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一段主要,不管是冒名恩惠或者推諉過錯,這個都是什麼?就是不真誠。所以老法師說,我們做為弟子、做為學生,我們要怎麼樣?我們要懂得怎麼去學習。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學佛?我們就是要開發我們自己的智慧。那你要怎麼樣才能夠遇到大善知識呢?遇到好老師來教你呢?你要怎麼去修學佛法?會修的叫善學。所以怎麼樣才是善學的法寶?你怎麼去善學?學習這個佛法,老法師說,誠是做為一個學生他的本分,也是善學的一個方法、法寶,就是他的學習得到智慧,這個方法在哪裡?那就是誠。
老法師說,現在學東西很難,難在哪裡呢?難在學生心不在焉。老法師在澳洲的時候,澳洲那邊的大學,要請老法師去開個課,去上課,向學生上課,來開個課。那聘書送到老法師這裡,但是學校的人員,要求老法師到學校上課,在上課之前,那個老教授就告訴淨空法師說,你只能上課上十五分鐘,不能多講。那麼老法師說,為什麼?那個老教授就說了,他說,現在的學生,耐心只有十五分鐘。
澳洲的學生算很乖了,他們那邊號稱為人間天堂,基本上來講,那邊的民情風俗都還不錯。那個老教授跟老法師說,學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以後,他們就會交頭接耳。換句話說,沒有定功,心裡那個妄心伏不住,毛毛躁躁地,我們一般講叫心浮氣躁,這是現在學生的通病。你看現在學生走路都要滑手機,上公車,捷運,滑手機。連過馬路,紅綠燈,他也滑手機。所以心都往外面跑了。
老法師一聽到這一句話,他就不到學校去上課了。為什麼?老法師說,去頂多是講故事、講笑話,大家聽了開開心,鬧哄哄地這樣就好了。現在學校上課真的是這個樣子,你講真一點的,他聽不懂,沒聽見,坐在課堂裡面,心到處亂跑,心不在焉,跟從前不一樣。現在確實學生是這樣的心態,心浮氣躁。對於心浮氣躁的這種人,他什麼都學不會。你講白一點的,你只能講白一點,你講深一點,他就聽不懂。
老法師說他們年輕的時候,李老師給他們上課,在台中蓮社。講什麼內容,講多少,老師心裡有數。可是學生當中有一、兩個能接受,老師就講得很認真。其他旁聽的,旁聽的老師不問。這兩個人確實心很清淨、很真誠,他想學東西,他想學到開智慧的方法。老師跟他講,他聽得進去。所以雖然學生是心浮氣躁的旁聽,聽課的也很多,但是只要有一、兩位真正想學的,其他同學都會沾這個光。為什麼?因為老師會教很多,那麼究竟你得到多少呢?老師不會問。
所以老法師說,你要記住,最重要就是要誠,就是剛才我們講這個「認恩推過」,他就是心不真誠。你有幾分的真誠心,你才會能懂得幾分,能接受幾分。實在講,不是在時間的長短。老法師說,過去他沒有學到這個方法,但是他很真誠的珍惜他跟李老師的因緣。所以他學戒五年,他自動再追加五年,跟李老師修學十年得到大利益。李老師當時在台中上課,學生很多,老師講得很認真,淨空老法師也很恭敬的在學習,他怕失去這個因緣。老法師說,他果然用了真誠心,他說,他聽一堂課,就抵得過一千堂課,頓悟。為什麼開悟呢?誠。所以古人講說,誠則靈,中國人對於這個誠字非常重視。自古以來,無論是世間法、佛法裡面,真正有成就的,完全得力於這一個字,就是誠,不誠怎麼行呢?
