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浦江的鄭濂,他的家族有兩百多年沒有遷離老家,大家都稱他所住的鄉里叫做義門。當地的太守頒發了一塊匾額,說是天下第一家。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以後就召見他進京,並且問他說,你家中在一起吃飯有多少人?鄭濂回答說,一千多人。皇上說,真是天下第一家。當時馬皇后正好在屏壁的後面聽到皇帝跟鄭濂的對話,就對明太祖說了,陛下,你今天有了天下是你一個人舉事成功的,今天鄭濂一家人有一千多人,要舉事不是更容易成功嗎?明太祖聽了以後也大吃一驚。接著他又問鄭濂說了,你要使家族的人合在一起,有什麼辦法嗎?鄭濂就回答皇上說,這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只是不要聽信老婆的話就可以了。這鄭濂膽子也是很大,在跟皇帝對話,皇后就在後面,他就這樣講了,不要聽信老婆的話就可以了,皇上聽了以後不覺得哈哈大笑,好像等於講馬皇后一樣。
當時剛好河南進貢香梨給皇帝,皇帝就賜給他兩枚。鄭濂就雙手捧著香梨頂在頭上,快步的,小快步的走出皇宮。皇上就暗中派人跟蹤他。到鄭濂家之後,到家之後,鄭濂就召集族裡面所有的人,向著皇宮跪拜叩謝皇恩。然後就準備了兩大缸的水,將兩個香梨打碎放入缸水中,大家一起分飲。這鄭濂很有智慧,兩顆香梨,一千人怎麼夠吃呢?誒,把它打碎以後,放到兩大缸的水裡面,每一個人都喝一口,就等於喝到皇帝的香梨了,這很有智慧,你看這很有德行。明太祖聽到訊息以後非常高興。
後來就有人揭發,說鄭濂的家人跟權臣私通,明太祖說,鄭家沒有這樣的人,是被人家所誣陷的。後來下令從他家族裡面挑選三十歲以上的子弟到京城並授予官職,他的宗長鄭渶前往皇宮謝恩的時候,皇上還親自到奉天門,親筆寫下孝義家三個大字賜給他,而且還蓋上玉璽。
現在去哪裡找一千人的家庭呢?三口的小家庭就已經鬧哄哄了,現在要找三代同堂不容易,差不多三代,正常是三代、兩代,現在找五代同堂,那要非常大的福報跟德行。我去助念過,也有助念過五代同堂,真的為什麼會五代同堂?就是積功累德,行善的家庭,而且家裡有一個長者,那個長者年紀都很大了,他們才有辦法俱足五代。一般來講都是三代就不錯了,父親、兒子、孫子這樣三代,那四代更不簡單,五代就非常稀有了。
所以現在這個家庭,老和尚說,中國這一兩百年來,從滿清末年到民國初年,整個五四運動以後、西化以後,接受西方的文明以後,大家都認為西方的文明比中國傳統文化好,所以大家庭就崩解了。再經過文化大革命,祠堂、城隍廟、孔廟就慢慢地凋零了。所以這整個維繫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祠堂以及城隍廟跟孔廟就不能產生功能。所以老和尚說,現在大家庭已經凋零了,都是小家庭。所以現在靠什麼?就靠企業家。
那我們現在就來探討,面對現在的這個整個世界文明的演變,要怎麼去面對現在快速變化的現在的科技文明呢?然後又能保住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呢?老和尚就開示了,維繫五千年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是中國的傳統家教。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鄭濂,明朝鄭濂,天下第一家,為什麼這麼和諧?一千多人都沒有任何紛爭,大家都接受宗長的領導,沒有人想要分家。各位你們覺得他們是為什麼成功?他們有他們的家規、有他們的家道、有他們的家業、有他們的家學。他們的家道是什麼呢?他們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和,一個和字。如果沒有和的話,一定是紛擾不斷的,那不可能維持一千人。所以我覺得鄭濂他們的家庭,天下第一家,它主要的根源是因為他們的家道是和,這個和。
那我們就來探討老和尚給我們開示,面對現在的科技文明,我們怎麼去保住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點?老和尚說,《弟子規》是嬰孩出生的時候要教的,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在學了。你不要認為小孩子一出生什麼都不懂,他無知,那就錯了。現在我們找到證明,美國的心理醫生魏斯博士,就是很會催眠的這位魏斯先生、魏斯博士,他在著作裡面有提到,老和尚有讀他的著作。老和尚說,魏斯用催眠的方法,他說,比如說,你現在四十歲,他可以催眠你回到三十歲,再回到二十歲,再回到十歲,再回到一歲,再回到母親胞胎裡面,問你的感受怎麼樣?魏斯博士都可以說得出來。比如說,你現在是四十歲,那你一歲的時候,在你媽媽肚子裡面,你那時候是有什麼感受?他催眠上可以催得出來的,他都可以說得出來的。原來坐胎的靈,在胎胞還沒有出世的時候,母親的飲食起居,他都有感受。
