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不安的心,才需要填補


時間:2019/12/8 作者:學佛網編輯阿明

佛跟眾生的差別在哪裡呢?佛永遠都是為眾生而服務,到最後成就了自己;眾生則是往往只為自己而服務,到最後卻使自己墮落、痛苦終生。

不用擔心付出後得不到回報,就像諸佛菩薩一樣,付出了那麼多的慈悲,到最後他們成為佛或菩薩;而眾生沒有跟隨著佛陀的慈悲、智慧型來修行,所以至今還在輪迴當中,繼續被煩惱、業障捆綁。因此,我們必須要學佛法。

想就是願力,要多發這樣的願力;但光有願力仍然不行,還要付諸行動,叫行菩薩道。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要常常反觀自己的身語意(即言行舉止和心念想法),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去做了,是否真的捨棄了利益自己的心態,所作所為都是為他人著想。

想想看,你今天有一百元,如果能夠將五十元無私地奉獻出去,與別人一起分享,卻不希求回饋,那種無負擔的快樂是無法言語的。但是,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有這麼一點錢,給了別人十元就是一種付出,因而產生希望別人有所回饋的心態,這樣就會倍感壓力,只會有辛苦的感覺,而不容易有快樂。

如果能將這一切的努力與付出當成一種快樂的奉獻,認為這是眾生的福報所應得到的,而自己能夠做到這些事情,非常快樂呀!很多人問我會不會煩惱,會不會有壓力。我覺得沒有壓力,能做多久就做多久。有一天我不能做了,雙腳一伸,後面還是有人會接續起這個責任。就像我,永遠沒窮過,原因是我本來就沒有任何財物,一生所得的財富,都是從左手進來,很快又從右手出去,卻覺得一直都富有、滿足,因為我有種「隨時可以擁有很多物資,也可能隨時變成一無所有」的心理準備。這並非告訴大家我有多偉大,而是期許大家以一種無所求的方式去實踐自己的善念,那麼大家的福報會愈來愈增長。

如果你有這種不執著的心理準備,那就沒有任何值得煩惱的事,因為你不預設未來將會擁有多少財產。當然,你們的財產是自己辛苦得來,跟我這種來自大眾的供養不一樣。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了「利益眾生,到最後被利益的是自己」,我們付出的時候會得到很多快樂。

不要暫時吃一點小虧,就認為自己被別人占了便宜。佛陀當時說要利益眾生,但到最後也利益了他自己並且成佛了,而我們現在還需要靠他來度化。同樣的道理,只要將自己的心胸開放,吃點小虧,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到最後過得平安快樂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因為你胸襟開闊,心情舒暢,沒有嗔恨、嫉妒和貪念,心能「知足」便能「常樂」,不會造業。

今生沒有做壞事造惡業,我們就會很快樂,以後會延續今世的福報而更快樂。

(吃虧是福。看似虧了物質,我們卻可以收穫心靈的富足。內心的安樂不是靠物質能填補或是替代的,有時候內心的不安反而會換來更多的物質追求,越不踏實越去尋找,最後心靈有了空缺,物質卻也給不了我們快樂。如此看來,有時候虧一些身外之物,反而我們能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心安理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