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禪宗初祖達磨祖師的故事


時間:2018/5/25 作者:心愿

『達磨祖師』他是我國禪宗的初祖,我國禪宗初祖是「達磨祖師」。在印度,印度在古代稱為西天,所以在西天,達磨祖師是第二十八祖。他是南天竺國人,南天竺就是南印度,古代印度叫天竺,他是南天竺香至國國王的第三個兒子,香至國或作婆羅門國、波斯國。達磨祖師他本名是菩提多羅,我們一般形容達磨祖師的法相,叫環眼碧睛,虬髯闊額,菩提達磨大師。他的師父叫般若多羅尊者,般若多羅尊者是禪宗西天第二十七祖。

剛才講說菩提達磨,達磨大師他的父親是香至王,他上面還有大哥跟二哥,他們有三個王子。香至王他一向非常地護持三寶,尊崇佛教,所以香至國也可以講說,整個國家都信奉佛教,佛法當時在香至國非常興盛。有一天,禪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他行化至南天竺。行化,我們一般出家人云游四方叫行腳,行化到南天竺。香至王,香至國的國王,供養一顆無價寶珠,來供養般若多羅尊者。當時供養這個寶珠的時候,般若多羅尊者就很會藉這個境界來考試,這個在我們禪宗裡面講,叫境界般若。般若它跳脫善惡對待,但是往往我們都是藉境界來觀照我們這一念心,所以在禪宗裡面它有境界般若。在般若我們講,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

剛好香至國國王供養這顆寶珠,這個無價的寶珠,像我們現在講的夜明珠。般若多羅尊者就很有智慧,當然他今天會來到香至國,他一定已經證得六神通了,他知道他的傳人,是他這個國王的第三個兒子達磨大師,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菩提多羅。剛開始他的名字,他還沒有正式跟般若多羅尊者學法以前,他都叫菩提多羅。所以菩提達磨大師,是到後來他的老師給他改過來的。當時這個國王供養寶珠以後,般若多羅尊者他得到這個明珠,想要考驗香至王的三個兒子,看哪個人的慧根比較利。

我們知道地藏王菩薩,右手持錫杖,左手拿明珠,這個都有表法的,我們說地藏菩薩表法我們心地的寶藏。你看地藏王菩薩手中拿這一顆明珠,我們在讀「地藏贊」裡面講的,「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這個贊偈裡面講,「明珠照徹天堂路」,「明珠」就是我們的自性功德,我們本有的自性,我們的佛心,我們的本性。你只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就能夠出三界,了生死,離開九法界,入一真法界,那更不要講說是上天堂了。所以「天堂路」,「明珠照徹天堂路」,「天堂路」就是解脫的路。所以「明珠」就是般若自性。

「金錫振開地獄門」,「金錫」就是什麼?「金錫」是地藏王菩薩的錫杖,錫杖的表法,他這裡面那個錫杖,有四個大圈,十二個小圈。四個大圈代表表法四聖諦,苦、集、滅、道。十二個小圈,每一圈再掛三個小圈,代表十二因緣。四聖諦,十二因緣,四聖諦是大小乘都一定要學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緣就是,也是緣覺乘要修的十二個次第。「金錫振開地獄門」,你就是智慧開了,自然地獄門就打開了,你就出離地獄了。

所以當時這個般若多羅尊者接受這樣的一個供養,他就藉這顆明珠來考驗香至王的三個兒子,看他們的根機深淺。禪宗的祖師都是,他們都是在師徒之間都有禪機,說話裡面都有禪機,都蘊藏智慧在裡面。當時般若多羅尊者他說,我手中這個寶珠,可以說是至圓至明,請問諸位王子,是否有其他寶物能勝過它呢?大王子跟二王子都說了,我父親供養尊者這個寶珠是七寶中最尊貴的,是沒有其他寶物可以跟它匹敵的。那這個就是著相,根機就比較鈍一點啦,他著在物質的寶珠的這個相。

然而三王子菩提多羅,這個時候就輕輕地說了,他慧根非常地利,他說,於一切寶物之中,法寶最為至高無上,於眾光之中,智光最為無與倫比。他說,所有的法寶裡面,最尊貴的,至高無上是什麼?我們說,皈依正,正而不邪,正知正見就是智慧。所以他說,在所有法寶裡面,最尊貴的,法寶是最尊貴的;那所有光裡面,智慧的光是無與倫比的;而於諸明之中,心明才是真正的明亮無比,「心明」就是自性的光明。尊者寶珠雖然能散發出無限光明,而必須藉我們心中的智慧才能辨識它的光芒。你要知道它是寶珠,眾生心中也同樣本來具足此寶珠,只要能循道而行,回歸到我們的自性,自心中的法寶自然就立刻現前。

