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什麼叫隔陰之迷


時間:2018/2/16 作者:心愿

什麼叫隔陰之迷?就是在《玉曆寶鈔》裡面說,人在受完地獄的果報以後,要轉生到人界來的時候,他會到孟婆那邊去喝孟婆湯。我在拍《玉曆寶鈔》裡面有這個故事,如果你不喝孟婆湯的話,祂下面就有那個鉤刀鎖住你的喉嚨,鉤住你的腳,你就很痛,你非喝不可。孟婆湯,按照《玉曆寶鈔》的說法,喝完就忘記累世的事情了。其實孟婆湯是因為這個孟婆修得很好,所以擔任這個工作,祂是一位婦女修道成仙的,祂得道以後、悟道以後就擔任這個孟婆的工作,當然這個都是勸善,《玉曆寶鈔》裡面確實有這位孟婆。

其實為什麼會有隔陰之迷呢?為什麼呢?平常我們就有隔陰之迷,不要說等到死掉來世再來了,我們哪一時、哪一刻,哪一個時間用真如自性呢?我們哪一件事情,根塵接觸,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對六塵,哪一念心是用真心呢?每一念心都是妄心。只有第一念是真如,那是真如起作用,那是見聞覺知的作用,第二念就迷了。中間的差距有多大呢?老和尚說,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百千生滅,你根本看不到,來不及發覺。所以你現在事實上就是隔陰之迷,你剛才犯錯了,再隔一下下你又犯錯了,那不就是隔陰之迷嗎?

什麼叫隔陰之迷?隔著五陰就會迷了。人家法身大士他是證得深般若,就是不共般若,他「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他「照見」是什麼?他見到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他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呢?我們一品煩惱都沒斷,也伏不住。你都是跟著感覺走、跟著情緒走。眾生就是這樣,三天前受的苦,三天後他又忘記了。他就像飛蛾撲火,飛蛾在上一次死掉的時候就是被火燒掉,牠都忘記了。再投胎出來當飛蛾,牠一樣再去看到光,牠看到那個燈光、那個燈火,牠又撲上去,又死掉了,這個叫隔陰之迷。你哪一念、哪一次醒過來,根塵接觸當下迴光返照,斷惡修善,返迷為悟,你就離開隔陰之迷了。

所以我們不要去探討《玉曆寶鈔》那個孟婆湯,是真的事相上有這個湯,喝下去就隔陰之迷。你不要說孟婆湯了,你在世間喝酒,喝那個烈酒,你馬上就忘記了,自己什麼身分都不知道了,無所不做,無惡不作,醜態畢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那不就隔陰之迷嗎?對不對?吸毒的也是隔陰之迷。所以因為前世在地獄受報以後,他並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帶了阿賴耶來投胎轉世,帶了業力來人間受報,還有餘報未了。所以還沒有轉識成智,當然有隔陰之迷,他有五陰煩惱。我們有四個魔,五陰魔、煩惱魔、病魔、死魔。五陰魔,色受想行識就是五陰魔,那就是心魔。還有煩惱魔,貪瞋痴慢疑。所以五陰沒有照見五蘊皆空,你就是被心魔控制,那當然是隔陰之迷,當然是迷惑顛倒。

習性嘛,習性不好斷,毛病習氣真的不好斷。所以佛不得不設立這個戒法,三皈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用戒法來對治你的毛病習氣。等到你哪一天,你持戒持到果清律師說的,塵點不染,皎潔冰清的時候,那你的性德就開發出來了。你做到六祖大師說的,「心地無非自性戒」,你不會再起心動念了,你再沒有妄想。已經沒有妄想了,你本身你的心就是戒,那叫「自性戒」。自性的戒、定、慧全部現前,那才是我們自性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現前。「心地無非自性戒。」

當你不再有妄想,那妄想斷了是怎麼樣?妄想斷了就入一真法界了,妄想斷就破根本無明了,那你就不會有隔陰之迷,你乘願再來,你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天台宗倓虛老法師,倓虛老法師在東北出生的時候,他一出生的時候不會叫爸爸媽媽,叫吃齋、吃齋、吃齋。人家會講吃齋、吃齋、吃齋,為什麼?因為他前世就是出家人,他前世就是高僧大德,他就是沒有隔陰之迷。台灣的佛光山星雲大師,他五歲好像是在南京還上海看到一位法師,那位法師就說,小朋友我帶你到佛寺去好不好?他就跟著他去了就出家,就現在的星雲大師,星雲老法師,星雲長老,佛光山的創辦人。他為什麼五歲就會出家?他善根深厚,他沒有隔陰之迷,他情執非常非常非常地,幾乎是沒有情執。這是眾生要覺悟。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三七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