所以我們說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喝熱的時候,我們好像在猛火一樣,那喝冰水的時候,我們好像是在寒冰裡面一樣。所以怎麼能說他是無知呢?所以他能夠把從小出生的現象,都能夠說出來給大家聽,很清楚、很明白,就證明中國人所說的胎教確實是存在的,是有他的道理的。一入胎,一坐胎的時候就有知覺,他不糊塗。所以中國人對於小孩的教育,最遲也是出生以後,出生以後眼睛張開,他會看、他會聽,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大人在他面前,言行舉止都要給他最好的榜樣。而且老和尚說,要給他正面的,不能給他負面的,這個叫做什麼?這個叫做父母的紮根教育,你要跟小孩做一個紮根教育。甚至客人到家裡來,在嬰兒面前,表現得也要規規矩矩,不能讓孩子有負面的影響。中國的諺語說,三歲看八十是有他的道理的,他三歲的時候,已經學了一千天了,這一千天印象深刻,根紮下去了,三歲以後開始學太遲了。所以中國人對於教育的重視,中國人對教育很重視,但是現在人不懂。傳統教育丟掉快一百年,一世紀,甚至丟掉四代,這個是老和尚是講說,中國的家道主要是靠教育,鄭濂這個家庭也是靠教育。
老和尚說,另外一個維繫社會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是什麼?是家。就是家文化,所謂的是家教,現在家沒有了,教也沒有了。中國是個大家庭,中國的家庭都是大家族、大家庭。這個家庭要能夠維繫長久,代代相傳,最重要是家道,要有道。這個道就是家道,就是道德仁義禮。家道如果沒有了,這個家就保不住了。家道是什麼?家道是共同的,家家都一樣,就是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一個家族裡面,君就是大家長,我們剛才看到他們的鄭濂,他們的宗長是什麼?宗長是鄭渶,你看他有一個大家長。君就是家長,家裡面所有的一切成員大眾都要聽他的,所以它是個社會。五代同堂,在家庭裡面主事的,大概是祖父這一輩的,曾祖父已經退休了,像太上皇一樣,不管事。
一家人口少的,人丁不旺的,也有一百多人。人丁興旺的就是一般的家庭總有三四百人、五六百人,這是一個家族。那要是沒有規矩那還得了嗎?那不就亂了嗎?所以家教太重要了。所以家道,道就是家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道。有家規、有規矩就是什麼?就是《弟子規》。所以《弟子規》不是拿來唸的,是拿來做的,也不是拿來背的,也不是講解的,是父母做出來,做大人的小時候都學過,在家裡要做出來,人人都要做,絕不能夠離開的。你按照《弟子規》做出來給小孩子看,小孩子一出生,你在他面前就這樣做,就照《弟子規》這樣做做給他看,他自然就成習慣,這就是家規。
所以我的好朋友,升恆昌公司江松樺先生,江松樺董事長,他帶領他的公司的團隊、公司的企業,公司的員工有八千多人,這個比鄭濂家庭還大,八千人等於他的八倍,他是用什麼來統領?他的家規跟家道就是《弟子規》,他完全用《弟子規》教學。我前年就到他們公司上《弟子規》,高管全部出來上課,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到副總經理、到經理,全部出來上課。而且全省,他的分店,他各公司,全省各地,台灣各地的分店,全部都是視訊教學,同步的視訊教學。所以我出國的時候,我在機場就被他們的員工認出來,他說,欸是黃老師,很熱情的招待喝他們升恆昌免稅店的茶。
那前幾天他們又找我了,希望我再去開課,我就第二次上課,要上《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裡面四大章節就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分全省,把它大的據點,規劃成四個上課地點,每一個地點都要上這四個章節,你看他多用心。他不是叫你只有簡單講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他說,那個味道不夠。他們的題目叫做如何改變命運,這就是他們公司的家規、他們的家道、他們的家學。所以江先生他跟我講,他說,《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都是完全要做給員工看。他說,你怎麼對待員工、你怎麼對待幹部,幹部就怎麼對待員工,員工就怎麼對待客人。他說,最後得到利益的是董事長、是老闆。所以他就跟我講說,他們重視這個教育,你看他完全跟老和尚的教育理念是一樣的。
中國傳統的家庭都是教育,但是現在沒有大家庭,變成企業,企業還是要靠教育。他就講,他就一個小故事,有一位教授,博士教授要到歐洲開會,但是他是要到一個回教國家開會,他就跟他買拌手禮,就鳳梨酥。那麼員工就跟他推薦了,這個有加蛋的鳳梨酥,價錢比較貴,那個沒有加蛋的價錢比較便宜,他也可以裝得不知道。他先問他說,你要到哪個國家去開會?他就跟他講說是哪個國家。他說,就我所知道的,它是一個回教國家,他們好像是蛋他們就有忌諱,你是不是我建議你,不要買有加蛋的鳳梨酥,你買沒有加蛋的鳳梨酥。那個教授聽了以後,他就簡直不敢相信說,做生意有這樣做的。