般若多羅尊者聽到三王子充滿智慧的這一番話,心中知道他是法器,法器就是佛門的龍象,將來必定是佛門的龍象。然而得度的時節因緣還沒有具足,因此暫且沉默,那個般若多羅尊者就沒有講任何一句話。等到香至王國王逝世以後,三王子就是立即追隨尊者出家學道。有一天尊者,就是般若多羅尊者,對菩提達磨說了,他說,你對佛法已經到通達無礙的境界了。這個達磨的意思就是什麼呢?達磨的意思就是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它就是翻過來應該叫做道法。那麼你已經悟到如來大法,所以他說,你的名字菩提多羅,那個多羅,一方面因為跟他的老師最後兩個字是一樣,他老師是般若多羅,那他叫菩提多羅,第一個,多羅跟他老師的名字是一樣。二方面,因為他的慧根很利,他的老師也知道他已經開智慧了,所以說你的多羅應該改成達磨,通達廣大的涵義,因此你應該更名為達磨才是。

從此以後達磨大師他就遵照尊者的教誨,在他旁邊侍候他的老師四十年,等待般若多羅尊者入滅的時候、圓寂的時候,他在入滅前就傳衣缽給達磨大師,而且說道。他說,昔日釋迦如來,以正法眼藏咐囑摩訶迦葉。摩訶迦葉就是我們禪宗的西天初祖。我們知道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就把衣缽傳給迦葉尊者,大迦葉尊者。所以大迦葉尊者是禪宗的西天初祖。般若多羅尊者就說了,他說,昔日釋迦如來以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我們的智慧寶藏,就是我們的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的無上菩提就叫正法眼藏。釋迦如來以正法眼藏咐囑摩訶迦葉,如是輾轉乃至於到我這一世,我今再將此重任咐囑於汝,願你荷擔如來大法,弘揚不輟,聽我說一偈,當時般若多羅尊者就說了一首偈語。祖師代代相傳,要傳衣缽的時候,都會說一句偈語。他就說了,他說,「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禪宗就傳到菩提達磨,是西天第二十八祖。達磨大師得法以後,他就請示他的老師尊者,他應該往哪個方向去弘法。般若多羅尊者就告訴他了,他老師說,你先在本國弘法,等待六十七年後,再往中國設大法藥,大法藥就是什麼?就是弘揚正法。為什麼叫法藥呢?我們世間人生病要吃世間的藥,但是你有無明煩惱,就是要智慧來做法藥。那為什麼叫大法藥呢?就是佛陀所證的無上正等正覺,這大法藥。接引上根,他特別跟他交代說要接引上根。達磨祖師在印度普施法雨,大振禪風,足跡遍歷南天竺,聲譽如日中天,貫滿五印度。當時印度分為五大印度,就分成五個大國,廣度無量眾生。

他師父交代他,六十七年以後才到中國來弘法,達磨祖師他到中國已經是超過一百歲了。他以逾百之齡遠渡重洋,歷經三番寒暑,於梁武帝普通年間,抵達中國南海,中國南海就是今天的廣州。這個時候深信佛法的梁武帝,聽說達磨祖師親臨中土教化,他毫不遲疑的派遣特使到廣州迎請達磨祖師到金陵,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當時是梁國的首都。梁武帝一見到達磨祖師,就迫不及待的問了,他說,朕,朕就是皇帝他自己,朕自登基以來,積極地興造無數的塔寺,印製了諸多的經典,而且供養的僧尼也不可計數,請問尊者,我的功德有多大?老法師講經也常常會舉這一段,達磨祖師跟梁武帝的對話,這個真的是膾炙人口,大家都不管是禪宗或是其他的宗派,都很喜歡提到這一段歷史。

梁武帝問他有沒有功德,達磨祖師說,毫無功德。梁武帝一臉狐疑,百思不解,奇怪,何以無功德?達磨祖師就跟他講,他說,「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淨智妙圓」就是我們本有的清淨智慧,就是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他是聽到人家在客棧讀《金剛經》,六祖大師是不認識字的,當客棧的客人誦《金剛經》,誦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六祖大師豁然頓脫,契入那個境界。

