒,覓之了不可得。所以古德講,煩惱本空,本覺本有。但是你沒有放下,你還是繼續執著,煩惱就空不了,覺悟就找不到,佛就找不到。所以永嘉大師講一句,「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確實是如此。所以這個是剛好提到這個「沽」,我就講到我受戒的經過,跟各位分享。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百零七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