回來以後,打個電話給江董事長說,你們的員工教育太成功了,怎麼這麼誠實呢?他說,我沒有看到這麼誠實的員工、這麼誠實的企業。江董事長說,我們都是透過教育,教育教出來的。所以誠實的員工也是教出來的,不誠實、貪贓枉法的員工也是教出來的。好人是教出來,壞人也是教出來的。所以我的好朋友就江松樺先生,老和尚親自到他們公司去上課上兩次,開示,老和尚親自跟他們高管幹部開示兩次,這是非常稀有難逢的。老和尚非常肯定江松樺先生的這個企業教育,這個三個根的教育,完全跟福州的阿彌陀佛大飯店吳富立先生完全一樣,都是老老實實地依照老法師的教學來落實企業教育、紮根教育。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就說了,所以這個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事業,家學是學術,學術常常跟事業要連起來。宋朝以後,朱熹編了一部《四書》,可以說是從那個時候以後,家學幾乎是以《四書》為必讀的課本。無論是什麼家庭,是從事哪個行業,沒有不讀《四書》的,所以《四書》變成共同科目。另外科目就是你家是做什麼行業的,可能會看哪一種典籍。譬如說,你家是開中醫診所的,你是學醫的,你教子弟怎麼教呢?就要選《黃帝內經·靈樞》。如果你是從政的,當然比如說最好,你家是政治的家庭,你要怎麼講?你教他研究《群書治要》,你教他落實《群書治要》,那當然是最好,選有關政治的。那經商的呢?誒,經商的話,也可以學《群書治要》、也可以學《弟子規》、也可以學《太上感應篇》,也可以選擇經商的這些商道,各行各業都有它專修的共同科目。但是它專修的科目,還有共同的科目,就是四書五經。五經是統統要學的,你也可以選裡面的一種到兩種,這是從前的家。
這個家為什麼會興旺呢?是因為這個家有和,社會就安寧、社會就和諧,所以家和萬事興,所以這個很重視教育。我就這裡講一個故事,我覺得我看了一個新聞,就中國大陸發生一個案子就是,好像是發生在北京吧?有一個老婆婆過馬路,有一位熱心人士把她扶起來,結果後來那個老婆婆,傷勢發生變化,老婆婆的子女竟然告了這個善心人士。後來以後,影響的結果是全中國大陸,很多發生這種馬路上跌倒的老婆婆、老公公、老爺爺,沒有人敢過去扶了,因為怕出問題。中國政府很有智慧,講實在話,中國政府是真的他們有心要弘揚傳統文化,要維繫這個傳統文化,他們也重視教育。他們一發現不對,所以他們就透過整個媒體不斷的表揚這些熱心公益、熱心助人的這些善心善行。後來他們人代會就特別修法通過,只要是熱心人士去馬路上,看到這種受到危險的這種扶助的行為、這種救難的行為不用負擔法律責任。我覺得他們就是政府就有智慧,這樣做就對了。
所以現在中國童蒙的教學沒有了,家也衰微了,大家庭都沒有了,所以這個社會動亂,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道理就在這個地方。你把這個搞清楚以後,才曉得現在人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惶惶不安,你就完全明白了。中國的家教跟中國家的精神和功能太好了,維繫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功能裡面最重要三樁事情,第一是養老,第二是育幼,這是家裡面的大事,不是個人。夫婦生一個小孩,不是你兩個人的事情,是全家的事情,老的時候養老,也不是你兒女獨有的事情,是整個族人的事情,它是大家庭。所以人老的時候有天倫之樂,沒有憂慮,小孩決定有教養,也不用自己操心。紮根教育這是父母的事情,這是從出生到三歲,聰明的,天分根性利的,四、五歲就入學了。家學就是私塾,我們現在講的子弟學校,每一家都有子弟學校,上學了,老師幫助他繼續成長,這個時候要唸書。唸書完全著重在背誦,這個是讀經千遍,其義自見。所以第一個是養老,第二個是育幼,第三個是傳宗接代,這三大重要的事情,這是一個家的大事。
祠堂就是這個大家族他們祭祀祖宗的地方。家譜就是這個家庭的歷史,世世代代都記載得很清楚,你的老祖宗從哪裡來的?裡面都記載得很清楚。所以從黃帝到現在,至少也四千五百年了,在全世界各種民族裡面,實在找不到像中華民族這樣,這麼好的一個傳承跟文明,只有中國這個族群裡面有。所以老和尚說,這個是非常珍貴的共同的我們的資產,這個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一定要發揚光大。那麼現在就是靠企業家來傳承這個精神、這個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傳承紮根的教育,要傳承下去。這個部分我們就講到這裡。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O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