後來他就去見五祖弘忍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就派他去大寮舂米八個月。老法師說,六祖大師沒有打一次佛七,也沒有上過禪堂聽法,都沒有,他一來就是在大寮舂米八個月。直到沙彌在誦,因為五祖大師要傳衣缽,叫他們弟子要寫偈語,就是寫心得報告,神秀大師在門前大廊的前面,猶豫了十三次,最後寫上去那個偈語,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第二天五祖大師說,這個沒有入門,也就是說沒有見性。為什麼?因為神秀大師那個偈語,他還有依止,也就是說他還沒有破根本無明,還沒有真正明心見性。為什麼?因為他還有能所,還有依止,還有個依靠。

「身如菩提樹」,我們這個身是清淨法身,本體是清淨法身佛。為什麼說「身如菩提樹」呢?因為印度當時,佛陀他入定到天宮去說法的時候,弟子都很思念他嘛,佛陀就告訴他們弟子,因為弟子都刻佛像,刻木頭佛像思念佛陀。佛陀說,你們應該以菩提,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你們應該頂禮菩提,不是頂禮那個木刻像。所以很多人到印度去,都要去看菩提樹,所以菩提樹,你看那個菩提葉,長得很像心臟的心,你看菩提葉就像一個心臟。南林尼僧苑就有一棵菩提樹,是從斯里蘭卡移植過來的,聽說那一棵菩提樹,是印度阿育王,阿育王國王他的兒子跟他的女兒,從印度移植到斯里蘭卡。因為斯里蘭卡的佛陀舍利,有送兩顆佛陀舍利到南林尼僧苑。所以南林尼僧苑就在佛陀紀念塔的前面,有種了一棵菩提樹,長得非常地茂盛,那是真正從印度來的。所以很多人說,菩提樹、菩提葉,你要知道佛陀說,要頂禮那個菩提,菩提就是你的自性。

所以六祖大師他的三皈依,他不是說,我們唸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我們一般唸三皈依都是這樣。六祖大師直接就給你度上上根了,他說,皈依佛就是皈依覺,皈依法就是皈依正,皈依僧就是皈依清淨不染。所以六祖大師的三皈依是皈依覺、正、淨,你皈依覺、正、淨,你就是佛了,跟佛陀無二無別。所以「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這個心像明鏡的台一樣,要「時時勤拂拭」,不要讓鏡面蒙塵,「勿使惹塵埃」。

小沙彌就誦神秀大師的偈語,就朗朗上口走進去舂米房,搖頭晃腦的,誦這首偈語,「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沙彌他沒有開悟,他只會朗誦。六祖大師說,這沒入門。你看他不認識字,他一聽說這沒入門,跟他師父五祖大師講的一模一樣。這是什麼意思?佛佛道同。用俗話說,英雄所見略同。有智慧的人一聽,沒開悟,沒入門。為什麼?還有一個依止,還有一個依靠,就是《心經》裡面講的,「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你說,我還有得一個智慧,不行,你還是沒開悟,「無智亦無得」,本有的智慧,你怎麼還有一個得呢?「無智亦無得」,你說,哎呀,我修到現在已經得到智慧了,你還有一個得,就是還有一個依靠。「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沒有能得、所得,到最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破四相跟四見,《金剛經》裡面講的。最後一法不立,禪宗講的一法不立,入無縫塔,這樣的話就是開悟的境界。

所以六祖大師後來,他的偈語是什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就得了嗎?「本來無一物」,本來就沒有煩惱,是你執著才變成煩惱,你執著才知道說我喜歡鑽石。你不執著,鑽石跟木炭是一樣的,你不會起心動念,你也不會起一個貪心說,我喜歡鑽石,這個意思是這樣的。

所以「菩提本無樹」,菩提為什麼本無樹呢?我們不是在講嗎?非大小方圓,非青黃赤白。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講,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名字相,菩提是沒有辦法去形容,禪宗一般都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已經很接近了。唯證方知,這就是真正信解行證,證入的人真正做到了。像六祖大師這個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你現在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你六根對六塵,你攀緣取捨了,你有一個我喜歡、我討厭,你就有煩惱了,我喜歡也是煩惱,我討厭也是煩惱。