以前我在學經教的時候,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內典研究班。老師在糾正我們的講課習慣,因為我們總是帶著口頭禪。老師不厭其煩的,就簡豐文老師,淨空老法師的學生。他不厭其煩的,我每一堂課講完,一定要把帶子交給他,他回去就從頭聽到尾。兩個小時,有時候是一個半小時,九十分鐘的課,老師全部聽完。把我們的缺點全部記錄下來,把我講課的缺點全部記錄下來。好幾張便條紙,教我要一一改正。每一堂課都這樣鞭策,每一堂課都這樣教誨。
所以老法師說,遇到一個大善知識很困難,遇到好老師更難。我福報算不錯,因緣也很好,遇到簡豐文老師認真的教誨,我也虛心的受教。這樣跟著他學七年,才有今天這樣小小的成就。當時老師講我們的缺點,講到我們聽了、看了,幾乎是無地自容,但是我們都坦然面對。那就是什麼?就是一個誠。如果你不是真的誠,你掉頭就走了,你就拂袖而去,你就惱羞成怒。為什麼?你的我執跑出來了,你的習氣跑出來了,那就不善學,不善學就不受教,你得不到利益。
所以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一點都沒有錯。現在的人都心浮氣躁,為什麼心浮氣躁?沒有恭敬心。對法寶不恭敬,對老師不恭敬,所以得不到利益。很多東西想求快,想求速成,想求抄捷徑。因為現在什麼都講要快,麥當勞文化,我們稱美國來的食物、飲食,我們叫快餐文化,速就是快速的速,快餐文化。三分鐘就給你麥當勞的麵包了,三明治啦,等等這些,薯條啦,三分鐘就給你。所以現代人都講要快,什麼都要快,要快速的出名,快速的出人頭地。加上現在手機很發達,計算機很發達,透過微信這個平台,微博這個平台,臉書這個平台,你可以馬上出名。但是沒有真實的功夫,不牢靠,虛有其名。所講的、所說的都是數他人財寶,不是數別人的錢。真實的智慧是從性德流露,我們《無量壽經》裡面講,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三個真實,那是指我們的性德。所以一定要恭敬心,恭敬心才有辦法得到利益。
我辦今年的李炳南老教授圓寂三十周年,我不是李炳南老師的學生,我算是徒孫,李老師算是我們的師公。是淨空老法師叫我辦這個論壇,我跟台中蓮社一點淵源都沒有,因為李老師在的時候,我們迷惑顛倒,也沒有辦法說千里跋涉到台中蓮社去求法。像六祖大師千里跋涉去向五祖大師求法,我們也沒有,沒那個善根。但是為什麼讓末學能夠辦這三天的木鐸春風三十載,這樣的一個李老師的紀念論壇。最主要是三寶加持,李老師的加持,最重要就是末學的恭敬心,還有真誠心。
所以就很認真的去學習,很認真的去計畫,很虔誠的去啟請台中蓮社的老師。所以感動了台中蓮社九位老師出動,包括,除了老法師以外,果清律師,徐醒民老師,江逸子老師,李老師在的四位高僧大德,全部出來。兩位高僧,淨空老法師,果清律師。兩位大德,徐醒民老師,還有江逸子老師。他們前後任的社長,現任的社長、前任的社長,全力相挺。這就是什麼?誠則靈。所以不誠怎麼行?你世間法也要誠,出世間法也要誠。
那什麼叫做誠呢?清朝名將曾國藩先生講一句話,「一念不生謂之誠」。曾國藩先生說,他說的跟佛法一樣,「一念不生」就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那就跟菩提心相應了。「一念不生」就是菩提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所以曾國藩先生講的誠就是一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心,不是二心。所以你一心就是誠,一心專注就是真誠。
老法師在聽課的時候,他聽開示的時候,專心的聽,一個雜念都沒有。一個雜念都沒有就入定了,又聽得很清楚就是慧喔,你全得到了,定慧都得到了。現在的人呢?一面在聽,一面在想別的東西,念佛也是這樣,誦經也是這樣,所以得不到利益,心不在焉。講完以後,你問他說,老師講什麼?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就打妄想,想別的事情,那就是什麼?那就是不誠。所以這一段主要是講,會認恩、會推過就是不真誠,所以他是變成,「小人枉自為小人」。這一段我們做這樣的補充。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九四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