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佛陀示現如何修忍辱波羅蜜


時間:2018/3/26 作者:心愿

這一段經文裡面事實上在講佛陀的因地故事。佛陀在還沒有成道以前,修得五百世的忍辱,學習如何對治瞋恨,這個故事我們講了很多遍。但是各位,如果每遍都聽,每遍都自我勉勵,你學學佛陀的精神,要成就佛果,要修行有成就,還是真的必須要修忍辱,對治瞋恨。佛陀學佛有一世是在歌利王的時代,「歌利王」是印度的梵語,翻到中文是暴虐的意思。這個國王脾氣不好,很暴虐。有一天歌利王帶了一些宮女出城到山上賞花,玩樂了一段時間以後,歌利王覺得很累,躺在大樹下呼呼大睡。宮女於是輕步走開,繼續在森林中漫遊。

不久在一座山洞裡面,看到一位非常莊嚴的修行人,心生敬意之餘,便獻上花朵,圍坐在眼前,請教一些人生的問題。這位修行人就是佛陀,在因地菩薩的時候。修行人發現宮女非常有善根,就很仔細的開示人生的道理,跟她們講因緣果報。佛陀說,世間的萬事萬物,因緣和合則生起,因緣離散則滅去。沒有智慧的人,天天都在煩惱煎熬逼迫中打滾。有智慧的人,絕不會迷失在榮華富貴之中,而去造就無邊的罪業,牽引未來無量無邊的苦報,佛陀就跟她們講這個道理。

宮女們聽得入神,竟然忘了時間已經悄悄流逝了。這時候,歌利王一覺醒來,發現所有人都不見了,到處去找,看到一群宮女圍在一位年輕的修行人旁邊,很恭敬專注的聆聽,心中非常不高興。這個我執就跑出來了,這我所就跑出來,這是我的宮女!他心中就非常地不高興,當下呵斥著說,你是何人?竟敢勾引我歌利王的宮女,你心中有何企圖?難不成你起了貪慾嗎?你心懷不軌嗎?修行人平靜的告訴歌利王,我在這裡修行忍辱,忍人所不能忍,早已不再貪戀人世間的一切。

歌利王一聽就抽出寶劍,他說,你修忍辱,好,那來試試看,看你能忍還是不能忍?歌利王就把劍抽起來以後,割修行人的耳朵,割下來。修行人沉默以對。你看,他沒有起瞋恨,為什麼?因為他無我相,他也沒有說我忍、我忍,佛陀也沒有,他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各位知道為什麼呢?因為佛陀已經在定中了,「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佛陀當時的心,跟你現在的心不一樣。你的心有我執,佛陀的心無我執。你的心有我執,你就我痛、我痛、我很痛,你就會痛,對不對?佛陀當時那個時候因地,他已經無我執了。所以你說他把它割下去,佛陀知不知道?佛陀了了知,了了見,他知道,但是他有痛沒有苦。我們問題是會痛還會苦,那個我執出來就會苦了,所以會有苦樂憂喜舍,三界裡面的眾生都會有苦樂憂喜舍。

那修行人沉默以對,保持面不改色,就是他在定中。而宮女們卻嚇壞了,紛紛勸請歌利王,不要再傷害修行人。這時歌利王已經失去理智了,繼續暴怒的罵說,我可看不出他是什麼修行人,我倒要試試他,不但要割他的鼻子,還要支解他的肢體。剛才佛陀的經文講「節節支解」,我們看前面那個經文裡面,佛陀不是在經文裡面講,「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嗎?那個「節節支解」是什麼?就是支解他的肢體,像砍掉還要把他的肉跟骨割開,這叫「節節支解」,到這種地步。

說完,歌利王真的動手。這個時候,修行人起了慈悲智觀,放下一切執著,當然他是沒有我執了,所以就當下契入三輪體空,沒有受害的我,也沒有加害於我的人,也沒有加害的這個事情。不但沒有起一念瞋恨心,證明佛陀在因地的時候已經不起心、不動念,已經證到法身大士的境界,已經破根本無明了。沒有起一念瞋恨心,反而憐憫歌利王不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才會出此噁心。

修行人堅定無比的忍辱精神感動了天神前來擁護,一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霸氣的歌利王雖然為時勢所逼,不得不放下寶劍,但心中還是非常不甘,咄咄逼問,你說你修習忍辱如何證明呢?修行人回答,如果我是真誠修忍辱的人,所流的血將化為塗抹、滋潤我身體的乳液,殘缺的身體立即恢復完整。話才說完,血化成乳,歌利王大為讚嘆。佛陀當時身體立即恢復相好莊嚴,如實見證修行人的忍辱功力。

歌利王讚嘆之餘,連呼忍辱仙人,請饒恕我的罪過。修行人開示說,大王,當你拿寶劍傷害我的時候,我專注思惟受苦的功德,令心安住不動,所以才能夠我不生任何怨害,而降伏了躍躍欲起的瞋恨心。佛陀他已經破我執了,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他瞋恨心就不生起來,就不會生瞋恨心,我們會生瞋恨心啊。大王,忍辱的最高境界是怨親平等,對於親人跟仇敵一視同仁,而且我將來修行成就的時候,我一定先度你,我先度大王。

所以這一個公案裡面,也表法什麼?歌利王代表什麼?眾生的瞋恚心,佛陀代表眾生本具的性德,慈悲,我們的性德。所以佛陀在因地示現這個故事表法,瞋恨要用什麼去化解?要用慈悲去化解,要用智慧去化解瞋恨,你沒有慈悲、沒有智慧,瞋恨的心火是沒有辦法降伏的。所以這個公案裡面有這樣的一個表法,但是它都是我們的性德,瞋恨是我們的習氣,慈悲跟智慧是我們的性德。等到你開悟的時候,當你做到怨親平等的時候,煩惱即菩提,瞋心跟智慧是不二的,它入不二法門了。

所以後來忍辱仙人就要度這個國王,這個國王是後來佛陀這一世裡面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叫憍陳如尊者。所以這個地方,歌利王拿的那個寶劍,這個寶劍就視同我們說的智慧劍,要斬斷什麼?大王的貪瞋痴三毒。所以《金剛經》裡面講,佛在因地裡面修了忍辱波羅蜜,度歌利王的故事,在《金剛經》裡面所表法的也就是什麼?佛陀在因地的時候,已經離一切相了,沒有四相,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所以你要如何做到受辱不怨?就是要離一切相。你沒有四相的時候,就可以做到受辱不怨。你有我相的時候,一定會起瞋恨心。所以老法師說,這是要真實的功夫。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百一十五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