所以「淨智妙圓」就是我們講的這個自性,它清淨不染的,它是絕待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叫「淨智妙圓」。為什麼叫「妙」?「妙」就不可思議,「圓」,圓滿具足。就是六祖大師開悟的那五首偈語,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本不生滅,這是它的體。它作用呢?能生萬法。所以叫「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它本自清淨,「空寂」就是清淨的意思。「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不是說你要捐一億啦,你要做多少事啊,你要蓋個幾萬間的佛寺啊,你要供養八萬四千個出家人啦,你要印幾萬本、幾百萬本的經書,你才會開悟,不是這個意思,那個都是修福。

所以老法師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如果你沒有禪定功夫,前面那四個是福報。你布施也是福報,持戒也是福報,忍辱也是福報,精進,你說你很用功,你早上幾點起床做早課,晚上用功到幾點,那都是變福報。為什麼?你沒有禪定功夫,你沒有三昧,三昧叫定慧等持。所以老法師說如果你沒有禪定,前面四個變成福報。你要有禪定,要有智慧,前面那四個就變成什麼?叫做六度波羅蜜。那就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

什麼叫波羅蜜?不是水果,台灣有一種水果叫波羅蜜。登彼岸叫波羅蜜。你現在有執著就有此岸,我現在很痛苦,此岸。波羅蜜,離開痛苦了,彼岸。因為你現在有執著,才跟你講有一個彼岸在對面等你,等到你解脫了,沒有此岸也沒有彼岸,你當下就是佛。等到你破一品根本無明,你就契入一真法界了,就沒有此岸跟彼岸了,你就渡生死大河。我們佛門講的,你就離開分段生死,你就離開變易生死。這在佛經上講叫「二死永亡」,你只要破根本無明就證得了。

「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結果梁武帝還是聽不懂,因為什麼?因為梁武帝當時他並沒有開悟,他著相啊。所以著相就是福報、福德,離相就是功德,差別在這個地方,著相就是迷啊,離相就是悟啊。所以一念之間,只在迷悟的不同而已。悟了出三界,迷了六道輪迴。所以當時梁武帝跟達磨祖師這樣的一個對話。梁武帝就問達磨祖師說,他說,「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磨祖師說,「廓然無聖。」當時梁武帝就問達磨祖師說,既然廓然無聖,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這個佛性,梁武帝說,站在我對面這個人是誰呢?對朕者是誰。達磨祖師說,「不識。」他說,不認識,「不識」。為什麼呢?因為剛才講過,它是「言語道斷」,它說不出來啊。你要離相,離一切相,離盡一切虛妄之相,所有的無明都斷盡了,你入究竟覺,你就完全見到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

所以梁武帝跟達磨祖師話不投機。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後來就只好送客了。那麼達磨祖師後來他知道,他的弘化因緣還沒有成熟。所以淨空法師講經的時候,有提到這一段。老法師說,當時如果梁武帝問達磨祖師說,我蓋了這麼多佛寺,印了這麼多經,供養這麼多出家人,我有沒有福報?我有沒有福德?那達磨祖師就會說,很多福報,很多福德,那這樣就對了。所以有時候這些機緣很重要,應機。後來因為梁武帝送客了嘛,所以達磨祖師就離開了。這電影上講「一葦渡江」。那個電影裡面演到達磨祖師到那個渡口的時候,那個渡船的船夫,不給達磨祖師坐,達磨祖師就怎麼樣?就摘一個蘆葦草,放到水中,他就站在蘆葦上面,就蘆葦渡江,就是「一葦渡江」。

那演電影演的時候,還滿有意思的,這一段我喜歡看。我很喜歡看達磨祖師,大概十幾年前,「達磨祖師傳」我就很喜歡看。看的時候第一次看還會流眼淚,就是可能我跟這個祖師大德,也都契入我們的心性了。當時我記得電影是演到這樣,就是達磨祖師「一葦渡江」,就站在那個蘆葦上。他們都有神通妙用,對他們來講這太簡單了。當然不是孫悟空七十二變那種的,他真正有那個本事,有那個功夫。我看那個電影好像演到,船的上面有個小孩掉到海裡面去,達磨祖師功夫很好,就翻了好幾個跟斗,就把那個孩子救起來以後,送到岸邊去。大家知道說真的見到真人了,這是「一葦渡江」。後來他就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待誰?等二祖慧可大師,就是神光法師,後來達磨祖師傳法給他以後,才改成慧可大師。

