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許哲一生活在愛的世界


時間:2018/5/31 作者:心愿

第四點,老法師就舉這個,當時在講這件事情的時候,許哲是一百零一歲,她是老修女,她一生就活在愛的世界。這個許哲老菩薩我見過她本人,她來台灣演講,台灣的佛友請她來演講,在台大,台灣大學的會議中心。很榮幸,當時末學擔任司儀,我也介紹許哲她的這個菩薩的這個事跡,以及她的生平,台南淨宗學會有流通這個帶子,一百零一歲許哲。老法師見到許哲的時候,那時候她已經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了。老法師看她的身體,大概也不過是四、五十歲的樣子,拿身分證一看,不是假的,是一九OO年出生的。

許哲她是廣東潮州人,所以她懂得廣東話,從她身體上來看,老法師說,她牙齒只掉一顆,她的牙齒全部都是真的,而且視力很好,天天看書,不戴眼鏡,耳聰目明,反應敏捷,每天做義工照顧老人,然後她還表演翻筋斗給老和尚看,這是許哲。老法師問許哲,許哲回答說,她心地清淨,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是她的養生之道。她一生不見世間過,她是真正修道人,跟六祖大師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許哲就是她真的不見世間過。許哲說,她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看到惡人,人家問她說,妳有沒有感受?許哲回答說了,沒有啊,見如不見啊。許哲就舉個例子給老法師他們聽了,她說,就像走在馬路上,看到人來人往那些人,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你心裡不要落印象就好啦。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老法師就用許哲這個例子來解釋佛經的境界。許哲看到路上人來人往,她沒有分別好人、壞人,她不落印象。老法師說,不落印象是什麼境界呢?因為許哲說她不落印象。老法師說,佛經上講,不落印象是什麼境界呢?是轉識成智。我們知道,如果以唯識學來講的話,轉識成智是唯識學裡面講,初地菩薩就可以了。他第六識轉成下品的妙觀察智,第七識末那轉成下品的平等性智。到八地菩薩的時候就轉成,第六識轉成中品的妙觀察智,第七識轉成中品的平等性智。到十地滿心的時候,第六識轉成上品的妙觀察智,第七識轉成上品的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這個叫轉八識成四智菩提,這叫轉識成智。

老法師說,不落印象是轉識成智,最少唯識學上講是初地,或者八地菩薩,或者十地滿心。他說,老法師說,我們凡夫是用識,用阿賴耶識,我們第六識,分別;我們第七識,末那執著;第八識,落印象。落印象就是把這個種子,你眼睛所看、耳朵所聽、鼻子所嗅、舌頭所嘗、身所觸、意所了別的,就眼耳鼻舌身意,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你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跑到哪去了?跑到你的阿賴耶識裡面去了。存在哪裡?存在你的阿賴耶識裡面的檔案。所以老法師說,第八識就是落印象。所以因果的可怕,會有善報,會有惡報,就是落印象了。

交光大師在《楞嚴經正脈疏》註解裡面,就是《楞嚴經正脈疏》裡面,註解裡面有教我們「舍識用根」。「舍識」,我們不用第六識,也就是我們不分別。那不分別,你用的是什麼呢?用的妙觀察智,剛才講唯識學初地菩薩,第六識就轉成下品的妙觀察智。所以老法師說,你不分別用什麼?用妙觀察。那我們淨土怎麼樣?我們做不到妙觀察智,我們用阿彌陀佛。你第六識,用分別的時候,你就不分別,你用阿彌陀佛就不分別了。我們不用第七識,第七識是執著,你不執著,你就是用平等性智。你不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落印象的,許哲她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是大圓鏡智。所以許哲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她用的是智慧。正如佛家講的,她是用四智菩提,所以她健康長壽,一點毛病都沒有。老法師說,我們四、五十歲的人腰酸背痛,人家一百零一歲一點病都沒有,完全正常。所以她是年輕人,名實相副。

第六,老法師說,他看到許哲就真正證明了,過去李炳南老師在跟淨空老法師他們上課的時候說的。李炳南老師說中國,因為李炳南老師他是,本身是中國醫藥大學的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在台中,李炳南老師當時有在中國醫藥大學兼教授中醫,而且李炳南老教授他本身也是中醫師。李炳南老師說,中國醫學根本典籍,《黃帝內經·靈樞》裡面有講,人的壽命正常可以活到兩百歲。你的壽命活不到兩百歲是你自己把身體糟蹋掉了。

所以有同學就問許哲說,妳會不會生氣?許哲說,不會。許哲說,她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生過氣。許哲告訴新加坡的同學說,一分鐘的發怒,聽清楚喔,一分鐘的發怒要三天才能恢復正常。你想要長壽,想要長命百歲沒有病,你就乖乖地學許哲,不要隨便發脾氣。她說,一分鐘的發怒要三天才能恢復正常,這個話老法師說,他聽了他相信,他懂得。

因為老法師說,佛家、道家都講求養生之道。什麼最健康?人的身體、心情跟大自然融成一片,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人的身體、心情跟大自然融成一片,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完全合乎自然。七情五欲都是擾亂自然,破壞自然環境,在七情五欲裡面,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也可以講喜怒哀樂愛惡欲。惡就是惡念、噁心,欲就是欲望。佛法裡面的講法是貪瞋痴慢最嚴重。不管是七情五欲,或是佛家講的貪瞋痴慢,這些破壞力量最大的是瞋恨、是發怒,其他歡喜啦、愛好啦,這些是小的震盪,破壞面小,不是太嚴重,但是都會有傷害。

第七,老法師說,真正修道人,他心清淨,決定沒有五欲六塵的意念,所以人家長生不老。但是接觸到外面環境,好像有喜怒哀樂表情,但是那個是隨順世間應付人情,不是真的有喜怒哀樂。佛家講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比如說你有憂慮,我總不能在這邊笑吧?在人情上講不過去。你有悲哀,我也要有悲哀的樣子給你看,這是發自內心,不是虛妄的。眾生有喜怒哀樂,但是她脫離了,她是真心的,眾生有喜怒哀樂,許哲她脫離了,她是真心的,她不是虛偽的。老法師說,這裡面的理很深,不是深入經藏,你體會不到的。

所以一個人心地清淨,他就永遠生活在大慈悲的境界裡。這個人他不老,這個人他不衰,這個人他不迷、不邪、不染。佛法上講,究竟圓滿殊勝功德,真實的快樂。凡夫呢?沒有這個功夫。讚嘆你幾句,就歡喜得不得了。說幾句不好聽的話,生氣好幾天都擺不平,這都叫自殺。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利益,所以佛經上講可憐憫者,就是指我們這種人。以上老法師就舉許哲的例子來勉勵我們,也就是許哲,她做到《華嚴經》上講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許哲沒有學佛,她實際上是菩薩,真的,一點都不假。五戒、十善、三福、六度。老法師說,他要給許哲打分數,統統可以打滿分。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二一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