我們知道慧可大師站在雪地裡面,站了七天七夜,那個雪都堆到他腰部了,他後來斷臂求法。所以當時達磨祖師在洞裡面面壁九年,端坐不動。因此那時候的人都稱他叫「壁觀婆羅門」。後來達磨祖師,他傳法給慧可大師,慧可大師他斷臂求法,當時他跟他講,弟子心不安。就慧可大師跟達磨祖師說,弟子心不安。達磨祖師說,將心來,我為汝安。然後慧可大師說,覓心體了不可得。達磨祖師說,與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心安好了。為什麼呢?因為那個不安的心的本體,就是我們的清淨心,我們的菩提自性,你執著了就是不安了,你放下執著,本覺本有,無明本空,你放下執著的話,你不安的心就沒有了,你就找到自性了。這個叫做覓心體了不可得。

後來達磨祖師就傳法給慧可大師,然後又傳給他《楞伽經》四卷,傳給他衣缽,並且說一首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個「一華開五葉」,「五葉」是禪宗的五個宗派,我們一般叫做什麼呢?臨濟宗,曹洞宗,像韓國禪宗,從唐朝傳過去,也是曹洞宗,在韓國很興盛。在中國還是臨濟宗最大,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雲門宗、溈仰宗。也有說溈仰宗,也有溈仰宗,其中以臨濟宗綿延不絕,有所謂臨濟兒孫滿天下。所以「一華開五葉」,是指這五個宗派。

但是也有另外一個說法就是,達磨祖師傳給後面的五位祖師,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這樣剛好是五個,五個祖師,五位祖師,「結果自然成」。後來在後魏孝明帝年間,達磨祖師他第六次遭受異己下鴆毒。鴆毒,我們知道是很毒的毒藥。你看異己,就是當時就很多人嫉妒他,要害死他,第六度要給他下毒。達磨祖師他心裡想,中土就是中國,度化因緣已經結束了。所以像這種大師,他們都破根本無明了,他們生死即涅槃,已經入中道實相,不二法門。他知道他的中國度化因緣已經中止了,而且他已經傳法給慧可大師了。所以達磨祖師便端坐而化。

三年後,當時節使,就是派到國外的大使叫宋雲,他從西域要返回東土,就是返回中國,他途中遇見達磨祖師,手提一隻鞋履,就是一隻鞋子,那他的錫杖就掛著一隻。所以我們現在看達磨祖師的雕像裡面,他的錫杖後面掛著一隻,不是一雙,是一隻鞋子,一隻鞋履,鞋履就是鞋子。翩翩獨往西天,像神仙一樣飄飄然這樣,仙風道骨這樣,翩翩獨往西天,要回印度。並且對宋雲這個節使說了,皇帝己駕崩了,皇帝已崩殂了。宋雲回朝,回到京城以後,將途中遇見達磨祖師這一件事情奏明皇帝,當時說皇帝已駕崩是指後魏孝明帝。所以後來這個事情,孝莊帝就命令人家開棺驗證,因為他說他見到達磨祖師,孝莊帝說達磨祖師已經圓寂了,怎麼你還會在西域見到他呢?就開棺,結果開棺裡面,只看到一隻革履罷了,是一隻鞋子。

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來佛二聖永思集》裡面,海賢老和尚的母親也是這種功夫。也是海賢老和尚給她埋葬以後,開棺以後,結果海賢老和尚的媽媽,竟然找不到骨骸,只有幾個鐵釘而已。也是跟達磨祖師一樣不見了,神通變化,真的很不可思議。所以他們這些,修行到境界非常高的啦,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們要成為肉身菩薩那很容易。你看在中國大陸九華山,肉身菩薩很多。台灣也有,台灣比如說,我們這邊汐止的彌勒院,彌勒院的慈航菩薩,他就是肉身菩薩。還有新店碧潭,那邊有個清嚴菩薩,他也是肉身菩薩。六祖大師也是肉身菩薩,他身體都沒有壞掉。達磨祖師後來孝莊帝把他開棺,結果只看見一隻鞋子,結果全國都為他讚嘆。達磨祖師所留下的,只履西歸,就一隻鞋子,只履西歸。到現在大家還是,家家戶戶都能夠知道這個故事跟典故。這個是達磨祖師,他是我們中國禪宗的初祖。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一一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